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P8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伤风了,痛不痛苦啊?痛啊,难过啊!你们先学打坐痛不痛啊?痛啊。难受不难受啊?难受。难受叫做“痛”嘛!或者打坐时不对了,也是痛啊,翻成“受”翻得很文气,那是广义的;“痛”是翻得很切实的,就要这样注意。

  所以说,灵魂入胎,要转生不迷谈何容易。中阴入胎就迷,如果前生有修持的罗汉再来,或菩萨再来投胎的话,入胎不迷,住胎也不迷,出胎也不迷,那真是过来人,大阿罗汉大菩萨来的。

  譬如我们中国的智者大师,禅宗里头的四祖道信禅师,五祖弘忍禅师,这些都是入胎、住胎、出胎不迷的人。当时道信禅师要传法,没有人接啊,就感叹:哎呀,急死了,怎么办?他庙子上一个种松树的老头,没有名字,叫栽松道者说:“师父啊,我行不行啊?你传法,我来做五祖吧。”

  “哎呀,老头啊,你不要开玩笑,你是行啊,可是太老了,你比我还老。”栽松老人说,那我再来。四祖说你真的?“真的。”“那我等你。”

  所以那个老头就走了,跑到山下,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子正在洗衣服,他说,大姐啊!女孩子说:“干什么,师父啊?”“我想在你家里借住一下。”“那不行哎,我家里还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啊,你去问他们吧!”他说:“问就问,我敢。”就走了。

  这样女孩子肚子就大了,赫!这情形在古代还得了,要被打死的,她妈妈不愿意啊,最后把她赶出去。这个女孩子没有做坏事,肚子却大了。十个月怀胎好辛苦,生下来是男孩子,就是五祖弘忍。妈妈把孩子丢到水里头,但是没有跟着水流下去,反倒转流上来。很奇怪,又把他捡起来,弄干净养大,十四岁就来见四祖,两个人因缘一兜就出来,悟道了。他等于自性不迷的人,这可以说入胎、住胎、出胎不迷了。

  譬如我书上常谈到,你们最欣赏的一个有名的故事,“三生石上旧精魂”,是杭州的故事,也是西安的故事。你们都记得吗?记不记得?你们都不讲话。(答:记得)这是圆泽和尚,和李源居士的故事。圆泽不是那个讲唯识的韩国的圆彻,你看孙教授都记得,他记忆力非常好。

  这两个好朋友,在西安那边,到了晚年,年纪大一点,两个想到四川峨嵋山拜普贤菩萨。圆泽法师讲要走旱路,从西安走汉中、绵阳,到乐山,上峨嵋的这条路。李源说,嗨呀,我们难得坐船哪!从三峡上去,再到乐山,到峨嵋。两个人吵来吵去,为这个决定不了。最后呢,李源决定走水路,和尚只好跟着来了。

  到了三峡的船上,河边一个大肚子的女人在洗衣服,圆泽法师一看到,哈哈,兄弟啊,完了,逃不了了,我叫你不要走这条路。李源说:“什么事啊?”圆泽法师说:“她怀孕三年,就是等我。我想躲过不来,你偏要走这条路,我马上要走了、死了,三天后你来看我吧,我会对你笑一笑;十年以后,再到杭州去找我。”所以,李源收拾了圆泽法师,打听到这个女孩子家里,果然,三天以后生了孩子。李源去看,孩子抱出来了,他拿了红包,那个小孩子对他笑一笑。李源就知道了,难过得一路伤心,把好朋友害了。等了十年,又到杭州去找。

  杭州西湖山上有个葛岭,那里有块石头,叫“三生石”。李源后来守信用,到这个地方找,在这块石头上坐着等。三天以后,看到一个放牛的娃娃,拉一条牛来了,李源一看,知道就是他,小孩子就念了两首诗:

  第一首: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意思是说,过去我们谈文章,都过去了,不要谈了。总算你还多情啊,还守信用那么远来看我。当年我是个大师父,现在身体变了,是个放牛娃嘛,可是本性没有迷。

  第二首:

  生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前因恐断肠

  吴越江山寻已遍 却回烟棹上瞿塘

  前生同现在都有讲不完的事,已经换了一世了,过去的事不要谈了,恐怕更令人伤心,我也在这里等你哎!赶快回西安去吧!意思说你年纪大了,也快要完了,我们要回四川了!

  这些是顺便讲,不要被这些文学迷了,你们现在没有资格谈文学,记得而已。这是说,修行有人可以到达入胎不迷,住胎就迷了,不到三果以上的境界,没有达到三禅定以上境界,一出胎是非迷不可。

  你们研究阿赖耶识,为什么一个妈妈生出八九个兄弟,每人个性都不同?这不是遗传的,是自己前生带来的业报不同;因此每个遭遇、命运也不同,可是自己不知道。

  为什么我们入胎出胎会迷?生死来去那个压迫的痛苦,比你熬腿比你打坐还难受万万倍以上。一痛苦一昏迷你统统完了,所以气脉不修通,你想得定了生脱死,谈何容易。这个都做不到,你们岂不是白出家了!

