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好,从自然环境也好都进入病态状态。你要修复它,这个时候你祈祷高维力量来恢复阴阳,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印光大师以前讲过,念佛可以救世界,真的是这样。一个人生病的时候,如果你念佛,念佛很好,跟佛一个感应好了,一刹那你觉得那个佛光照过来了,你身体一热,病没了,修复了。你到医生那一查,糖尿病没了,高血压也没了,心脏病也没了。所以我们形容念佛叫阿伽陀药,叫万病总治,只要这个无量光一到,什么病都好了,叫万病总治。这也是我们这时代的人自救和救世界的一种方式。表面看它很消极,实际上它非常积极,非常具有先进的科学性。
佛讲阿弥陀经的时候,首先上来用我们理解的概念,他跟舍利弗说,舍利弗是我们人类里面算最有智慧的人了,大智舍利弗,他几岁的时候辩论,全印度就得第一名。舍利弗,七岁的小孩在玩,他们在搭台,那台搭的很高的。搭好了之后,这小孩子爬上去了,舍利弗爬上去了。人家说去去去,你小孩子怎么上来了。他说你们这个干嘛的。说辩论的。辩论的,那我也来辩论。说你小孩子辩什么论啊。你让我下去,那我辩输了我下去嘛。
结果一辩论,别人输了,别人一个一个都下去了,就他一个坐在上面,七岁就全印度出名了。十几岁的时候他就有一百个学生了。祂有一百个学生,目犍连有一百个学生。有一天看到佛陀一位弟子在路上走路,那位弟子叫马胜比丘,走路的时候,六根啊,我们讲五官,五官非常的祥和,行为特别的洒脱,他走的时候。
他的形象,他的神采把舍利弗给震住了,他觉得这个人怎么修养这么好啊!我们现在讲起来有外交家的气质,有学者的风度,他就是具他一身嘛。舍利佛说,你的老师是谁啊,你怎么神采这么好啊,这么安详啊!
他就说我的老师是瞿檀,这个瞿檀是我们释迦牟尼佛的姓,我们一般尊称叫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圣者的意思。还有意思呢,就是寂寞能仁的意思。但是当时因为佛陀刚成道,在世间大家还不知道祂,所以基本上都称祂名字。比如说很多人喊我名字传喜法师,早期别人喊我净庆法师,现在喊我传喜法师,假如以后知名度大了,别人喊慧日法师,对不对,有的人就宁波法师,有的人喊上海法师,我上海人嘛,不一样的。或许在国际上有知名度,喊中国法师。
所以当时他喊瞿檀,我的师父瞿檀,我的老师是瞿檀。那你的老师教你什么呢,是什么学问教导你呢?他说我师父教导的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教导我们这个。现在从学术的角度上来看,这是非常伟大的,我们现在人都想不到这一点的。他有没有讲唯心第一性,有没有讲唯物第一性,有没有天天纠结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里面,有没有一直纠结在科学是什么什么,上帝是什么什么,有没有纠结在这里面?非常伟大的!
舍利佛尊者祂是大智者,祂一听这个话,恍然大悟啊,我以前思维的全部被这个智慧的光明照耀了嘛。太伟大了,他就沉醉在那边。马胜比丘已经走过去了,他还沉醉在这里面,一直回去还是这种喜悦。然后回去跟他妈妈说,他说我特别高兴。
然后他就要来见佛陀,打听到佛陀在哪里就来见佛陀。听到佛陀亲自给他开示之后,恍然就破开了他所有的这种执着,知识的狭隘被打掉了,他生命进入前所未有的状态,我们佛教叫入圣流,法眼净。梵语叫什么呢?斯陀含。斯陀含是印度梵语,中国的意思叫入圣流。他所进入的境界是什么呢?叫法眼净,法眼打开了。不是靠主观的看问题,也不是靠片面的逻辑推理。
因为逻辑肯定有一个相对的嘛,你有参照物,你才能有逻辑嘛。对不对。看火车一样的,发现火车开了,原来不是,是对过的火车开了。这是相对的嘛。你的逻辑,你认为自己的火车开了,你是因为看到对面的火车在移动,以为是你自己在移动,当它开掉你才知道,原来你的没动,那列火车在动。那你这逻辑不是错的啊。所以你的逻辑也是建立在一种相对的比较当中,有参照物的。但是如果连参照物的这个点都是虚假的,那你整个判断体系不就崩解掉了,崩盘了。
就像我们现在这个经济规律一样,金融危机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它GDP的支撑点是设在房地产上,房地产一崩了,整个金融体系就崩了。我们中国现在什么打压房价,房价压不下去,就是因为房地产是我们GDP增长的非常重要的支点。支柱性产业,对不对。我们的逻辑思维是建立在参照物上的,如果参照物就是虚幻的,那你的逻辑思维根本就是错的嘛。
这一点用科学有没有证明?科学已经证明了,你的感官是虚伪的。你对所谓的客观,你反应的客观世界的客观,不是你眼睛所看到的就是你了解到的客观,不是的。这是很狭隘的,你的感官也是很狭隘的。你的主体的感官是很狭隘的,你的感官所反应出的客观也因为你感官的狭隘性,所以客观也是狭隘的。
所以佛一上来就打破了这一个,说诸法是因缘生,诸法是因缘灭。他也没说诸法是对还是错,没有说。是因缘所生的,是因缘灭的,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四句话,是舍利佛第一次听到的佛的法。
