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一)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青春期综合征
※※:我觉得烦躁。
释宽见:烦躁,那你现在还烦吗?
※※:好一点。
释宽见:那已经是好的开始,也许一会儿就一点都不烦了。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现在,爸妈说我幼稚,我自己也觉得自己跟小孩似的。我妈刚才过来的时候还说:你想想自己为这个家都做过什么。她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特烦,感觉好像我为这个家的贡献为零似的,就一棍子打死了。我确实做得挺少的,自己想想,比我姐姐当然做得少。我也发现到今天可能也就自己的那点事,因为我有姐姐弟弟,感觉自己就是夹在中间,我弟弟从小到大我妈就宠着。
释宽见:最喜欢弟弟?
※※:儿子嘛。然后,我姐上了大学特别懂事,我爸就是看重她,老大,拿着出去撑场面。我感觉自己什么光芒都没有,我爸老是说好像特别愧对我似的,我四岁的时候有了弟弟。
释宽见:被夺走了宠爱。
※※:对。因为原先我是我们家最小的,大家都特别特别宠我,尤其我爸,特别特别喜欢我。后来有了我弟,我爸倒没事,我妈特明显。我刚才跟您说的,是我爸那么说的,他以他的思想来猜测我是那么想的。
释宽见:他觉得对不起你是吧?
※※:嗯,对。那天还哭了。中考、高考的时候他都没陪在我身边,我妈陪着我,他可能心里也挺过意不去的。我高三的时候谈恋爱,那个男孩对我特好,感觉就疼我一个人似的,我那时就老说他给我的感觉我爸都没给过我。其实不是,是因为可能在我看来,爸妈给我们的爱是要平均分给三个人的,不专我一个人,而那个男孩给我的感觉是只喜欢我一个人。我特喜欢这种感觉。
释宽见:说明你醒悟得比较早,你还是个挺明智的人。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你一个人,对吧?
※※:嗯。我们俩高二暑假开始好的,一直好到高三毕业,去年十二月份分手的,心里一直比较焦虑,挺难受,因为是初恋。然后放假,从一月份开始接触佛法,一月份其实特迷茫,自己特想走,不想在北京呆着,后来就是阿姨信佛,她带我信佛,慢慢找到信仰。
释宽见:皈依了吗?
※※:皈依了。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真的有变化,二十多岁了,该做点应该做的事,别再那么幼稚。五月份开始吧,又有点较劲,感觉了不断那段感情,挺烦的。那男孩也找我,但我们俩已经不可能像原先那种单纯的感情了。两个人都有变化。他已经不上学,在社会上接触的人都太复杂,带着他也已经变了。
释宽见:明智一点就不要再纠缠进去。
※※:可是,有时他一跟我联系,心可能会软吧。也有他的原因,就觉得自己干什么事都特背、倒霉。
释宽见:怎么个背?
※※:比如去买个西瓜,特结实的塑料袋都破,西瓜掉地上就摔裂了,一连串特别倒霉的事。把我妈的车给撞了……我爸妈肯定说:“你怎么开车的呀,都一年了怎么还这样啊!”好像我多差似的,我就不愿意说。之后特烦,一连串的事,干什么,什么不顺,再加上就感觉那男孩最近有点什么事。其实我早想来了,该清静清静,也感觉自己特别较劲,没有刚皈依时思路那么清澈,现在特浑浊,又比较迷茫。有时就感觉全世界就我一个人,特孤独,没有一个依靠。
释宽见:我很理解你。你这个病呐,叫做青春期综合征。一般像你这个年纪,大多数已经工作了吧?
※※:对对,都有生小孩的。
释宽见:但是,你还在上学。所以说事实上,还是属于青春期综合征。什么意思呢?因为毕竟还没有自己独立,像你这种症状,随着工作,以后慢慢会减轻。但这种减轻并不是一种主动的减轻,主动的减轻就是你要自己能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二)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找到自己的价值
释宽见:你现在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比如,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希望得到社会上其他人的认同。
可是,现在很不稳定,不像大人,从年龄上讲你不是小孩。大人比较稳定。稳定是什么意思?他能接受现状,不会一惊一乍,不会很容易被眼前的事造成情绪的波动,对自己已经基本上定位好了。比如,一个大人看见姚明、刘翔这么成功,不会幻想:哎呀,我要是他就好了。你现在看到一个人很不错,会想:啊,我要是他就好了。会不会有?
