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见佛塔,即当重修复,尔后获大力,身壮无畏惧。"如果毁坏佛像、佛塔或塑造佛像建造佛塔尺寸不具足,用烟熏黑、跨越(佛塔)等轻蔑(行为)都将堕入恶趣。转生为人也是成为身材矮小、诸根残缺不全、身色丑陋、愚笨无能等。
毁坏佛堂:所谓的佛堂是指三宝所依存在之处或僧众聚会的经堂,不用说是毁坏,就是在里面睡觉、丢口水、鼻涕、茶渣以及放屁等也将堕于恶趣中。在经堂内,也不能坐污秽的座垫。
昔日,世尊去广严城化缘时,看见一个背部色如黑瓷罐般的人,世尊说:"此人曾是迦叶佛教法中的一位出家人,当时他在经堂里铺坐肮脏的敷具 ,以此业力于五百世中成为背黑黝黝的人。"
护僧尊者在地狱境界中所看到的有如墙壁般的、有如柱子般的地狱众生,也是曾在经堂的墙壁上吐痰,在柱子上涂唾液、鼻涕以及因倚靠而弄脏墙壁柱子等的果报。
若拿取建造三宝所依或殿堂的物资使殿堂因原料不足而缩小面积等也是与毁坏(三宝所依或经堂)的罪过相同。此处虽然没有列举关于此等过患的诸多公案,但是我们在明确了知损坏佛塔的这些过患后,应小心提防,对以前所造的此类罪业即日尽力忏悔十分重要。
壬三、(忏悔舍法罪):
三宝殿经所依等,以彼作证违誓等,
发露忏悔舍法罪。
此类舍法罪是指以殊胜的对境三宝、庙宇殿堂、经典论典三所依等为证,说绮语时也是随便发誓、赌咒,打官司、作生意等时明明盟誓,尔后却故意自食其誓。甚至仅仅说天尊为证,也要塑造其身像,否则便是已舍弃了这些本尊。(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所造的此类舍法罪业。
如今有些人,连做一个小泥塔和刻印一句观音心咒的能力也没有,竟然口口声声以《甘珠尔》、《丹珠尔》作证而发誓,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大多数人以开玩笑的方式发大誓,结果福德在口中耗尽了。如邬金莲师说:"劣者自食其誓时,灭福损失庄稼(草木)也。"如今的人们为了区区一件小事也作大量盟誓。这都是不顾盟誓言、而无信的征象。如果誓言确凿可靠,那么何需作许多盟誓呢?
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于外境上:土地贫瘠,食物无营养,恒遭四大的灾难;成熟于自身:福力薄弱。所以应当备加警惕,以免因自食其言毁坏善根。本颂中的"等"字所包括的真正舍法罪前文中也稍微讲解了。
依止了一位无有智慧、具偏袒心的上师后以贪嗔之心扰乱佛教,仅仅表面上听闻了一点点法便自认为是大修行者、受持宗派者而生起我慢,便说:"我通过观察认为这合理这不合理"犹如盲人评说色法的贤劣一般对新旧宗派的见解、教规进行取舍、破立,致使众多愚人跟在他们后面跑,随声附和,令别人舍弃正法比自己单独造五无间罪还严重。因此,我们这些孤陋寡闻、贪执偏袒的人们小心谨慎十分重要。如《经庄严论》云:"闻后具智慧,若谤所闻法,现种种身相,愚者为何作。"又说:"理解声直义,生慢失智慧,舍弃诸善说,毁自嗔法障。"
如果所有的法与自己的心不相应,那么修持自己感兴趣的法也是自己有缘之法,结果也会有收获。对其余的法也应当结上一个缘。珠巴根拉大师曾说:"我遇各种胜法理,每一窍诀皆结缘。"即使不能如此,也不要妄加褒贬,沉默不语、平等对待无有罪过。世尊说:"住于中间者,舍法我未说。"又《经庄严论》云:"意之罪过自性恶,于色亦不应生嗔,况于生疑之佛法,是故等住无罪过。"
因为众生有不可思议的根基,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也宣说了不可思议的法门。这所有的法门从不同方面讲都是真实不虚的,直接或间接来看,无一不是获得解脱之道。同样,后代高僧大德所著的一切善说也是如此。因此,不能判断贤劣,应了知它们是不可思议的。经中说:"于所宣深法,纵未生信心,亦莫诋毁之,念法不可思。"如萨迦班智达曾说过:"一所无知的愚者若沉默不语则对佛法损害不大。"
尤其是当今时代邪见、贪嗔恶浊泛滥,公平正直的智者极为罕见,即使清净宗派的智者们进行庸俗的辩论也将成为嗔恨之因,何况是那些冒充成就者的愚人呢?《龙王鼓音颂》中说:"品质恶劣者,为邪见所毁,粗暴生嗔时,沉默获安乐。"又云:"愚者宣讲法,摧毁诸善根,摄受多众生,将于地狱焚。"
此外,末法时代许多出家人诽谤正法,从而以舍法罪堕入大地狱中,于数劫中感受痛苦,又于多生中转为面目不正、聋盲者、无舌者、丑陋者、驼背者、无颈者、跛足者、声音如狗叫者,恒为饥渴所逼,身体枯瘦、嘴巴糜烂、众人不喜等。
