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选辑 I▪P2

  ..续本文上一页

  

  这时,恶魔波旬心想:「瞿低迦比丘若自杀,就永远脱离我的境界了。我要立刻前去通知佛陀,要他设法阻止此事!」

  

  于是,恶魔波旬来到佛陀的住处,以韵语说道:「大智大方便,自在大神力,得炽然弟子,而今欲取死。大牟尼当制,勿令其自杀。何闻佛世尊,正法律声闻,学其所不得,而取于命终!」

  

  恶魔波旬说完此偈,佛陀也以韵语回答道:「波旬放逸种,以自事故来。坚固具足士,常住妙禅定,昼夜勤精进,不顾于性命。见三有可畏,断除彼爱欲,已摧伏魔军,瞿低般涅槃。」

  

  恶魔波旬闻言,心怀忧恼,隐没不现。

  

  这时,佛陀说道:「比丘们!我们一起去仙人山侧的黑石洞,瞿低迦比丘已舍寿入灭了。」

  

  于是,佛陀率领着众多比丘,来到了仙人山侧的黑石洞,只见瞿低迦比丘的尸身倒卧在地。

  

  就在这个时候,在瞿低迦比丘陈尸处出现像云一样的黑烟向着东西南北、上下四方不住地飘动着。佛陀问道:「比丘们!你们是否看见了瞿低迦比丘尸身周围出现的黑色烟雾?」

  

  比丘们回答说:「看到了!世尊」

  

  佛陀说:「那是恶魔波旬在搜寻瞿低迦比丘的受生之处,然而瞿低迦比丘已入无余涅槃,不再有识的结生了。」

  

  恶魔波旬遍寻不获瞿低迦比丘的去处,就化为一个少年,来到佛陀的面前,问道:「上下及诸方,遍求彼神识,都不见其处,瞿低何所之?」

  

  佛陀回答道:「如是坚固士,一切无所求,拔恩爱根本,瞿低般涅槃。」

  

  比丘们听了佛陀这样的开示,都充满了法喜。

  

  

  汉译杂阿含第二四八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35:193。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波咤利弗多罗国的鸡林园里。这一天,纯陀尊者来到了阿难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寒喧问讯后,就坐在一旁。

  

  然后,纯陀尊者问道:「尊者阿难,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是否有空为我解答?」

  

  阿难尊者说:「仁者请说无妨,我会就个人所知,为你解说。」

  

  于是,尊者纯陀问道:「世尊依其所知所见,将有情众生的色身解析为地、水、火、风四大类不同性质的元素,施设各种譬喻,善巧方便地开示色非【我】的法义。那么,【识】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世尊是否也说它非【我】呢?尊者阿难,您在僧中最为多闻,我为了听闻关于【识】的法义,专程从远方来见尊者。恳请尊者慈悯,为我开示其义!」

  

  阿难尊者就对纯陀尊者说:「我向你提几个问题,你随自己的意思回答。尊者纯陀,有没有【眼】、【色】与【眼识】?」

  

  纯陀尊者回答道:「有的!」

  

  阿难尊者接着问道:「【眼识】是以【眼】与【色】为因缘而生起的,对不对?」

  

  纯陀尊者回答说:「是的!」

  

  阿难尊者又问道:「那么,作为【眼识】赖以生起之因缘的【眼】和【色】这两者是常还是无常呢?」

  

  纯陀尊者回答说:「它们是无常的。」

  

  阿难尊者又问道:「当【眼】和【色】这两项因缘发生变化时,原来生起的那个【眼识】还能继续存在吗?」

  

  纯陀尊者回答说:「尊者阿难,这是不可能的!」

  

  阿难尊者又问道:「尊者纯陀,既然【眼识】随因缘而生,也随因缘而灭,多闻圣弟子还会执持『【眼识】就是【我】、【眼识】为【我】所拥有、【眼识】在【我】之中、【我】在【眼识】之中』这类的知见吗?」

  

  纯陀尊者回答说:「不会的!」

  

  阿难尊者接着问道:「尊者纯陀,你对于【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的看法如何?它们是存在的吗?」

  

  纯陀尊者回答说:「是的!」

  

  阿难尊者问道:「前面提到这五个【识】也都是以相对应的根、尘为因缘而生起的吗?」

  

  纯陀尊者回答说:「是的!」

  

  阿难尊者又问道:「那么,这五个【识】所赖以生起的因缘是常还是无常呢?」

  

  纯陀尊者回答说:「尊者阿难,后面提到的这五根与五尘也一样是无常的。」

  

  

  阿难尊者问道:「当这些根、尘发生变化时,那些以它们为因缘而生起的【识】还能维持不变吗?」

  

  纯陀尊者回答说:「不能!」

  

  阿难尊者接着问道:「既然六【识】都随因缘而生,也都随因缘而灭,整个【识蕴】都是迁流不息的生灭现象,多闻圣弟子还会执持『【识】就是【我】、【识】为【我】所拥有、【识】在【我】之中、【我】在【识】之中』这类的知见吗?」

  

