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四、第四问题:修行时应观察(观)修,还是安住(止)修
分三:一、宣说他宗;二、分说自宗;三、摄义
丁一、宣说他宗
颂曰:
修习胜乘正见时,观察安住何应理?
在修习胜乘甚深正见时,观察修与安住修二者何者应理?
颂曰:
有谓不察安置修,观察障蔽实义故,
不察笼统而安住。。。。。。。。。。。。。。。。。
有的认为应当不用理证观察,只需安住修;因为观察的分别念会障蔽现见甚深实相义,所以应不观察而笼统安住。
颂曰:
有谓唯一需观察,无有观察之修习,
如同睡眠无利故,时时必定需观察。
有的认为何时何地都应该观察,因为无有观察的修持如同睡眠,没有任何利益,故应时时以理证观察,远离了观察就不能证悟空性。
丁二、分说自宗
分三、一、总说;二、分说;三、消除对自宗的邪见,并成立自宗为殊胜正道
戊一、总说
颂曰:
修习不得偏执为,断定观察或安置,
胜乘正见的修持,不能偏执于单独的观察修或安住修。
颂曰:
一般不察安住修,虽能成就仅寂止。
然修未生定解故,脱道一目即定解,
彼舍不能断除障。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以真实正理观察抉择正确的空性见解,而贸然去从事修行,即便是有所成就,最高不过能得到无色界禅定的寂止修法而已。这种盲修因为没有能现见解脱圣道的唯一眼目般的定解,故无法断除障碍而趣入于圣道解脱。
颂曰:
未知法性修何者?修俗妄念有何利?
如同盲人趋入道。
没有正确见解去了达诸法本性,那么修行什么呢?如果分别心只是一切都不执著地平庸放松,安住于庸俗迁流的妄念上,却执为胜修,那有什么利益呢?此修法未断除迷乱分别的障碍,无法发起胜观光明智慧。就象一个盲人长途跋涉,只会有撞墙碰壁、堕坑落堑的危险,如何能迈入解脱的康庄大道呢?
颂曰:
无始迷乱之习气,颠倒贪执自性故,
应用百般方便力,若未勤察难证悟。
因为众生无始以来的实执与迷乱习气长期串习的缘故,将诸法远离戏论的本性颠倒邪执为我见常见等,若没有运用各种真实正理精勤地观察思维破除此类错误观念,生起契合实相空性的见解,则难以证悟离戏的空性。
颂曰:
何故贪执此迷乱,与见真义相违故,
极为串习有暗中,实义光明真难得。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迷乱显现的实执与现见真实义二者,犹如黑暗与光明一样互不相容,在无始以来串习坚固的执著三有的痴暗中,极难现见真实法界的光明。
颂曰:
往昔修学之宿缘,成熟上师加持故,
观察生住来去时,虽有通达实空义,
彼者罕见极少数,全都如是不能证。
有些上根利智弟子,因往昔累世积功累德、久修胜道的宿缘,自相续业已成熟,且成就上师的甚深加持入于心间,从而通过如理观察自心的生住来去,能对诸法的离戏空性生起定解而顿时彻悟,但此类情况极为罕见,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以这种方式来证悟离戏空性。
颂曰:
探寻本来清净义,必需究竟应成见,
由从离戏方面言,已说此二无差别。
内心中若要探寻轮涅诸法本来清净的意义,就必定需要最究竟的中观应成派见解,从法界离一切戏论的角度而言,大圆满的本来清净与中观应成派所抉择的离戏空性无有任何差别。
颂曰:
是为断除空性执,密乘宣说大安乐,
空乐无别之法界,以离能取及所取,
如是之理而感受。
为了断除对本性偏于空性边的执著,密乘中宣说了大安乐智慧,对空乐无二双运大等性的法界远离能所二取,以现量来感受,是密乘的无上特法。
颂曰:
由此现明觉三者,即是大乐之异名
所以现空无别、明空无别、觉空无别三者是大安乐智慧的异名,意义上无有不同。
颂曰:
以此现分色身者,乃至世间为救渡,
一切有情得利乐,究竟大悲之本性。
证悟大乐智慧后,法性的显现部分即色身,乃至轮回未空之前,恒时救护一切众生使其得到暂时利益与究竟安乐,此即是究竟果位无缘大悲的自性。
颂曰:
是故本来之自性,不住有寂大智慧。
本基之中如何住,是依便慧空乐道,
修持今身亦现前,色法双运之佛果。
所以,诸法的本性是既不住三有边——轮回,也不住寂灭边——涅槃,而是悲智双运大无为法,通过大空性的智慧与大乐双运的修行之道,于浊世短暂一生中即可获得双运大金刚持的果位。
颂曰:
基道果三实不分,金刚乘果四灌道,
着重觉空自生智,光明金刚顶之宗,
即是诸乘究竟处。
基道果三者其实无有分别,这就是金刚乘的究竟果,是第四句义灌顶的道,着重于觉空无别自生智慧的光明,其余诸大续部对此仅以隐秘方式宣说,唯于光明精华金刚顶的大圆满宗和盘托出,此宗即是一切乘之究竟处。
颂曰:
乃至定解未生前,方便观察引定解,
若生定解于彼中,不离定解而修习。
因此,对现空无别的实相未生起定解之前,应以种种方便和真实正理的如理伺察来引生善妙定解;若已生起真实定解,应制心一处不离定解而修持。
颂曰:
如灯定解之相续,能破颠倒分别念。
对此应当常精进,若离又复观察引。
具有明灯一样定解的相续,能灭除一切颠倒的粗细分别念,因此对于生起定解应当精进不懈地修持,若失此定解,应该反复通过观察再次引生,如是而修持。
戊二、分说
颂曰:
初时观察极关要,若未引上善观察,
怎能生起胜定解?
