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選輯 I▪P2

  ..續本文上一頁

  

  這時,惡魔波旬心想:「瞿低迦比丘若自殺,就永遠脫離我的境界了。我要立刻前去通知佛陀,要他設法阻止此事!」

  

  于是,惡魔波旬來到佛陀的住處,以韻語說道:「大智大方便,自在大神力,得熾然弟子,而今欲取死。大牟尼當製,勿令其自殺。何聞佛世尊,正法律聲聞,學其所不得,而取于命終!」

  

  惡魔波旬說完此偈,佛陀也以韻語回答道:「波旬放逸種,以自事故來。堅固具足士,常住妙禅定,晝夜勤精進,不顧于性命。見叁有可畏,斷除彼愛欲,已摧伏魔軍,瞿低般涅槃。」

  

  惡魔波旬聞言,心懷憂惱,隱沒不現。

  

  這時,佛陀說道:「比丘們!我們一起去仙人山側的黑石洞,瞿低迦比丘已舍壽入滅了。」

  

  于是,佛陀率領著衆多比丘,來到了仙人山側的黑石洞,只見瞿低迦比丘的屍身倒臥在地。

  

  就在這個時候,在瞿低迦比丘陳屍處出現像雲一樣的黑煙向著東西南北、上下四方不住地飄動著。佛陀問道:「比丘們!你們是否看見了瞿低迦比丘屍身周圍出現的黑色煙霧?」

  

  比丘們回答說:「看到了!世尊」

  

  佛陀說:「那是惡魔波旬在搜尋瞿低迦比丘的受生之處,然而瞿低迦比丘已入無余涅槃,不再有識的結生了。」

  

  惡魔波旬遍尋不獲瞿低迦比丘的去處,就化爲一個少年,來到佛陀的面前,問道:「上下及諸方,遍求彼神識,都不見其處,瞿低何所之?」

  

  佛陀回答道:「如是堅固士,一切無所求,拔恩愛根本,瞿低般涅槃。」

  

  比丘們聽了佛陀這樣的開示,都充滿了法喜。

  

  

  漢譯雜阿含第二四八經、英譯巴利聖典Samyutta-35:193。

  

  我是這麼聽說的: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波咤利弗多羅國的雞林園裏。這一天,純陀尊者來到了阿難尊者的住處,彼此互相寒喧問訊後,就坐在一旁。

  

  然後,純陀尊者問道:「尊者阿難,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是否有空爲我解答?」

  

  阿難尊者說:「仁者請說無妨,我會就個人所知,爲你解說。」

  

  于是,尊者純陀問道:「世尊依其所知所見,將有情衆生的色身解析爲地、水、火、風四大類不同性質的元素,施設各種譬喻,善巧方便地開示色非【我】的法義。那麼,【識】又是怎樣的情形呢?世尊是否也說它非【我】呢?尊者阿難,您在僧中最爲多聞,我爲了聽聞關于【識】的法義,專程從遠方來見尊者。懇請尊者慈憫,爲我開示其義!」

  

  阿難尊者就對純陀尊者說:「我向你提幾個問題,你隨自己的意思回答。尊者純陀,有沒有【眼】、【色】與【眼識】?」

  

  純陀尊者回答道:「有的!」

  

  阿難尊者接著問道:「【眼識】是以【眼】與【色】爲因緣而生起的,對不對?」

  

  純陀尊者回答說:「是的!」

  

  阿難尊者又問道:「那麼,作爲【眼識】賴以生起之因緣的【眼】和【色】這兩者是常還是無常呢?」

  

  純陀尊者回答說:「它們是無常的。」

  

  阿難尊者又問道:「當【眼】和【色】這兩項因緣發生變化時,原來生起的那個【眼識】還能繼續存在嗎?」

  

  純陀尊者回答說:「尊者阿難,這是不可能的!」

  

  阿難尊者又問道:「尊者純陀,既然【眼識】隨因緣而生,也隨因緣而滅,多聞聖弟子還會執持『【眼識】就是【我】、【眼識】爲【我】所擁有、【眼識】在【我】之中、【我】在【眼識】之中』這類的知見嗎?」

  

  純陀尊者回答說:「不會的!」

  

  阿難尊者接著問道:「尊者純陀,你對于【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的看法如何?它們是存在的嗎?」

  

  純陀尊者回答說:「是的!」

  

  阿難尊者問道:「前面提到這五個【識】也都是以相對應的根、塵爲因緣而生起的嗎?」

  

  純陀尊者回答說:「是的!」

  

  阿難尊者又問道:「那麼,這五個【識】所賴以生起的因緣是常還是無常呢?」

  

  純陀尊者回答說:「尊者阿難,後面提到的這五根與五塵也一樣是無常的。」

  

  

  阿難尊者問道:「當這些根、塵發生變化時,那些以它們爲因緣而生起的【識】還能維持不變嗎?」

  

  純陀尊者回答說:「不能!」

  

  阿難尊者接著問道:「既然六【識】都隨因緣而生,也都隨因緣而滅,整個【識蘊】都是遷流不息的生滅現象,多聞聖弟子還會執持『【識】就是【我】、【識】爲【我】所擁有、【識】在【我】之中、【我】在【識】之中』這類的知見嗎?」

  

  純陀尊者回答說:「不會的!」

  

