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九讲 自他相换修习次第▪P3

  ..续本文上一页和“我爱执”,把“我爱执”的山岩击碎的话,“我执”城堡也就快垮了。所以主要最难对治的是“我爱执”,一定要全力攻破“我爱执”,摧灭它,“我执”也就松动了。

   一定要好好的思惟“我爱执”的过患,生死轮回的各种痛苦、缺失都是由它产生的,即便得到解脱之后,也还是如此。二乘的阿罗汉圣者,他们修无我空性智慧,可是无法去除我爱执。所以虽然他们证得无我空性智慧,得到寂灭之乐,还是不想利益众生,就堕在寂灭边里头,因此功德不能圆满,缺失不能断尽。

   能摧灭“我爱执”的炸弹是慈心及悲心,然而修慈心和悲心却不能够伤损、摧破“我执”。当你心中生起现行嗔恚(因我爱执而爱自憎他,生起嗔心)的时候,不可能同时也生起慈心;当你心中生起慈心的时候,也不可能生起现行的嗔心;“我爱执”与“慈心及悲心”这两个行相当下是相违的,不可能同时并存。虽然它们是相违的,可是慈心与悲心也无法根断无明的实有执着。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你若能够真实观“我爱执”的过患,就可以同时暂时的遮止“我执”和“我爱执”,就像祈求加持让我能够摧灭“我爱执”的大魔,同样有这种效果。如果能恒常的观“我爱执”的过患,经若干时候,心中自然生起“爱他执”的功德。

   再来必须讲说“爱他执”的功德。长期以来,我们未曾修学过“爱他执”,所以我们不是菩萨,也当不了菩萨。从轮回界开始、到修道,乃至于成佛,这一切善功德,一切好的果报都来自于“爱他执”。一切的损害、非善品(包括地狱道众生的受苦),皆源自于“我爱执”。所以讲说“一切过咎归一”,一切的过失只有一个──“我爱执”。外在的世界没有所谓真正的敌人和真正的亲友,真正的亲友是谁?是“爱他执”。真正的敌人是谁?是“我爱执”。因为“我爱执”的鼓动,所以你贪求图利、自私自利,因此杀生、造恶业。由于杀生的关系,所以短寿、多病的种种果报就跑出来;因为“爱他执”的关系,所以你会想利益众生而断杀生,因此你会长寿,同时还造就很多的异熟果及等流果。

   若是真心想修学大乘教法,修行的精髓就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外面的怨敌”,没有这回事,要真心地去观照自己内在的“我爱执”,“我爱执”才是自己的敌人,要把它摧破;自己内在的“爱他执”是一个很好的亲友,要让这种功德生起,这是大乘教法修行的精髓。恒常守护所缘,持续、永恒的观“我爱执”的过患,“爱他执”的胜利,一直修,若干时候便可以证起自他相换。“我爱执”和“爱他执”这两个,倘若不观它的过失及功德,自他相换的法行是换不出来的。以我们目前的情况,能不能真正的做到自他相换呢?是换不过来的,但是还是要换,认真的修,还是换得过来的!

   自他相换不是说把你换成我,把我换成你。自他相换是换什么?是把平常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把不管别人、不爱别人的心,换成不爱自己,爱别人。不管自己去爱别人,舍己为人是很困难的,但是你要从自己去安立起来。自他相换修行所得到证量是第一流的,倘若证不起来,仅由耳朵听到也是非常好的善根,光是听闻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以前佛陀讲经的时候有五百只鹅来听法,他们转生到天界之后,继续的修行教法,所以成为佛的弟子。大乘教法的根本修学处就在此,认清功德和过失之后,就必须去正行相换。《上师荟供》文说,像我们一样的愚夫,一心只想自利,所以轮回生死到现在;世尊一心单纯的为利他,所以成佛了(原偈颂“总之婴愚之失唯自利,能仁之德所作纯利他;加持能悟二者功过异,并以此心修自他相换。”)。这功过何须说呢!看了就知道。所以我们应该一心的修学“爱他执”,去除“我爱执”。当你励力于功过的思惟,你会慢慢发现到你有能力,堪能自他相换的。总之,把你心中的“我爱执”摧灭掉,把“爱他执”的功德生起来,这两个好好做起来后,就可以自他相换了。

