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奥义之钥匙--远离四种执著文字(衮钦果让巴大师·释论 堪布泽仁扎西·译)▪P6

  ..续本文上一页的来说都是由于贪嗔痴引发的。

  那么什么是十善业呢?概括来说,十恶业的对立面就是十善业,例如,不去杀生反而救度其它众生、不去偷盗反而广做布施等等,就是属于善业。

  无记业既非善业也非恶业,是指如行走坐卧之类中性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既不受三毒烦恼的影响而生起,也不受善业的影响,这样而形成的身口意的业力就是无记业。

  另外,从受业报的人这个角度来分,业又可以分为共业和别业两种。从受果报的时间上来讲,又可以分为现世报的业、后世报的业和顺后受报的业等等诸如此类。

  但是总体来说,业分为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三种。

  通过了知以上所述因果业报的道理,我们就会明白,自己的命运原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利用好这次暇满珍贵的人身,通过止恶扬善来改变我们目前的状态,通过修持佛法来脱离轮回的束缚,最终达到苦海的彼岸。

  很多人认为佛学思想是消极的,是让我们消极避世,因此反对身边的人学佛。其实佛陀的法教无一不是让我们认清世间的真相,并启迪我们的智慧,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从这方面来说,面对宇宙人生,佛教是何等的积极呀!

  我们出生于贤劫这样的一个光明劫,并得到了暇满的人身,应该深感庆幸,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劫都有佛法传播。在无数个大劫中,有佛出世的劫被称为光明劫,没有佛陀出世的劫被称为暗劫,而暗劫远远要比明劫的数量多很多。

  在贤劫中,人寿百岁的时候,正好是贤劫第四位佛释迦牟尼佛出世并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由此可见,我们此生的机缘是多么珍贵难得。如果不利用此生精进修持,可能又会被卷入轮回的苦海,下一次解脱的机会就不知要更待几时了!

  以上所讲萨钦的这第一句偈颂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其目的就是教导我们:如何来观修人身难得、生命无常和因果不虚,并毅然决然地舍弃此生一切徒劳无益的琐事,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对佛法的闻思修上。能做到这点,我们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第二篇

  在了知三界轮回的过患之后,远离对轮回的贪着,从而让法趋入正道。

  在观修的时候,做如前所述的皈依和发心祈请文,并如下观修:

  三界轮回并没有超越痛苦,比如热地狱的众生有被火烧的痛苦以及被利器切割身体的痛苦;寒地狱的众生由于极其寒冷的缘故,有骨肉迸裂的痛苦;近边地狱的众生有掉进炽热灰坑的痛苦等等,诸如此类的痛苦如果落到自己的身上,恐怕我们连其万分之一的程度都无法忍受!饿鬼道的众生时刻面临的,是饥饿、口渴、冷热、劳累、恐惧等可怕的痛苦;生于外海中的畜生,有相互掠食的痛苦;散居于善趣的畜生有被奴役的痛苦;

  我们人类可以亲眼目睹的,有高贵变低贱的痛苦,以及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等痛苦;

  欲界天的众生在面对死亡的预兆和近死亡的预兆时,内心的痛苦比地狱道众生身体的痛苦还要强大;

  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众虽然没有现实的痛苦,但是在善报享用完后,总有一天会堕入恶趣,承受所有的痛苦。

  所以,三界轮回并没有超越痛苦的自性。我们一定要生起从轮回中脱离并证得解脱果位的愿望。这以上所讲的,如果按照阿底峡尊者的论点来看,就属于圆满了下士道和中士道;如果按照金洲论师的观点,就属于圆满了前行的基础四法。

  

  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心

  这第二句偈颂告诉我们,不仅仅是此生的一切不值得我们执著,轮回世间一样充满着痛苦,不值得贪恋。对轮回的执著就意味着我们还没有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如果我们还没有了解三界轮回的有漏本质,就必然容易对它产生贪着。例如,有很多人会想,既然在天界能享用各种美妙的饮食器皿以及各种美好的事物,或者能进入禅定之中,寿命甚至可以长达数劫,只有造作了极大的善业才会投生到那里,那天界的众生多么让人羡慕啊!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因为还没有彻底清楚轮回的本质。

  

  三界轮回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什么是三界,什么是轮回。

  三界是佛教的世界观,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就是欲望,也就是说生活在欲界的人,欲望特别的强烈。佛经里对欲望的定义是“需求”,一方面是指生理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心理上的需求。

  关于欲望的内容,通常是指“五欲”,就是对财物的需求,对男女色欲的需求(或对同性之间爱恋的需求),对名誉的需求,对饮食的需求,对睡眠的需求。

  对“五欲”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人的五种感官需求:色欲,眼睛希望看到好看的颜色;声欲,耳朵希望听到好听的声音;香欲,鼻子希望嗅到好闻的气味;味欲,舌头希望尝到可口的味道;触欲,身体希望感受到好的感觉。

  在欲界里生活的众生,对五欲都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所以,这个世界就叫欲界。在轮回中主要是以地狱、饿鬼、畜生、人以及欲界六天的众生为主。

