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覺的佛性;我佛性得到圓滿,亦當圓滿成就一切生命體的佛性,因他們的佛性,就是我的佛性,故此不能置諸不理,這階段叫做隨順等觀一切生命體迥向。
依真如隨緣,即不舍一生命體;依真如不變,就離一切相,不執著生命體;離一切相,固然是無著,即一切法,亦無所著,這階段叫做真如相迥向。
若是真得到真如,就證得真如一相;既是一相,心、佛、生命體、依報、正報、融成一體;十方世界,同一法界;理事無礙,這階段叫做無縛解脫迥向。
無著、是真如性德的體,無礙、是真如性德的用,體用俱全,性德才圓滿,性德圓成,體用無不周遍,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塵一滴、皆等真法界;一一無量,法界亦無量,這階段叫做法界無量迥向。
阿難!這一個好學生,從幹慧地開始,至第十迥向,經曆了四十一個階段,就到達四加行位,這階段要加工進行,才位列世間聖人位置。
第一加行;是以佛心做自己因心,佛即是心;這時心欲死而沒有死,佛的果用將發生又未發生,猶如鑽木,木中已有暖相,是火出來的先兆,這階段叫做暖地。
第二加行;又以自己的因心,爲佛所依,心即是佛;如腳踏地似依地,又似不依地,心相未全忘是似依地;心相將盡又似不依地,如登高山,身已高入雲霄,腳跟仍沒有離地,這階段叫做頂地。
第叁加行;以自己心和佛相同,即心即佛,佛心和我的覺心,泯合爲因心,在自己心中,常體會到佛的業用;在佛所行處,亦常知道自己的心,得中道理體,但將證未證;心中雖然明白,吐露不出來,如忍辱人,既不能藏在心,又不能講出口,這階段叫做忍地。
第四加行;在暖地中、以佛心爲己心,是存有己心數量;頂地中、以己心爲佛心,是存有佛心數量;忍地中、心佛相同,尚有相同數量;到這時、數量觀念消滅,對中道不迷亦不覺;心都不見了、連名字數量都沒有,心佛雙泯,到了不是心、不是佛的境界,這階段叫做世第一地。
阿難!這一個好學生,在世第一地時,能辦妥許多事情;在破一分無明時,雖然未能成就無上覺道,但是已經知道通達路徑。自己心和佛妙覺心融通了,能知十方佛的微妙境界,叁世佛所具備的亦具足;在一切生命體本有的,自己已經證明;這階段叫做歡喜地。
九界生命體的性格,各別不同,在佛性中、是沒有不同的;對于這個不同,若未能忘,仍是清凈心的微垢,異即是垢,同亦是垢,同異盡除,這階段叫做離垢地。
微垢已離,但這一個離的觀念,還沒有離去;現在把離垢的離,這觀念離去,便是淨極;淨極便明生,于是真覺顯露,靈鑒無礙,這階段叫做發光地。
由淨極明生,明極便覺滿,覺智滿足了,便能窺天鑒地,這階段叫做焰慧地。
在初地時、自己和佛的覺心相同,在二地時、覺同佛覺,同的觀念亦滅,在叁地時、淨極明生,在四地時、明極覺滿,到了現在、前面的同異,了不可得,真俗二智,融合相應,這階段叫做難勝地。
由明生覺滿、超出同異,凡情聖解,到此完全沒有了;有爲的作用,到此已達到極點,實時契合無爲真如;真如清凈妙性,到此清楚顯露出來,初次得體驗,這階段叫做現前地。
既經驗到親證真如,同時亦窮盡真如的邊際,這階段叫做遠行地。
在真如中、一真凝然,湛寂不動,唯是一真如心,法法都是真,法法都是如,這階段叫做不動地。
已得真如體,隨發真如用,具足四種無礙辯才,擔任真現實教育的教師,演說無量句義,沒有窮盡的,這階段叫做善慧地。
以上各地學習的學生,所有的成績結果,完滿後;因爲普通科的學習,是直到此地完成的,所以仍叫此他是修習位。這時他的慈心妙智,猶如大雲,叆叇密布,覆蓋著不生滅的涅槃果海,這階段叫做法雲地。
佛是已經徹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亦體證了不生滅涅槃的極果,只因不放棄幫助生命體沒有明白和體證,在生死海中浮沈,所以倒駕慈航,逆涅槃流而出來,重入生死大海;在世人學習方面,是從初發心起,進入幹慧地,其中經過五十四個階段,才達到最後等覺位置,故此是順行來到的。在佛方面是逆流而出,亦是先到等覺位置的,故此這一位叫做覺際入交,亦叫做等覺菩薩。
由開始的幹慧地到等覺位,才得到金剛後心;以前的幹慧,不過是金剛初心;等覺後的幹慧,才是金剛後心。從幹慧起至妙覺,其中的單數位置,如幹慧地、暖地、頂地、忍地、世第一地、等覺和妙覺,共有七重;複數位置,如十信、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共有五重;七加五共單複十二重,才得窮盡源流,回歸妙覺,始本合一、成就佛果。
