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一讲 业果▪P4

  ..续本文上一页寿虽然没什么不对,但是是为了要成办众生义利、要成佛,所以必须要长寿,这样就又不同了。如果你的回向是回向无上菩提,而且有空性见作摄持的话,嗔恚也摧灭不了的。反之,如果只有菩提心或是一般的善业,那嗔恚心会摧灭善根,或善果会延长时间感报。感报是会感报,只是延长时间感报。嗔恚不能摧灭由空性所摄持的善业的回向。

   问:受八关斋戒里面有问遮难,里面有一条是否有与六亲眷属行淫,如果在这一条里面只是受害者,算不算犯?

   答:这取决于你行淫的时候有没有乐受,邪淫的成不成立是看你有没有乐受而说的,如果有就是事实,它还是安立有一个乐受的量。

   问:在家人与人相处,一定会谈天说地,那不是犯了绮语,该怎么办?

   答:这要看个人的修行,如果你修行不够的话,就多课诵经书,避免去绮语。如果你修行得比较高了,像密乘,绮语是可以转化的,那时所说的话不算是绮语,是运用观想法,把绮语转化、摧灭。不是闭嘴,而是原来用嘴巴来绮语,现在同样是用这张嘴巴来转掉绮语的本质,就不再是绮语的业。比如说念经就是这样,同样的嘴念经书,那就不叫绮语了。

   问:修密法,绮语如何转化?

   答:修本尊法,把自己当本尊想,所有的话都是咒语,都是本尊现的咒语,我的身体就是本尊,心里想佛法,所以那不是绮语。不论外相怎么显现,听到的声音却都是咒语,不论看到任何外相也都是我的本尊身,听到的所有法也都是我内心对法的忆念,密乘有这种修法,只是很难修罢了。

   问:是否断十恶业的功德比较大?

   答:方法我都讲过了,功德何者比较大也讲过了。“断”和“不做”不一样,断十恶业表示你承诺了,叫断;只是不做十恶业,不叫承诺,功德就大小不一,没有守护的心。

   问:我们有守护的心,可是没有皈依三宝,但有承诺也就有律仪的味道?

   答:以前不是有个猎人,叫他白天打猎晚上不要打猎,他做承诺所以有不同的果报。他晚上不打猎,他承诺了所以得到戒了,得到断的功德,承诺说“我不做”才叫断。到底世间的人不做十恶业是什么理由?为什么不做十恶业了?世间的人不做十恶业是很好的业,会得到乐果。世间人造十善业有功德,仅只不做十恶业,不一定有功德,就像桌子一般。

   问:那这样就不要那么辛苦的去当佛教徒了,不做十恶业还是可以得到人天果报,何必信佛?因为我们断十恶行十善,他们也断十恶行十善,以后的果报是一样的啊! 如果我们只学下士道次的话,为什么要当佛教徒?如果只为了人天果报的话,不一定要当佛教徒,我们可以行十善就好,一样可以感到人天果报。一个凡夫只有行十善,和有皈依行十善,人天果报有没有不一样?

   答:人天果报有胜劣之分,有皈依的佛教徒比较靠近佛位,虽然他皈依后转世人天,也会再进一步成佛,一般凡夫(未皈依者)就不会。外道误认为解脱是什么?以为我这样造善业之后就可以得到解脱,事实上他没有出三界,他造善业,得到无色天的果位,这都是善业所感报的果报,可是他误以为是解脱,结果没有解脱,善业报完之后掉到三恶道。为什么掉到三恶道?因为他认清了无色天果位不是解脱,所以他对解脱起了烦恼(生起根本没有解脱的邪见,认为佛在说谎),就又掉入三恶道。

   格西拉反问:睡觉的时候有没有造十恶业?当你临睡(眠心所)的时候是否以守护断十恶业的心去睡?

   众答:临睡之际,善心睡,当然整个睡觉就是善业。

   答:不是这样子,睡觉时是不善不恶的心,不可能以善心恶心睡觉,睡觉是不是要无记心睡觉?

   众答:以善心祈求睡觉(就《广论》角度而言)。

   答:睡觉一定是用无记心睡觉,不可能以善心恶心睡觉,所以睡觉的心所一定是无记心,那个时候没有造恶业、也没有造善业,怎么造善恶业?

   众答:临睡之际以善心睡,那整个睡觉都是善业了。

   答:睡觉的心所是无记性的,所以没有善、没有恶。临睡之际,用善心睡的话,就整个都是善业;恶心睡的话,整个睡觉都是恶业;用无记心睡觉的话,变成无记业、非善非恶业。

   睡眠的业是不定业、可转业,后悔也是如此,后悔和睡眠都是不定业。

   法音法师补充:如果对造善后悔的话,就是恶业了;如果对造恶后悔的话,就是善业了。

   问:邪淫里面有讲到一个非处所,法师所集会的地方、或者塔庙或者讲经说法之地,很多道场是设置在集合式住宅里面,也有很多人居处在里面,这样怎么办?