   正行“自他相换”之后,就要修“施乐受苦”(布施快乐,取受痛苦)。施乐受苦是很重要、很稀罕、很珍贵的法门,可是如果前面的住平等舍(自他平等)没修好,你就不能从内心思惟“我爱执”的过患,“爱他执”的功德,乃至于证成自他相换,你会害怕的,自然也做不到施乐受苦。要纳受别人的病痛、痛苦,让自己得病、受苦,你会害怕的,这就像作战一样,很困难吧!但还是要训练的!舍己为人是很困难,但是仍然要修。总之,菩提道次第教授的心要是这一点,能够一心一意的利他,以摧破“我爱执”,这是修学的精髓。这个法不要丢失掉,好好想一想,这是修学佛法的根本,不要不重视,而一直去找其他的法,为了枝末忘了根本,这样不好。

   “自”与“他”就像“此山”与“彼山”,没有绝对此山、绝对彼山这回事。你从这里看,认为这是此山,那是彼山对不对?可是在那边看起来,这边是彼山,那边此山。

   有人会怀疑说:“我这样修,真能修得起来吗?真能够自他相换吗?”没有一件事不是经由串习,经由串习没有一件事不能成办。佛陀就说:蝇虫都可以成佛,何况你还是人呢?怎么不可能成佛?总之,心里肯串习,若干时候一定能够成办。乍听之下,当然是很困难。

   自他相换之后要修学施乐受苦。修施乐受苦的法行,有的人很高兴,有的人很害怕。怎么修比较好呢?如果说一下子不能取受众生的痛苦,不能布施快乐给众生,不能安心取受的话,你就先把自己个人今天的痛苦,我取过来受,然后再把我明天的痛苦、下个月的痛苦,取过来受,之后,把我下一年、下一世的痛苦,取过来受。先把自己的痛苦取过来,不要取别人的。就像布施,很多人由于太过悭贪,布施不出去,就把自己的东西从右手交给左手,说:“我给你。”就是这样子给来给去,训练自己成就布施。

   把别人的痛苦取过来,不是放在口袋里装起来,而是把别人所有的痛苦取过来,摧灭盘踞在心中,很坚硬的“我爱执”。若不能这样做,即使你把它取过来还是没用的,因为你还是没办法摧灭“我爱执”,你还是只想到自己。

   修本尊法,自己是誓言尊,里面有智慧尊,智慧尊里是三摩地的种子字,是三摩定尊。我们就是要把“我爱执”完全收容在三摩定尊里,然后把“我爱执”完全摧灭掉;高高兴兴的取受,真的把别人所有的痛苦完全取过来。施乐受苦的修法次第是要先受苦,要把一切众生的痛苦先取过来,这是拔苦予乐,是修大悲的体性。如果不能把众生的痛苦先取过来,给他快乐是没什么意思的。苦取过来之后,再修大慈为本质的施乐,布施你的快乐,把你一切的功德给他。

   受苦的对象下至无间地狱的众生,上至十地菩萨最后边际边(十地菩萨最后边际身,还有疑似无明,尚有微细的无明,最微细的所知障),将他们的痛苦,包括二乘阿罗汉圣者的所知障,还有很多未入道没有登圣者位菩萨们的障碍,完全地取受过来。然后依次地将欲界天、阿修罗道等的痛苦也都取过来受。之后将人道、地狱、饿鬼、畜生等无边的众生的痛苦都取过来。不论是任何的痛苦、罪障、障碍,就像把头发剃光光似的,完全取过来。这一切障碍、痛苦、罪障尽无余地取过来,全都放在自己心上,让痛苦在我身上成熟,把“我爱执”摧灭。如同道次第的教授,先取三恶道的痛苦,然后三善道的痛苦,然后是阿罗汉,往上一直到菩萨;再由菩萨往下到二乘、善趣、恶趣,这样一直的,前后上下完全地取。也可以将别的地区、别个国家的痛苦,我们这个地区、我们国家的痛苦,取来摧灭“我爱执”。

