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我爱执与爱他执▪P4

  ..续本文上一页寺学习时,有一次被派去当一位苦修者的公差,去取酥油。因为路滑,整个人跌在烂泥里,爬不起来。这时刚好有个拉萨的阿加拉(藏语意为“妇人”)路过,眼见一个穷酸和尚,拿着酥油跌在烂泥巴里,爬不起来,就说:“但愿我生生世世不要投生成这样一个身世可悲的人!”隆垛仁波切说:“你好可悲,你修的是我爱执啊!我这种身世你还投生不到呢。”仁波切是为了教法和众生而苦修“爱他执”,去除我爱执,这种身世你还投生不到,居然还说:“但愿我生生世世不要投生这样的一个身世!”这太夸张了吧!

   总之,对治我爱执在开始时是很难的,但是你必须努力,要持续、恒常地努力,再努力才有办法。任何人的修行都要经过噶当派的十法财──四种依止、三金刚、三功德,一定要经过这十法财。噶当派朴穷瓦大德,他以前在朴穷的地方(我去过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只有个山洞)修行,真是空无一物,他是以噶当十法财的修行来对治我爱执。对治我爱执刚开始很困难,但是你必须要开始对治。

   《修心八颂》的作者朗日唐巴,也同样是修心法门的大成就者。朗日是一个地名,我五九年去过那个地方。那时候朗日唐巴的遗体还在,我去向他礼拜,向他祈愿很久。可惜文革的时候,一切都被毁掉了,后来从西藏出来的人,并没有把朗日唐巴的一些遗物带出来,实在很遗憾!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从内心深处,至诚地思惟“我爱执”的过患,以及“爱他执”的胜利,很清楚地把功过思惟出来。有句偈颂“婴愚之失唯自利”,他行自利,完全不懂利他,结果不但没能圆满利他,自利也不能圆满,自他二利都损害了,就如同我们一样。世尊呢?他一心唯求利他,结果自他二利都究竟圆满。这个要好好地想一想,为什么唯一行持利他,就可以圆满二利?为什么行持自利,自他二利都衰微?为什么?我爱执确实是一切缺失的根源,是种无明种子的地方,是轮回痛苦的安立处,如果你能至心地思惟这个功过,经若干时候,你就可以转换过来,就像修学我爱执一样地,直接一心地修学爱他执,是有办法的,圆满二利的爱他执是可以修起来的。

   佛陀通过修学“爱他执”而成办自他二利;而我们无始以来,就以“我爱执”当作修行对象,一直串习,当朋友,混得不能再熟了,是“我爱执”的大修行者和大成就者,所以成就今天这个模样,也许我们觉得非常光荣,非常有威严。任你再怎么修,无始以来因为我爱执的关系,只让你招损,没有好处。其实,就算轮回界中的今生,你得到了少分的利益及安乐,也是因为你过去生中,曾经修学少分少分的爱他执的功德果报,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你仅奉行、修学我爱执的话,一分钟的安乐都不会有的。但是我们不知道这种情况,都被无明所暗蔽了,对于正确的取舍学处,完全不知道。以大乘教法而言,这个暗蔽是最严重的愚痴。像这样,愚蒙中的最愚蒙恶习──“我爱执”,要想办法清除,来让“爱他执”重见光明才好。

   是以如果能够正行修学自他相换,真正将心转换,修学佛法的意义就达到了,那你这个人身也有意义了。你不需要去向别人求夸赞,不需要去邀功讨劳说:“我告诉你,我修自他相换了。”因为修自他相换,是你自己得到利益,不用告诉众生,默默地修就好。事实上,修忍辱也是一样,当然你修了忍辱,对方也会有一些和谐的好处,但是基本上,忍辱功德修起来,最重要的意义是可以圆满自利。有些人说:“啊!忍辱是那么的难修,那么的难忍,好难喔!”没错!本来就是很难的!但是难也应该要修,值得的!在你生气、嗔恚的时候,根本不会伤害到别人,别人不会得到坏处的,只会引导你自己堕三恶道,同时把你以前所积造的善业完全摧灭掉,只是这样而已。我们的作法都错误,以为修学佛法是为了别人,好象是别人的事情,我是为你而修法的,一直在邀功讨劳,所以迁怒到别人身上去。这是错误的,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耶!

   我们把修行的取舍处完全颠倒了。我们把导致我痛苦的东西取过来修学;而将能让我能得到快乐的东西弃舍掉了。【有人说:讲这么重,会令大家很伤心。】会伤心,所以就是要修行啊!你可以伤心,并想说:“我好苦喔!启发众生大悲心吧!众生也好苦喔!”你要庆幸你还会伤心,想要厌离,就是怕你不懂得伤心,不懂得厌离,没有感动,就麻烦了。不要讲别人,我们两个人(格西拉及法音法师)也是啊!我们都颠倒取舍学处,包括我在内,我们是一起错误的,不是只有你们错误而已。我们都还没能做到,都还在犯错,怎么办?难道不是这样吗?今天《广论》没有讲很多,不过时间到了。

   今天所讲的不要忘失了,是需要好好的思惟吧!这文字很容易了解,就是修行很难。有些佛法的文词很难了解,修行没有什么不好修的,那没有什么了不起,好象修行是很小的法行,把文字弄得让你很难懂,这没什么意义。文词很好了解,但却很不容易修行,才是真正的下手处。只有“我爱执”与“爱他执”两个而已,断除我爱执,然后修学爱他执,我就只讲两个,文词很难了解吗?

