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尝受到极剧烈的痛苦,这些都是由于全恶的贪瞋等烦恼引起的,是造了很多杀盗等恶业的结果。
46、故应信受善 复当恭敬修
因此,应该舍弃杀生等的恶业,信受希求闻思修等善法,和一再相信善恶取舍、恭敬地修持。
(B)、坚固军
a、总说
以金刚幢轨 着手修自信
华严经金刚幢菩萨的回向第六品:「天子!太阳升起时,不因天生的眼盲或山的高低不均等过失而退转,照亮着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如是,菩萨开始实行利生的时候,不会因众生残暴和邪见等的过失而退转,会以使其成熟解脱的方法开始后,随机调伏适合教化的众生。」以如上所说之法开始,并想任何善事我都能独自做到而生起勇气,以此修自信我慢。
47、首当观顺缘 应为不应为 不足莫为佳 为已勿退舍
要闻思修经论,或是塑佛像、建塔等,做任何善事的一开始,便应观察自己行此善的顺缘是否具足,若是具足,那么就开始去做;若是顺缘不具足,那就暂且搁下。彻底完成此善的能力不具足时,最好是暂时搁下不作,如果已经开始,就要做到底,不要退转半途而废。
48、他世彼娴熟 罪苦将增长 他业及果时 卑劣复不成
善事一旦开始以后,若不彻底完成、半途退缩,在未来其它生世中,也会习惯于做了又退。并且它的罪业和罪业的身心苦果将不断地增长,前面所做的事一旦退缩、不彻底完成,又再做其它的事,也将是一样不能完成,而且前面的果成熟时,也将是低劣的果,以后做的任何善事也都不会完成,会有这样的过失产生。
49、于业惑力三 应生自信慢
因此,应该生起想要独自从事任何善来对治恶业之我慢,应该生起我要断除心续中任何应断的烦恼的我慢,和生起我有能力舍一切恶、做一切功德的我慢,如是应对惑、业、力这三者生我慢。
b、别说
(a)、业之我慢的修法
50、称吾独自为 此是业我慢 世人随惑转
不能办自利 众生不如我 故此吾当为
太阳升起的时候,虽然它只是外在的一种物质,但是却不必依赖其它,以自己的力量就能去除四大部洲的所有黑暗。就像这样,自己是一个具有菩提心、通达方便和智慧的菩萨,我不须依靠他人,我要独自让众生达到成熟和解脱,发出这样的志向和我慢信心,就是业之我慢。被贪瞋等烦恼所控制的世间人,根本没有自主能力,连眼前自己的衣食等也是无法纯净的成办,所以众生达不到我心中所想的 ─ 暂时获得善道,究竟上成佛。因此,自己心里就要想:众生短暂和究竟的利益,由我一个人去做。
51、他若行劣业 吾怎能亦行 莫以我慢行 我无我慢佳
其它众生因被贪瞋所控制,做的全是农事、生意、扶亲、降敌等狡诈、卑劣的事。这些卑劣的事,我怎么可以帮着他们来做呢?我应该带引他们舍去卑劣之道,进入善业之道,这时不能贡高我慢的以为自己是菩萨,做了利益众生的事情。我没有凡夫的我慢而行善的事情,那是最殊胜的。
(b)、力之我慢的修法
52、乌鸦遇死蛇 亦行如大鹏 倘若吾弱小 堕小亦为害
有如羸弱的乌鸦见到死蛇,它也会衔着蛇的尸体,有如大鹏鸟般的飞到天空,欺凌地享受食用和玩耍。就如这个比方一样,倘若我的对治力小又不够精进,即便是非常微小的堕罪,如无意义的挖土、割草、砍树等,也可能导致来世堕恶道尝受痛苦,造成莫大伤害。
53、怯弱舍勤行 除贫岂得解 我慢复力行 纵大亦难胜
心怯弱且又舍弃精进的行为,正法和善业在这一世和来世都将非常匮乏,除此外,能解脱吗?根本没有解脱的机会。如果自己不是这样(心怯弱且又舍弃精进),那么不管什么善事,都应该要有「我要去做,我为什么办不到」的想法。这种我慢和精进力的生起,菩萨即使犯了一些小过错也会忏应忏、断应断,若如是不间断行善,纵使犯了根本堕的大堕罪,也不会被引堕到恶道。佛在经典中说:就像无法系缚持明咒者般,纵使根本堕的大堕罪,也难胜通达空性和悲心的菩萨。
54、故以坚定心 摧灭诸堕罪 我若为堕败 欲超成笑柄
因此自己的心中,力之我慢应该非常坚固,心中应生起「我要行一切善,断一切烦恼,这些能力我都有」的力量,以这力量去除所有堕罪。如果自己犯了堕罪,不行忏悔,死后并因此堕罪过失而堕到恶道,如此被击败却还想超越三界,获得佛陀的果位,这将是笑话。
