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是无上菩提本
2009、01、01
——传喜法师元旦夜开示
今天是2009年的第一天,社会上放假三天。中国人对元旦不是很重视,但是西方一般是按阳历来算,就是太阳的周期,他们都很重视这天。
刚才我们看到受戒的录像,今天很多居士也都看到了,这个是比较特殊的,一般性受戒居士是不可以看的,中国像这个情况很少。
我们在龙华寺受戒的时候,连山门都不开,特别是后面的区域,彻底拦起来。我还记得我们的开堂大师父还特意说,龙华寺是上海最主要的一个道场,国内外的信众每天游人很多很多,为了我们受戒,山门都关掉了。
当时我们受戒是一千三百多人,所以看到今天的这个,我们自己经历的这些就恍然在目。登戒坛之前,先读《遗教经》,先读释迦佛给我们的遗嘱,《遗教经》就是遗嘱啊!遗嘱里面第一个就讲到,虽然佛说我要走了,但是我把戒法留下来。好像把交通规则给开车的人一样,你只要按照交通规则走,基本上就会平安无事。
戒就是一个修行者的规范,这个我留下了,你们还是可以成就的。如果我在,你们不守戒,也是没有用,如果你们能守戒,我不在也犹如在一样。《遗教经》的第一条就讲到这个。所以受戒之后,全部都登完坛了,还要再诵《遗教经》。
受菩萨戒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首先是问:“汝是菩萨否?”大家要答:“是菩萨。”“既是菩萨,你已发菩提心否?”“我已发菩提心。”首先答这个,这个答完了之后,才受菩萨戒。
既然受菩萨戒了,那你要遵循规矩了,这个戒律你应当守。要做菩萨,先要发菩提心,然后受菩萨戒。你愿意做菩萨,那你要遵循这些戒律。但是不是说像做生意谈判似的?这是自发的,非常欢喜的。
我在龙华寺受戒的时候,北京的一个摄影队全部拍下来,当时作为传戒模范,明旸大和尚(得戒和尚)的八十岁寿诞,特殊的一次戒。从这个角度看,时间越往后,授戒的大德也越来越少了。刚才看了三师七证都是现代的,以前的迎礼大概都要比这个资格深,三师就更不用说了,七证都是解放前出家的。
我出家想读佛学院,唯一就是想学戒。受戒的时候,当时南京的宝华山要到我们这个戒场里来收学生,戒师父说愿意读戒律学院的可以报名。当时我报名了,然后填志愿,我出家以来唯一一次报名读佛学院,就是这个戒律学院。结果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宝华山戒律学院没有开。
我自己在学佛的时候,我内心就有一个标准,既然出家就要学做一个好的佛弟子,要令正法久住,令正法久住,戒是基础。
刚才看到镜头里,一位妈妈在寒风中伫立,远远的守望着,把自己的儿子养那么大,支持他学佛,支持他出家,真是不容易!看到这幕,我自己内心也很激动。
我自己出家之后,虽然师父也常常跟我说,出家了还是不要忘记父母情,还是要常回去看望他们,鼓励他们学佛。但是当我回去的时候,我爸爸妈妈却这样跟我说:“你出家了,不用看我们,你好好为佛教做事情。”他们是很淳朴的。
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佛子们,特别是出家的,剃度的时候就国王父母都不拜了,自己也不要做事务,甚至连烧饭都不烧,托钵食。就是要我们的身心都安住在圣法当中,不要被世间世俗而扰乱。
你看,我们多神圣,出家人身是凡夫,但是形同圣人,这个身虽然还是凡夫,但是我们的形已经是入圣人之列。别说即身成佛,我们即身就是圣人的形象。
我们出家人本身都有戒,每个人学佛都是自愿的,没有被逼迫的。既然自愿学佛,我们佛法里戒这么多,你看从身口意这些正法都在,我们自己来学的话,守住戒就是非常好的。
佛陀刚带弟子的时候,七年没有制定什么戒,就是让大家每天摸三次头,说四句:“摄身守口心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意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可度世。”还有:“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总的。特别是我们出家人,每个人都要遵守戒律,我们大家都要回光返照,特别是刚刚学戒的话,每天都要看。
总的来说,我觉得在慧日寺,如果大家自己的心歇下来,会觉得慧日寺还是比较清净的。自己如果有烦恼,就会看哪都有烦恼,看哪都不顺心,那你自己要静下来。
至少我是很感恩大家,很感恩这一方人提供这方空间,很感恩这方因缘,种种大善因缘,我们的性(印)海老和尚,人心灵深处的那份感母恩的情感。为什么拿这么多钱来恢复这个庙?一个人怎么会有这样的能力?是因为他内心有这么尊贵的一份情感。
