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我爱执与爱他执▪P3

  ..续本文上一页想这织布的地方,就是上师讲法的地方。还有很多,一时也想不起来了。事实上,就要这样处处用心,以工作来做修行、观想。有一位祖师智幢──可能是嘉瓦仁波切的亲教师,他曾撰写了很大一部大修心论,其内容完全是讲如何在工作中修行。

   当我们沐浴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想过,沐浴是为了让我能够头脑更清明,而能够成办众生义利。没能这么想,真是太浪费了。只是为了能够健身或是洁身,以我爱执想,和我爱执作伴,然后以我爱执来洗,都是这样去洗澡、做事。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任何的时候,应该是要能够摧灭你的三毒,同时增长爱他执才对。现在我们不是这样,一切所为,包括修学佛法,都是我爱执的助伴,这是错误的。比如工作的时候,你要想说是在为众生服务,这就变成爱他执了,很简单的!

   密勒日巴尊者苦修的时候,住在山洞,没什么庄严的供品可供三宝,经书也没有,但是佛法全部在他心中,内心很庄严,外在的供品很微劣。我们刚好倒过来,我们外在三宝的供养物都很庄严,做得尽善尽美,经书也摆了一大堆,心中却没有佛法,这是错误的。应该是如何让你心与法相应才最重要,不一定要背很多经书或是看很多经书,只要能够心中有佛法,就是最好的修行,要常常这样想。

   密勒日巴尊者修心的时候,没有铺排陈设很多经书。而我们有修没修不知道,经书倒典藏了不少。密勒日巴尊者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做经书,但是轮回涅槃界都是我的经书,都在教授我、启示我佛法。比喻与实义二者,我们都只在找譬喻而已,不去找实义。藏文“ ”(音贝)这个字是譬喻的意思,我们典藏譬喻(记得譬喻,而没有依于譬喻去趣入通达实义),就像以指标月一样,我们忘了所要指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忘了实义,只是想到用来譬喻的手指。

   有关我爱执的过患还有很多,我就引用《上师荟供》文来说,自己所不欲的苦因是来自于“我爱执”,我爱执就像慢性病、沉疴一样,在破除之前,我一定是痛苦,因此祈请加持,让我能摧灭这个我爱执大魔(原偈颂“加持认清惜我之沉疴,即是生起不欲苦之因;然后于之归咎而怀恨,摧毁我执此巨大邪魔。”)。此文的意思就是说,我爱执造成一切我所不欲的不吉祥、痛苦及烦恼,一切衰损都来自于这里,在你还不能够摧灭我爱执之前,一定是不断的在轮回生死受苦。因此祈请让我能够把这样的慢性病沉疴、此重病大魔摧灭。是以我爱执的对治是格外的重要。

   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当大家才刚开始修学佛法时,因为有善根,所以听了很多很好的教法,心也很好,所以会尽可能照着善法去做。看起来大家也都很和谐,对佛法的修学也很好乐、很努力,好象也有点征相的感觉。问题是日子一久,烦恼就跑出来了(事实上我们的一切,都还是烦恼在作主)!我爱执也跑出来了,开始看大家都不顺眼,对佛法也没有那么大的希求心,修不起来,就认为好象也不过如此。然后弟子之间、道友之间,彼此都看不顺眼,看法师住久了也不顺眼。从开始的和谐到最后的不和谐,都是我爱执在作祟,它开始跑出来了,所以要认识这一点。这种情形会发生,其实也难怪大家,因为师徒二方心中都是坚固的我爱执,而且是很庄严的端坐在心中,安住着。大家都是很大的檀越(即施主),但是我爱执更是我们最大的檀越,就因为它这样一直安住着的关系,所以虽然大家是在学佛法,到最后也变成那种情况。

   一切衰损之门是我爱执(原文“爱惜自我为诸衰败门”)。你执无常为常,执不净为净,生起嗔恚心、贪着心,或是骄慢、嫉妒等等烦恼,还有一切不相顺心的生起,这些的根源都是我爱执,如果没有我爱执,这些烦恼是生不起来的。这也难怪大家,本来每个人都贪爱自己,想要保护自己,想要利益自己,这好象是本性。就因为我爱执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又串习得很厉害,从无始以来都以此为主修,所以想要一下子破我爱执是很难的。就像有一千层皮,就算剥下一层皮,仍是无法动到最内里的核心,因为串习太深了,所以是很难。

   有个偈颂,对于如母的众生我们要能够去慈爱他,这种心就像摩尼宝珠那么地珍贵,是一切功德之源。因此,即使所有众生都是你的敌人,你也要祈请加持,能够对他生起大悲。为什么众生这样子待你,当你是敌人、伤害你,你还要启发大悲心来待他呢?因为众生心中有“我爱执”及“我执”在作祟,他没有办法自由自主,他是被迫的,所以他会伤害你、当你的敌人,但你不能怪他,他是无辜的。因此我祈请加持,对他要生起更大的悲心,去守护他,要这样去修行佛法。即使所有众生都成为你的敌人,你更应该珍爱他们像珍爱你的生命,甚至超过你的生命般地,更去珍爱他们才对,这样来祈请加持是大悲心的修法。(原偈颂“加持认清惜母予乐心,即是生起无边功过门;纵使此诸众生起为敌,仍珍惜之胜过惜己命。”)

