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趴在皇帝的椅子下面,这一丈以内杀不到。然后在那里忏悔,他祷告释迦牟尼佛,佛啊!你是大圣人,我忏悔,做错了事!假使这次不死,就出家学佛。结果他没被杀死,出来就出家学佛。
出家以后,把所有的佛经一下都读遍,道理也懂了,至于神通本事他本来有,能使自己起神通智慧作用的那个本性,他也找到了。认得了自性,他傲慢心又来了,认为这个世界释迦牟尼没有了,他可以做第二个佛了。
这一下,感动了所谓的龙王,如果你要讲这是迷信,那就很难研究了。是西海龙王,还是东海太平洋的龙王?他那边是印度洋,是南海龙王,还是北海龙王?照佛经所讲大小龙王很多啊!佛都列出来名字的,谁管哪个范围,研究起来,你说是神话,也很有意思的。譬如说今年中国的天气这样变化,刮风下雨是这个龙王管的;那一边干旱是那个龙王管的。
这位管海上区域的龙王,到底是哪一位,没有详细记载,也许是个人,这个事按照现在来研究,是觉得很奇怪的。龙王来看他了,就谈道理谈学问谈佛法。这个龙王说,你是了不起,你真可以做当代的祖师,传佛心法的祖师,但还不能算是佛,还不能登上这一代教主的宝座,你还没有这个功德。况且你不要傲慢,你说已把佛经研究完了,但是佛经留在世界上的只是百分之一,另外还有许多法,佛不是在这个世界上说的,是在天上给天人说的,给龙宫龙王说的,给鬼神说的,而人世间没有记录。
他说:“有这个事?有哪些经典呢?”龙王说:“龙宫图书馆里有太多佛经了!你的智慧看不完啊!你不信,我带你去。”
一到龙宫,龙王打开图书馆,他一看不得了,不晓得多少佛经。龙王牵一匹马,让他骑上去,说你来不及看哦!他走马看经题,三个月骑在马上只能看经的题目,内容看不完,譬如《金刚经》《心经》《涅槃经》《楞严经》,这样看经的题目。这一下他服气了,出来跟龙王商量,这很多经典世界上没有,我要带一部回去。龙王起先说不行,再三恳求,才答应把《华严经》带一部回去。
整个的《华严经》有十万偈,所以中文的翻译,晋朝翻译是六十卷,唐朝翻译有八十卷,这部是佛经里的大经。但是你注意噢!这部经典是龙树菩萨在龙宫里请回来的。所以学佛的研究佛学,“不看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这是怎么讲法?这天上地下的事物,譬如讲一个亮光,有各种亮光,什么电灯光啊、太阳光啊、月亮光啊,这个光那个光。你说这个人真会幻想,能够幻想出来那么多名称,我都服了!讲一个东西,一讲一大堆,想像都想像不到。
譬如我们早晚功课,大家念的,有四句最重要的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华严经》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想知道什么是真正佛法,“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是彻底的唯心。他说整个宇宙万有世界,三界天人,包括我们人、众生的生命,一切是唯心所造,心造的,是“我”所造,不是外来,也没有一个做主的,一切是念力自性所生。
还有,我们经常念的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早晚功课里头,很多都是《华严经》抽一点出来,文字翻得非常美。
然后,他又到南天的铁塔,拿到过去佛用咒语修行的法门,这就是密宗。所以,有些经典不叫龙树,叫“龙猛菩萨”。南天铁塔,就是南印度。印度的文化,同我们一样分东南西北中,南印度天气热的这一带,秘密的法门特别多。等于我们中国人画符念咒的,贵州、云南、湖南郴州这一带特别多。他综合了印度的各宗各派,统统归到佛法里来,所以在中国,推龙树菩萨是八宗之祖!所谓禅宗、天台宗、密宗、三论宗、法相宗、贤首宗、律宗、净土宗都离不开他。他上台说法的时候,法座上只有个圆光在那里,只听到声音看不到人。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这是龙树菩萨的阶段。他看到佛涅槃后这些修行人都出了问题,都抓住那个修持的、证悟的、小乘“有”法在修;所以他特别提倡般若空观,性空,一切皆空。但是常常讲空也看到不对,他就写了一部《中论》,世称《中观论》,就是庚师提过的。落在有不对,掉在空里头也不对;空有双融,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为修小乘证果的容易落在“有”上,不肯放,最后的果位、境界放不掉;但谈空的也很危险,既然空了嘛,因果也空嘛,那我杀人也空哎,吃你的也空,那很危险。所以叫“中观”学派。
你们年轻的,在少林寺学过中观吗?庚师在重庆的,读过佛学院,大概会背,考考你《中观论》的偈子怎么说啊?
