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運,逃脫了。當然,你姐姐嘛,她是老大,老大確實有老大的好處,它的好處在于什麼?是因爲下面有小的,她不可能跟小的搶東西,不能跟小的去爭寵,就會有一種責任感。你現在也要學會這種責任感。因爲有這種責任感,所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如果你是最小的,那我有理由要最大的:蘋果我要最大的,什麼什麼我要第一個拿,菜我要第一個吃。那就不對。
你看,《弟子規》教怎麼做人,弟子規弟子規,就是做弟子的規矩,做學生的規矩,做兒女的規矩。人按照這個做,將來就是有出息的。所以說,你一直希望向別人證明些什麼,想得到別人的認同,但是又很習慣于接受,習慣于別人給予你,很多人都是這樣。
你現在二十幾歲,想想看,如果是叁十歲、四十歲還這樣子,可不可怕,要付出,要給予啊!二十歲你這個樣子很可愛。到叁十歲還這個樣子,你就不是可愛了,而是可悲。
給予比索取更快樂(四)
(2011-09-14)
地點:天開寺客堂
學孔融,讓梨
釋寬見:你不需要去爭寵,要學會“孔融讓梨”,把寵讓出去,這才是本事。爭寵說明我們很幼稚。把寵讓出去,這才是你的本事。孔融叁歲就知道讓梨了,所以能成爲小孩子學習的典範。
叁歲就懂得讓梨,我們現在還想爭梨。覺得弟弟把你那個梨搶走了,是嗎?實際上是這個樣子,只不過此梨非彼梨也。
※※:可能還好。因爲我弟從小在市裏上學,我跟姐姐從小到大一起生活長大。
釋寬見:那你老搶你姐的梨。爲什麼說孔融厲害?孔融叁歲,上有大下有小,有一天拿了叁個梨,給他們叁兄弟。父親逗他,來,你先挑一個吧。你猜孔融挑什麼梨啊?挑個最小的梨。他爸爸就問他:“你爲什麼挑最小的梨?”“弟弟比我小,我比他大,我應該讓給他。”“哥哥也比你大呀!”“哥哥比我大,他的胃口就大,所以他要吃大的。”你看沒有,他總是學會讓出去,把好的東西讓給別人,這樣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
你爸不是很欣賞你姐嗎?我讓出去,替她高興。佛法講“隨喜”,你替她高興,也能得到她的功德。你說:不要緊的,姐姐確實很棒。發自內心爲她高興,你的人格就閃光。你想想看,如果你是你爸,比較喜歡老大,老二呢,不但不嫉妒,還很替姐姐高興,你說老爸會不會改變對你的看法?哇!孔融第二啊!
但是,如果老爸喜歡老大,老二特別嫉妒,總是撅著個嘴,心裏悶悶不樂,老爸當然也會察覺,哎呀,很愧對。但事實上會覺得,哎,孩子還是不太行啊。你有孔融的勁就好了。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聽懂沒有?心胸要大一點。世界上並不只是你這兩姐妹,我跟你講,多了去了。看看,汶川地震,多少人生活條件比你差得多,你有沒有想過。街上討飯要飯的,缺胳膊少腿的,想過沒有。你就跟姐姐弟弟比,眼光忒短淺了。
※※:原先還好,就是從今年初,就全都爆發了。
釋寬見:原先不是還好,是因爲隱藏著。爆發說明什麼?說明有這個種子。你沒有這個種子會爆發嗎?以前還好是說明什麼?種子沒發芽。就像冬天一樣,冬天的大地,你看真幹淨,萬物都枯萎了,是不是。那是不是真幹淨,啥都沒有了,一到春天怎麼樣?全發芽了。說明什麼?地底下有種子。冬天看不見而已。所以你現在必須要智慧,要讀聖賢書。要有一種大的心胸,要學會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不需要去跟別人爭寵。要學會去給予別人寵,都希望得到別人寵,爲什麼不能給別人寵。
打個比方來講,誰要能對你好,你是不就覺得他很好?那你希不希望別人覺得你好?誰對你好,幫助你,給予你,你是不是就覺得這個人很好?
※※:嗯。
釋寬見:那你希不希望別人也覺得你好?
※※:希望啊。
釋寬見:怎麼辦?你就應該對別人好,給予別人呐!要付出,要服務。明白了沒有,想想看,你爲什麼會對他好?因爲他能給予,他能總是付出,總是服務,那這樣的人是不是我們效仿的對象。你希不希望別人也認爲你很好,希不希望別人認同你,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
※※:對別人好。
釋寬見:對啊!付出、給予、服務。不要小心眼。比如說,這裏有個蘋果,你們倆人都想吃,都很渴了。然後,她說,你吃吧,我不要緊的。你會覺得怎麼樣?
※※:不好意思。
釋寬見:然後呢?
※※:我應該讓她。
釋寬見:會覺得這人很好。會不會覺得很願意跟他交朋友,會不會很認同他,怎麼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
※※:對他好,付出。
釋寬見:對。再比如,你們兩個人考試。平時都差不多,經常你拿第一,他拿第二;或他拿第一,你拿第二,都是這樣。然後,這次考試,你拿了第一,老師就表揚了你,他不但不嫉妒,反而祝賀了你,你會覺得怎麼樣?
※※:他是真心的嗎?
