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不问罪福 念佛皆生▪P2

  ..续本文上一页”就很容易了解,就是“一心专念”。这样,每个人都看得懂,也做得到——包括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根器迟钝、智慧低的人,也可以做得到;甚至连鹦鹉、八哥都做得到。

  有关“一心不乱”的解释,有的解释为断除烦恼、无明的事一心或者理一心;有的解释为清净心,或进入禅定,具有静定的功夫,不然也要功夫成片、梦寐一如,这样才是一心不乱。这样的解释完全错误,完全不对!这样的解释歪曲了释迦牟尼佛的本意,违背了阿弥陀佛的本怀,也误导了千千万万的念佛人。

  善导大师的解释很简单,就是专,专念。

  “一心”,一者不二,不二就是专,也就是“专心”;“不乱”,善导大师的解释就是不杂乱,不杂也是专,所以善导大师解释就是“一心专念”,意思就是以每个人的根机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

  众生的根机各各不同,有出家众,有在家众,有根器高,有根器低;有出家时间多、念佛多,有在家而士农工商时间少、念佛少……虽然,十方众生根机千差万别,都以各自的根机来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条件。若要说有条件、有标准的话,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标准。

  另外,善导大师有一首偈,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却是解释这段《阿弥陀经》核心经文的重要法语——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这首偈出自善导大师的《法事赞》下卷,下卷是专门解释《阿弥陀经》大意的。《阿弥陀经》往生正因之经文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法事赞》的这首偈,就是在解释这一段往生正因的经文。

  这首偈很短,希望大家都能背下来。

  经文也好,或是我们这个法脉相承祖师的著作也好,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智慧,都是历代祖师体验的结晶。这种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不必花钱,也不必经历辛苦地追寻就能接受下来,怎么接受呢?就是背下来。将这些法语背下来,其中的道理就会在我们的心中酝酿发酵。就像播种,种子落地,随着时间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就好像别人的智慧白白地送给我们一样。

  所以,我们法门中的经论与法语,如果能背就尽量背下来,虽然一时不能了解,但是背下来反复地复习,自然就会了解。

  为什么自然会了解呢?所谓“自性具足万法,自性能生万法”。一切万法,其实我们的本性、佛性里面都有,也都了解,只是因为被无明贪瞋痴覆盖着;可是若将法语背下来,自然会触动我们原来所有的。这并不是外面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的,是我们家里的旧家当,只是在我们的仓库里已经放了很久,覆藏着。如果将它拿出来洗一洗、磨一磨,恢复原状,它还是会放光。所以这首偈很好,要背下来。

  善导大师这首偈语说“教念弥陀专复专”,“教”就是指释迦牟尼佛教我们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心”就是不二,不二就是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乱也是专。所以善导大师说“念弥陀专复专”。

  因此,我们只要专念这句弥陀名号,不管有没有断烦恼达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破除无明达到理一心不乱,也不管念佛当中有没有妄想,是否功夫成片、梦寐一如——这些都不管,只须专念这句名号。今天有清净心也好,没有清净心也好,都专念这句弥陀名号;今天过了,如果生命已尽,我们就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如果生命未尽,还有第二天的生命,我们第二天还是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管有烦恼、没烦恼,是善是恶,都不管。

  我们的生命还有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七年、七十年,都一心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就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专靠南无阿弥陀佛,不用靠其他的功行、功德、功夫,所以叫作“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定得往生。

  这四个字就是说,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是百分之百——不是百分之九十九,也不是百分之六十,是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在解释《阿弥陀经》的哪一句经文呢?就是: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果一心专念弥陀名号,那“其人临命终时”——这个人临命终还没有断气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预先显现在他的面前,“是人终时”——这个人断气时,自自然然就“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往生去哪里?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如果就《阿弥陀经》这几段经文来看,就有两重因果。

  第一重:只要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因),就可以得到“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的果。

  第二重:阿弥陀佛既然现前(因),自然使我们“心不颠倒往生极乐”(果)。

  所以,第一重就是我们现在专念弥陀名号,就能获得临终弥陀现前;第二重就是弥陀现前,自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两重因果”。以表格显示如下,便能一目了然:

  

