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P2

  ..续本文上一页运,逃脱了。当然,你姐姐嘛,她是老大,老大确实有老大的好处,它的好处在于什么?是因为下面有小的,她不可能跟小的抢东西,不能跟小的去争宠,就会有一种责任感。你现在也要学会这种责任感。因为有这种责任感,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你是最小的,那我有理由要最大的:苹果我要最大的,什么什么我要第一个拿,菜我要第一个吃。那就不对。

  你看,《弟子规》教怎么做人,弟子规弟子规,就是做弟子的规矩,做学生的规矩,做儿女的规矩。人按照这个做,将来就是有出息的。所以说,你一直希望向别人证明些什么,想得到别人的认同,但是又很习惯于接受,习惯于别人给予你,很多人都是这样。

  你现在二十几岁,想想看,如果是三十岁、四十岁还这样子,可不可怕,要付出,要给予啊!二十岁你这个样子很可爱。到三十岁还这个样子,你就不是可爱了,而是可悲。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四)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学孔融,让梨

  释宽见:你不需要去争宠,要学会“孔融让梨”,把宠让出去,这才是本事。争宠说明我们很幼稚。把宠让出去,这才是你的本事。孔融三岁就知道让梨了,所以能成为小孩子学习的典范。

  三岁就懂得让梨,我们现在还想争梨。觉得弟弟把你那个梨抢走了,是吗?实际上是这个样子,只不过此梨非彼梨也。

  ※※:可能还好。因为我弟从小在市里上学,我跟姐姐从小到大一起生活长大。

  释宽见:那你老抢你姐的梨。为什么说孔融厉害?孔融三岁,上有大下有小,有一天拿了三个梨,给他们三兄弟。父亲逗他,来,你先挑一个吧。你猜孔融挑什么梨啊?挑个最小的梨。他爸爸就问他:“你为什么挑最小的梨?”“弟弟比我小,我比他大,我应该让给他。”“哥哥也比你大呀!”“哥哥比我大,他的胃口就大,所以他要吃大的。”你看没有,他总是学会让出去,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这样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

  你爸不是很欣赏你姐吗?我让出去,替她高兴。佛法讲“随喜”,你替她高兴,也能得到她的功德。你说:不要紧的,姐姐确实很棒。发自内心为她高兴,你的人格就闪光。你想想看,如果你是你爸,比较喜欢老大,老二呢,不但不嫉妒,还很替姐姐高兴,你说老爸会不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哇!孔融第二啊!

  但是,如果老爸喜欢老大,老二特别嫉妒,总是撅着个嘴,心里闷闷不乐,老爸当然也会察觉,哎呀,很愧对。但事实上会觉得,哎,孩子还是不太行啊。你有孔融的劲就好了。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听懂没有?心胸要大一点。世界上并不只是你这两姐妹,我跟你讲,多了去了。看看,汶川地震,多少人生活条件比你差得多,你有没有想过。街上讨饭要饭的,缺胳膊少腿的,想过没有。你就跟姐姐弟弟比,眼光忒短浅了。

  ※※:原先还好,就是从今年初,就全都爆发了。

  释宽见:原先不是还好,是因为隐藏着。爆发说明什么?说明有这个种子。你没有这个种子会爆发吗?以前还好是说明什么?种子没发芽。就像冬天一样,冬天的大地,你看真干净,万物都枯萎了,是不是。那是不是真干净,啥都没有了,一到春天怎么样?全发芽了。说明什么?地底下有种子。冬天看不见而已。所以你现在必须要智慧,要读圣贤书。要有一种大的心胸,要学会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不需要去跟别人争宠。要学会去给予别人宠,都希望得到别人宠,为什么不能给别人宠。

  打个比方来讲,谁要能对你好,你是不就觉得他很好?那你希不希望别人觉得你好?谁对你好,帮助你,给予你,你是不是就觉得这个人很好?

  ※※:嗯。

  释宽见:那你希不希望别人也觉得你好?

  ※※:希望啊。

  释宽见:怎么办?你就应该对别人好,给予别人呐!要付出,要服务。明白了没有,想想看,你为什么会对他好?因为他能给予,他能总是付出,总是服务,那这样的人是不是我们效仿的对象。你希不希望别人也认为你很好,希不希望别人认同你,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对别人好。

  释宽见:对啊!付出、给予、服务。不要小心眼。比如说,这里有个苹果,你们俩人都想吃,都很渴了。然后,她说,你吃吧,我不要紧的。你会觉得怎么样?

  ※※:不好意思。

  释宽见:然后呢?

  ※※:我应该让她。

  释宽见:会觉得这人很好。会不会觉得很愿意跟他交朋友,会不会很认同他,怎么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对他好,付出。

  释宽见:对。再比如,你们两个人考试。平时都差不多,经常你拿第一,他拿第二;或他拿第一,你拿第二,都是这样。然后,这次考试,你拿了第一,老师就表扬了你,他不但不嫉妒,反而祝贺了你,你会觉得怎么样?

