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P7

  ..续本文上一页上要说法了。他还没有讲,看见前面有一个花瓶,他拿起一枝花在玩,这样转转,大家也没有讲话,只有迦叶尊者在座位上“破颜微笑”。“破颜微笑”这四个字怎么说呢?本来脸绷得很紧,大家都等着听话,佛玩了半天花也不讲话,迦叶尊者张开眼一看,哗,师父在玩这个!“噗”!忍不住了,“破颜”。就这一笑笑坏了,佛看到就讲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那迦叶尊者听了,当然只有合个掌。所以“教外”是在这一切讲空讲有经教以外的,与那些道理都不相干。这个法门只有摩诃迦叶懂了,佛交给他了,这是禅宗的开始。现在学者研究禅宗,认为没有这个事,是祖师们假造的。

  禅宗祖师说这件事,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有记载,这本经有翻译过,但失传了,我们的《大藏经》里没有。后来有外国学者到中国,说有这本经,现在在朝鲜发现了,是中文的全本,在韩国《大藏经》里有。这是讲这一段故事。

  再说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我们已经背了很多文字了,这不又是文字吗?就是迦叶的破颜微笑四个字,也是文字啊!不立文字,一讲出来已经立文字了;不可以言说,一说出来,已经言说了。所以,不可思议,你已经思议了,微妙在这里。

  这一路的修法下来,专讲修证,这样就是禅吗?不是的。你们注意,这是讲禅宗心法最后的见地;至于如何修持用功这一路,都有功夫的,都有作用,只是没有讲而已。所讲的只是最后归纳出来的结论。这个要特别注意,并不是那么一说就是禅了,那是开玩笑了。

  印度二十八代的祖师,是这样一路一路传下来。到了东汉时期,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东汉第一个皇帝,是汉光武刘秀。刘秀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中国几十个皇帝中,我特别推崇他。他是乡下种田出身,不想做皇帝,最后做上皇帝,做得很规矩,很老实。他的儿子也很了不起,就是汉明帝,光明正大不含糊。汉明帝时候派人到印度联络,取佛经进入中国,洛阳白马寺就是汉明帝时候开始的。后来盖了十座寺庙,安顿出家僧尼,所以第一个出家人,第一个尼姑,也都是在汉明帝的时候开始的。当时出家,不改姓氏,假使姓李的话,法名古道,就叫李古道,只是有佛教的一个形式。那是中西(印)文化刚刚开始交流的阶段,只是崇拜信仰佛教,讲究修持是以后慢慢才来的。

  东汉由光武到明帝,一直到三国(魏蜀吴),汉朝刘家天下也没有了,差不多有两百年(西元二五——二一九)。这个时候,西域交通不便,佛经翻译得很少,相传的也很少。到了三国的时候,这个西北,现在讲丝绸之路的交通多了,才有多一些文化交流。佛教戒律的开始,都在河南曹操子孙政权(魏)下面开始的。

  这个时候中国呢,干什么?最流行的是学神仙。在佛法没有来之前,中国人已经有一套修神仙的方法,也在修持啊,那已经一千多年了。炼丹修道、做功夫,画符念咒,研究道家神仙之道,花样多了。对西方印度文化,还有修仙的法门,中国人都能接受,觉得这个稀奇,因此中印两方面的研究配合,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好好去学打坐,也没有禅宗,慢慢再过几十年,鸠摩罗什过来,翻译经典了,于是西安一带,关中一带翻译大小乘经典,《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整套翻译出来了。那时翻译经典的和尚全国有几千人。你注意啊,那些和尚不是你们这些和尚啊!

  怎么说呢?那个时候,出家人能够拿到一张政府发的文凭叫“度牒”,是不得了的!出了家以后跳出了社会,剃了光头,不缴税,不限制住在哪里,不受户口管制,不受国家法律管制,见皇帝也不拜,政府也客客气气;不过人家也不理你,你也不理人家,到处云游,做个世外高人。所以出家人很多,都愿意拿一张度牒跑去出家了,完全不受一切拘束!如果这个人小小的犯法,已经出家就不问了。等于现在犯罪向外国逃,那时候犯了一点小罪,向光头里头一钻就行了。就怕头不光,头一剃光万事拉倒,就是这样的。

  现在你们和尚不好当啊,随时还有身份管理,同老百姓一样,那个时候护照是什么?光头!谁有这个勇气把头发剃掉?中国人一直到明朝,胡子头发从来不剃的,剃了是犯规矩的,谁肯剃了这个!那比你从三层楼跳下来自杀的决心还大。所以出家等于自杀过一次!

