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巧把尘劳为佛事——对施食的一些探讨

  巧把尘劳为佛事

  ——对施食的一些探讨

   出家师父(张家港师父):我们也在摸索,我们作为一个新生代,在我们张家港地区要怎样去引导好信徒?因为现在我也感觉到在信徒当中有一些风气,所以我向法师请教,怎样把他们引导好,不要走弯路,生太多的烦恼。在弘法的过程中,发现在现实中,虽然嘴上喊着学佛,但是烦恼一大片一大片的。有的居士说我一直在压制住,但是学佛靠压制,总有一天会爆发的,还是要引导,要疏导。

   师父:我们能够有正面的力量控制它,烦恼就变成觉悟的一个增上缘了,再到一定时候,烦恼反而变成觉悟的肥沃的土地了。

   作为我们出家人来说,其实很辛苦,一辈子没有离退休的,别人依止你,你就有责任了。从广义上来说,所有众生我们都有责任,但从一般现象上来说,给你磕头,供养你,那你对他就有责任了,结上关系了。观想的话,一切众生我都有责任,那是我们主观上的观想,别人还不承认呢!但是大家顶礼、皈依啊,双方就签了一个合同,这个生死契约,不得了,尽虚空界的。所以有时候就是这个火候怎么掌握,怎么对基来引导。

   出家师父:有一个信徒到我们寺庙里去找我,说师父要到张家港做火供,因为我不了解,所以我就一直想请教,因为汉地就是放焰口。这个也要观想,但是火供施食不怎么明了,所以想请法师开示一下。

   师父:这是一个名字的问题,我们那个书都叫《蒙山施食》。我们佛教里最普通的火供就是点香,点着了把它的味道烧出来,飘在虚空里成香云盖,这个也是火供,这是最简单的。

   还有一个比如我们做水陆法会,最后送圣的时候,烧船、烧纸钱,包括烧吃的、烧衣服,这也是火供。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施食来说,比如说我们平时做蒙山也好,我们也会供很多食物,陈列的得很丰盛。如果是港台的信众人,他们就很讲究的。

   按照佛陀的经典,《救拔焰口经》里面也讲,为鬼神陈列的贡品要精美,而且连供器也很讲究,经典是这样说。我们现在都马虎了,没有那么麻烦了。蒙山也好,焰口陈列的就更多了。但是从这方面都是共同的,念咒、观想、这方面都是共同的。如果把名字去掉,这是一个压缩式的。

   比如说放一个大蒙山,我以前放的话,至少要三四个小时,比较简单的一种,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像我们汉地每天下午都要放小蒙山,像国清寺甚至每天晚上都要做大蒙山,祖师规定下来就是这样子的。除了上晚课、小蒙山之外,晚饭后出家人都到法堂去再做大蒙山。

   去藏地参学,我发现我们汉、藏有共同点,都体认有三恶道众生,而且他们很苦,我们作为出家人有责任要施食,这点上完全一样。但是他们这个很简单,他们念的只有十几分钟就可以了。后来我觉得这两种力量,在这方面是一个共同点。

   我师父主要传我的是蒙山,我以前主要是放蒙山。特别是出关之后,师父到处给我介绍,找净庆放蒙山。后来海涛法师来找我,也是听别人说净庆会放蒙山,这样来找我,结的这个缘。

   我就觉得这两种力量把它合在一起,对众生更有利益,因为这里面主要的一个咒都一样,都是《变食真言》,甚至他们简略到《破地狱》、《普招请》都没有,他们主要就是《变食真言》、地藏菩萨、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我想佛法的共同点还是一样的,不管外衣穿的什么,讲话听不听得懂,但是意义都是一样的,后来我就集合成这样一种,比较方便。

   特别我们去印度朝圣的时候,回到饭店就可以做,功课归功课,还不能忘掉。然后就把我们汉传佛教的《破地狱真言》、《普招请真言》、《解怨结神咒》、《开咽喉咒》、《甘露水咒》放在一起。

   有些方面把蒙山的简洁掉了,否则的话一个大蒙山下来,那样子摆开阵势,那个不容易。因为我们常常在外面走,所以就推广了这个。这个在家居士做也是比较方便,他也不需要拉开架子,念几个赞偈,唱几遍弥陀经。就是说蒙山的仪式适合在我们寺院里面做,或者居士比较集中的时候也可以做,大型的,而这是个简单的。

   再加上我们平时出去以讲法为主,讲法讲一两个小时,施食带领大家一个多小时,正好时间差不多。如果做蒙山的话,就没有讲法的机会,虽然蒙山里面也有开示,但是那个开示你不把它分解开来,大家也很难听懂。因为讲法要对大家的基,即对人的基,又在对三恶道的基,给他们施食。

   还有食物的供养,我们靠观想七粒米,或者是一把米,或者是一碗米,你要想观到尽虚空遍法界,这有一定难度。甚至一个比丘尼说,以前很难观想,好不容易后来摸索到一个,观想地球是一个年糕团,上面沾满米。我说:你这办法也很高啊!总的来说,就是观想尽虚空遍法界食物充满,很难!

