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量。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很大的错误是什么
我们具恩的师长非常的谦卑,其貌不扬,而且一副卑劣相,虽然平常就是他给我们教化、口诀、教授经典、为我们传灌顶乃至于传戒给我们。我们却不认为他很重要,因为他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就认为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倒是那种平常不见面,名气很大的仁波切,或是法座坐得很高,很受拥护的仁波切,向他们求灌顶,这是很大的错误。所以说,不应该像狗碰到肉包子一样,冲过去,不要这样依止师长。受完戒,也灌过顶了,还在问是不是你的上师,太晚了吧! 很多外国人也这样子,已经受了戒,灌过顶了,还问说,去哪里找根本上师。
只有听闻教法,并不一定要安立他为你的根本上师。先好好的观察。听完要马上依止,《广论》没这么讲,是要经过两三年的观察期。不观察就依止,出了问题,也是你自己找的。《广论》讲的很清楚,要先观察,观察完,依止之后,即使他是一只狗,也要把它顶在头上。
问:这样弟子会有很大的缺失!
答:有怎样的缺失
问:如果已经依止完之后,观师如佛,且把师长所作的一切都观为十全十美,缺失可大了
答:有什么缺失
问:一旦把他所作的都看为十全十美,那上师就可为所欲为。让上师有借口放纵,为所欲为。既然弟子把我所作的看为十全十美,那么我就什么都可以做了。如果变成这种情况,对吗
答:不是说过要观察吗
一旦依止了就没得说了。你觉得他做错了,那是你的的觉受变了,是你自己的业的问题,不是上师的问题。
问:上师可不可能拿它当借口
其他法师答:具相上师不可能这样做。
问:如果不是具相上师该要如何呢
答:经过观察一定是具相的,这问题我不能回答,你去请问具德的仁波切好了。
问:来灌顶根本不知道灌顶的意义,而且上师传完灌顶不久就回去了,上师什么模样也不知道,这样灌完顶后就成为我们的上师,这样很容易看到上师的缺失,那该怎么办
答:这是你的缺失,不是上师的缺失。我叫你观察,为什么不观察
为什么马上去灌顶
这是你的问题,不是师长的问题。灌顶之后就是要好好依止。不过,有时候有人邀你一起去求上师灌顶,根本没有机会让你先观察那位上师的行谊。而且那位师长一传完灌顶,就回去很远的地方,反而不会让你产生邪信,万一不幸地,师长长住下来,倒使你产生邪信。
我讲这么多,就是让你开始的时候不要像只狗,看到肉包子,就冲过去吃了。不要这样子,这是自己的问题。狗不会看包子里面包什么,我们是人,不是狗!
问:听说灌顶分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做结缘式的灌顶,刚才格西拉所讲的是否也包括这种
答:种习气及种种子的结缘灌顶,你所得到的种子是腐烂的吗
你想要腐烂的种子吗
既然已经种下了种子,结缘灌顶当然也算灌顶。总之他已经为你安立了种子,他就是你的师长,除非你得到的是腐烂或烧焦的,不会生长的种子,没什么所谓的结缘灌顶,灌顶就是灌顶。
问:中心没有一位长住的师长,我们很难有机会去长期亲近观察,怎么办呢
答:这样也很好嘛!像我灌完顶不久就走了,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问题。如果一直住在一起,难免会让你们看到很多缺点吧!
问:今生能依止哪一位师长修学,是否与我们自己的业力有关
答:是业力的牵引没错。这个问题请你自己去问传你灌顶皈依的上师,不要问我。你们未来的道路及命运,可不要全部放在我身上。从前有位大德,他依止很多位师长修道次第,但修了很久之后仍没有一点证量生起。后来有人告诉他说,你在观想资粮田的时候,应该要从教你藏文字母的师长算起,一起观入才对。那位大德才恍然了解,原来他一直没有把教他字母的尼师当成师长,纳入资粮田中。我看你们也是师长太多的缘故吧! 也许你们从我这里听到的和你们的了解,不太一样吧! 所以好好地去别的师长处请益一下。
【专有词汇】
注一:古印度称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法称,此六位佛学家为世界六庄严。古印度严持戒律的大师:功德光和释迦光,被誉为赡洲二胜。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开山祖师,著《中观理聚六论》及《本续集论》等阐明如来教义之书甚多。
圣天菩萨为龙树菩萨的弟子,著有《中观四百论》等书,阐扬龙树意旨。
无著菩萨是佛教广行派开宗大师,著有注释《慈氏五论》密意之《瑜伽师地论》、《阿毗达磨集论》和《摄大乘论》等论著甚多。
世亲是无著菩萨的弟弟,著有《俱舍论本注》和《八品论》等,著述颇多。
陈那是世亲菩萨的弟子,也是新因明的开派祖师,著有《集量论及注释》、《观所缘缘论释》、《观三时》等众多因明学著作。
法称是陈那的弟子,著有解释量学本旨之《释量论》等七论。
释迦光是古印度释律大师,著有《沙弥迦日迦三百颂》等论著;功德光是古印度一戒律论师,拜世亲菩萨为师,精通三藏经典。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八讲 念死无常》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