  这一批有学问的出家人,在关中一带翻译佛经,那个声势之浩大,影响中国文化很大很大,知识分子都向那里走了,所以有许多人剃了光头出家去。譬如在庐山创办净土宗的慧远大师,他也是大学者啊!声望地位也很高,剃了光头,出家做祖师了。他那个号召力很大的,人家看到这个光头师父肃然起敬,也肃然看不起,这是两种矛盾心理和看法。

  当时翻译以及论辩的学问大得很,所以“三论宗”“成实宗”兴起了。这个时候,真正影响中国修持的和尚是佛图澄,这位大师过来了(西元三一○年至中国)。他不讲经,不说法,就是奇奇怪怪的,修行非常好。他是走禅修禅宗路线来的。佛图澄大师一来以后,那不得了,因为他有很多神通。那个时候当然没有电灯,他胸口有个洞,好像一团棉花一样塞住,晚上要看经了,把这一团棉花拿掉就看了,不晓得身上哪里带电灯泡的。然后,过两天跑到河边去,把胃拿出来洗一洗,洗了以后,搓毛巾一样,搓一下又放回去了,诸如此类等等。所以,信仰他皈依他的非常多。他跟关中的那一派学者,西安鸠摩罗什那一边的完全不同,不过他在的时候,鸠摩罗什还没有到,快要到了。

  佛图澄的弟子道安法师,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庐山慧远法师是道安法师的弟子,所谓“弥天释道安”,那是了不起的人,他的弟子很多是名僧高僧!他跟鸠摩罗什同时。这个时候才注意怎么样修证佛法,那时达摩祖师还没有来。

  我先讲到这里,他们叫我休息,等一下再讲。大家起来喝杯茶。不客气啊,你不起来更好。呵呵!

  

  

  第五堂

  内容提要:

   佛教文化蓬勃

   说修行道地经

   谁是不迷转世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

   道教也兴旺

   慧远与达摩禅经

  时间一下过了,还没有讲到正题,你们不要白跑一趟啊!可是我讲了正题,下一次见面,你们一定要给我一个果啊!你们不得一个果,不要跟我见面,一定拿个果位出来给我看看啊!修持要有个果位出来,这个很难,但是这个条件是这样的。

  现在讲到这一段,都还在正题外面,目的是先使你们了解这个趋势。

  这个阶段,中国的佛法刚起来,因为你们年轻,中国历史不大了解,注意!这就是历史上总称“魏晋南北朝”的时代。“魏”是曹操儿子做皇帝的朝代。曹操父子的政权十几年,就被司马炎家拿走了,改叫“晋朝”。晋朝没有几年就四分五裂,分东晋、西晋,西晋在黄河流域,首都在洛阳;东晋南渡,到南京来做皇帝,从此长江黄河南北分开了。

  东晋南渡以后,黄河以北“五胡乱华”,实际上,都是少数民族起来做皇帝,政治一塌糊涂,乱搞一顿。老子做个几年皇帝,儿子起来,把老子打垮自己干。南面的东晋之后,经过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宋不是赵匡胤的那个“宋”,是刘裕。然后是齐,萧道成,都是江苏人做皇帝。梁朝,梁武帝萧衍;陈朝,陈霸先。再到隋朝统一,再下来才是唐朝。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开始统一天下(西元二二○——五八一),三百多年天下大乱。那个时候,中国大致上是南北一国两制。中国的政治之乱,是少数民族跟汉民族的乱,乱得一塌糊涂,可是在文化发展方面,也闹热得一塌糊涂。而且光头也光得很清楚,这个时候出家好玩咧!有个度牒,出了家以后,你们打过来打过去,同我们都不相干,自己背一个兜兜去出家,人看到是世外高人,比现在有钱逃美国还厉害。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是一个什么时代啊!多闹热啊!演电影都演不出来的,文化鼎盛,太闹热了。

  虽然那个时候天下很乱,可是翻译佛经倒很多。所以,你们看到的敦煌壁画,龙门石窟等等,都在这个阶段起来的。北方文化,少数民族起来,都是信佛教。除了佛图澄大师的影响以外,修行人有没有呢?所以我说你们要注意,竺法护翻译的《修行道地经》是一部讲修行的经典。这本经典,讲如何坐禅、修行、证果,是一本最具体、最重要的经典(按:东汉安世高翻译之《安般守意经》《禅行法想经》等,是将禅观带入中国之第一人)。

  为什么修行,要怎么修?《修行道地经》告诉我们,先要了解人怎么来投胎,所以我叫大家看后来翻译的《佛为阿难所说入胎经》,知道十二因缘,知道怎么投胎,和现在生命科学都是连起来的。

  现在我又倒转来,很快跳过来讲。佛学道理告诉你,一个中阴一入胎就迷了,不知道前生从哪里来。所以十二因缘是“无明缘行”,一片无明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动力,叭一转,“行缘识”,变成胎儿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胎儿就成了。从这里开始,然后胎儿在里头“色痛想行识”慢慢都形成了。

  至于你怎么样去解脱,《修行道地经》翻译得很彻底,所以要研究佛法,先要了解生死问题。佛跟阿难讲怎么样入胎,如果这个学理都不懂,你谈什么学佛修行啊?这不是空洞理论,以现代科学来讲,佛在两千多年以前,把人从入胎到变成婴儿的这个科学说出来了。有些是现在科学上有的,佛经里头没有,有些佛讲的,现在科学还没有发现,这是个大科学,不得了的。所以修行,就牵涉到这样大的关系。

  《修行道地经》,我叫大家仔细研究,几个人肯看?看都不肯看,何况谈研究啊!像我看了一句话,就在研究了。开始一看,唉哟,明明“色受想行识”,他怎么这里讲“色痛想行识”?把这个“受”字翻成“痛”,咦,翻得不好,翻错了。后来一想,忏悔,对不起!还是他老人家对的,这个“痛”字翻得对。…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