※※:嗯。
释宽见:成熟的人一般就不这样,因为你不可能是他。为什么像这个年纪的人容易崇拜偶像?成熟以后一般就不会,因为你不可能是他。如果参加勤工俭学,去实际做一些事情,会有好处。
你挣钱了,可以给爸妈买个什么东西,不用总是伸手跟他们要钱。还有一个,就是人活着不要老是希望别人给予,包括给予认同。一个成熟的人知道自己是谁,他不会在意每天活着的目标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打个比方,我们跟很多人在一起,我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认同我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不错的、挺可爱的人,是吧?希望别人愿意跟我在一起,是不是?我也希望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一讲话别人都竖起耳朵来听。其实这个就是还没有成熟。
我告诉你,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就会自然扭曲自己,变得希望能够去适合别人的口味。我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就会琢磨别人希望要什么,然后,我把自己变得像他要的东西一样,对吗?
打个比方来讲,如果你要是不小心,有一天迷路了,走到某个地方,这地方没有人,只有一群狗。你不怕狗,那是唯一的生命,没有其他人。久而久之,除了狗以外就是你,你慢慢就融入到这个狗的集体当中去,也没有把狗当狗了。狗也没有把你当不是狗了,既然跟狗在一起就要遵守狗的规则。狗的规则就是,牙齿比较长的是老大。再有,大家比较喜欢吃屎,如果要按照人的习惯去做的话,狗肯定不甩你,因为这不是好狗,好狗是四条腿走的,两条腿走路太丑陋,做狗就得四条腿走。
你很想得到这一群狗的认同,怎么办?所以就改变自己,也四条腿走路,跟他们一起吃屎,然后把牙齿磨得尖一点,这其实就是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你是个成熟的人,你就知道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了要顺应,也叫随大流,随波逐流。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三)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人活着的意义
释宽见:我们活着要做什么样的人?你要多读圣贤书。读过《弟子规》没有?
※※:没有。
释宽见:我送你《弟子规》吧,该做什么样的人。孟子说:“虽千万人勿往矣。”听说过这句话没有,以前高中有这篇课文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自反而说,虽千万人勿往矣”,看过没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说,虽千万人勿往。”孔子说过,最大的勇气是这样的,自我反省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即使对方是一个身份低下的人,我也会感到畏惧和羞耻;但反省后,确实自己的行为正确,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阻拦,我也能勇往直前。这就是修行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你现在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好在没跟一群狗在一起。听懂没有?要向圣贤学习。如果是不正确的,别人都吃屎我也不吃。但如果你只是希望得到别人认同的话,跟着一群流氓,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是碰见一群狗,你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我正义感挺强的,觉得我不会的。
释宽见:正义感挺强?你现在没有分辨能力。有些时候不会像我说的这么明显。你不读圣贤书,怎么知道什么叫正义感。你现在思想和人格还没有定型,正是关键时期,要把自己人生的方向看清楚。这个时候,你遇见什么就很容易受影响,所以孟母三迁,要把自己迁到一个环境好的地方。你要多跟有理想、有志向、有智慧的人在一起。“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没听说过?就是如到了花室当中,久而久之,花室很香,自然就会沾染花的芬芳,你身上就有花的香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入到花室当中,久而久之就闻不到香味了,不是没有,是因为自己身上也带了这种香味。
你要每天去卖肉的地方,浑身就是腥臊气,自己也闻不到,为什么?自己也浑身都是这味道,你就闻不到了。所以,你现在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时候,找一些书,都是适合你的,把我那些书也好好看看,要读圣贤书。
《觉海慈航》、《了凡四训》给过你吧,现在很关键,这个年龄段一定要多跟好人在一起,多读好书。《了凡四训》,了解并改变人生命运,看这本书。你现在还好,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因为还没有完全定型,就像一个陶泥一样还可以捏。等再过十年就很难捏动了。再过十年的话,你就形成自己的一种思想了。
《弟子规》教你怎么做人,过去是儿童启蒙读物。要找一个好的环境,像你说的那个小男孩,不要再来往了,他的思想已经被染污,要跟他接触,很快就跟他一样。记住,人活着不是希望别人要给予我们什么,这个不是人生的意义。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我们能给出什么。我们能给予别人什么,给予这个社会什么,给予这个宇宙什么,给予众生什么——这才是人活着的意义。为什么要叫你多读圣贤书,《地藏菩萨本愿经》读过吗?再继续好好读,家里有没有,一定要好好读。看地藏菩萨怎么做的,向这些菩萨学习。
还有,要加到学习群里去学习。你这个年龄段,正是树立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时候,现在的学习非常重要。
你刚才说的其实都不是问题。弟弟出生,你没有那么多的宠爱了,我觉得是个好事,否则的话你更长不大。在家里受到宠爱最多的人,往往会最没出息。为啥?他习惯了别人给予他,习惯了接受,不习惯付出。这样的人往往是没有出息的。所以你很幸…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