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的启示(一)
——做一个可爱且谨慎的人
宽见法师:你们今天过来是一个很好的缘起,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还没出了正月,今天是农历二十二,兔年刚刚开始。兔年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先说说这个生肖吧,你们记得去年是什么年?
※※:虎年。
宽见法师:虎年,虎虎生威、猛虎下山、虎头虎脑,是不是?兔年有什么说法呢?大家说一说。
※※:狡兔三窟!
宽见法师:狡兔三窟,我们面对烦恼也是。烦恼就是个很强大的敌人,我们经常被敌人抓住了就折磨啊!面对敌人要有方法,狡兔三窟,月亮上有玉兔,兔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见到老虎有什么感觉呢?
※※:怕!
宽见法师:见到兔儿呢?
※※:爱!
宽见法师: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要像兔子一样惹人欢喜、让人欢喜、让人接受。别让人家见了我们就像见了老虎一样害怕。不要让别人见了我们就怕,我们要像兔子一样可爱,我们一见到兔子就愿意去捋它的毛儿,是不是啊?就觉得它很可爱。要是见到老虎你敢去摸他的尾巴吗?你敢去摸它的屁股吗?
※※:不敢!
宽见法师:不敢呐!我们做人,千万不要“老虎屁股摸不得”,听懂没有?
※※:感恩师父!听懂了。
宽见法师:我曾经听一位高僧说过:修行是把脾气去掉,修要修得没脾气,这个没脾气不是其它,而是把嗔恨心去掉。我们见到任何人都没有脾气,不起嗔恨心,生欢喜心。进一步,生起大悲心、菩提心,所以要把脾气去掉。
※※:是。
宽见法师:兔子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要做一个可爱的人,不要做一个可怕的人。其实我们经常讲要发菩提心,要利益众生,自利利他,度化众生。度化众生先不要讲这么大,先不要让众生害怕,呵呵……是不是?先让众生生欢喜啊,不要让众生一见了你魂儿都吓掉了。所以,先要做一个像兔子一样不让人害怕、让人容易接受的人,做一个见面比较友好的人。别人见到我们至少不害怕,愿意靠近,才谈得上利益众生,别让人见你躲得要多远有多远,怎么利益众生?
念佛也是如此,坐禅也是如此。你通过念佛、坐禅一定要产生一种气质,是什么?让人生欢喜的气质。一坐禅,好家伙,这一百米以内的众生全跑光了,这个不对呀!念佛也是如此,念着念着,当下就是净土啊,每个众生都是佛菩萨哦!你感到的气场一定是周围的众生都生欢喜心,是不是如此?
所以,兔年我们要做一个让人容易接受、让人能生欢喜、可爱可亲的人,兔年给我们这样一个启发。而且兔子很谨慎,我们学佛也是如此,在学佛上相信因果,要畏惧因果。不要有人说我“空”了,我什么都不怕!空就都是空的嘛,不要狂禅,要相信因果!并要对因果有所畏惧,这样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家年纪也都不小了,生活中吃过不少苦,是不是?对因果应该都会有一些切实的感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果面前要谨慎。兔子呢,它耳朵长长的,在草原上、森林里它的耳朵总是竖起来,它很谨慎。
我们其实也谨慎,这种谨慎是对自己的习气的谨慎,习气很难对治啊!每人都有习气,但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习气,我们每天念佛、坐禅,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习气,那这样的修行可以说是没有目标的,我们光念佛不知道念佛要干啥,念佛首先要降伏烦恼啊!与佛相应必然要降伏烦恼。佛是什么?佛是福慧两足尊,佛是降伏、断尽了一切烦恼的圣人啊!他是已经去掉了见惑、思惑乃至尘沙惑,无明全部都断尽的圣人呢!这是大家在修行当中要注意的。念佛,坐禅不要坐死禅,不要念自私的佛。什么意思呢?念佛把众生都忘记了,只顾自己念佛,这样不行啊!念佛要有个广阔的心胸,佛是广阔的,虚空无尽,愿力也是无穷,以佛的四弘誓愿作为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我们在学佛时要注意的。
新的一年,大家第一次来,这个也是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给大家说一些简单的佛法。虽然说简单,但是很重要。真正的修行要把自我放下。什么叫“自我”?就是只考虑自己,在修行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逆境,有人说:哎呀,我受不了啊!为什么受不了?就是因为跟你的境界不符合,跟你的习气不相应。修行就像鲤鱼跳龙门,龙门是什么?龙门就是你的习气,跳过你的习气你就成佛。我们不能太自我,要融入到众生这个大我当中,把众生放进来。有人说:“哎呀!这世界太苦了,人与人之间太复杂了,受不了!”那么,我们要把握一个度,虽然有时候需要自己静一下心,但也不能产生一种离开众生、抛弃众生,觉得众生太没意思的感觉,这样的心要抛弃。
菩萨戒讲三聚净戒:“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不能舍弃一个众生,当然,这是菩萨的境界,的确是很难,菩萨戒不好守。什么原因呢?断一切恶不容易,修一切善不容易,度一切众生更不容易。这度一切众生其中首先不舍弃一个众生,你看我们最难做到的就是不舍弃众生,是不是总看见有的人不舒服啊?先不舍弃家里的,不舍弃就是对他们不要起嗔恨心、厌离心、讨厌心!把他们当成佛菩萨来看。然后,我们的邻居、朋友、同事乃至不认识的人,乃至一切众生,最后包括对我们有仇的这些众生、我们最讨厌的众生全都包括进去。这样去修菩提心,不能离开菩提心!离开这个菩提心去修诸佛法最后会成为外道,落入魔道。“不发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不能解脱!
