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此经常沦为乞丐,现今仅说了声"不要"便立即获得了受用。未来山部佛出世时方播下解脱的种子。"有吃有穿就应心满意足,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
修慈悲心:即使是杀害自己父亲的怨敌,对他也无有陷害之心,而观想:若一切众生都具足安乐,那我多么高兴啊!他们若能摆脱痛苦该多好啊!仅修一次这样的慈心与悲心,其善根也是不可思议的。如经中说:"生一慈悯心,较施诸众胜。"又如《因缘品》云:"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慈众生,十六分之一。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悯众生,十六分之一。"
行正法:若诚信业因果,行持、修行正法,则今生后世都得安乐。世尊曾说:"修法之士得安乐。"正法无有主人犹如流水一般。所以对因果有诚信的人,正法可满足他的一切所愿,对因果无诚信的人好似饿鬼一样,正法也无法满足他的所愿。如此,我们应当欣乐随喜其他人相续中的一切善法。
戊五、(对治舍法之请转*轮支):
十方浩瀚世界中,圆满正觉后不久,
我于彼等前祈请,迅速广转妙*轮,
佛以神通知彼义。
如同梵天供养金轮、帝释供养右旋海螺祈请圆满正等觉世尊(转妙*轮)那样,自己也可观想:在十方浩瀚无垠的所有世界中现前圆满正等觉不久、未说正法而安住的诸佛菩萨、上师善知识彼等前,自身幻化为数多身体,手持*轮、海螺等吉祥供物,为饶益众生,祈祷劝请他们迅速转广深之妙*轮,他们以神通了知此事后欣然应允。若如是观想则与亲自去求法无有差别。这是以心观想(意念)。如果身语能真实做到,那么向具教、证功德住世的上师们请求四句以上法义也可使众多有情获得善妙法雨,并且可净除自己的舍法业障,生生世世不离三宝光明,何时也不会转生于暗劫。
戊六、(对治邪见之请不涅槃支):
于佛菩萨持教师,诸欲涅槃彼等前
祈请住世不涅槃。
就象昔日铁匠之子珍达祈请世尊住世,结果世尊延长住世三个月那样,自己也可观想:在有意想要趋入涅槃的诸佛菩萨、持教善知识前,诚心祈请他们为利众生于无数劫中不入涅槃而住世。他们也明知并欣然应允。(他们示现涅槃有三种原因:)如果没有所化众生,则如无有水器不能显现月影一样,佛陀的色身也就自然融入法界之中;诸佛菩萨圣者们如若住世时间过长,众生则会有他们将恒久住世之想,导致对修法产生懈怠心理,因此为了使众生生起厌离心而示现涅槃;也有因末法时期刚强难化的众生邪行种种,暂时无法调伏他们而心生厌烦趋入涅槃的。得地以上的圣者们若愿意则可任意住世多久。因此,我们不能生起诸佛寿命有长短的邪见。倘若自己所造善根为高僧大德们长久住世作回向也同样(可达到效果),并可清净自己寿命之障等,功德极大。
戊七、(对治怀疑之回向支)分二:一、为众生获得究竟佛果作回向,二、为成办暂时利益作回向。
己一、(为众生获得究竟佛果作回向):
以此为主三世善,回向一切诸有情,
愿皆速得无上果,根除三界之轮回。
要回向什么呢?观想以自己现在正在成办的善事为主,过去、未来三世所积的一切善资粮。对谁回向呢?回向于一切众生,这是以大慈心缘利他(而回向),为何目的而回向呢?愿一切有情都迅速获得无上菩提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连众生之名也无有,犹如抖空口袋一样彻底根除三界轮回,这是以大智慧缘佛果而回向,这与《现观庄严论》中所说的"发心为利他,欲求圆菩提"之义相同。尽管回向的方法有许多,但观想诸佛佛子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的回向方法最佳。哪怕是小小的善根,若作回向则一切众生也都可获得,这是因为佛陀的加持力、法性的谛实力与自己的殊胜善心力所致。如果凡夫人将有漏的善根执为我所而不作回向则将为嗔心等所摧毁,若为自他获得佛果而作回向,因法界无有空尽之故,如水滴(落入大海中)的比喻一样,不需要担心它有耗尽之时,这是为究竟利益作回向。
己二、(为成办暂时利益作回向):
愿善我今速成熟,遣除十八种横死,
身康力壮韶华丰,如夏恒河无尽财,
无魔怨害享正法,如法成就诸所愿,
弘法利生大益成,使此人身具意义。