  阿難尊者開示至此,就爲這次說法作一總結,而說:「所以說,尊者純陀,世尊也一向宣說【識】無常、苦、非【我】。尊者純陀,且讓我就剛才所講的法義,爲你說一個譬喻:有一個壯漢,手持利斧,入山伐木,見到一株芭蕉樹,以爲那是堪用的木材,就將它斷根削葉、剝除樹皮,想要從中得到堅實的好木材,結果剝了一層又一層,直到整株芭蕉樹都被解體,也沒有堅實的木材可得。就像前述的這則譬喻一樣,多聞聖弟子以正知見觀察思惟【眼識】、【耳識】...乃至【意識】,如實知見它們無常、苦、非【我】的真相,了知它們無可執取,由是斷除貪愛,無有絲毫的染著,而能自知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後有!』。」

  

  經過這番法談後,兩位善士充滿法喜,各自回到自己的住處。

  

  

  參考數據:原始佛典選譯、The Dhammapada-Verses & Stories。

  

  我是這麼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摩竭陀國遊化,住在竹林精舍裏。尊夫女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佛陀藉此因緣,開示了生命無常的法義。

  

  尊夫女是舍衛國人氏。她在十六歲時出嫁,生了四個兒子。她是一位品德崇高又樂行布施的良家女子,喜好以食物和其它的生活必需品供養比丘僧,也時常去寺院裏打掃環境,給水壺添水,爲僧團提供種種的勞務。

  

  尊夫女與生俱來就有少許的宿住智,因此她記得自己前世曾是忉利天上的一位天女,丈夫是一位名叫佩花環天的天子。她還記得有一天,正當佩花環天與他的妻子們在忉利天宮的花園裏采拾花朵,盡情玩樂時,自己因天壽終結而死去,然後受生在人間。因此,她每次供養了比丘僧,做了種種布施之後,她都會發願,希望來生能再受生于忉利天上,能與她摯愛的佩花環天再續前緣。

  

  有一天傍晚,尊夫女忽然得了急病,當天晚上就去世了。正如她所願,她再度受生于忉利天上,成爲佩花環天的妻子。由于人間的一百年只相當于忉利天界的一天,因此這時佩花環天與他的妻子們在花園裏的遊戲還在進行著,而她彷佛只是暫時離開了一會兒。

  

  當尊夫女加入她們之中時,佩花環天問道:『妳剛才去了哪裏?我整個早上都沒看到妳。』

  

  她回答道:『親愛的,我因爲天壽盡而物化,受生在人間一處名叫舍衛國的地方,成爲人類的女子。我十六時嫁給一個男人,爲他生了四個兒子。有一天,我得了急病,身壞命終,又在忉利天受生。我在人間時,勤作布施,發願回向,希望能與你重逢,如今總算如願以償了。』

  

  比丘們得知尊夫女的死訊,有人怅然若失,也有人感到悲傷。他們去面見佛陀,向他報告此事。這時,有比丘問道:『世尊,這位尊夫女生前樂行布施,廣造善業,祈求來生再與她的丈夫相聚,請問她往生到哪裏去了?』

  

  佛陀回答道:『她已經如願往生到她的丈夫身旁。』

  

  比丘們不解地說:『可是她並沒有在她丈夫那裏啊!』

  

  佛陀回答道:『她祈求的不是人間的這個丈夫,而是她過去生在忉利天爲天女時的丈夫,是一位名叫佩花環天的忉利天子。如今,尊夫女已經受生在忉利天上,再度成爲佩花環天的妻子。』

  

  聽了佛陀的開示,比丘們感慨地說:『尊夫女早上還在熱心地供養僧團飲食,傍晚卻一病不起!』

  

  佛陀開示道:『衆生的生命真是短促,死魔主宰了一切有情。在他們還沈溺于種種欲樂,難以餍足時,死魔就臨到他們。』

  

  接著,佛陀以韻語說出了以下這段話:

  

  似錦年華,恣意攀折,五陰熾盛,貪樂無餍;當此之時,死魔驟臨,彼人不覺,終爲魔勝。

  

  

  漢譯雜阿含第二五一經。

  

  我是這麼聽說的: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裏,舍利弗尊者與摩诃拘絺羅尊者一同住在城郊的靈鹫山上。這一天傍晚,摩诃拘絺羅尊者結束禅思後,來到舍利弗尊者的住處,彼此互相問訊寒喧,然後各自入座。

  

  摩诃拘絺羅尊者問道:「我有事請教,您是否有空回答呢?」

  

  舍利弗尊者回答說:「仁者請說!我會就所知所見來答複你。」

  

  于是摩诃拘絺羅尊者問道:「尊者舍利弗,何謂【無明】?」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無明】就是無知。對甚麼無知呢?對于【眼】無常這一事實未能如實了知,是謂無知;對于以【眼】爲緣而生起的作用與現象(眼識、...)亦爲無常之事實未能如實了知,是謂無知;同樣的道理,對于【耳】、【鼻】、【舌】、【身】、【意】暨它們所生起的作用與現象(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概屬無常未能如實了知,是謂無知。要之,尊者摩诃拘絺羅,對于六根暨其所生起之作用與現象無常、苦、非【我】的本質不理解、未親身體證或對它們尚有愛染余習未盡,都…

《雜阿含經選輯 I》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雜阿含經選輯 II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