你想想看我们二十一世纪了,我们所有各个学科的知识分子们,他们在研究的。他们一边在研究,一边他的生命,他研究在这里面,同时他也迷惑在这里面,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们佛教佛陀伟大不伟大,是大革命家,祂真正地把人类解放出来。佛陀才是我们生命的解放者,解放我们的。
但是作为我来说,我是佛弟子,我很惭愧啊,我佛经还没读好,还没修好,革命尚未成功啊。所以我现在讲也是很惭愧的。但是至少我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这值得去探讨,值得花一些生命的精力投资在里面,不会被套牢。其他会套牢的,你错误的判定价值,你进去了会被套牢的。佛教这个不会被套牢的,佛教这个是解脱,解套。
我们生命六道轮回现象,这本身不是正确的结果,这是生命生生世世错误结果的积累,显现了我们人现在个体和社会的现象。你现在开始学佛解套,解脱出来。所以学佛修行是解脱嘛,求解脱,求了脱生死。生死是一种低级现象,低级的现象,我们要从低级现象里突破出来,突围出来,所以叫生死大矣!中国古人的这句话,生死是最大的事情。生命当中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解决这个生死大事。因为这个牢笼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人叛你罪,但你却成为一个罪人一样,在生死的牢狱之中,一生下来你就得了一个绝症。
所以那个时候,舍利弗祂听到佛陀在讲,进入到法眼净的时候,那就决定祂生命要追求这个了嘛。祂那时候才十六岁,祂就问佛陀,世尊,你能不能收我做弟子,我愿意追随你,我愿意皈依佛,皈依您的方法,皈依您的智慧,我愿意加入您的团体。这样向佛来表态。
佛陀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为一个佛教徒了。然后同行的,祂以前有一百个学生嘛,他们说老师,印度第一大智者都跟着佛陀去了,那他们全部都追随老师跟着佛陀了。
目犍连尊者听到了,说我们两个讲好的,你遇到好老师要介绍给我的,你怎么自己先跑来了。舍利弗说我实在等不及了,我听闻到马胜比丘的说法,身心一种极大的震撼啊,所以他等不及喊他朋友先来了。目犍连尊者想什么样的人值得你这么崇拜啊。结果一见佛陀,几句话一听,他也得法眼净,进入到那种智慧的状态,打开了心灵的眼睛,法眼净。
我们现在有没有法眼,现在你听这些,你在思维,在接受,那都是在靠法眼嘛。但是法的眼睛还没有擦亮嘛。豁然擦亮的时候,进入这个状态的时候那就叫法眼净。我们现在法眼还在浊的状态,法眼还不亮。讲净那就有个浊嘛,像舍利弗尊者他的经历能启迪我们。
所以现在我学佛也是,除了传统的,比如说打坐啊,用无分别的状态去体验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解读现代科学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佛陀的那种思维方法,两千多年前,像这次我去杭州讲经,要讲五部经,要准备五部。《弥陀经、《心经》、《金刚经》、《观音菩萨普门品》、《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因为这五部经都要准备嘛,给我们的演讲时间只有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怎么把一部经给阐述完。
这时候我想到《金刚经》的时候,豁然觉得“金刚经、金刚经”,“金刚”那两个字就不得了啊!你想想看,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这个名字是佛陀亲自起的,不是后人拿来比喻的。须菩提问,世尊啊,何以名此经啊,就是您讲的这段话起个什么主题呢。佛陀讲,以金刚般若波罗蜜为名。
金刚是什么?金刚祂说坚固,自身很坚固。第二,很锐利,对别的来说它很锐利。第三,它是光明的。来比喻什么?比喻佛性。想想看,我们那个时候,两千多年前那是青铜器时代,我们认为那个时候人能有本事提出青铜,那已经是最高超的冶炼技术了嘛。但是这个经典叫金刚,我们现在还没有几个人知道金刚是什么呢,对不对。你可以知道佛陀在那个时候,两千五百年前,就能把“金刚”两个字来比喻佛性,来比喻那个般若波罗蜜,你说多厉害。
般若波罗蜜是什么不知道,那佛拿了一个东西让你比。就好像我们现在去阿育王寺一样,那个佛顶舍利。佛顶舍利有多大价值不知道,但是进那个门,写了一张小纸,说宋朝的一个瓷碗现在都是国宝了,佛陀舍利在这边,还了得啊!佛陀真身舍利啊,你说佛多慈悲啊!佛陀两千三百多年前就已经蹲点蹲在这里,等着我们了。我们天天吃喝拉撒啊,衣食住行啊,觉得不得了了。佛陀多慈悲啊!
我们都自我主义嘛,世界围着…
《心灵探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