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优婆塞卢荣章译)▪P2

  ..续本文上一页觉的佛性;我佛性得到圆满,亦当圆满成就一切生命体的佛性,因他们的佛性,就是我的佛性,故此不能置诸不理,这阶段叫做随顺等观一切生命体迥向。

  

   依真如随缘,即不舍一生命体;依真如不变,就离一切相,不执着生命体;离一切相,固然是无着,即一切法,亦无所著,这阶段叫做真如相迥向。

  

   若是真得到真如,就证得真如一相;既是一相,心、佛、生命体、依报、正报、融成一体;十方世界,同一法界;理事无碍,这阶段叫做无缚解脱迥向。

  

   无着、是真如性德的体,无碍、是真如性德的用,体用俱全,性德才圆满,性德圆成,体用无不周遍,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尘一滴、皆等真法界;一一无量,法界亦无量,这阶段叫做法界无量迥向。

  

   阿难!这一个好学生,从干慧地开始,至第十迥向,经历了四十一个阶段,就到达四加行位,这阶段要加工进行,才位列世间圣人位置。

  

   第一加行;是以佛心做自己因心,佛即是心;这时心欲死而没有死,佛的果用将发生又未发生,犹如钻木,木中已有暖相,是火出来的先兆,这阶段叫做暖地。

  

   第二加行;又以自己的因心,为佛所依,心即是佛;如脚踏地似依地,又似不依地,心相未全忘是似依地;心相将尽又似不依地,如登高山,身已高入云霄,脚跟仍没有离地,这阶段叫做顶地。

  

   第三加行;以自己心和佛相同,即心即佛,佛心和我的觉心,泯合为因心,在自己心中,常体会到佛的业用;在佛所行处,亦常知道自己的心,得中道理体,但将证未证;心中虽然明白,吐露不出来,如忍辱人,既不能藏在心,又不能讲出口,这阶段叫做忍地。

  

   第四加行;在暖地中、以佛心为己心,是存有己心数量;顶地中、以己心为佛心,是存有佛心数量;忍地中、心佛相同,尚有相同数量;到这时、数量观念消灭,对中道不迷亦不觉;心都不见了、连名字数量都没有,心佛双泯,到了不是心、不是佛的境界,这阶段叫做世第一地。

  

   阿难!这一个好学生,在世第一地时,能办妥许多事情;在破一分无明时,虽然未能成就无上觉道,但是已经知道通达路径。自己心和佛妙觉心融通了,能知十方佛的微妙境界,三世佛所具备的亦具足;在一切生命体本有的,自己已经证明;这阶段叫做欢喜地。

  

   九界生命体的性格,各别不同,在佛性中、是没有不同的;对于这个不同,若未能忘,仍是清凈心的微垢,异即是垢,同亦是垢,同异尽除,这阶段叫做离垢地。

  

   微垢已离,但这一个离的观念,还没有离去;现在把离垢的离,这观念离去,便是净极;净极便明生,于是真觉显露,灵鉴无碍,这阶段叫做发光地。

  

   由净极明生,明极便觉满,觉智满足了,便能窥天鉴地,这阶段叫做焰慧地。

  

   在初地时、自己和佛的觉心相同,在二地时、觉同佛觉,同的观念亦灭,在三地时、净极明生,在四地时、明极觉满,到了现在、前面的同异,了不可得,真俗二智,融合相应,这阶段叫做难胜地。

  

   由明生觉满、超出同异,凡情圣解,到此完全没有了;有为的作用,到此已达到极点,实时契合无为真如;真如清凈妙性,到此清楚显露出来,初次得体验,这阶段叫做现前地。

  

   既经验到亲证真如,同时亦穷尽真如的边际,这阶段叫做远行地。

  

   在真如中、一真凝然,湛寂不动,唯是一真如心,法法都是真,法法都是如,这阶段叫做不动地。

  

   已得真如体,随发真如用,具足四种无碍辩才,担任真现实教育的教师,演说无量句义,没有穷尽的,这阶段叫做善慧地。

  

   以上各地学习的学生,所有的成绩结果,完满后;因为普通科的学习,是直到此地完成的,所以仍叫此他是修习位。这时他的慈心妙智,犹如大云,叆叇密布,覆盖着不生灭的涅槃果海,这阶段叫做法云地。

  

   佛是已经彻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亦体证了不生灭涅槃的极果,只因不放弃帮助生命体没有明白和体证,在生死海中浮沉,所以倒驾慈航,逆涅槃流而出来,重入生死大海;在世人学习方面,是从初发心起,进入干慧地,其中经过五十四个阶段,才达到最后等觉位置,故此是顺行来到的。在佛方面是逆流而出,亦是先到等觉位置的,故此这一位叫做觉际入交,亦叫做等觉菩萨。

  

   由开始的干慧地到等觉位,才得到金刚后心;以前的干慧,不过是金刚初心;等觉后的干慧,才是金刚后心。从干慧起至妙觉,其中的单数位置,如干慧地、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地、等觉和妙觉,共有七重;复数位置,如十信、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共有五重;七加五共单复十二重,才得穷尽源流,回归妙觉,始本合一、成就佛果。

  

