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放生问答—放生文集▪P15

  ..续本文上一页其出版书籍中发觉他是以梁昭明太子对《金刚经》的三十二分法[24],做简介科判以利读者之参考并修学之,除此之外更可以从他的身行体验到《金刚经》本身的可实践性与不可思议性[25],此种般若思想绝非一些日本及西方学者认为只是违离形式逻辑规律,是超理性或是神秘主义的。因而忽略了其中的理性成素。换言之,般若思想的最后归宿,自是超理性或神秘主义的;但在这之前,它有很多思考是理性的,尤其是可通过「无自性空」一义理来理解[26],由此才不会只是个空谈。最后节录其扎记中的两句偈,来代表他对无常与《金刚经》的思想:

  草色花香,游人赏其真趣。桃开花落,达者悟无常[27]。

  《金刚经》是指导我们要做到,三心不住,四相皆空,破除我执、法执,而又不着空执的境界,同时还要我们运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去广修六度万行[28]。

  接着是说他净土兼放生的思想,为何在他闭关后会如此的重视呢?在分析他推崇的书中及其手书的茅蓬扎记中,发现到几位重要的祖师分别有印光大师、李炳南、广公上人、慧明法师开示、虚云和尚、莲池大师、月溪法师、弘一大师。其中以印光大师[29]的书印的最多,抄写其语录也最多,笔者之后在翻阅印光大师的书中则发现他的书中除了净土的思想外也有很多放生的想法,如其中有一篇很重要,即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上写: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能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泹。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倘遇不知者阻绯,逐而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阅者幸注意焉。原夫水陆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一切人天六道衷生心性悉皆如是,由无始来,惑业障蔽,不能显发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业。大觉世尊,知诸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同俦。因兹种种方便,随机说法。普令修习戒定慧道,以期断惑业而复有。圆福慧以证法身。又令世人发慈悲,戒杀放生。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生展转相杀。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凡夫不知,如来洞见。不思则已,思之则不胜惭愧悲悯矣。[30]

  又说:

  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出轮回,渐证佛果矣。且爱物放生,古圣先肾,皆行此事,故书有鸟兽鱼龟咸若之文,而文王泽及枯骨,况有知觉之物哉。…………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沉,互为怨亲,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迄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劫,须听屠门夜半声。」又云:「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故陈智者大师,买临海沪溪梁六十余所,互四百余里为放生池……直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唐肃宗干元二年,昭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真宗天禧元年,诏立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其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以来,景仰高风,慈济物………。

  又说:

  南浔极乐寺外,向有放生池……坍塌兼复多年……每有善士就河放生。虽发善心,生难获益。其旦蒙放而暮复遭捕者,当居多半。若近大江,则固宜放之江中,小河则断非所宜,园林大师心有不忍,拟欲深睿其池,外筑围墙以为防护。……裨此举速得成功,庶物类悉得其所……岂特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未来世之恩报德者,正不知几千万亿也[31]。

  这段文字的要旨虽然是针对过去已经有放生池的佛寺,今为复兴重建之意而说的。在无意间又针对放生的事与理都在述说一次,在事相上过去的祖师或帝王都有在提倡放生,并说放生的事情很好做,其福德[32]也大。相对上障碍也很大,文中所说最大障碍者即是,本来要去放生,之后又被人动摇本有的善念,又对放生之事质疑而不去做,因此就会失去福德。再说到福德的大小也在于你的心念与心量上,是诚或不诚?另外在理上则是指出,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能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在此文粗略说出大约有四点。第一是要认识自己与水陆众生的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第二是对我们这辈子生为人道的人们说,更应戒杀放生。其道理是一切众生[33]皆在轮回中。从过去无始来,彼此展转相生又相杀。那些众生在过去中曾经做我的父母、兄弟姊妹、儿女过;反之我过去生中也可能做过他们的父母、兄弟姊妹与儿女过。如今那些众生因为恶业力的原因,现在出生在异类,将受我们杀戮。那些要杀他们的人也由恶业力的牵引要将它们杀戮。如此一来便是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如果知道以上事实的人就会惭愧又悲悯;第三点是指明戒杀放生的目的最主要是令一切有生命的众生能回到自己的生长环境团聚。其宗教仪式就是为他们念佛回向净土,令他们现在能度脱被砍头的危机。在未来可以了生脱死并永出轮回,渐证佛果。最后一点是回顾之前的圣贤人,都戒杀放生,因为他们知道战争与和平背后最深的道理就是戒杀放生。过去古云:「欲知世上刀劫,须听屠门夜半声。」又云:「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