最初时依靠甚深经教与真实理证而观察抉择诸法现空双运的等性定解极为关要,因为如果没有通过教理的善加观察,怎能生起现空双运实相的善妙定解呢?
颂曰:
若未生起胜定解,怎能灭除恶增益?
若于自相续中未生起善妙定解,怎能灭除自他种种实执等的恶增益呢?
颂曰:
若未灭除恶增益,怎能禁止恶业风?
若未禁止恶业风,怎能断除恶轮回?
如果没有灭除恶劣的增益,又怎能禁止种种无明恶业风呢?如果没有禁止诸无明恶业风,又怎能断除轮回的种种恶劣显现呢?
颂曰:
若未断除恶轮回,怎能灭尽恶痛苦?
若未断除轮回的种种恶劣显现,怎么能灭尽轮回中的种种恶劣痛苦呢?
颂曰:
轮涅实上无贤劣,证悟等性无贤劣,
此为殊胜之定解。
什么是定解呢?三有轮回与寂静涅槃在实相上无有少许贤劣的差别,如是真实证悟轮涅无别等性而远离一切疑网是善妙定解。
颂曰:
此说殊胜定解者,未作舍立轮涅故,
虽似相违而句义,不违诸道之关要。
此善妙定解,不是舍弃轮回,再去成立一个善妙涅槃,此无有取舍之等性与断除轮回而得涅槃表面上看好象相违,但其实和世尊所说的句义稍许也不相违,因为现相上虽有轮涅,实相上则无有破立与取舍,轮涅无别等性任运自成者,即是诸道的关要。
颂曰:
见行窍诀之密要,应当观察受义味。
所以轮涅无别等性的见解与无有取舍的行为,是诸窍诀的甚深秘要,应该善加观察,感受其义味!
颂曰:
中须观察轮番置,设若观察生定解,
未察执著庸俗时,再三观察引定解,
已生定解彼性中,不散一心而修习。
修行到达中间时应当观察与安住轮番而修。若通过观察能生起离戏等性实相的定解,不观察则生起实执与庸俗的执著时,应当数数善加观察而引生定解。若已生起定解,则应一心安住于定解中而修持。
颂曰:
定解增益互违故,观察断除增益根,
应当增上胜定解。
现空双运的定解和增益的分别念之间互为相违,通过甚深真实正理的观察,能根除一切增益之分别,为此我们应当增上现空无别善妙定解的智慧。
颂曰:
最后虽无依观察,自然生起定解时,
除彼性中安置外,已成何必又成立?
修行的最后阶段,虽然没有以正理数数观察,也能自然生起善妙定解时,除了一心安住于此定解中外,何必还要不断地观察又重新成立呢?
颂曰:
假使了知绳无蛇,则彼定解断蛇执,
仍说此处无有蛇,又复观察岂非蠢。
就象已了知绳子不是蛇,此定解已经断除了对蛇的执著,若还要再三地说此处无蛇,并反复加以观察者,难道不是愚蠢的表现吗?
颂曰:
现前圣道智慧时,不必尚依观察修,
已经现量证悟者,何必伺察因论式。
现量证悟离戏等性的圣道时,不必再依靠正理伺察而修持。已经现量证悟各别自证智慧者,何必以伺察的分别念和比量辩论的方法来认识空性?
戊三、消除对自宗的邪见,并成立自宗为殊胜正道
分五:一、超离一切执著的入定智慧是大乘道的正行;二、以此说明阿底约嘎是一切续部的究竟处,一切乘的顶峰;三、抉择其义的宗派超胜一切道乘之理由;四、一切经续、窍诀的究竟密意与光明大圆满无二,并均源自大圆满;五、宣讲凡夫也能修持大圆满法中的殊胜智慧
己一、超离一切执著的入定智慧是大乘道的正行
颂曰:
若谓远离伺察意,尔时不成见义智,
则诸圣智如来智,世间无害识所取。
汝宗皆成颠倒意,因为彼等无分别。
自时无有观察故。
如果说远离伺察,就不能现证真实胜义实相,…
《定解宝灯论 5 第四问题:修行时应观察(观)修,还是安住(止)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