菩萨所行之事发愿作成办暂时利他之因:以如此广大的发心而回向的善根不等到来世,而依此身就可成办自他二利,所以愿此善根在现世中迅速成熟于自身,从而遣除十八种横死,使寿命长如日月;无有病魔等损害,(健康)如金刚岩一般;风华正茂、青春美满如莲花一般;身强力壮如天子一样;无穷无尽的财富犹如夏季的恒河水一般不断增长。如《入行论》云:"贪财散乱者,无有脱苦时。"通过善根的加持而使自己既没有过分积累、守护、增长的散乱以及喜爱魔等障碍正法,也没有因未偿清宿债的怨敌强盗之危害而心生嗔恨。愿我们自由自在地享受正法。如果短命、多病、无财以及遭受魔怨损害等,则会成为利他事业的违缘,拥有身体、受用时应发愿象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那样(上供下施),菩萨若有受用则用于布施等,以四摄广利有情,而与普通人拥有财富截然不同。如《经庄严论》(唐译文)云:"悲施财三果,悲者恒增长,爱生及摄生,资生复三乐。"(无著菩萨释曰:"悲施财三果悲者恒增长者。谓菩萨大悲能增长三种故能念施得增长,三者增财,由施自在故能令得增长。爱生及摄生资生复三乐者。从是三果复生三乐,一者从悲为因生爱生乐,二者从施为因生摄生乐,三者从财为因生资生乐。已说大悲增果。")如此,一切愿望都符合正法、无有障碍、称心如意地实现,如《普贤行愿品》等经论中所说的那样发愿行持教法和证法。
佛教如意宝是通过讲修而发挥作用的。因为佛教是利乐众生的根本,依之可成办众生暂时、究竟的广大利益,由此使所获得的珍宝人身不会虚度而具有很大意义。因此,《俱舍论》中说:"佛法分二种,教法及证法,持教者唯有,说法与修法。"唯有进行传讲、听闻、弘扬教法和观修、行持、领悟证法才真正是佛教后学者应作之事。其它的规章制度、资具福份(建筑设施,敲鼓吹螺)等无论多么完善丰富也不是真正的佛教。
(如今有些人)丝毫不了知佛教的讲修,只是以贪嗔偏袒之心,犹如转轮子般没完没了地作许多冠冕堂皇的散乱事,他们还自以为弘扬了佛法,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狮子会被腹内的寄生虫所毁,佛教也是同样(会被佛教徒所灭)。如世尊曾说:"我此甚深教,余者不可毁,非我似我(持我教之人)毁。"一般承担弘扬佛法讲修大业的人主要是法太子善知识们(高僧大德),但凡是佛陀的后学者都应根据各自的能力持教弘法。也就是说了知一句法义也是教法,思维一句法义仅仅生起一刹那善心也是证法。在如今佛教濒临隐没之时,仅以此也可弘法利生,并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
在家男女们不要认为:我们怎么能负起弘法的重担呢?如藏族的谚语说:"凡子降生后,当作佛法事。"所以,尽管自己做不到广弘讲修教法,但也应作弘扬佛法的顺缘,诸如劝别人学习论典,为求学者、闭关者提供口粮,想方设法让别人听闻佛法,承侍、供养、协助讲法的上师,自己也诚信佛法,断恶行善。如果能做到这一分也可称为弘扬佛法。虽然没有广大的名声也同样是弘法利众。
本来,所谓的"佛教完全隐没"是指在某地区城市中,既无有了知一句正法之人又无有生起一刹那善心之人的时代。如果有这样(知法义,起善心)的人,应当说那里有佛教。
因此,末法时期通达正法的人们应当以殊胜清净之心传讲、弘扬佛法。如《入行论》云:"他人行劣事,我岂能如此?"续中也说:"于此末法恶世中,佛陀难行我行持,菩萨难行我行持。"应当这样做。能传讲、听闻、弘扬佛法的补特迦罗,则如《念住经》中所说:"听闻正法后,广弘之智者,远离诸老死,转生无上处(清净刹)。"
如果因对佛法有吝啬心或因懈怠不为他人宣说,则将于生生世世中成为愚笨迟钝之人:一个名拉灿丹的人一个月中修学,结果一句偈颂也不懂,这是由于他曾转为迦叶佛教法中通达三藏的一位比丘时,因吝啬而不为他人说法的业障所致。
如是对此积累资粮法--七支供,从即日起应当精进修持。如若自己想行善并且具足顺缘时,不立即行持而一拖再拖,则善心犹如闪电一般瞬间即逝。相反因罪业力量强大,长久串习,很容易为其所转。如律藏中说:"应当速行善,制止罪业心,福德若耗尽,意将喜罪业。"当下我们就应身体力行积资净罪。虽然造了如山王般的罪业却不曾作一次忏悔,不积累芝麻许的善业但却奢望将来得财得利,这是世间在家常人的作法。
实际上,我们死后很难从遗产、子孙等处获得法利,看看如今的子孙们,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尚以向他们的眼中洒灰的暴行来虐待,死后很难为他们作超度佛事。而造下的罪业好象(一个人)在前面等候自己一样,因此现在自由自在之时,不用依靠别人,自己尽力积资净障,则死后既不需要作七期(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事,也不必心惊胆颤地畏惧罪业在前面等着自己,而是如同已从熊熊烈火的宅院中解脱出来一样,无有任何可追悔畏惧的。一边心中如是观想引导之义,一边双手合掌,同时口中缓慢念诵"闻听他人行善时……使此人身具意义。"一遍。
已获趋极乐刹胜人身,欢喜积累白法资粮者,
愿不沉迷劣缘轮回事,恒时精进行法祈加持。
第二因--积资净障终
《极乐愿文大疏 4 第一部份》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