  这段话把你带领得天昏地暗了,现在我们话说回来,魏晋南北朝一部讲修行的书出来,就是《修行道地经》(竺法护译,西元二三八——三一六),讲老实修行的法子。由安那般那,数息、随息、止息,然后讲到怎么样用息,修风大,修生命的气,然后转到白骨观。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教弟子们证果,主要都是白骨观、生命气这两个路数,都是在这两个上面转,很重要;再配合三十七菩提道品去修持。《安般守意经》和《修行道地经》,影响了中国道家,所以道家就有了修气,安那般那后来变成气功了。《坐禅三昧经》是鸠摩罗什后来翻译的,还晚个一百年(鸠摩罗什西元四○一年到长安)。

  所以道家讲修到神仙长生不死,经常用代号讲话,怎么讲啊?些子事,这个“些子”是什么?是“此”字下面“二”划,“此二”就是“神”跟“气”两个,心念跟气两个合一。所以佛教用念佛珠,道士用个连环圈,两个藤的圈连环,转来转去,就是“神”跟“气”两个不分开。

  这个时候,达摩祖师还没有来(西元五二○年到广州),这个时候的修行,是受这本《修行道地经》影响来的,加上佛图澄大师(西元二三二——三四八,三一○年至洛阳)过来,口头传授的,用神通传授的,怎么样得定,都是走的修行路线,简单明了快速,不谈教理。

  教理是后来在西安、关中、洛阳发展的。在西安一带,鸠摩罗什来了以后,那边学者很多,他们着重谈学理,像“三论宗”的《百论》《十二门论》《中观论》等等。可是你看到,凡是讲教理讲道理的学者们,看不起实修的人,认为他们又不懂学理,乱打坐,懂个啥啊!这般打坐修行的,又看不起这些书呆子,他妈的,那些人乱吹一气,空讲一大堆。

  当时两派就是这样,势力很大,所以道生法师(西元三五五——四三四)在西安,因为讲究修持,这些学者都容不了他,结果被赶出关中,就到南方来了。因为长江以南是另外一个世界,也很热闹啊!这边的在家居士们,由两汉讲儒家的学问起,讲四书五经的,已经讲得不想讲了,因此专门提倡“三玄之学”,就是《老子》《庄子》《易经》。所以后来禅宗临济的“三玄三要”,同这些都有关系。

  魏晋南北朝,北方这些少数民族皇帝的政权,专门在山上、石头上刻佛像;南方这边专门修庙子,也讲修持。所以有一首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苏这些庙子,都是这个时候造起来的。南朝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外加三国东吴、东晋,都建都南京,所以叫“六朝如梦鸟空啼”。像梁武帝这些都信佛的,都是弘扬佛教的啊!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在五六代的政权朝代,几百年的演变,我们只好写个题目:“乱玩光头”,都在和尚里头玩,太闹热了!

  所以有位学者汤用彤,写一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拿《高僧传》里的资料写一写,只讲一点点,就是名学者了。要是我来给你们出题目的话,这里头可以写一二十部的著作,不得了。还有科学方面的东西,天文、地理,古里古怪的东西,很多都在这个时候传进来了。

  中国道家修神仙的也多,譬如杭州葛岭的葛洪,江西的许旌阳,像万寿宫、旌阳观,这些道观都还在啊!所以道家、佛家各种人物,都是这个时候出来的。可是这个社会之乱、政治之乱,只要坐着想想,读读历史,就会又伤心又可笑!看看自己这个民族,在那个最变乱最苦的时代,七零八落多少变乱!这边杀人如麻,那边又是剃了光头,上山修道得道,精神文明又提得那么高,文化偏偏是那么发达。这是个什么国家?什么民族?到现在我都搞不清楚。真是奇怪的一个民族国家,这么有意思。

  这个时候,达摩祖师快来了,可是达摩祖师未来以前,他的一个徒侄先来了,就是佛大先的弟子——佛陀跋陀罗(西元三五九——四二九),是禅宗的弟子,注重修行、做工夫。他翻译了《达摩禅经》,告诉我们怎么样修行打坐。这本经跟《修行道地经》配合的,后来你们看的智者大师讲的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都是从这里抽出一点点,没有完全讲清楚,所以这次要给你们讲清楚。明天起正式讲这个修持之路,要好好听,听了好修行。

  佛陀跋陀罗跟鸠摩罗什(西元三四四——四一三)见过面了,鸠摩罗什很多经典翻不出来,曾请教过他。他就讲鸠摩罗什,大意是说,也不好好用功,你这个见解,在中国怎么出那么大名啊?这句话你看多得罪人啊!当然鸠摩罗什法师没有介意,可是他的中国弟子听了就不高兴。这批和尚也都是大学者,慢慢借故说他玩神通,破了戒,就把他赶到南方来。这个时候慧远法师(西元三三四——四一六)到南方了,在江西庐山成立了“白莲社”,建立了“净土宗”。其实这里头也有政治关系,因为这些和尚里的学派,与关中学者互相有意见有斗争,所以他避开到南方来了。慧远法师也就把佛陀跋陀罗请到庐山来,译出《达摩禅经》。

  佛陀跋陀罗当时预言,说后年有印度的五只船到。他们当时不相信,说他扯谎,也是罪名之一,说他乱讲神通。后来果然是有五只船到。从这个船上下来的人是谁啊?就是达摩祖师(?——五三五)。我讲这个话,因为考证年代,达摩祖师从南面坐船过来,广州上岸。你把这些蛛丝马迹一连起来,非…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