  ※※:他是真心的吗?

  释宽见:真心的。像孔融让梨一样,真心让。

  ※※:人挺好的。

  释宽见:是不是很愿意跟他交朋友,觉得这人真不错。所以,当你看见别人成功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样?

  ※※:替他高兴。

  释宽见:对,替他高兴,你就能得到他的认同,也就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因为你心胸宽广。如果你还是犯小心眼,嫉妒,“有啥了不起,平时还不如我呢!”别人都会这样子来鄙视你。如果你成功了,别人这次没成功,你并没有骄傲,你说其实我学的不如他,这一次是侥幸而已,平常多亏他的帮助我才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如果能这样子,周围人会怎么看你?

  ※※:就觉得我也不错,比较不骄傲。

  释宽见:不居功自傲,不洋洋得意,学会照顾到别人的情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得到别人的认同呢?如果说,你经常犯小心眼,别人考了第一,你在这里发牢骚。你考了第一就觉得,嗯,他不行吧。知道怎么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了吗?再一个,做好事不要求回报,对人好不要求回报,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比如,跟同学在一起上课,有一天你正好没橡皮了,他借橡皮给你用。以后每次见到你,他就提起那一块橡皮,你觉得怎么样?

  ※※:烦不烦呢。

  释宽见:是啊。可是他从来也不提那个橡皮了,你觉得这人怎么样?

  ※※:挺好。我应该回报他。

  释宽见:对了。越不求别人回报,别人就会越认同你。越求别人回报,抵消掉了,烦不烦。我借了你橡皮,还觉得你烦不烦啊?做好事一定不要求回报,包括我们对爸爸妈妈,对姐姐弟弟,对其他人。对别人好不要求回报,越求回报你越可怜。不求回报人人都夸你,一求回报,烦不烦啊!结果好心还得不到好报。为啥,不能怪别人,因为你老求好报,你烦不烦啊你?借你个橡皮就是我爹啦。

  你就是很希望得到回报,得到别人的认同。记住,只管好好去做,不要求回报,不要求别人认同你,认同不是求来的。不管姐姐弟弟,或者爸爸妈妈有没有认同你,他们认同,你也不要骄傲;不认同,你也不要觉得他们欠了你的,或者觉得自己心里头很堵得慌。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五)

  (2011-09-14)

  地点:天开寺客堂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释宽见:你周围的人,有成功的就替他高兴;有失败的,就去安慰他,这样的人就是有出息的人。不要给鼻子就上脸,有点小成绩眼睛就看天上去,不正眼看人了。稍微有点小打击,简直天都塌下来。

  ※※:要对别人好,不要求有回报。要懂得付出,不要一味索取。别人成功要替别人高兴,不要羡慕别人。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要求别人对自己认同。

  释宽见:只有这样子,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只有这样子才能得到一个明智的、有意义的人生。给予比索取更快乐,为他人服务而不要求回报,也不要求别人的认同,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总是能够为别人着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的人谁不喜欢,这样的人谁不夸,这样的人谁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呢?这样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否则,顶多是一个行尸走肉而已,来到这个世界上,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消耗了一大堆能源,成为这个世界的寄生虫。何去何从,你的选择是什么。

  回去把这些好好整理一下,写成一篇日记,好好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梳理清楚,把它写下来,当你有困惑的时候,当你脑子乱的时候就看这个。

  释宽见(对提问者的母亲):孩子挺好。《佛海心滴》这本书里头也有很多你这个年纪的人提的一些问题。孩子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因为这个年龄段,比较敏感,但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你们对她也是干着急。

  ※※的母亲:嗯,没方法。

  释宽见:你妈真的很爱你啊。你看为了你,专门带你到师父这儿来。

  ※※的母亲:以后我怎么跟她相处呢?现在说也说不过她。

  释宽见:你们现在坐下来沟通沟通。不要光唠叨。你就记住,不要光想把你的意愿强加给她。哦,女儿,我是你妈,我讲的得听,你得这样,你得那样……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沟通方法。

  ※※的母亲:这样不行?

  释宽见:不行。打个比方来讲,你像她这个年纪的时候,爸妈跟你这么说能接受吗?她也二十几岁了,而且她这个时候很敏感,希望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对她应该以夸奖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有一点,对孩子不要过份宠爱,要让她去帮你们做事,有什么事要找她去做。

  ※※的母亲:她不乐意啊。

  释宽见:不是她不乐意,有原因的。你要让她认识到她的重要性。你就说:“你能帮妈妈办件事吗?”你要让她觉得她能帮你。你说:“办的什么事啊,这么差劲。”她帮你办了,在办的过程当中,你要鼓励她,夸奖她。办得真好,感谢你,她就有干劲了。

  干件事,不满你的意。“啊,你看,叫你干件事,这么点简单的事都干不好!”没办过嘛,对不对。跟你一样,你都几十岁了,那么有经验,哪儿能跟你一样啊!她只要去办,就是好事。办的过程中,如果有些地方没办好,你也说“不要紧的,你已经努…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