   过去密勒日巴尊者在山洞修学的时候曾说:“飞禽在天空翱翔,以训练它的翅膀,老虎和豹在山岩上,上下的跑,以训练它们的技艺,我是训练我的菩提心。”寂天菩萨只做三件事情,就是吃饭、睡觉、大便,其实他是以这三件事情来修菩提心,来去除“我爱执”,成办“爱他执”,修施乐受苦。还有朗日唐巴,他一生只哭过三次,也只笑过三次,他也是修施乐受苦的。我们不是受过菩萨戒了吗?因此以前诸佛菩萨们所做的,我们也要一样的做才对,所以应该修菩提心。

   今天所教的不要像是在水上画画,应该如同在石头上刻字一样,放在心上。

  【解惑篇】

   问:以心中生起次第来说,到底是“我执”先生起?还是“我爱执”先生起?

   答:是“我执”先生起。在证得无我空性智慧的当下,“我执”是生不起来的。但是下座后,“我执”还是会生起。证空性与解脱是不一样的,证空性并不同时得到解脱。在见道位证空性的时候,证空性等持的当下,是可以不生起“我执”,可以对治“我执”,但是下座之后,也就是没有等持的时候,“我执”还是会生起。到证得解脱位(涅槃)的时候,“我执”是去除了,但是“我爱执”还没有断除。城堡摧灭了,但是“我爱执”的山岩还在。一般来说,像我们一样的的初发心行者,怎么修学佛法呢?应该先修学世俗菩提心,再修学胜义菩提心,一定要这样的次第比较好。之所以要这样教授,以这样的次第去修的理由是,如果你不先经由世俗菩提心的修学,就马上教空性会很危险。

   有一个象皮的故事。以前印度有个大修行者,在大象皮做的洞蓬里面修空性。有个国王向他求法,他没有善巧方便就直接讲空性。国王听后,心生恐慌,想:“这个修行人讲说空无所有,否定一切,是个外道。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不是变成外道法了吗?”就把他杀掉了。后来又有一位师长向国王解说轮回痛苦,先修出离心,然后再修菩提心、大悲心,再加上空性。国王至此才了解:“原来这空性是有道理的,不是空无一物。”也后悔了;所以说,第一个修行者虽然教的是空性,但是因为不善巧就误导了国王。我们还是像国王一样的学吧!先跟各位讲出离心、菩提心,再讲空正见比较好。先修世俗菩提心,再修胜义菩提心的理由在此。

   问:请问如何摧灭“我爱执”?

   答:你先学习什么是“我爱执”?什么是“爱他执”?先把这些认识清楚,完全了解之后再实修。在实修观想时,你要怎么想呢?“众生给我痛苦受的时候,我会痛苦啊!”然而痛苦的不是你,是“我爱执”在痛苦,是“我爱执”在叫。当你觉得痛苦会伤害到“我”的时候,是伤害到“我爱执”。你认为“痛苦的取受”是伤害到你?还是利益到你呢?若觉得是利益你,那还好,不会觉得害怕。如果觉得伤害到你了,这是“我爱执”的征相。平常没有办法伤害到“我爱执”,这时候可以伤害到它是好的。你觉得被伤害到了吗?那是“我爱执”觉得,因为有“我爱执”,才会觉得被伤害往了!被伤害到的是“我爱执”。总之,当你思惟受苦,可以让你去除自他众生的“我爱执”,然后生起自他众生的“爱他执”的话,这表示修习成功。不过施乐受苦就很难说了。

  【注释】

   注一:大乘以摧灭“我爱执”为首要;凡夫所表现之自我爱惜乃是一切痛苦之因,且令他无法发菩提心,阻碍入大乘道。

   小乘以摧毁“我执”为主,因为执我为实有是轮回因。

   原偈颂“加持认清惜我之沉疴,即是生起不欲苦之因;然后于之归咎而怀恨,摧毁我执此巨大邪魔。”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九讲 自他相换修习次第》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