  【解惑篇】

   问:“我爱执”和“我执”在我的感觉好象差不多,现在发现它是不一样的。在“我执”没有破之前,“爱他执”生不起来吗?刚刚格西拉讲用十法财来对治我爱执,这样修是指我执破掉,还是暂时压伏?

   答:第一个问题是说,我执和我爱执是不一样的,这昨天讲过。当然有的地方也有把我执、我爱执混在一起说,但是事实上是不一样的。第二点,如果不能断我执的话,是不是能够生起爱他执呢?可以啊!像金洲大师,像各位有些人吧!断除我爱执了,可是没有办法断我执,因为他没有证空性。第三点,修学十法财是不是可以压伏我执呢?可以的!但是不能根断,你要证空性才能根断。

   问:十法财一点概念都没有,可否请格西拉简介一下十法财,来压一压我爱执?

   答:十法财是四依止、三金刚还有三事。四依止的第一个是“心极依于法”,既然决策要修法,我的心以佛法为主,舍掉现世一切,包括舍掉世间八风。第二个是“法极依于穷”。这两个都是所谓的断除对今世的贪着。再过来是“穷极依于死”、“死极依于旷野”,这是修法的态度。什么叫做三金刚呢?就是以智慧金刚作为助伴,修胜义菩提心及世俗菩提心,这是智慧金刚,三金刚之一。如果你可以一直恒常的,在生活中以修学智慧金刚当你的助伴,就是修学二菩提心──世俗的及胜义的菩提心,可以同时遮破你的我爱执和我执。我执由谁遮破呢?胜义菩提心。我爱执由谁遮破呢?世俗菩提心。如果你可以好好修学世俗菩提心,就可以破除我爱执;修学胜义菩提心,就是修空性慧,就可以破除我执。生活中可以这样修的话,何乐而不为呢?这是一个法,就讲一个法。

   问:修知母,观一切众生过去世或未来世为我们的母亲,若修得不善巧,对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会不会有些混淆?比方说,谈恋爱的人对着男朋友、女朋友修知母,这恋爱还谈得下去吗?还有夫妻之间也是,以今世的观点来看是人伦,但若以三世的观点来看,根本就是乱伦。

   答:不会困难,很好谈恋爱的,为什么呢?无始以来怨亲无定,六道里头转来转去的。今世如果是男朋友的话,他以前当过你母亲是很正常的。前世当过你母亲,今世当你的敌人也都很多,何况是男朋友!不是讲过,怀中抱的是你敌人,吃的鱼肉是你爸爸的投生,踢的狗是你妈妈,喂鱼骨给狗吃的时候还踢它。这样都有可能,何况是男朋友呢?所谓知母是说,这个众生,无始以来曾经当过我母亲,是这样讲的,与今生男朋友的角色没有冲突。说这男朋友的前世是你母亲,是很可能的,他也曾当过你母亲啊!曾经有一位仁波切,他圆寂的时候,他前世的女儿,变成他下一世的母亲,这种故事很多。何况是这个男朋友。

   问:很难啊!上辈子是我母亲,这辈子当我女朋友,那我不是与母亲谈恋爱了吗?

   答:你爸爸以前是你妈妈,那你爸爸是你妈妈吗?他不是今世的母亲,是说曾经当过你母亲,这一点不一样喔!曾经当过母亲而已,不会一直当母亲的。

   问:既然当过我母亲,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当过我母亲就是我母亲了嘛!所以和母亲谈恋爱怎么可以呢?

   答:你去对佛讲,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知母不能修,将它去掉好了。过去世当过你母亲这个人,现在当你男朋友,他骨头不一样,肌肉不一样,已经不一样了,怎么会是一样的人呢?

   问:这可能,男女变换太多了。

   问:即使骨头,肌肉不一样了,既然当过母亲的话,他就是我母亲,这个男朋友就是我母亲,这是一定的。

   答:当母亲不一定是要今世母亲吧!

   问:昨天的饭,和今天的饭不是一样要吃吗?我们都要吃饭啊!昨天吃的饭,今天会饱吗?吃饭不能饱,干嘛吃?

   答:你讲的没意义,比如鸡和蛋,有什么意义呢?两世非一世,既然不是一世,就不一样了。

   问:不管是两世、一世,总是母亲,是一样的。

   答:你这个话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让我们笑而已。

   问:从这个问题来看,是不是牵涉到从怨亲无定,数数结生,而想到轮回是苦?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过去世所有众生彼此之间的关系,从数数结生,与怨亲无定去思惟,而后产生知母和报恩,而后希求解脱。

   答:关于六苦里头,数数结生这一点,因为无始以来一直投生,一直结生,所以说无穷生世。因为众生与我一样都无穷生世,轮回无始,因此一定都曾当过我母亲,这一点是可以证成,而这样思惟对修知母有帮助。但是修怨亲无定过患,却不能直接产生安住平等舍,间接的帮你修知母。修住平等舍与知母有关系,而修思惟怨亲无定则不能直接利益知母的修法。总之,先修住平等舍,然后再修知母是有利益的。

   问:刚刚谈到我爱执,无始以来一直串习。如何能够从小训练一个小孩子,让他有爱他执,不会有我爱执?

   法音法师:刚刚格西拉说很多,广说我爱执的过患及爱他执的功德……

   答:不是我说的,是佛经说的。我不是制造者,我是随行念诵而已。有啊!小孩子三、四、五、六岁的时候,一般如果他前世是不可思议的大德,他很快就可以思惟。凡夫的小孩子怎么修?不可能修得起来。各位过半百的人,都生不起来了,那些不懂得思惟的人,怎么可能想得起来?没有教授是不可能的事情。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我爱执与爱他执》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