   我们自己的头圆的,有时候回光返照,把这个能够周遍都很难。为什么《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呢?我们感观的狭隘性太强,有时候很难观想。按照经典里来说,一个登地菩萨他才有资格观想,有异幻的功德。他观想的,众生可以吃到,一个登地菩萨才有这个功德达到实际效果。

   就说西藏,尽管他们修行上很认真,他们还是用了一个很大的方便,用这种食物在烧。我后来发现,不仅仅是西藏有这个,其实我们汉传佛教也有这种方便。我去很多庙,他专门有烧的那个东西,每天都有,居士去了把饼干、糕扔进去烧。其实我们汉传佛教里一直也有这么一个,是普遍的。

   出家师父:这个好像有违我们大乘佛教的思想,因为大乘佛教经常讲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而且佛说饿鬼的相,就像《盂兰盆经》里讲的,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左手障钵,右手拨食,当食物快入口时,就变成焦炭和猛火,就不能吃了,没办法入口。所以它靠什么?目犍连靠佛力和所有的供养,僧的自姿力来加持食物。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变通一下,这个食物你把它烧掉,一般老百姓特别是农民,他们不能接受。

   师父:这个看你怎么掌握,中心思想掌握住。你是烧一斗,还是烧一碗,还是烧七粒?是用明火在烧,还是用你智慧的火在烧?这都是你自己掌握,这就方便。

   所以在《目犍连救母》里面,那时候目犍连是很年轻的,是发生在佛陀比较早年的时候,佛陀针对这个问题,后来又讲了这些咒。

   所以说在《盂兰盆经》里就说了,不是说供养出家人就可以了,出家人必须要为他咒愿,观想咒愿,供养诸佛为施主咒愿,这一个咒一个愿很重要,所以佛说了这几个咒。

   我们不管是蒙山、焰口、水陆,都是要念咒。火供也是一种咒,火是一个方便,一种形式,主要是念咒,大家一起观想。火其实也是帮助我们观想,观想是诸佛菩萨的智慧,然后通过咒愿,这些有形的食物变成一种无形的食物周遍虚空。因为这样一烧,有味道,也有形象,我们特别好观想,帮助我们观想。

   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为,这其实是一个佛事,光去做你不会咒愿,不会观想,也是不行。但是你说,我的功力已经完全不需要这个了,那也可以,不烧完全靠观想也可以。但是你观想,信众不知道,教大家观想、念咒、打手印,大家一起看着一起观想,多享受佛法!我们做大众佛教的,有时候是带大家一起同乐。这也是讲法,也是传法,也是共同消灾的一种方法。

   出家师父:海涛法师上次讲了做这些活动,大家共同参与,大家一起学,然后洒水的时候也是这样。在我们汉地是比较富裕,但是贫穷的地方也是很多的,吃不饱的、穿不暖的,包括现在网上流传的非洲,他们吃不饱,很瘦,很瘦。

   师父:这个在佛教的因果论上来说,贫穷没有物质就是因为它不愿布施。施食本身就是布施,而且这个布施,佛在《救拔焰口经》里讲的很清楚,哪怕就是供养佛都没有布施一个三恶道众生的功德大,因为他们最需要。佛其实不需要物质上供养,那是我们恭敬心的需要,但是那些众生真需要。在经典里面同时提到,如果这个地方贫瘠,土地种不出庄家来,人民贫穷,做这样的施食,这块土地就会变得丰饶,所以越是非洲越适合去做这种。

   但是这个需要我们有智慧去坚信,一般性的人他是看不出来的。悭贪心跟富不富也不相干。有的人很穷却很大方,穷大方,有的人很富,但不一定大方。我们在国外做的时候,美国来了几个弟子,他们觉得这个浪费。你说美国来的应该蛮富的,对不对?但是他觉得这个很浪费。你不想想饭店里吃一顿饭要几千块钱,我们烧一堆也只不过几百块钱而已!那一大堆,饼干几块钱一斤,几十块钱可以买十斤,几百块钱一百斤饼干,一大堆。食物可以掌握量的,这都是随便你自己的。有的地方我们偶尔去一下,都是信众自己带来的,你带一口袋,他带一口袋,几千个信众那就带一堆山一样的。

   那次就有显现,有个人他心想那么多受穷的人吃不到,我们这里烧多可惜。他一边这样想,一边端着食物去烧的时候,很奇怪的,他自己控制不了,一直向火堆冲去。施食场地砌的是砖头,这个人把砖头也冲倒了,人就冲进去!吓坏了,他马上忏悔,我不该这么想。后来跟我们来忏悔说:“师父,师父,我刚才这样想,就控制不住被推进去了。”

   你想多少无量无边的三恶道众生啊!我们人是六十亿,它是不可计的,数量那么多在痛苦当中,我们施一下食,让它们饱满,对它们是多开心的事情啊!有的人会觉得浪费,从我们人的角度讲好像是浪费,对它们来说它们太需要了,久旱逢甘霖一样的。所以我跟海涛法师也在商量,有些地方我们也少一点的,但是很多的这些众生它们还是说不够、不够,所以有时候很矛盾,真的很矛盾。

   出家师父:佛法应该是博大精深的,而且是圆融的,所以我现在想变通一种方法。今年的农历七月我们两个寺院,做了一个月的烟供,我们…

《巧把尘劳为佛事——对施食的一些探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戒是无上菩提本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