   在这种种地中,都是以金刚心,用十种譬喻来观察的。如观一切业如幻,观一切法如焰,观一切身如水中月,观妙色如空中花,观妙音如空谷响,观佛国土如海市蜃楼,观佛的教育事业如梦,观佛身躯如影,观佛果报身如镜中像,观佛法身如幻化,一切俱不可取、不可舍、一切都是空的。在观察一切都是空的方法中,运用过去十方佛所使用的,如幻微妙观察方法,清凈练习实践进行,渐次深深证入。阿难!这样的学习进行,都是依照空的、如幻的、和两方面融成一体不二的中观方法,三种方法渐次增进,就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觉道。照我这样的观察方法,才是正确的观察方法;若不是这样进行的,就不是正确的观察方法。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起来敬礼佛说:今次大会的讲话,将来结集成文献的经书,应该叫做甚么名字?我们和未来的人,又要怎样去流通结缘和如说学习?佛说:文殊!这本经书可以叫做十方佛清凈心海中的智慧眼;又可以叫做救护修学人离欲的真因,使阿难和宝吉娣得到觉心,趣入大觉正遍知的法性大海;又可以叫做成佛的正因,是修行证果的了义方法;又可以叫做大方广妙莲花王;又可以叫做菩萨们成就究竟坚固的经书,你们要好好地流通结缘和如说学习的。佛答复了文殊师利菩萨的问题后,在会的阿难和大众,经过上来听到佛详尽的演讲,霎时间明白真现实教育修学的方法,和帮助进入各阶段位置的过程;实时达到万象一心,言思不及的境界,断除了欲界六品微细的烦恼,证入二果声闻的果位。

  

   阿难从座起来,敬礼佛说:你的慈音,把十二类生命体的颠倒妄想,和五十五位微妙觉道的方法,都一点没有保留地,说得明白清楚,开解了我们的俱生无明,使大众今日得到身心愉快,获大利益。佛陀!若是这个妙明真心,本来是清凈的、周遍的、圆满的,那么世间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和有生命体的一鸟、一虫、一鱼,牠们本来具有的真如妙性,亦是十方佛成佛的真体;既是佛的真体,为甚么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和非天等差别呢?这六类的生命体,是本来就有的吗?还是他们从虚妄习气,而致有生死循环呢?如比丘尼宝莲香同学,她接受过菩萨同学的规则,却私行淫欲,又妄说行淫不过是男欢女爱,大家得到精神和肉体的安慰,不是杀害生命,又不是偷盗,有甚么业报呢?她说了这些话后,马上身体被欲火焚烧,烧到全身骨节都断坏了,神识实时堕落到苦处的牢狱去。比丘善星同学,自从接近恶人,退失了四禅境界,便妄说一切法是空的,无因、无果、无佛、无不生灭的涅槃,贪求供养,虚受信施,滥膺恭敬,狂妄演讲,贻误他人,破坏规则,后来结果亦是陷入苦处牢狱去。琉璃王以瞋恨心,诛灭迦毘罗卫国的全体人民,同样身堕苦处。这些苦处牢狱,是不是有固定的地方?还是各有各别的业感,各受不同的果报?希望能给我们说明,好使守规则的人,听到一个决定事理的信息,大家都乐意遵守规则,不会丝毫轻犯。

  

   佛说:阿难!你问得真好,你这一问,可以令许多人,不致堕入不正见里,你听着、我要向你们说。在一切生命体,本来是真,本来是净,只因无端起了妄,就有妄见;有了妄见,就有妄习,有了妄习,就有内分和外分。甚么是内分呢?内分即是生命体身心内的活动,因为一般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欲的七情,这七情都和爱有关连的。七情日积日多,积满了就能够出生爱水,所以一切生命体,心中想吃东西,口中就自然流出口水,心中想念死去的爱人,眼中就自然流泪,心中想到发财,日夜孳孳为利,满面都是光彩,心中想着行淫,男根或女根,就会流出精液。试想润湿的东西,必定不会飞升;相反的,必定会下坠,这就是内分。甚么是外分呢?外分就是生命体,身分以外的事物,人对于胜妙的境界,因为渴仰太甚,就有虚妄的凝想,想完又想,越积越多,就会生起殊胜的气;所以人能坚心守法,守法是可以生起胜气的,故此感觉到一身轻清。有人手在结印,口中不断念着老古梵文、留下来只有音韵而无意义的象形文字,亦能生起胜气;所以举首昂然,顾盼自雄,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有人想要生天,于是日思夜想,梦中就会常梦见在虚空中飞行。有人想念佛国,有的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移民;所以就会看见佛世界的圣境。有人追随一位有成就的长者,长者教他跳下悬崖,他就不顾身命立即跳下去。想虽然有各种不同,而轻清感受就没有不同的;轻清的必定会升高,升高就会飞动,飞动就不致下沈,那就自然会超越世间,这样就叫做外分。

  

   阿难!一切有情世间,生的来、死的去,相续不断。生的跟着所造善恶业的习气来生,死的跟着善恶业迁变而去,接受不同类的身体。故在临命终时,六识已不运作,而第八识尚未离体,因为身内仍有暖气。若是第八识…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优婆塞卢荣章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