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经
杂阿含经
淡然
汉译杂阿含第一○四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85。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当时,有一位名叫焰摩迦的比丘心里起了邪见,宣称:「我了解世尊所说的法义,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了!」
那时,众多比丘听见了焰摩迦比丘的这个说法,就前往其住处,向他求证,问道:「你确实说过『我了解世尊所说的法义,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了!』这话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错!各位贤者,我的确这么说过。」
于是,比丘们就出言劝止他说:「焰摩迦比丘,请不要毁谤世尊!谤佛是不善的行为。世尊并不曾这么说过,你要赶快舍掉邪见才是!」
比丘们虽如此劝诫焰摩迦比丘,但他仍然不舍邪见,而且还说「各位贤者!『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才是正知见,其它的知见都是错误的!」
比丘们虽再三劝诫,依然无法令焰摩迦比丘舍掉邪见,就离开其住处,转去面见舍利弗尊者,向他禀报了事件的经过,并且说:「但愿尊者怜悯焰摩迦比丘,为他开示法要,说明他舍离邪见。」舍利弗尊者默然允诺所请。
于是,舍利弗尊者就在黄昏时分,来到了焰摩迦比丘的住处,彼此寒喧问讯后即就座,然后问道:「焰摩迦,你可曾说过『我了解世尊所说的法义,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了!』这话?」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是的!尊者舍利弗,我的确这么说过。」
舍利弗尊者说:「我问你几个问题,你试着依所知所见来回答。焰摩迦,【色】是常还是无常?」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尊者舍利弗,【色】是无常的。」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受】、【想】、【行】、【识】是常还是无常呢?」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它们也是无常的。」
舍利弗尊者说:「你说得对!无论何时何地,一切的【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迁流不定的。圣弟子应以内明的智慧洞见它们无常的本质,从而如实了知五蕴不为【我】所拥有、五蕴不是【我】、五蕴不在【我】之中、【我】不在五蕴之中。」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圣弟子借着正观五蕴无常、苦、非【我】,就会对它们生起厌离心,断除对于五蕴的喜贪,而得到解脱。于是,圣弟子能自行记说『此生是长夜轮回的终点,清净圣洁的梵行已坚立;完成了所有的行持,不会再受各种生存状态的羁绊』。」
舍利弗尊者接着问道:「焰摩迦,【色】就是你所说的『阿罗汉』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受】、【想】、【行】、【识】是你所说的『阿罗汉』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它们也不是。」
舍利弗尊者问道:「焰摩迦,你所说的『阿罗汉』是存在于【色】之中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你所说的『阿罗汉』是存在于【受】、【想】、【行】、【识】之中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接着问道:「焰摩迦,你所说的『阿罗汉』存在于【色】之外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你所说的『阿罗汉』存在于【受】、【想】、【行】、【识】之外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接着问道:「焰摩迦,【色】、【受】、【想】、【行】、【识】合起来就是你所说的『阿罗汉』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舍利弗尊者又问道:「那么,你所说的『阿罗汉』没有【色】、【受】、【想】、【行】、【识】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不是。」
于是,舍利弗尊者诘问道:「焰摩迦,既然现前的身心内外都找不到你所说的『阿罗汉』,你先前所宣称的『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了!』这个说法还有意义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尊者舍利弗,我先前因为愚痴而执持邪见,如今听了您的开示,我已舍弃了邪见,而且真正明白了世尊的教导。」