僧庚: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僧甲: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南师:对了!这是《中观论》的一首偈子。一切唯心,“诸法不自生”,并不是有个东西出来的;“亦不从他生”,也不是他那边来,不是别的地方来。那么“自他不二,心物一元”对不对?“心物一元”是我们方便讲,也不对。心物一元这个逻辑犯一个错误,就是成为共生的了;心跟物两个一起来的,是“不共生”。这是“缘起性空”道理,也不能够说“无因生”。这是简单解释一下文字,这个偈子,详细讲要好多个钟头。
所以,菩萨要证到“无生”,才是入门!就是证到了“无生法忍”,修行到了菩萨登初地的“欢喜地”。如何是“无生法忍”?甲师还记得,不错!“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现代什么西方的逻辑,各宗各派,一碰到这个道理,那些逻辑哲学,一下都站不住了。
印度龙树菩萨造了《中论》,可是在他以前,中国人也著了一个“中论”,是曾子的学生,孔子的孙子子思著的《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奇怪了,他们当年文化也没有沟通,两位大圣人,差不多是同一个观念。
当时,龙树菩萨这些著作,不是玩思想,不是光谈理论,而是帮助大家明心见性,修行证果,做功夫用的;也是怕你功夫的路上走岔了。到现在,佛学院里讲这一套,学者研究这一套,这些搞学问的,对修行不清楚;搞修行的却摸都不摸这些理论,也不懂,结果统统把它分裂了。这个佛学就慢慢在演变,这个阶段,差不多已经到了我们汉朝了。这个时候,罗马刚刚要起来,快要鼎盛了,世界上其他文化都还谈不上。所以从世界历史、文化史的演变看来,这个人类非常的闹热。
差不多到东汉以后了,你们都没有研究历史,晓得什么叫东汉西汉吗?也叫做前汉后汉。汉朝四百年,刘邦知道吗?刘邦打了天下,两百年以后变乱了,之前这个阶段叫前汉,变乱了有个人篡位,就是刘家的亲戚王莽,把汉朝的政权拿过来了,自己改个朝代叫“新”。
在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时,耶稣才出世呢!所以现在是西元两千零五年,我很不喜欢用,因为那是耶稣的纪年,同我们不相干。我们中国讲黄帝到现在是四千七百多年了;佛教国家的泰国,用佛历也两三千年。现在我们自己忘了本了,乱用。
所以你们要注意,秦始皇的时候,印度有没有文化过来?这个历史上有,不过那个时候不晓得是佛教的罗汉啊,还是婆罗门教的人来过。其实那时文化已经在交流。民间传说胡人,人高马大,有神通发光的,结果把他关起来。但是关不住,人关在牢里头,他有神通,一下子出来在外面走。没有办法,只好说,这是妖怪,这是胡人,管他呢,让他走了吧。说不定那些是有神通的活罗汉,过来看看的。到汉武帝时,张骞西域回来,说胡人崇拜金人,黄金打的人,就是铜的佛像,或者鎏金的佛像。所以《汉书》上说,张骞从西域带了好几个金人回来。
那么这个阶段,譬如印度各宗各派,瑜珈咒语的修行,就是密宗起来了,这属于唯识法相,又是讲有讲空这一派起来。
这些佛学大概的演变,简单就一路下来,没有时间给你们仔细讲,这样讲不行的。我晓得,这一代的教育很糟糕,因为你们的年纪轻,从小学到中这,中国历史都没有读。譬如给你们这样讲,中间提到的历史,你们都不懂,解释得很苦。像我们小时候的教育,中国多少年代,发生什么事都弄清楚了,一提就懂了。佛教在印度,差不多在我们中国宋朝的时候,就统统没有了,都到中国来了。宋朝以后,伊斯兰教进入印度,所以现在印度没有真的佛教了,有也只有南传小乘,少数兴起的一点点。
抗战以前,印度有一个中国庙子,这个老朋友叫什么,我记不得了,是中国的一个和尚,发愿到印度盖一个庙子,好像还在。现在你们也没有办法,也不想发愿到印度去还他们祖宗东西吧!我们可没有这个发心!(按:近代有一位悟谦法师,有加尔各答造了一座玄奘寺。)
所以佛法是这样一个演变,庚师昨天讲到的,这些都是教理方面。现在讲修行,我们回过来讲,佛的出世为了一个目的,是追寻生命生与死的问题。其实密宗同禅宗一样,什么叫禅宗、密宗呢?简单地讲,是偏向于修证做功夫,怎么样求证到。这就是禅与密同其他宗派的差别,其他各宗各派讲学理的讲来讲去,似乎同他不相干。所以说禅宗始终是单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正统的密宗也是一样,“不立文字,口口相传”,一路下来,怎么样修持到底而证果。
所以在印度禅宗的传统修持,由迦叶尊者,传到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的时候,已经是南北朝了,到中国来他是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的侄子,是印度一个小国王。达摩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了,离开中国的时候,一百五十几岁。在熊耳山,那个埋下的达摩棺材,打开来里面并没有这个祖师。二祖神光走的时候也有一百零七岁!这些你们要特别注意,年龄虽然没有多大关系,但同时代有关系。
现在回来讲禅宗,禅宗开始的公案,很有意思啊。有一天,佛在灵山会上,本来很庄严,大家都坐在一起,释迦牟尼佛在座位…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