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P5

  ..续本文上一页所说一切诸法无我(能知的我)也没有我所(所知的世界)。众比丘这样修习就能除去我慢。离开我慢就能进入涅槃。世尊,比如鸟的足迹出现在空中是不可能的。能修习无我想的人还有各种妄见,也是不可能的。 

  

 

  

这时世尊赞叹众比丘:“善哉善哉,你们能正确的修习无我想。”这是比丘向佛进言:“世尊,我们不但修习无我想,也修习其余诸想。所谓苦想,无常想,无我想。世尊,比如人喝醉了心就迷乱,看到的山河大地也都在旋转。世尊,如果不修习无常想无我想苦想。这样的人不能称为圣人,放逸自己的行为,流转生死。所以我们经常修习如是等想。”

  

 

  

这时佛告诉众比丘:“仔细听啊,仔细听啊。你们刚才引用的醉人的比喻,只知道表面的意思,并没有通达意义。什么是意义呢?比如方才的醉人看到天上的日月在回转,其实日月并没有回转。众生也是如此,被各种烦恼无明覆盖生出颠倒的想法。把我看作无我,把常看作无常,把净看作不净,把乐看作为苦。因为被烦恼覆盖的缘故。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却并不通达其中真意。比如那个醉人在不旋转的地方却感觉旋转。“我”就是佛义,常就是法身义,乐就是涅槃义,净就是法义。你们众比丘,为何说有“我”的想法就会贡高我慢流转生死呢?你们若说:“我们也修习无长苦无我等想。”但这三种修行没有真实的意义。我现在要说更加殊胜的三种修行。

  

 

  

苦的计做乐,乐得计做苦。这是颠倒法。无我计为我,我记为无我,这是颠倒法。不净计为净,净计为不净,这是颠倒法。由这些颠倒法,这样的人不知道正确的修行诸法。你们众比丘,在苦法中生出乐想,在无常中生出常想。在无我中生出我想。在不净中生出净想。世间也有常乐我净。出世间也有常乐我净。世间法有字无义。出世间法有字有义。为什么呢?因为世间法有四颠倒而不知道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想颠倒、心倒、见倒。因这三倒所以世间之人乐中见苦,常见无常,我见无我,净见不净。所以叫做颠倒。因为颠倒所以世间知字而不知义。什么是义呢?无我叫做生死。我叫作如来。无常叫做声闻缘觉。常者叫做如来法身。苦者叫做一切外道。乐者叫做涅槃。不净者叫做有为法。净者叫做诸佛菩萨所有正法。这才叫做不颠倒。因为不倒的原因所以知字知义。如果想远离四颠倒,应该这样理解常乐我净的道理。

  

 

  

这时众比丘对佛进言:“世尊。如果像佛说的一样离开四倒,就能了知常乐我净。如来现在永无四倒,那么肯定已经了知常乐我净。如果了知常乐我净。为何不住一劫半劫,继续教导我们,使我们离开四倒,然后才放心的进入涅槃。如来如果顾念我们而教导我们,我们定然至心顶受修习。如来如果进入涅槃,我们如何与这毒身一起共修梵行呢。我们也该跟佛世尊一起入于涅槃啊。

  

这时佛告诉众比丘:“你们不应该这样说。我已经把无上正法全部嘱托给摩诃迦叶了。迦叶将作为你们的依止。跟如来做众生的依止一样。比如大王有很多统领,如果外出远游就会吧国事托付给大臣,如来也是如此,所有正法都托付给摩诃迦叶,你们应当知道,要先修习无常、苦想都不是真实的。

  

 

  

比如春天有人在大池中乘船游玩,不慎将琉璃宝珠掉在水中。这时人们都潜入水中寻找宝珠。众人在水中各自找到瓦石草木沙砾都当作琉璃宝珠,拿出水面才发现不是真的。这时宝珠仍在水中,湖水因为宝珠的力量而变得澄清,于是大家看到宝珠在水下,好像空中的月影一样。这时大众中有一个聪明人,缓慢入水得到了宝珠。你们比丘,不应该像那些入水将瓦石草木沙砾当作宝珠一样,将修习无常苦无我想不净想等当作真实义。而应该善于学习方便,时时刻刻常修常乐我净想。还要知道先前修习的四种方法都是颠倒法,要想真实修习诸想的,应该像那个聪明人一样巧妙地得到宝珠,所谓常乐我净想。

  

 

  

这时诸比丘向佛进言:“世尊,如佛以前说诸法无我让我们修学。修学无我就能离我想,然后里骄慢,离较慢后得入涅槃。又是什么道理呢?”