※※:感恩师父!
兔年的启示(二)
——龙门现前是加持
宽见法师:可以谈谈你们经常聚会是怎么修学的,聚会是为了什么,新的一年里自己遇到修行上的问题和困惑是怎么对治的。
※※甲:阿弥陀佛!前些日子我在柏林寺参加了几次佛七感觉挺好的,最近决定要受菩萨戒,受戒之前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我跟我爸那事儿,需要缓和关系。因为我跟我爸的仇一时半会儿还是消不了,心理上还是有点儿障碍,可我确实想在四月初八受菩萨戒,也明白我跟我爸的深仇大恨暂时融化不了,受了菩萨戒不太好。可是,柏林寺有的师父说随缘吧。对于这个我很迷惑,不知道该咋办,还请师父慈悲开示。
宽见法师:菩萨戒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舍弃众生,不能对众生嗔恨。如果你对父亲的嗔恨去不掉的话,你受菩萨戒就犯戒,一受就犯。度一切众生!舍弃众生,对众生产生嗔恨,这么强的嗔恨心,一受戒就犯。所谓的缓和关系至少是从内心里要缓和,而不一定是外向的,我一定要和他见见面或怎么样,不一定是这个,你从内心里去掉对他的嗔恨心,从心里要跟他缓和。这跟他没关系,允许他对你做任何事情,你都要接受。如果这种嗔恨心你还是无法调伏,非常非常强烈的话,你一受戒就犯。
要想进步,就一定要从内心去缓和这种关系。什么是菩萨啊?观音菩萨大慈大悲,菩萨戒就是要发像菩萨那样的心。我们对自己的父亲都嗔恨心这么大能行吗?一受就犯,但是从现在开始至少内心里头一定要缓和跟父亲的关系,不管是受还是不受菩萨戒,都要先缓和,你真的把这种关系缓和了,受菩萨戒的利益才会很大。大乘的菩萨戒跟小乘的解脱戒有什么不同呢?就在于这个菩萨精神,再就是菩萨不会舍弃一个众生。
※※乙:我曾经跟她讲过,你为什么要受菩萨戒?肯定是发起了菩提心吧,生起了救度一切众生的心,你才要想去受菩萨戒。我还跟她说,你连你的父亲——给你生命的人都不肯去原谅,那么,你的菩提心从哪儿生起呀?要感恩他!你要是觉得他作为父亲很失败的话,那么你就拿他当平等众生来对待吧。我是说,她要是先受了菩萨戒是不是能够督促她、鞭策她提起这个正念来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宽见法师:关键是你为什么要受菩萨戒?
※※甲:大体是为了自利利他。一个就是解除烦恼、消除障碍,能解脱自己,其次能利他。
宽见法师:很好!你愿意发起一种勇猛的心,想要受菩萨戒。受菩萨戒,不是为了跟别人攀比,别人都受了,就我一个人没受,感觉低人一等,不是因为这个。而是确实通过学习佛法,认识到一切众生都是过去世的恩人,帮助过我们,我们现在要离苦得乐不能忘恩,要报答一切众生的恩,也愿意度化一切众生解脱成佛,使他们离苦得乐。为了这个效仿佛菩萨,并且种下这个菩提的种子,发起这样的誓愿受菩萨戒,发起菩提心。
既然是这样,我们要想救度一切众生,首先要救度我们的父母吧,他们是不是离自己最近的众生呢?救度自己的父母先得爱他们吧,愿意接纳他们、感恩他们。其实,越是对我们有逆缘的这种情况,越是对我们有大恩,修行就是如此啊!你看诸佛菩萨,提婆达多是佛的堂弟,提婆达多对佛怎么样?提婆达多够忘恩负义、够坏的吧,可是佛怎么对待他?佛没有舍弃他,佛在《法华经》授记他成佛呢!可以说没有提婆达多就没有佛,没有提婆达多对佛这样,佛也成不了佛,佛是降魔以后才能成佛,就是要消尽一切的业障才能成佛的。可以说,没有众生给我们这些障碍,我们怎么消业啊,我们心中的这种烦恼魔怎么降伏呢,都要感恩一切的众生!而且佛在《法华经》里讲,不但授记提婆达多成佛,还说提婆达多是他的恩人,过去世是他的老师,劝他发起菩提心呢。
你现在看到你父亲就是这个样子,就是他度你修行,消尽你的业障,他是你最大的恩人。你看,鲤鱼跳过龙门才成龙,你说龙门这么高,讨不讨厌?龙门是不是障碍呢?龙门要是很低,你跳过去有啥意思呢?能成龙吗?什么事儿都顺着你,想干嘛就干嘛,老子天下第一,怎么能成佛呢?跨过龙门才能成龙,那鲤鱼恨不恨这个龙门呢?讨厌,恨死你了,为什么我不能成龙,就是因为你太高了老是跟我作对,要不要恨呢?要感谢!你有成龙这个机会全靠龙门呢,听懂没有?我们要成佛,就要靠障碍我们的这些人啊!没有给我们障碍的这些人我们怎么能成佛呢?我要吃的你给我做…
《兔年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