  其实这“两重因果”,从《阿弥陀经》的经文一看就非常清楚,我们如果依照经文的次序读下去(不要弯曲地解释),经义当下一目了然。

  所以,有人解释“念佛要念到临终时心不颠倒,正念现前,阿弥陀佛才会前来迎接”,这样就是错读经文,错解经义,将佛所说的错解,使佛的目的无法达成,这就是三世佛冤。

  佛的目的是什么?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救度众生离开轮回,使众生成佛。这个目的达成是靠什么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唯有靠专一称名的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要念佛,临终佛亲自来迎接,使我们断气时,当下往生极乐世界。这不只是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而已,东方的佛也出来证明,西方的佛也出来证明,四维上下,十方世界尽宇宙所有的佛全部都出来证明,证诚释迦牟尼佛所说不虚。

  所以,若将经文错误解释,不仅违背佛意,也贻误众生。善导大师解释得非常简要、清楚、明了,让我们容易了解,也容易做到,使我们今生能够安心、不恐惧。

  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就说“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我们众生的恐惧很多,我们都怕老,没有人不怕老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人一老迈,视听不好,行动不好,睡不好,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还有像牙齿痛、胃肠病、心脏病、肾脏病、肝病等等,都是老迈所引起的。因为老了,器官退化了,所以就更容易生病,大家都会怕。而且,求不得也怕,怨憎会也怕,尤其是爱别离更害怕,但是最怕的就是自己的死亡,由今世的苦,又进入一个更大更长的苦,更令人恐惧害怕。

  我们的“一切恐惧”——不是只有一个恐惧而已,是所有的恐惧,阿弥陀佛都要使我们安心,不只是“安”而已,而是要使我们“大安”——大安心、大欢喜、大安慰、大满足:这就是“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种种的恐惧就好比一棵树,有根,有干,有枝,有叶,这棵树若是一棵有毒的树,从根干到枝叶都是有毒的。我们今天摘这片叶子,明天砍那根枝干,这样能彻底解决问题吗?不能。唯有连根拔除,才能彻底解决。

  释迦牟尼佛说人生是苦,而且是苦海无边: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都是苦,而根本的苦就是六道轮回苦。如果能将六道轮回之苦拔除,其他的苦虽然暂时还在,但那些苦将不会长久,因为根已经断了,就好像树根已断,虽然目前枝叶还未干枯,但不用多久就会全部干枯了。

  同样,虽然我们现在尚未临终,但是生死轮回这件大事若能解决,就好像树的根已经断除,这样即使我们今生的果报还未尽,肉体还在世间,还有烦恼,还有苦,但时间并不长久,最长也是几十年的时间而已;一期的果报若尽,自然就挥别娑婆,往生极乐了。

  我们在这世间,父母妻子也好,与其他人相处也好,甚至做生意有赚钱、没赚钱,一切都是因缘。若有缘,时间一到就会得到;若无缘,再怎么追求都不可能得到。所以,缘尽时自然就离开世间,如果业债未还完,就不可能离开。有很多老人长期病苦卧床,甚至成为植物人,一口气要断不断,就是因为在这世间的债还没还完。那要怎么办呢?应该将他的财物拿去布施。布施出去,没有那些东西了,就等于这里的债还完了,他就可以离开这世间了。而且为他布施就减少了他的业,不然等到他缘尽,又没有布施,就堕落下去了。以我们这个法门来说,就是为他念佛,在他身边为他开示弥陀慈悲救度的道理,使他心中念佛愿生极乐。

  一个人昏迷,我们不要以为他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不是,他还是灵灵觉觉的。尤其是完全昏迷时,肉体虽然昏迷,神识却会浮现,出入不须经由大门,墙壁照常穿过,他看楼上楼下,不必抬头仰望或低头俯视,而且我们不用说话,一起心动念他就知道。所以对于昏迷的人,就在他的身边开示念佛必定往生的道理,让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必无疑也。

  这四个字是指十方诸佛的证明,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真实之言,不虚假,不虚诳,众生应该相信,不要怀疑,照这样做,自然就能得到往生的大利益。

  善导大师这段文解释《阿弥陀经》的核心,非常清楚明白。

  接下来单独就“不问罪福”之文,逐句另作阐释。

  一、一切凡夫——

  《小经》言:“善男子、善女人”。

  此指五浊恶世凡夫,依念佛之德,佛即赞言“善男子、善女人”。

  如《观经》“下品上生”言“善男子(此人多作恶法,无有惭愧)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阿弥陀经》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他的本质就是凡夫,只要是凡夫,就一定有无明、烦恼、罪业。世间的凡夫,不是善凡夫就是恶凡夫,但是恶凡夫比较多。既然这样,…

《不问罪福 念佛皆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