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 5 第四问题:修行时应观察(观)修,还是安住(止)修▪P2

  ..续本文上一页那么圣者的根本慧、佛的一切智智以及世间无害之识,按汝宗所许都应成为颠倒之意了,因为他们在如实取境时无有分别念。

  颂曰:

  远离四边之戏论,具有殊胜定解前,

  思维此是此境等,所缘观察不得故。

  在如实现证远离四边戏论的定解者前,不可能生起是此、是此境等所缘的伺察,因其远离一切所缘。

  颂曰:

  此时观察执相者,如蚕以丝缠自身,

  彼念束缚彼者故,如是正义不得见。

  此时若仍以分别念伺察执著,那么就象蚕吐丝自缚一样,伺察的分别念遮蔽了远离一切执著的本来觉性,不能如实现见真正实相义。

  颂曰:

  故以殊胜定解者,断除实相之障时,

  本义光明见无误,即是各别自证智。

  何为心所之妙慧。

  所以,具有现空无别等性定解的士夫,在远离遮蔽实相的一切增益时,无误地现见法界本来实相的光明,这就是圣者入根本定的各别自证智,这种究竟的智慧怎么可能是具有二取的心所妙慧呢?

  颂曰:

  妙慧之境即辨别,意念如此等执著。

  因为心所妙慧即是缘取对境并加分别意念等种种辨别执著。

  颂曰:

  由于等性智慧者,不缘二取各现空,

  不住心及心所相。

  圣者的智慧不缘二取及单独的现和空,是现证现空双运离戏等性,不住于心与心所的法相中,是无有执著之所证。

  颂曰:

  是故观察引定解,入定于其无垢慧,

  彼因得果无二智。

  所以首先应通过真实观察引生定解,然后不远离定解而入定,以此无垢的妙慧为因,能获得远离二取的究竟无二智的佛果。

  颂曰:

  抉择正见立定宗,以及了达各辨别,

  即是无垢之慧量。

  因此,抉择实相的见解,建立宗派,以及抉择辩析各种法相的时候,都属无垢的妙慧。

  颂曰:

  慧引定解之道中,究竟实相入定智,

  此为大乘道正行。

  由无垢妙慧引生定解,依此定解而修持,能逐渐引发出究竟实相中入定的智慧,它是寂灭一切二取分别的智慧,是了义大乘道的真实正行。

  颂曰:

  具此今生得无二,是故既乘亦是大。

  真实具此无误正行者,于一生中能速疾获得无学道双运金刚持的果位,所以它是大乘中的殊胜无与伦比者,故称为大。

  己二、以此说明阿底约嘎是一切续部的究竟处,一切乘的顶峰

  颂曰:

  使以按照四续宗,此道无上句灌顶,

  虽是究竟之智慧,然未安立单独乘。

  密宗的续部分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无上续的句义灌顶是四种灌顶的正行,虽然是究竟的光明双运智慧,但并未单独安立为顶乘。

  颂曰:

  譬如具德时轮续,着重解释等性智,

  彼许诸续之究竟。

  又譬如新密宗的时轮金刚续中,着重宣说了大平等的智慧——遍虚空金刚智,从而被安立为诸续之王,或诸续的究竟处。

  颂曰:

  无上续中第四灌,着重宣说此道智,

  诸续密意之精华。

  阿底约嘎窍诀部的诸续宣说了第四句义灌顶之道智为觉空无别自然双运无为法,故此续是一切续部中最究竟密意的精华。

  颂曰:

  如金十六炼极净,余乘宗派经观察,

  越来越净此究竟。

  就象黄金经过十六次提炼后,变得极为纯净一样,通过对其它各乘诸宗派的教理窍诀的渐次观察,越向上越来越清净圆满,到达顶乘大圆满时便到达了最究竟清净处。

  颂曰:

  是故无垢智慧量,成立此义之理趣,

  若思诸续密意疏,尤其法贤理观察,

  离魔成熟不夺智。

  所以,通过无垢的智慧正量观察,能在自相续中真实建立大圆满的秘密理趣,若如理伺察续部及其密意的注疏窍诀,尤其是大班智达遍知法贤的善说,能远离一切内外魔境,并于自相续中成熟不可夺的甚深智慧。

  己三、抉择其义的宗派超胜一切道乘之理由

  颂曰:

  然而见之正行义,若以偏执现空等,

  说为心与心所境,则已非说宣说故,

  智者密意皆相违。

  若将大圆满正行见的意义,偏执为显现或单空,或说成仅是一个心和心所摄持的境界,则有将本无法宣说的却作了宣说的过失。与诸大智者的真实密意完全相违了。

  颂曰:

  由于阿底约嘎者,现空不可思议智,

  是故唯离不净心。

  因为大圆满阿底约嘎的见解,是现空无别不可思议的自然智慧之体,所以说大圆满是唯一超离了不清净的心和心所的究竟境界。

  颂曰:

  于此分二直断见,抉择本净之空分,

  光明顿超能抉择,自成身智之自性,

  深解内明瓶童身。

  大圆满极密部又分两个部分,一是直断见,抉择诸法本来清净的空性方面;二是光明顿超部分,抉择的是每一众生任运自成的五身与五智的自性方面,由此能对内明童瓶身产生深刻的信解。

  颂曰:

  二者亦无各分别,即是本净及自成,

  唯有双运大智慧。

  这二者不是互不相同、单独成立的他体,从本性上讲也是无有分别,是本体本净的法界与自性自成的光明双运大无为法的智慧。

  颂曰:

  对此余续不同名,称为无毁智明点,

  此处宣说极明显。

  其余续部中称此为无毁智明点等,而意义上实无差异,只是大圆满窍诀部的极密部宣说得极为明显而已。

  己四、一切经续、窍诀的究竟密意与光明大圆满无二,并均源自大圆满

  颂曰:

  大圆心部窍诀义,各诸大德所修持,

  道果息灭大手印,无二中观等异名,

  实上离心智慧故,一切皆为许相同。

  光明大圆满心部的有些窍诀与他宗的大德所修持的法门虽然名称不同,实际上都是远离了分别心的智慧,象嘎举派的大手印,萨迦派的道果,断教派的息灭,中观派的无二双运或离戏大中观等,皆为相同而无有贤劣之别。

  颂曰:

  一切智者同声说,如来成就同密意。

  所以,一切智者同声宣说:如来和其他成就者的密意是相同的。

  颂曰:

  有说自宗大圆满,已经胜过大手等,

  无证则无道名言,若证密意一致故,

  理证应理不可分。

  有人说自宗光明大圆满已超胜于大手印等其它宗派的究竟法。对此,若就没有证悟的人而言,对大圆满是否殊胜等这些修道的名言是没有能力去判断的;若是证悟者,因为各宗派的究竟密意一致的缘故,依靠理证没有彼此不同的分别。

  颂曰:

  如是一切无上续,第四灌顶诸智慧,

  大圆满中无分别。

  所以一切无上秘密续部中的第四灌顶智慧,即一切真实义光明皆摄于觉空光明大圆满中,故无有分别。

  颂曰:

  然彼诸源大圆满,心界窍诀部所分,

  深广殊胜之密要,余宗曾无之修法,

  众多零散之窍诀,不必说为差别法。

  然而其余各派的来源为大圆满续部,大圆满续部又有心部、界部、窍诀部的分类,其中很多殊胜深广的密要,其它宗派未曾有过的修法,以及众多零散的窍诀等自宗所特有的特点,也不必说是自宗与他宗的区别所在。

  己五、宣讲凡夫也能修持大圆满法中的殊胜智慧

  颂曰:

  于此究竟大圆满,深寂光明无为法,

  虽是如来之智慧,此处暂时修道中,

  与彼同分之智慧,喻义双运分别用,

  画月水月天月喻。

  此究竟大圆满是深寂光明的无为法,虽然是如来的智慧,但凡夫在暂时的大圆满修道过程中,修的是与如来相类似的智慧,也即是喻智慧、义智慧和双运智慧,可分别用画月、水中月和空中真月来比喻说明。

  颂曰:

  次第前引后者故,此为自然无漏智,

  按自心力有修故。

  此等的次第,前者引出后者,为超越因缘勤作的自然无漏智,修行者各自按其慧力而修持,此三者是前前引出后后而次第经过的,最后证悟大圆满的自然无漏智慧,但是因各自根机,心力的差别,各自暂时的证悟过程也不同。

  颂曰:

  譬如为得圣道智,如是修行同分也。

  譬如见道圣者离一切戏论的智慧,凡夫也依自力修持与其相类似的智慧。

  颂曰:

  法性无二大智慧,若以现量抉择时,

  一切伺察执著见,皆必消尽见离戏。

  对于法性无二的大智慧,若经传承上师的加持,现量抉择并亲身感受了,那么相续中的一切伺察心与执著都必将消尽于大圆满心的本性之中,而见到离戏的本性。

  丁三、摄义

  颂曰:

  是故若未善辨别,定说有执或无执,

  悉有过患及善分,如同月形盈亏住。

  此为真实圣教义,无垢理证而成立。

  所以,如果没经过善加辨别,就片面地断定说修行的初中后都应观察或都应安住,都有错误与正确的一面,犹如上弦之月有盈与亏,不够圆满。自宗的见解是依据显密经续的真实了义观点,并以无垢的理证而真实成立的。

  

《定解宝灯论 5 第四问题:修行时应观察(观)修,还是安住(止)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