55、吾当胜一切 不使谁胜我 佛陀狮子儿 吾应持此慢
因此,我要胜过一切贪瞋等烦恼和杀生等恶业,我要断除它们,我不让任何的业、烦恼胜过我,佛陀人中狮的心子 ─ 菩萨我,应安住于上面所说的这种我慢。
56、我慢毁众生 彼惑非具慢 具慢不随敌 慢敌控凡夫
如果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前面不是说过我慢是要断除的吗?」,我慢有两种,一种是对治法,一种是要断除的。欺凌藐视他人、认为自己聪明高贵、认为自己有钱有势,如是众生被我慢敌摧毁,这种是要断除的烦恼,不是菩萨所具对治法的力之我慢。若具对治法力之我慢,不会被烦恼我慢敌控制,而凡夫之所以具有我慢是因被烦恼我慢敌控制。
57、惑慢生傲已 我慢引恶道 人之欢宴毁 为仆食人残
被烦恼我慢敌控制有什么过失呢?因为烦恼贼我慢而心生傲慢后,会被我慢引导到恶道。倘若,有一天终获人身,但是人身心快乐的欢宴也会被摧毁,尝受到身心的痛苦和不快乐。不仅如此,自己也将成为衣食匮乏、食用他人残食的仆人。
58、蠢丑体虚弱 轻蔑处处逢
还有,心将愚痴到什么也不知道,笨的像猪、羊一样;长得很丑,就像蟾蜍尸体被太阳晒焦似的(癞虾蟆干),身体弱小力量羸弱。不仅如此,不管什么时候,纵使不对他人做任何事,也会被众人欺凌、藐视。
傲慢苦行者 若属具慢者 卑劣何所似
因烦恼我慢而非常骄傲,不曾食正法食的苦行者,若也是属于具对治法的我慢者,那么请说,谁才是无法修持菩萨心续中〝对治法我慢〞的卑劣者呢?
59、为胜慢敌持我慢 彼为具慢胜勇士
彼毁凡夫盛慢敌 圆证众欲佛陀果
诸佛子菩萨为了战胜所要断除的坏我慢敌,心续中持着对治的坚固之我慢。这样的具对治我慢者(具慢着,乃具对治法我慢的人。),是十分值得赞叹、是战胜烦恼我慢敌的勇士。凡夫的我慢敌非常炽盛,被「想着我、我、我」的我慢敌控制,这我慢敌也被菩萨心续中的对治我慢完全地消灭无余,而如实地圆满众生所要的究竟佛果、圆证菩提。
(c)、烦恼之我慢的修法
60、若处烦恼中 千百般忍耐 如狐不伤狮 不为惑所害
若处在生起贪瞋等烦恼的众缘中,例如美人窝或犹如罗剎的敌人中,应该生起对治力,身心千方百计地忍耐,要有如百兽之王狮子,不受狐狸等的弱小动物所伤害一般,不被贪瞋嫉妒等众烦恼侵害到。如果是上等士夫,则能让那促使自己生贪等烦恼的对方转而修学正法;中等士夫则不让自心生起烦恼;下等士夫则离开到其它地方去。
61、犹如大难生 人先护眼目 如是虽临危 不随烦恼转
不管发生多大的危难,如生命危险等,人们都会先保护自己的眼睛。就如同这个例子一样,不管发生多大会让自心烦恼生起的危难,菩萨也不被贪瞋等烦恼左右,应该要这样安住。
62、吾宁被烧杀 或砍吾首级 绝然不致敬 贪瞋烦恼敌
纵使遇到很大的危险,诸如恶行的国王或大臣威胁:「你若舍弃烦恼,将用火烧死你!」,也不向烦恼敌低头致意。若要砍下我的头也行,但绝不向贪瞋等烦恼之敌致敬,不被它们左右!就是遇到像这样大的危难,也应该要能守护住。
一切时与处 不行非理事
同样地,一切时刻里,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除了如实做行善止恶的合理事情以外,其它善恶取舍颠倒的事绝不做。
(C)、欢喜军
63、如逐戏乐果 其所行之事 心极耽着彼 乐彼无餍足
要像一心只想嬉戏乐果的孩童一般,心中其它什么也不想。菩萨爱好所做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等利他的任何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菩萨心生欢喜而不会感到满足。
64、欲乐虽工作 乐否却未定 菩萨事得乐 不行如何乐
世人为了快乐,虽然从事生意、农事等工作,但是却不确定工作的结果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也不确定自己的身心是否能快乐,可是仍然对这工作不感到满足而继续做,至于菩萨,不管从事布施、持戒等的任何事,都能直接获得快乐,要是不去做它,心如何能快乐呢?