在這種種地中,都是以金剛心,用十種譬喻來觀察的。如觀一切業如幻,觀一切法如焰,觀一切身如水中月,觀妙色如空中花,觀妙音如空谷響,觀佛國土如海市蜃樓,觀佛的教育事業如夢,觀佛身軀如影,觀佛果報身如鏡中像,觀佛法身如幻化,一切俱不可取、不可舍、一切都是空的。在觀察一切都是空的方法中,運用過去十方佛所使用的,如幻微妙觀察方法,清凈練習實踐進行,漸次深深證入。阿難!這樣的學習進行,都是依照空的、如幻的、和兩方面融成一體不二的中觀方法,叁種方法漸次增進,就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覺道。照我這樣的觀察方法,才是正確的觀察方法;若不是這樣進行的,就不是正確的觀察方法。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起來敬禮佛說:今次大會的講話,將來結集成文獻的經書,應該叫做甚麼名字?我們和未來的人,又要怎樣去流通結緣和如說學習?佛說:文殊!這本經書可以叫做十方佛清凈心海中的智慧眼;又可以叫做救護修學人離欲的真因,使阿難和寶吉娣得到覺心,趣入大覺正遍知的法性大海;又可以叫做成佛的正因,是修行證果的了義方法;又可以叫做大方廣妙蓮花王;又可以叫做菩薩們成就究竟堅固的經書,你們要好好地流通結緣和如說學習的。佛答複了文殊師利菩薩的問題後,在會的阿難和大衆,經過上來聽到佛詳盡的演講,霎時間明白真現實教育修學的方法,和幫助進入各階段位置的過程;實時達到萬象一心,言思不及的境界,斷除了欲界六品微細的煩惱,證入二果聲聞的果位。
阿難從座起來,敬禮佛說:你的慈音,把十二類生命體的顛倒妄想,和五十五位微妙覺道的方法,都一點沒有保留地,說得明白清楚,開解了我們的俱生無明,使大衆今日得到身心愉快,獲大利益。佛陀!若是這個妙明真心,本來是清凈的、周遍的、圓滿的,那麼世間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和有生命體的一鳥、一蟲、一魚,牠們本來具有的真如妙性,亦是十方佛成佛的真體;既是佛的真體,爲甚麼又有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和非天等差別呢?這六類的生命體,是本來就有的嗎?還是他們從虛妄習氣,而致有生死循環呢?如比丘尼寶蓮香同學,她接受過菩薩同學的規則,卻私行淫欲,又妄說行淫不過是男歡女愛,大家得到精神和肉體的安慰,不是殺害生命,又不是偷盜,有甚麼業報呢?她說了這些話後,馬上身體被欲火焚燒,燒到全身骨節都斷壞了,神識實時墮落到苦處的牢獄去。比丘善星同學,自從接近惡人,退失了四禅境界,便妄說一切法是空的,無因、無果、無佛、無不生滅的涅槃,貪求供養,虛受信施,濫膺恭敬,狂妄演講,贻誤他人,破壞規則,後來結果亦是陷入苦處牢獄去。琉璃王以瞋恨心,誅滅迦毘羅衛國的全體人民,同樣身墮苦處。這些苦處牢獄,是不是有固定的地方?還是各有各別的業感,各受不同的果報?希望能給我們說明,好使守規則的人,聽到一個決定事理的信息,大家都樂意遵守規則,不會絲毫輕犯。
佛說:阿難!你問得真好,你這一問,可以令許多人,不致墮入不正見裏,你聽著、我要向你們說。在一切生命體,本來是真,本來是淨,只因無端起了妄,就有妄見;有了妄見,就有妄習,有了妄習,就有內分和外分。甚麼是內分呢?內分即是生命體身心內的活動,因爲一般人都有喜、怒、哀、樂、愛、惡、欲的七情,這七情都和愛有關連的。七情日積日多,積滿了就能夠出生愛水,所以一切生命體,心中想吃東西,口中就自然流出口水,心中想念死去的愛人,眼中就自然流淚,心中想到發財,日夜孳孳爲利,滿面都是光彩,心中想著行淫,男根或女根,就會流出精液。試想潤濕的東西,必定不會飛升;相反的,必定會下墜,這就是內分。甚麼是外分呢?外分就是生命體,身分以外的事物,人對于勝妙的境界,因爲渴仰太甚,就有虛妄的凝想,想完又想,越積越多,就會生起殊勝的氣;所以人能堅心守法,守法是可以生起勝氣的,故此感覺到一身輕清。有人手在結印,口中不斷念著老古梵文、留下來只有音韻而無意義的象形文字,亦能生起勝氣;所以舉首昂然,顧盼自雄,好像很了不起的樣子。有人想要生天,于是日思夜想,夢中就會常夢見在虛空中飛行。有人想念佛國,有的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移民;所以就會看見佛世界的聖境。有人追隨一位有成就的長者,長者教他跳下懸崖,他就不顧身命立即跳下去。想雖然有各種不同,而輕清感受就沒有不同的;輕清的必定會升高,升高就會飛動,飛動就不致下沈,那就自然會超越世間,這樣就叫做外分。
阿難!一切有情世間,生的來、死的去,相續不斷。生的跟著所造善惡業的習氣來生,死的跟著善惡業遷變而去,接受不同類的身體。故在臨命終時,六識已不運作,而第八識尚未離體,因爲身內仍有暖氣。若是第八識…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