  纯陀尊者回答说:「不会的!」

  

  阿难尊者开示至此,就为这次说法作一总结,而说:「所以说,尊者纯陀,世尊也一向宣说【识】无常、苦、非【我】。尊者纯陀,且让我就刚才所讲的法义,为你说一个譬喻:有一个壮汉,手持利斧,入山伐木,见到一株芭蕉树,以为那是堪用的木材,就将它断根削叶、剥除树皮,想要从中得到坚实的好木材,结果剥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整株芭蕉树都被解体,也没有坚实的木材可得。就像前述的这则譬喻一样,多闻圣弟子以正知见观察思惟【眼识】、【耳识】...乃至【意识】,如实知见它们无常、苦、非【我】的真相,了知它们无可执取,由是断除贪爱,无有丝毫的染着,而能自知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

  

  经过这番法谈后,两位善士充满法喜,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

  

  

  参考数据:原始佛典选译、The Dhammapada-Verses & Stories。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在摩竭陀国游化,住在竹林精舍里。尊夫女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佛陀藉此因缘,开示了生命无常的法义。

  

  尊夫女是舍卫国人氏。她在十六岁时出嫁,生了四个儿子。她是一位品德崇高又乐行布施的良家女子,喜好以食物和其它的生活必需品供养比丘僧,也时常去寺院里打扫环境,给水壶添水,为僧团提供种种的劳务。

  

  尊夫女与生俱来就有少许的宿住智,因此她记得自己前世曾是忉利天上的一位天女,丈夫是一位名叫佩花环天的天子。她还记得有一天,正当佩花环天与他的妻子们在忉利天宫的花园里采拾花朵,尽情玩乐时,自己因天寿终结而死去,然后受生在人间。因此,她每次供养了比丘僧,做了种种布施之后,她都会发愿,希望来生能再受生于忉利天上,能与她挚爱的佩花环天再续前缘。

  

  有一天傍晚,尊夫女忽然得了急病,当天晚上就去世了。正如她所愿,她再度受生于忉利天上,成为佩花环天的妻子。由于人间的一百年只相当于忉利天界的一天,因此这时佩花环天与他的妻子们在花园里的游戏还在进行着,而她彷佛只是暂时离开了一会儿。

  

  当尊夫女加入她们之中时,佩花环天问道:『妳刚才去了哪里?我整个早上都没看到妳。』

  

  她回答道:『亲爱的,我因为天寿尽而物化,受生在人间一处名叫舍卫国的地方,成为人类的女子。我十六时嫁给一个男人,为他生了四个儿子。有一天,我得了急病,身坏命终,又在忉利天受生。我在人间时,勤作布施,发愿回向,希望能与你重逢,如今总算如愿以偿了。』

  

  比丘们得知尊夫女的死讯,有人怅然若失,也有人感到悲伤。他们去面见佛陀,向他报告此事。这时,有比丘问道:『世尊,这位尊夫女生前乐行布施,广造善业,祈求来生再与她的丈夫相聚,请问她往生到哪里去了?』

  

  佛陀回答道:『她已经如愿往生到她的丈夫身旁。』

  

  比丘们不解地说:『可是她并没有在她丈夫那里啊!』

  

  佛陀回答道:『她祈求的不是人间的这个丈夫,而是她过去生在忉利天为天女时的丈夫,是一位名叫佩花环天的忉利天子。如今,尊夫女已经受生在忉利天上,再度成为佩花环天的妻子。』

  

  听了佛陀的开示,比丘们感慨地说:『尊夫女早上还在热心地供养僧团饮食,傍晚却一病不起!』

  

  佛陀开示道:『众生的生命真是短促,死魔主宰了一切有情。在他们还沉溺于种种欲乐,难以餍足时,死魔就临到他们。』

  

  接着,佛陀以韵语说出了以下这段话:

  

  似锦年华,恣意攀折,五阴炽盛,贪乐无餍;当此之时,死魔骤临,彼人不觉,终为魔胜。

  

  

  汉译杂阿含第二五一经。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舍利弗尊者与摩诃拘絺罗尊者一同住在城郊的灵鹫山上。这一天傍晚,摩诃拘絺罗尊者结束禅思后,来到舍利弗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寒喧,然后各自入座。

  

  摩诃拘絺罗尊者问道:「我有事请教,您是否有空回答呢?」

  

  舍利弗尊者回答说:「仁者请说!我会就所知所见来答复你。」

  

  于是摩诃拘絺罗尊者问道:「尊者舍利弗,何谓【无明】?」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无明】就是无知。对甚么无知呢?对于【眼】无常这一事实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对于以【眼】为缘而生起的作用与现象(眼识、...)亦为无常之事实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同样的道理,对于【耳】、【鼻】、【舌】、【身】、【意】暨它们所生起的作用与现象(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概属无常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要之,尊者摩诃拘絺罗,对于六根暨其所生起之作用与现象无常、苦、非【我】的本质不理解、未亲身体证或对它们尚有爱染余习未尽,都…

《杂阿含经选辑 I》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杂阿含经选辑 II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