釋寬見:真心的。像孔融讓梨一樣,真心讓。
※※:人挺好的。
釋寬見:是不是很願意跟他交朋友,覺得這人真不錯。所以,當你看見別人成功的時候,你應該怎麼樣?
※※:替他高興。
釋寬見:對,替他高興,你就能得到他的認同,也就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因爲你心胸寬廣。如果你還是犯小心眼,嫉妒,“有啥了不起,平時還不如我呢!”別人都會這樣子來鄙視你。如果你成功了,別人這次沒成功,你並沒有驕傲,你說其實我學的不如他,這一次是僥幸而已,平常多虧他的幫助我才有今天這樣的成績。如果能這樣子,周圍人會怎麼看你?
※※:就覺得我也不錯,比較不驕傲。
釋寬見:不居功自傲,不洋洋得意,學會照顧到別人的情感。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得到別人的認同呢?如果說,你經常犯小心眼,別人考了第一,你在這裏發牢騷。你考了第一就覺得,嗯,他不行吧。知道怎麼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了嗎?再一個,做好事不要求回報,對人好不要求回報,你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比如,跟同學在一起上課,有一天你正好沒橡皮了,他借橡皮給你用。以後每次見到你,他就提起那一塊橡皮,你覺得怎麼樣?
※※:煩不煩呢。
釋寬見:是啊。可是他從來也不提那個橡皮了,你覺得這人怎麼樣?
※※:挺好。我應該回報他。
釋寬見:對了。越不求別人回報,別人就會越認同你。越求別人回報,抵消掉了,煩不煩。我借了你橡皮,還覺得你煩不煩啊?做好事一定不要求回報,包括我們對爸爸媽媽,對姐姐弟弟,對其他人。對別人好不要求回報,越求回報你越可憐。不求回報人人都誇你,一求回報,煩不煩啊!結果好心還得不到好報。爲啥,不能怪別人,因爲你老求好報,你煩不煩啊你?借你個橡皮就是我爹啦。
你就是很希望得到回報,得到別人的認同。記住,只管好好去做,不要求回報,不要求別人認同你,認同不是求來的。不管姐姐弟弟,或者爸爸媽媽有沒有認同你,他們認同,你也不要驕傲;不認同,你也不要覺得他們欠了你的,或者覺得自己心裏頭很堵得慌。
給予比索取更快樂(五)
(2011-09-14)
地點:天開寺客堂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釋寬見:你周圍的人,有成功的就替他高興;有失敗的,就去安慰他,這樣的人就是有出息的人。不要給鼻子就上臉,有點小成績眼睛就看天上去,不正眼看人了。稍微有點小打擊,簡直天都塌下來。
※※:要對別人好,不要求有回報。要懂得付出,不要一味索取。別人成功要替別人高興,不要羨慕別人。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不要要求別人對自己認同。
釋寬見:只有這樣子,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只有這樣子才能得到一個明智的、有意義的人生。給予比索取更快樂,爲他人服務而不要求回報,也不要求別人的認同,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總是能夠爲別人著想,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樣的人誰不喜歡,這樣的人誰不誇,這樣的人誰不願意跟他在一起呢?這樣的人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否則,頂多是一個行屍走肉而已,來到這個世界上,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是消耗了一大堆能源,成爲這個世界的寄生蟲。何去何從,你的選擇是什麼。
回去把這些好好整理一下,寫成一篇日記,好好地梳理自己的思維,梳理清楚,把它寫下來,當你有困惑的時候,當你腦子亂的時候就看這個。
釋寬見(對提問者的母親):孩子挺好。《佛海心滴》這本書裏頭也有很多你這個年紀的人提的一些問題。孩子沒有問題,只不過是因爲這個年齡段,比較敏感,但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你們對她也是幹著急。
※※的母親:嗯,沒方法。
釋寬見:你媽真的很愛你啊。你看爲了你,專門帶你到師父這兒來。
※※的母親:以後我怎麼跟她相處呢?現在說也說不過她。
釋寬見:你們現在坐下來溝通溝通。不要光唠叨。你就記住,不要光想把你的意願強加給她。哦,女兒,我是你媽,我講的得聽,你得這樣,你得那樣……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溝通方法。
※※的母親:這樣不行?
釋寬見:不行。打個比方來講,你像她這個年紀的時候,爸媽跟你這麼說能接受嗎?她也二十幾歲了,而且她這個時候很敏感,希望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對她應該以誇獎爲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有一點,對孩子不要過份寵愛,要讓她去幫你們做事,有什麼事要找她去做。
※※的母親:她不樂意啊。
釋寬見:不是她不樂意,有原因的。你要讓她認識到她的重要性。你就說:“你能幫媽媽辦件事嗎?”你要讓她覺得她能幫你。你說:“辦的什麼事啊,這麼差勁。”她幫你辦了,在辦的過程當中,你要鼓勵她,誇獎她。辦得真好,感謝你,她就有幹勁了。
幹件事,不滿你的意。“啊,你看,叫你幹件事,這麼點簡單的事都幹不好!”沒辦過嘛,對不對。跟你一樣,你都幾十歲了,那麼有經驗,哪兒能跟你一樣啊!她只要去辦,就是好事。辦的過程中,如果有些地方沒辦好,你也說“不要緊的,你已經努…
《給予比索取更快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