  除此之外,其师父,忏公也有以自己的实例[34]做证明影响到圆因法师,在莲因寺《放生仪规》中说:「丙甲春云卧病冈山,经久不愈,医药治疗,营养滋补,静摄调护,悉皆罔效,身心苦闷,不知所措。嗣承净业道侣慈悲劝谕,谓若提倡放生,与众行之当得早占勿药云云。云遂依劝告,先自放生,并同诸方提倡,经时不久,顽强痼疾霍然痊愈。」

  第二节 度众的志业—以放生为例

  一 简述放生的流程与意义

  首先应知放生之事为何?佛教放生的对象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当它们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便发慈悲心买物救赎,给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若从另一方面来说,放生就是还债,还今生累世以来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故积极地放生,救赎生命,偿还宿债,以期灭罪消愆,消除业障![35]

  换言之,放生最容易消业障,简单易行,只要发心,随时随地,一人多人,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为放生如此殊胜,累劫多生以来,我们多少的冤家债主,邪魔外道都不愿意我们如此简单地便消除业障,故反对批评放生的人很多。在加上放生的事情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放生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奥复杂,就像净土宗一句弥陀佛号统摄三藏十二部的道理一样难懂,并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因此容易对放生失去了信心。那应如何从佛教的教理中去懂其理?(一)因果报应,亘古不变的真理。放生就是救人家的命。(二)天地万物众生,皆有灵性,皆会贪生怕死,皆有悲欢喜怒,今朝放生,物类皆知感恩图报!(三)天地万物众生,皆本具佛性,与我相比无二无别,一旦业障消除,同样可以证成佛果。今朝放生,等于救一未来佛!(四)天地万物众生与我,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皆曾经互为手足亲眷。今朝放生,等于救自己的亲人!(五)天地万物众生与我,在过去的轮回中,皆曾经互为冤家仇敌。今朝放生,正可解冤释仇,不再冤冤相报[36]!

  放生活动的流程,有独自小型的放生与团体大型的放生两种,在此是以圆因法师带领的放生团做简介,他们放生大多是由游览车接送是一天来回的,地点没有固定[37],时间则有固定即是每月第三与第五个星期日,大多是星期六凌晨出发,近下午就到家了,车上有提供免费的早餐和午餐,游览车车费大多百元而已,另外放生的钱,都是随喜的也就是随自己的能力,有的人投在放生箱或亲自供养老和尚[38],其实没出钱放生也没关系,因为可以去帮忙传水桶,放诸鱼类,因为大家的参与都是使物命得以迅入海中,各有所获,其实只在一念心中。其方式是圆因老和尚带领大家在洒净之后,为物命三皈依三宝后,全体的人排开,大家一边念佛,一边用接力的方式,将一桶桶的鱼,海中的生物…放生到海中,那时鱼儿还会回头望那些将它们放生的人!每次参与放生的人数,大约是一千多人左右,有时约二千人参加,放的物命种类不一定,全视当地适合情况而定,但鱼类算是放最多的,此团体时时会对放生的方式与大环境的考量一直不断做改变,尽量达到尽善尽美的阶段,如改用「活鱼袋」[39],还有为何在此地会放这类的鱼[40],都有做其评估与研究,因为并不是为放生而放生。

  再说「放生」是有其仪轨的,虽然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做,但有些小节是必须注意的,如果是初发心者,可以委托有经验的人或团体代劳,或一同参与放生活动。一般放生仪规,有的并无任何摆设,有的会设桌子上摆佛像等,起先于佛前置杨枝、水盂,捻香、燃灯,种种供养。然后以慈悲心,视所放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观已后,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降临道场,加持此水,其大功勋,沾洒所放众生,令彼身心清净,堪闻妙法。」一、香赞(唱、念皆可)二、持咒(大悲咒1—3遍,心经1遍,自始至此、大众同念弥陀圣号。)三、启请 香花迎 …

《放生问答—放生文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