舍利弗尊者接着问道:「焰摩迦,倘若现在有人问你『阿罗汉身坏命终后的境界为何?』,你会如何回答呢?」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尊者,我会这么回答:『阿罗汉如实了知【色】、【受】、【想】、【行】、【识】无常、苦、非【我】,熄灭烦恼,涅槃寂静。』这就是我的答复。」
舍利弗尊者赞许道:「很好!焰摩迦,我为你说一个譬喻,好让你更明白正法的精微处。
焰摩迦,譬如有一个富翁用了许多方法来守护自己的财产,而有一个盗贼则在暗中窥伺算计,想要杀人劫财。
这个盗贼心想『这个有钱人的家里有很严密的保全措施,不宜用强,只可智取』。于是,他就来到这位富翁的面前,说:『我主!请容小的服侍您。』,他因此得入豪门,侍候这个有钱人。
这个盗贼每天晚睡早起,和言悦色,伺候这位富翁,无微不至。于是,这位富翁渐渐对眼前这位忠仆失去了戒心,而且还将他引为心腹。
终于有一天,当这位富翁独处时,这盗贼露出狰狞的面目,拔出预藏的利刀,杀了他朝夕服侍的主人。
焰摩迦,你认为如何?当这个盗贼以谦卑的态度来到富翁的面前而且说『我主!请容小的服侍您。』这话时,他已决意要杀人;后来,他进了富翁的家,每天晚睡早起,和言悦色,伺候这位富翁无微不至,他仍决意要杀人;最后,这假冒为仆人的盗贼终于趁着那位富翁独处时,拔刀杀了他。这个盗贼自始至终就打定主意,要混入豪门,杀人劫财,而这位富翁却懵然不知。是吗?」
焰摩迦比丘回答道:「尊者,您说得不错!」
舍利弗尊者接着说道:「愚痴无闻的凡夫正如同前述这个譬喻里的富翁!他们不曾师事真正的圣者、未听闻领受正法、没有善知识的帮助,因而被邪见系缚。
他们误认【色】、【受】、【想】、【行】、【识】(五蕴)内外有【我】,未能如实了知五蕴无常、苦、非【我】的本质,于是长夜沉沦受苦。多闻圣弟子信受佛说、领受正法、有善知识的帮助,得以脱离邪见。
他们不会误认【色】、【受】、【想】、【行】、【识】(五蕴)内外有【我】,而且能如实了知五蕴无常、苦、非【我】的本质,于是长夜安乐幸福,终得永尽苦边。」
焰摩迦比丘感激地说道:「尊者舍利弗!其它的长老们若怀着慈悯心,教导我们后学,也无过于尊者您对我的恩赐了!今天听了您的开示,我的心已脱离了邪见的系缚。」
经过舍利弗尊者这番教导,焰摩迦比丘充满法喜,领受所闻。
汉译杂阿含第九六一经、别译杂阿含第一九五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44:10。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那时,游方行者婆蹉前来参访。他向佛陀合掌问讯,行礼之后,就坐在一旁,向佛陀问道:「乔达摩,说说你的看法吧!有情众生有不朽的自我吗?」
当时,佛陀默然不答。
于是,婆蹉改口问道:「那么,有情众生没有不朽的自我吗?」
佛陀依旧默然不语。
游方行者婆蹉心想:「沙门乔达摩不回答我的问题,我还是先离开好了。」,就起身告辞离去。
那时,阿难尊者正好随侍在佛陀的身旁,挥扇替佛陀驱暑,待婆蹉走了以后,就问道:「世尊,刚才那位婆蹉种的游方行者向你发问,你为何不回答他呢?这岂不让他以为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被他问倒了?」
佛陀就对阿难尊者说:「我刚才若回答他有情众生有【我】,就等于同那些执常见的外道合流;反之,我若回答他有情众生无【我】,他会以为有情众生最后的归宿就是一无所有(断见)。这么一来,他岂不更迷糊了?」
佛陀接着说道:「若认为众生有常,就堕于常见;若认为众生无常,则堕于断见。如来宣说缘起,是舍离这两种偏邪的见解而说的;也就是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因为【无明】而有【行】,因为【行】而有【识】,...乃至有【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反之,『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众苦也灭尽。」
佛陀作了这番开示,阿难尊者很高兴地信受奉行。
汉译杂阿含二八八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12:67。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舍利弗、摩诃拘絺罗这两位尊者一同住在波罗那斯国附近的鹿野苑。这一天的傍晚,摩诃拘絺罗尊者结束禅思,来到舍利弗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后,就座共论法义。
摩诃拘絺罗尊者问道:「【老、死】是由那承受老死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老、死】的造作不是出于承受老死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老、死】是由那承受老死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老、死】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老、死】不是出于谁的造作,也不是无因而自然发生。【老、死】缘自于【生】。」
摩诃拘絺罗尊者又问道:「【生】是由那受生者自己造作出来的吗?【生】的造作不是出于受生者自己,而是另有其人吗?【生】是由那受生者与他力共同造作出来的吗?【生】是无因而自然发生的吗?」
舍…
《杂阿含经选辑 III》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