   答:不会,因为是不同家庭,上面是道场,下面是家庭。很高的楼层不是只有一个处所,那是不同处所的组合。同一个处所是指一个所有权的地方。如果照你这样讲法就很困难了,因为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佛的。

   问:业会增长广大,杀死一只虫,不忏悔会变成像杀一个人一样。可是我们无意中杀了,自己并不知道,怎么办?

   答:主要按意乐。造恶业时,你完全知道是在造恶业,在整个意乐、加行都知道,这样才算,造善业也是如此。你无意的或是根本没有杀心,那个不是圆满的业。如果你有杀心,就算你杀自己那也算是杀,割腕也算,只是没有究竟圆满。

   问:自杀是不是杀生?是不是究竟圆满?因为刚刚讲“事”必须是自己之外的其他众生才叫对象,自己杀自己时,杀的对象如何界定?

   答:那种说法是戒律(十善戒)的说法,《戒经》(毗奈耶)说,一定要是自己之外的其他众生才叫对象。

   问:自杀的动机(意乐)还有加行,有没有究竟?因为能杀与所杀同时死啊! 不是说被杀者要比杀者早死吗?

   答:杀生者与被杀者同时死,应算犯了杀生业。

   问:是否究竟圆满呢?

   答:事上的对象是不圆满,但究竟上是圆满了。因为命根断了,所以它不是圆满犯行。因此是否犯了杀业之根本堕仍有待考虑,但杀业却是成立的,因为粗罪是犯了。

   问:自杀是嗔心所为吗?

   答:大悲心吧! (笑)总之,细分罪没有,粗分罪已犯。

   问:如果一个人以善心去做,但是最后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反成恶业,那么他实际是做了善业或恶业?

   答:动机若是善的话,应是安立为善业,最主要是以动机为主。不过,既然动机是善的,为什么会反成恶的呢?

   众答:有呀!有时动机虽善,加行及究竟却是不好的。

   答:动机是种子,故以动机为凭据。稻子的种子生不出麦苗来,若是稻子的种子腐烂了,那就另当别论。所以如果你动机是善的,但你又心存嗔恚的话,善心会被摧灭。你说一个动机是善的恶业给我听听看。

   众答:例如我是一个老师,为了学生好(动机),学生打了我,我也打他(加行是错的)。

   答:如果学生打你,你以嗔心反打他时,善的动机种子事实上已被嗔心所毁,善的种子已经没有了,自然是恶业。反之,对学生若以好言劝导不听,而施以处罚责打之后,终令他改过向善,你的加行与动机皆成善业。但若是毫无作用时,你的善业种子等同腐烂了,可能又成恶业。善业应有善的异熟果产生,若没有效用,如同异熟果不生,应不感善业。

   问:如此说来,倘若以十元布施对方,给他做特定目的使用(如买车票等),但对方收了之后并未照实使用,岂非没有布施之效果了?

   答:别人如何花用是他的事,当他有了“我得到了十元”、“我被布施到了”的感受时,你的布施就得到功德。别人给你一栋房子,你住不住是你的事,但别人布施的功德不减。布施的成就在于别人有了“得到”之想,受不受用不是重点。事实上,我仍想不出来有什么动机是善的,而加行及究竟是恶的例子。

   问:一般生意场上很容易发生的是,生意人以私心、求利润的角度做生意。例如出版商印书发行,出发点是为了能赚钱,但是由于他的出版,很多人因此有书可看,而得到利益,这样动机非善,但结果却是好的,这样是属善业或恶业呢?

   答:染上世间八风者皆是恶业。一个人为求名声而铺桥造路,为八风所染是恶业,等桥铺好、路造好了,看到许多人因此得到方便,心中生:“能使众生方便,多么好啊! ”这一念,就又转成善业了,变来变去是不一定的。

   问:倘若我的朋友不知道她的男朋友用情不专、行为不检点,我站在朋友的立场,告诉对方一些不好的事实,致使我的朋友和她男友分手,在此情况下,我的动机是为了朋友的幸福着想,怕她受伤害,但加行上是离间了两人而使他们分手,这是恶业或善业?

   答:假如你不是基于嫉妒别人谈恋爱之心而说的话,不算恶业。所谓两舌是指把非事实说成事实,使双方不和谐,假使你所说的是事实,不算是两舌。

  【注释】

   注一:“等流”用在我们补特伽罗(有情)的时候,几乎等于“习气”。但是等流范围比较大,等流包括有情(人类等)及非有情,情器世间都有。藏文的等流是“同类因(相同因)”的意思,外在器世间也有它同类因相等的,如稻子,它的种子就是它的等流,这样才会产生稻穗。至于等流果,造作等流,那是特别指有情感受业报时,把等流加上有情(补特伽罗)这样合起来讲,可以讲是习气。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一讲 业果》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