特别是评价大圆满、大手印见修的是非,犹如用一拃来衡量虚空一样。甚至连这些话语被风吹到的地方都应十分戒备。如《宝性论》云:"何人若嗔法,彼岂能解脱?"宣说了许多谤法的过患。《等虚空边续》中说:密中之胜密,何人若诽谤,密中之胜密,则弃佛胜密,永离解脱道。"《智深圆满续》中说:"违背了义罪业者,定堕地狱诚可悲。"《护意续》云:"若谤普贤此密意,乃至虚空存在间,死后堕入金刚狱。"《眼珠续》中说:"佛教末世时,惑苦极炽盛,纵厌轮回法,行法入佛门,然受劣宗染,偏袒执佛法,增上邪念诤,因烦恼嫉妒,以法造舍法,偏执经律藏,赞自贬他法,真正出慢言,诽谤精密乘,造彼舍法罪,浊世修行者,如覆口沙箱,堕金刚无间,地狱等恶道。"未理解此等佛法的要点而舍法的人很难摆脱轮回。如经中说:"不知诸妙法,愚者长轮转。"诸经续注疏中宣说了舍法的无量过患。在印度藏地关于此类公案有许多,但此处不繁述。
在家人不要听到别人的一种说法便评价佛法的好坏,正法吉不吉祥(有无加持)等等。否则,仅仅在口头上也会造舍法罪,危险性极大。所以,今后应当备加谨慎,对以前所造的此等罪业以强烈的追悔心忏悔,争取得以清净。
壬四、(忏悔诽谤菩萨罪):
诽谤诸菩萨之罪,较杀三界有情重,
发露忏悔无义罪。
忏悔诽谤菩萨的罪过,前面已讲了杀害一个众生其罪过有多重,这里说,以恶心诽谤诸位菩萨(的罪过)比同一时间杀害三界一切有情的罪过还要严重。因为菩萨是成佛之因,犹如一切众生的父母一般。经中也说:"若以嗔心反对菩萨,则比将一切众生关入牢狱罪过还大;若诋毁菩萨则比杀南瞻部洲的众生之罪还重;若生起嗔心而詈骂大乘胜解行菩萨或说不悦耳之语则比毁坏尽恒河沙数的佛塔之罪还严重。"又说:"若诋毁菩萨比杀害一切众生并夺去他们的所有财物之罪还大。"因此,(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无丝毫意义中所造的此等重罪。
如同谚语所说:"不知盗贼菩萨在何处。"不能从外表形象上估计人的好坏而随口诽谤,我们根本不了解(凡夫或圣者)真实的情况是怎样,隐蔽的瑜伽士们就象灰盖着的火坑一样。如《学集论》云:"彼若未断定,轻蔑诸菩萨,如灰覆之火,其于地狱焚。"获得(生死)自在的菩萨们可以固定、不定地投生种种形相而利益有情,所以如果乞丐、屠夫、旁生等当中也有大菩萨,那么出家人中一定会有(大菩萨)。
本来,藏地雪域是观世音菩萨的所化刹土,多数人都是信奉大乘佛法的。《宝箧经》中说:"会念观音心咒的人都是大乘种姓。"出家人中几乎没有未发菩提心的人,因此,若不指责任何人而观清净心,则无有罪过而且是圆满一切的根本。
如果自己有信心,那么即使是低劣的对境(也可依其获成就),犹如老妇人依靠狗牙而成佛一样。如寂天菩萨说:"见众生本体,为何不敬彼。"譬如,如果将一个假人(土石堆积而成)执著为人,则真地会显现它跑来的情景。同样若将任何人都看成不好的,则见佛也有过失;如果将任何一个人均看作贤善的,那么对于屠夫也会看成有功德之人。这完全与各自的心清不清净有关。
所以,我们应当视一切为贤善。从前,萨迦法王根嘎酿波 看到许多小僧人脱掉法衣在溪水边耍箭术时,他说:"诸位僧人穿上法衣,我这个老居士要向您们顶礼。"
我们怎能象分辨小麦青稞的优劣那样来判断这是好人那是坏人呢?世尊曾说:"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若量则犯大罪过。"(大多数凡夫人)自相续中有十分明显的过失看不见,而观察他人相续中隐蔽的过错,真成了疯子一样。如至尊弥勒菩萨说:"于色亦不应生嗔,况于生疑之佛法
"隐瞒自己的一切过失而指责他人的错误会受到天人等诸众的耻笑。《宝积经》云:"覆藏自过失,观察他罪过,此二如毒火,智者舍此过。"又说:"何人观察菩萨过,当知此乃疯狂者"。自己的过失纵然如高山也难见,他人的过失仅如芥子也易见。如《因缘品》云:"自他过相比,犹如扬糠秕,易见他人过,难睹自过失。"又云:"莫察他人过,已作抑未作,而当察自己,合理不合理。"
如今是许多边地野蛮的人冒充成就者利用种种手段来欺骗众生的时代,因此见到贤善之士不要立即草率信仰,看到卑劣之人也不应鲁莽诋毁,而应放下一切。如果依止一位相识已久、具有信乐、诚实可靠、戒律清净的出家人,那么不仅自己不会上当受骗而且他也不会有变化。假使最初以信心求得法要结上了法缘,则已经依止了上师,以后即使见其有过失也不能诋毁诽谤。否则会自食其果堕入地狱。阿底峡尊者说:"切莫诽谤一切人,于谁生信当依彼。"《入行论》云:"有情种种心,诸佛难尽悦,何况劣如我?"
浊世的人们极为刚强难化,有些上师无法令一些地方的人或个别人心生欢喜,结果这些人便诽谤上师,其他人则如山兔惊传"嘎拉"声 一样随声而转,我们不要随波逐流。当今时代多数人所说所传的若真实可靠的话,则这个世界已濒临毁灭了,如同往昔大慈大悲的导师在世时的恶魔提婆达多一样。断了善缘的人们如果遇到一个迎合各自心理的、无视因果的骗子…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