我们受戒的时候有三个维那,三个维那都是龙华寺的当家,那个梵呗是好的不得了!因为明旸大和尚年纪大了,他老人家慈悲,他嘱咐宣化上人的大弟子,一个是恒律法师,万佛城的方丈,另外一个,三步一拜的那位师父,给我们受戒。所以看到这个片子,一下子把我们也带回到这样一个场景。
受戒是很庄严的,一个出家人没受过戒的话,那连出家人都不是,形象上的。我问过我师父,那个时侯我们还没受戒,我问师父:“我们算沙弥吗?”师父说:“不算,因为没受过沙弥戒,讲好听一点叫沙弥,其实还不是。”我说:“师父,那我们算什么呢?”那个时候已经剃度穿出家人的衣服了,师父说:你们算善男子,没受比丘戒了,也不能算菩萨,叫新发意。受了之后可以称菩萨比丘,在之前称新发意,心刚刚发起来,都有名称的。
经过这样一种洗礼,“洗礼”这个词来自于基督教,他们叫洗礼。在我们中国文学里,“洗礼”这个词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用的还蛮多的。在佛教里也有“沐浴”这么一个词,“沐浴灌顶”这些词。
不管到哪个庙,在我心里,一个塔,一个戒坛,是很神圣很神圣的,非常神圣的。正法住世的话,这是一种标志,塔代表佛,戒坛代表佛法的延续。
所以我去北京特意要去戒台寺,我师父以前常常说中国只有两个半戒台,一个是我们杭州的昭庆寺,戒台是从地涌出来的,另一个就是北京戒台寺,也是说从地涌出的,宝华山只算半个。
但是因为职业律师的缘故,在元朝之后,佛教复兴了,主要由他们来传授戒法。我们一般性以前受五戒的时候要奉请他们,复兴戒律戒法主要是宝华山,所以近几百年,宝华山都是很殊胜的。
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经过文革之后,我们界诠法师他老人家发心振兴南山律法。作为一个佛教徒来说,戒是无上菩提本,是佛教徒最钟情之处,最有感情的。
我每到一个地方,特别有戒坛的,我就默默的绕戒台转啊,默默的祈祷,所有曾经发挥过作用的那些祖师大德们,祈祷他们加被再振兴佛教,这个戒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以前我也看,很喜欢。为什么我喜欢白石头?我们寺庙里面的佛台都用白石头,这也代表是戒,洁白的石头代表戒,所以这都是有一种浓浓的情感在里面。
内心里要生起一种尊重戒法的心,而不是像刚才看到的那个镜头,只顾埋头看戒牒,顶礼师父也不顾了。那张证书算什么?一张纸而已,最主要是内心对戒的那种恭敬,内在的戒体啊!
看了之后确实很振奋人心,我们在座很多居士,这是现代科技让我们看到了,平时很难看到的,所以有一些出家人自己学摄影就这个道理。
比如说有一些场合,在家人是不可以进去的,有一个在家人在里面,整个一堂比丘戒就不清净了,所以说我们出家人也要学摄影,有好处的。出家人的法事其他人不能参加的,出家人自己记录也是很好的,记录下来让别人看见一点点,这都是很大的力量。
佛法的弘扬有一些是很专业的,确实还是要靠出家人的。我们九五年受戒的时候,北京央视的一个专业摄影组来拍摄,当时三师七证阵势蛮大,后来那个片子也没看到。
今天看的这个是零七年的,网上下载的,这个基本上还没什么,正文基本上听不到,那这个仪式还是让大家看。这很特殊的,一般谨慎的话,肯定连这个也不会让看的,登坛受戒、登坛灌顶是很殊胜的。金刚乘里面有一些法也是不准录音、录像的,完全都是保密的,只有参与的人才能感受到。有的人说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法的一种必要,对法的一种尊重。
就好像奥运会主题歌一样,奥运会很多开幕式的内容不会让大家知道的,训练的人甚至要签保密合同。像李宁练点火炬的镜头,人都被晒黑了,他家里都不知道,不准告诉的。连世间法都是这样,更何况佛法!为了确保它的神圣性,还有大家对法的一个尊重心。有时候我们出去学习也是,今天讲什么才给你发什么资料,没讲之前不发资料的,讲什么临时发资料。连世间都这样,更何况修行!
所以作为戒律来说的话,大家受了之后是自己测量自己的,自己有一个标准。如果向世间公开的话,那世间就会拿这个来量出家人,这样就会谤三宝,对出家人不是以恭敬心,而是以分别心来测度来看,这不可以,在实际生活当中确实有这种必要。
今天是元旦,放一放这个,缘起蛮好,说明二零零九年我们都尊重戒法,大家都能够收摄身心,身心能够清净,不招魔怨,就是不被魔来扰乱我们的身心。同时我们也不要像魔一样去扰乱别人的身心,最主要最主要的不要去扰乱别人的心。
一位圣者临涅槃之前就告诉大家这句话:“不要扰乱他人的心”这个告诫。《涅槃经》里面,佛为什么第一句就要讲戒?讲这个最主要的是告诉要注意什么,是关照大家。讲…
《戒是无上菩提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