   这就好比你的妈妈发疯了,拿刀要杀你,这时你是和她理论?还是觉得说她好可怜,想办法救她?或是不理她?此时如果你还拿刀与她对杀的话,这不对吧!我们的母亲没有修过以嗔恚为道用(密乘的修法),她是发疯了,赶快送她到医院去,不要和她相砍,否则不是太过份了吗?何况母亲不是你的敌人,知母我们都修过,至少知道这一世的母亲不过是为我执及我爱执所苦、所困惑、驱迫,才会做这样的事。真正的敌人是我内在的我执与我爱执,不是母亲。因此应该想办法,来去除我和母亲心中的我执和我爱执,而不是和她对抗。

   这个譬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遭受到别人无理取闹的伤害及嗔恚的时候,因为这个正在伤害你的敌人,也曾经是你的母亲(修过知母了,不是吗?),他本来就是你的母亲,所以念他的恩泽,不要再伤害他、再跟他对抗了,这是一点。从另一方面看,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正为我执及我爱执所困惑、所驱迫,所以他像发疯的母亲一样来无理取闹,来逼迫你、伤害你、嗔恚你。如果你真要怪他,就怪他心中的我执与我爱执,然后帮助他去除心中的我执与我爱执。当别人伤害你的时候要这样做,不要被他们转了。

   “婴愚之失唯自利”小孩子没学习不懂事,所以愚痴地唯求自利,他是想利益自己,让自己得到快乐,结果却从来也没能真实利益过自己,没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是小孩、愚夫的作法。能仁世尊只是一心唯求利他(原偈颂“能仁之德所作纯利他”),最后却成佛了,真正利益到自己。我们与那孩子一样,一直就为我爱执所驱使,一心想自利,不想利他,结果连自己也利益不到。就像我们做生意总想求取利润,如果有利润的话,就去做吧!然而做生意,可不一定会有利润,那要看你怎么做生意。你拿金子去换石头,也是做生意,以马去换猴子也是做生意,这怎么会有利润呢?我们为了想获得利润,才会去做生意的。我们自许聪明,却又太不会做生意了。无始以来就是想要利益自己,以为可以用利益自己的方式得到快乐,结果却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利益,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快乐。太笨了吧!如果你真的想要自利,何不去利益他人呢?利益他人就可以圆满的得到自利,百分之一百的获利。

   其实也难怪大家,就是因为无始以来大家对“我爱执”串习得太厉害、太严重了,所以要对治就很难,要生起“爱他执”更是困难,这是相对的关系。

   就佛法与世法是相违的来说,《戒经》里面一个月的算法,是从十六月圆开始起算,往下慢慢降,到下弦月,黑暗一片,然后又从上弦月开始,慢慢到十五月圆;从十六算到下个月十五,这样算一个月。好比修学佛法的人,开始的时候觉得很困难,要先对治我爱执,要能够摧灭我爱执,更要生起爱他执这种心,这种法行就像十六月圆,开始做时信心满满的,然后慢慢在修行过程中充满努力,辛苦及挫折,如到三十下弦月般,黑暗一片、辛苦一片,到初一上弦月的时候,仍慢慢地继续努力不懈,最后苦尽甘来到十五,满月了,修证圆满了,这是究竟圆满,佛法的修习是这样的。

   我们世间人的算法刚好相反,是从初一开始算,因为寄望十五的满月,所以作法是开始时很努力、很辛苦地修学,到满月的时候以为很圆满,很快乐的完成了。却不知接着开始下降,往下弦月去,渐渐地见不到月亮了,到了三十,漆黑一片,痛苦无边。

   所以乍看起来,佛法修习者是很辛苦,而且是非常持续地辛苦,才会得到苦尽甘来的圆满果报,然而之后就不会退掉了。世间人的辛苦刚好是开始先甘,最后结果是一片苦。从我爱执与爱他执的修学可以看出来这一点。世间人都修学我爱执,所以初开始的时候,如初一上弦月,到十五号看起来很受用、很圆满,就志得意满,然后十六号往下弦月,结果自然很凄惨,黑暗一片,很苦啊!修学佛法爱他执,就像十六号月圆开始起算,往下下弦月走,到三十的时候是漆黑一片,很苦啊!修得很困难,可是越过三十,一号上弦月开始的时候,就慢慢开始见到光明了,逐渐到月圆的时候,整个圆满成佛了。

   密勒日巴尊者的另外一个故事。因为他一直在修“爱他执”并断除“我爱执”,所以把一切都舍掉,包括吃的、穿的、住的处所,一切都是再简陋不过了。而当时住在山下的那些人,不论吃的、用的、住的等都很豪华,他们说:“密勒日巴尊者穿得破破烂烂的!又没有食物,只好吃荨麻!而且只有山洞可住!好可悲啊!”他们这么说,是以“我爱执”来同情密勒日巴尊者。而密勒日巴尊者也同情他们说:“他们好可悲喔!不知道我爱执的过患,还一天到晚修我爱执!”所以山下的人悲悯山上的人,山上的人悲悯山下的人。

   再讲一个故事,我的前辈,一位格鲁派大祖师──隆垛仁波切,他著有《隆垛喇嘛全集》,在拉萨非常有名。他以前在三大…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我爱执与爱他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