  色界的众生没有类似欲界那样粗分的欲望,但是仍然有物质的身体;色界包括从初禅到四禅的共十七天。

  无色界的众生连物质的身体也没有,在甚深的定中,只有细微的精神。无色界分为四天,最高一层是非想非非想天,也被称为有顶天,意思是那里就是三界的最顶端,是依靠佛法之外的世间三摩地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

  轮回在佛教的概念中被分为六道,即天人、阿修罗、人、畜生、地狱和饿鬼道。

  三界六道犹如一个封闭的轮盘,我们众生就是在无明烦恼和业力的推动下,无数次地不断转生于三界六道之中,无始无终。如果把轮回比做牢狱的话,那轮回中的众生就是被困在其中的囚犯,这就是轮回的真实写照。

  如果我们对轮回的苦浑然不觉,就永远不会生起要摆脱这种困境的想法。就像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当我们对一件事物特别厌烦时,才不会想到去拥有它。例如,有人在你面前摆了一坨大便,我想你绝对不会出人意外地去把它拿起来把玩;

  或者,如果一次聚会让你特别厌恶,相信在离开这个地方后,你肯定不会想着再回去。

  如果我们对生死轮回能抱有这样的态度,就表示已经生起初步的出离心了。而通过真实了知轮回的过患,就能让我们从根本上断除对轮回世间的贪着。

  轮回过患

  轮回的过患到底是什么呢?总体来说,轮回世间的苦可以分为苦苦、坏苦、行苦三种。我们世间的各种能够体验到的痛苦都可以总括在这三苦之中。

  苦苦

  苦苦主要是指三种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道的痛苦。

  投生到地狱的众生,必须要忍受极寒、极热的痛苦、被利器刺穿身体的痛苦、掉进刀剑林和火灰的痛苦、身体迸裂求死不得的痛苦;

  饿鬼道的众生无时不刻感受着饥渴的煎熬,经历我们不能想象的漫长时间,得不到丝毫饮食,即使能找到一点点肮脏的脓血,想要吃的时候,却全部化为烈焰,灼伤了它们的五脏六腑;

  畜生也同样受到苦苦的摆布,人类毫不留情地榨取它们的乳汁,或者对它们鞭打奴役,剥夺它们的皮毛,把它们的血肉当做美餐。除此之外,它们还要面临被同类吞食的痛苦,即使万幸投生为一个被百般呵护的宠物,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由……

  诸如此类的种种痛苦,让我们仅仅想到,都会不寒而栗。

  一旦我们知道,造作恶业会在将来堕入那样的境地,就一定会被强烈的恐惧所冲击。我们连针扎这样的痛楚都难以忍受,更何况要承受那样毫无间断的折磨呢!

  

当我们的内心生起嗔恨,就要立刻想到这是堕入地狱的因;当我们对某些事物生起贪吝,就应知道这是使我们投生饿鬼道的因;当我们被愚痴、疑惑扰乱心绪时,请记得这是在造下投生于畜生道的因……从这些细微的地方着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培养正知正念的方法。

  如果真的对将来投生于恶趣生起强烈的恐惧,我们就自然会有深深的紧迫感。现实生活中犯下罪行的人往往会被关进牢狱,我们轮回中的众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明白众生受此果报的原因,就会让我们从内心生起逃离轮回的决心,生起不再造作恶业的决心,这将对我们的修持很有帮助。

  明白了苦苦,再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坏苦。

  坏苦

  苦苦包含了三恶道众生所要经历的一切悲苦,坏苦却主要指的是轮回中善趣众生必须经历的苦。

  很多人会说,既然是善趣,那肯定是因为善业而来,怎么还会有痛苦呢?

  佛陀给我们的教导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里所说的“有漏皆苦”,并不单纯指我们普通人所理解的苦难,这种苦同时还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苦。

  所有的快乐都是短暂的、无常的、变化的,都不是永恒的,只是一种虚幻的假象,最终都将消失,所以,从无常的角度来说,暂时的快乐都是“苦”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天人和阿修罗的坏苦:

  

阿修罗道的众生有英俊的外貌,庄严之相接近天人,但是他们的福报不及天人大,所以,对天人享有的一切产生强大的嫉妒心。他们常常想要和天人决一死战,却总被一次次的打败。巨大的嫉妒和悲伤带来无尽痛苦,也让他们因这样的恶业堕入恶道之中。

  欲界的天人虽然享有种种妙欲,但是在死亡的五种衰相和濒临死亡的五种衰相降临时,亲友就会远离他们,只在远远的地方扔给他一朵花。这个时候,由于知道死亡将近,天人会运用自己的神通,观察自己将投生何处。因为之前对妙欲没有节制地贪用,天人了解到自己会因福报用尽而堕入恶道,所以,就像一条被扔到炙热沙滩上的鱼那样,在地上痛苦地打滚儿。仅仅是天人面对死亡时,这种心理上所承受的痛苦,就比无间地狱的痛苦更甚。而在投生恶道之后,他们同样还要不可避免地经历所有恶道的痛苦。

  色界和无色界的天…

《奥义之钥匙--远离四种执著文字(衮钦果让巴大师·释论 堪布泽仁扎西·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