65、欲如刃口蜜 若不感餍足 寂乐之果福 如何感餍足
世间人享受声色等妙欲法,是利小而过大。有如我们用舌头去舔非常锋利的刀口上沾附的一点儿蜂蜜,舌头是会受伤的。但若对诸妙欲法仍不知足而继续享乐,那么对果报是快乐,当下又是寂静无苦自性,于自他心续能累积广大福德资粮的布施、持戒、忍辱等善业,怎么会感到满足?不用说也知道是不会觉得满足的。
66、是故为成事 如日中热象 遇湖急奔入 彼事亦应入
因此,为了要彻底完成六度、四摄法的事业,菩萨就要像正午时候燥热异常的大象,见到了湖泊,会毫无犹豫地进入湖中似的,对所做布施等六度的任何事业,也应该欢喜、毫无犹豫地去做。
(D)、舍弃军
67、力量若薄弱 暂置为续行 事成再续后 欲后应舍前
菩萨在修菩萨行的时候,有时会有力量薄弱的情形发生,例如气胆涎等疾病的缠身,或是生计匮乏等等。总之,若是行善的顺缘不具足、力量薄弱,为了以后要再做的缘故,暂且先放下。一般而言,前面的事情完成以后,再依次地做后面的善事,然而前面的事做完要想做后面的事情时,前面的也应暂且放下。像这样,在修行的时候,要方便善巧,应按自己的能力去做。
B、生二力的方法
(A)、勤勉力
68、如敌与老将 沙场剑相向 应躲烦恼刃 歼灭烦恼敌
有如沙场老将在战场上与敌人一起交锋作战时,有闪躲不被敌人武器击中、刺穿的技巧,也有能无误精准击中敌人要害、使敌人致死等等的技巧似的,自己在和烦恼敌作战时,也要能闪躲贪瞋痴等的烦恼武器,绝不被刺到、绝不败落,而且要根除消灭、粉碎所要断除的诸烦恼敌。
69、战阵失利剑 因惧疾拾取 如是若失念 畏狱速提起
有些人在战场上与敌人正面交战时,手中的刀剑若是掉落地上,会因为疑惧敌人将杀死自己,而赶紧拾起地上的刀剑。同样地,菩萨在修菩萨行与烦恼敌正面作战,有时若是忘记所缘的善法,而失去正念的武器,要想到经由自心续造的恶业,来世将堕到地狱,自己将被烦恼所毁等等的畏惧,尽速地让内心依着正念。
70、犹如依着血 毒素遍全身 如是若得便 过失尽遍心
如同与敌人作战时,被敌人的毒箭射中身体,箭毒依着血液而流遍全身,将有死亡的危险似的。现在,菩萨在修学学处时与烦恼敌作战,若被有如毒箭的烦恼敌找到机会,射入自己的心续中,其过失遍布内心,并且经由恶业的造作,夺走了生善道和解脱的命脉,遍布来世堕恶道的伤害,将有此种危险。
71、如予满油钵 近身剑逼吓 溢则杀而惧 具戒者专注
好比一个坏人,把装满芥子油的碗器交付在某人手中,并命其往前走,而刽子手又持剑逼在身旁威胁着,若是碗中的油稍微溢出就要当场杀死。这时,即便是在他周围表演歌舞,他也无心欣赏,因为害怕芥子油溢出,自己要被杀头落地而死,所以他的心连剎那也不敢分散于他处。就跟此例一样,入了佛门的居士或沙弥、比丘,总之是具戒者,便要如实地约束自心,专注于自心续的学处,不可分散他处。
72、故如蛇入怀 怎地速站起 如是眠懈至 迅速除彼等
有如胆小者,怀中突然出现一条毒蛇,心里疑惧着是否会被咬而中毒,因此快速地站起来。就如同此例,一个初学菩萨心续中,有时若是懒散、贪睡、放逸、散乱,便应该怀疑自心续的学处会受损,马上去除懒散、贪睡、放逸和散乱。
73、过生一一斥 屡思吾今后 绝不犯此过 应如是行持
一个初学者的心续,有时可能产生大大小小的过错,若由烦恼引起身口意稍微的犯错,则应对所犯一一斥责自己,并告诉自己:我从今以后,无论如何不再犯这种过错。心续具正知正念地依着对治法行持,长时间地一再如是思惟。
74、如是一切时 正念应熟习 其因见上师 宜业应欲求
在年、月、日、时的一切时刻里,不忘记善的所缘境。总之,不管是思惟暇满难得,或思惟死无常,或思惟业因果,或思惟轮回过患,或修慈心、悲心、菩提心等的任何善事,对于每一善法的所缘境相,要想尽办法忆持不忘,并一再地熟习。要能熟习的因,就是求见自己的上师,或教导口诀的亲教师、轨范师,或是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等。总之,合宜的善业都要一再欲愿追求。
(B)、驾御力
75、必于行事前 皆观有力否 复忆不放逸 吾应轻快行
在行六度、四摄法或闻思修等善业之前,务必观察自己有无力量、顺缘,彻底完成这一切善业,如此观察后,再回忆于「不放逸品」里所说的,思惟所修的学处不放逸、思惟所依的暇满不放逸、思惟所舍的烦恼不放逸。之后,自己就必须轻快地、有力量地彻底完成所要做的善业。
76、犹如风来去 吹动轻棉絮 如是随喜转 依此则皆成
要如空中的棉絮,随着风的来去吹动,而来去飘动一般,因自己的心非常欢喜布施、持戒等的善业,而驾御身和语去做,这样不管行什么善业,都会圆满完成。
二、品名
入菩萨行第七品 ─ 精进,菩提心不退失、不断增长的助伴,亦即是对治懈怠的精进。
《入菩萨行论 第七品 精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