  

 

  

佛告诉众比丘:“善哉善哉,你们能问这个道理,我自然会给你解答。比如有个很笨的国王。王宫有一个医生性格顽劣嚣张。这个国王不会辨别,给他很高的待遇。这个医生给用乳当药给众人治病,也不论对方是什么病。虽然知道乳是药品,却不知道为什么能做药品。有人得了风病冷病热病,所有的病都让他们吃乳。这个国王无法辨别这个医生根本不懂乳药的好坏。

  

 

  

另外有一个医生懂得八种医术。善于治疗各种病症通晓各种药方。从远方来到此国。那个庸医不知道向他学习,反而贡高我慢看不起对方。这时明医就请他当自己的老师,向他学习医术。对庸医说:“请你作我的老师,为我讲解医术。”那个庸医回答:“你如果能让我指使四十八年,我就教你医术。”明医就答应了说:“我同意,尽我所能让你指使。”

  

 

  

这时庸医就带着明医(原文客医有深意在,此处翻作明医,只为方便)一起见国王。这时明医给国王展示各种医方和医术。劝告大王应该知道何种方法可以治国,何种方法可以治病。这个国王听到这些话,才知道庸医的拙劣。立刻把庸医逐出国界,然后更加恭敬明医。这时明医想教导国王的时机到了,于是告诉国王:“大王如果真的爱惜我,请满足我一个要求。”国王随即答应:“我的右臂乃至身上所有,你要什么都可以。”明医说:“国王虽然给我一切,但是我并不要求很多。我只希望国王下令,从今以后国内不能吃从前庸医开的乳药。因为乳要有毒会损害众生的健康,如果再有人吃应该斩首。这样没人敢吃乳药业就不会再有横死的人。所以希望国王答应。”国王就同意这个要求,命令全国,有病的人都不能吃用乳做药,违抗的人一律斩首。

  

 

  

于是明医用各种药材作药,包含了苦醎甜醋等味道。用他们治疗众人的病没有差错。后来国王也得了病,就问明医:“我得了重病,难过得要死,应该怎么治?”明医告诉国王应该用乳药。我先前说应该禁止乳药是骗你的。现在国王得了热病只能吃乳药除病。这时国王对医生说:“你疯了吗?还是得了热病?说吃乳药能除病。你原来说是毒药,今天打算欺骗我吗?原来那个医生赞叹的乳药你说是毒,让我驱逐。今天又说是好药能除病。要如你说的一样,我本来的医生一定胜过你。”

  

 

  

这时明医告诉大王:“国王不应该这么说。比如蛀虫吃木头偶然吃出了文字,这个蛀虫并不知道是不是文字。聪明人不能说:这个蛀虫识字,也不会大惊小怪。国王应该知道,原来的医生也是如此。不能分别各种疾病一味采用乳药。就像蛀虫偶然形成文字。庸医并不了解乳药的好坏。”这是国王问道:“为什么说他不了解呢?”明医回答:“乳药即是毒药又是甘露。为什么呢?如果让牛不吃酒糟劣麦,放牛的地方不再高原也不在潮湿之地。让它和清澈的泉水不让他四处奔驰。不与其它的牛同群,调理饮食让它安住,这样它产下的乳才能除病。如此才是甘露,其余的乳都是毒药。”

  

 

  

大王听到这时恍然大悟,赞叹明医:“善哉善哉,我从今才知乳药的好坏。”于是服用乳药,病就好了。然后下令全国人民可以吃乳。国人听到都很不高兴,说:“大王现在被鬼俯身了?还是疯了?怎么能骗我们吃乳药呢?”于是聚集起来到王宫前抗议。国王解释们不应该狠我。这个乳药该不该吃,都是医生教我的,然后向人民解释医生教给他的道理。于是国王和人民都非常欢喜的供养这个明医。得病的人也都吃乳药,而得康复。

  

 

  

 众比丘,应该知道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也是如此。作为大医王出现在世间,降伏一切外道邪医。外道在各国人民中这样说:“我是医王要折伏外道。”所以如来故唱是言:“无我、无人和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应该知道,那些外道所说的“我”。就像蛀虫吃木偶然成字。所以如来在佛法中说“无我”来调服众生。那个时机应该说“无我”,现在有因缘所以又说“有我”。就像那个良医知道乳到底是药还是非药。不像凡夫所认为的“我”。凡夫愚人所说的“我”。或说大如拇指,或说如芥子,或说如微尘。都不是如来说的“我”。如来说:诸法无我。其实并非无我。究竟什么是我呢?如果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的就叫做“我”。就像那个明医真正了解乳药的好坏。如来也是如此,为众生说诸法中真实有我。你们四众应当如是修习其中的道理。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毕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