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义慧剑释 第八课▪P2

  ..续本文上一页地的时候为了这么一个偈颂连自己的血肉也不顾,愿意付出可贵的生命,可是现在末法时代的人为了更深的密法也不愿意付出一些代价,这就是末法时代的恶相。后来佛陀听了这四句法也是准备献身。类似这样的故事在佛陀的传记当中也还是有的。

  所以我们大家也应该想,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获得正法。这种正法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无论他的形相如何,都可以宣讲。像以前印度的一些大成就者那样说法者的形相很不如法的现象也是有的,按照《地藏十轮经》的说法,一些破戒者如果传授真正符合三藏的妙法,这也是开许的。只要是对众生有利,说者的形相也不一定要非常如法。所以我们有些道友不要整天都是看一些法师的过失:这个法师好像长相不太舒服,瘦瘦的,所以我不愿意听他讲,这个法师我不要;这个法师胖胖的,所以我不愿意在他面前听;而那个法师好像在某一个时候……。有些人的分别念真的特别重。我看这里有些人整天都是这样,看法师的过失时他好像有一千个眼睛,而看自己的过失时连一只眼睛也没有。有时候我是有这种感觉。我想不要把自己所有观过失的心对着法师,这样没有必要。哪怕法师给你说一句法的恩德今生来世都是难以回报的,不管任何法师包括有些辅导员也是这样。我是这样的,在自己一生当中,哪怕是四句以上的偈颂,给我念传承也好,给我辅导也好,对这些法师我真的是与自己的根本上师无二无别来对待。以前是这样的,以后也会这样 。这样的话,我自己只有得利益。当然作为凡夫人,永远都是不看法师的过失,这一点也是很难的。

  我以前也说过:我们这里安排法师的时候,你们不要想这个人是什么样,应该想他口里面所说的法就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妙法,这对我们来说是很珍贵的。比如说卖东西的人好看不好看不是很重要,买到东西才很重要。但现在的人不是这样的,看这个服务员好看不好看,如果服务员好看一点的话就到她那里去买。汉地的一些餐厅里面就是这样的,所以有些老板一定要选好看的服务员,如果服务员好看的话顾客会多一点。所以,如果我们选法师也是选好看的法师,这样选是没有必要的。圣天论师也是只有一只眼睛,但是整个三界都能照见。以前藏传佛教的历史上布顿大师长相也是很难看,但他精通三藏。所以在世间当中长相不是很重要,当然作为一个法师为人师表,行为一定要如法,否则要引导末法时代的众生有一定的困难,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他口里面所说的这些法应该是以大悲心和智慧引发。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的符合教理的词句,不论从什么样的人口里面说出来,我们都应该乐意接受。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应该记住。

  佛陀为了度化众生在不同的众生面前也有不同的显现。

  智悲光尊者也说在六道众生面前都有六道本师的显现。在旁生当中,比如说在飞禽里面有飞禽的幻化显现,在水生动物当中也有以它们的形相来显现的,因此佛陀示现各种各样的形相是我们无法思议的。以前文殊菩萨也化现为名为“达西”的猪来度化众生,各种显现都有。所以听法者对所有的说法师全部观清净心,这在密宗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违大乘义说,说者纵现似,

  贤善亦无益,如魔化佛陀。

  大家都知道大乘的教义至始至终都是大悲心和空性。在胜义中宣说一切万法无我空性的教理,在名言当中全部都是以大慈大悲的菩提心来摄持。如果教理完全与大悲心和大乘空性法相违,那说者显得再怎么样如法或者贤善慈悲,实际上我们也不能依止。比如说一个上师,看起来真的是在行持十二头陀行,但是如果他所说的是让我们造恶业、杀生偷盗等等,这样的话,我们值不值得依止呢?依止是不合理的。如果一个人显现上真正善知识的其他法相全部具足,但是他让我们作一些杀盗淫妄的事情,那这绝对不行。《楞严经》当中说大力魔王显现为一些善知识的形相,让众生造恶业,犯淫戒、生起痴心、生起嗔恨心等等,这些并不符合教理。

  因此现在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善知识的形相,但实际上他所说的是为了以自私自利心而作一些事情,或者是对众生对个人都有害的一些事情,那我们完全不能相信他,不能依止他。

  有时候魔王波旬也化现为佛陀的形相来说法,但他毕竟是魔,根本说不出行持善法的教言。现在末法时代真的是邪师纷飞,各种各样的形相都有,当然这在有关经典里面早就已经说过了。有些人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引诱别人,有些人穿着破烂的衣服来当瑜伽士,等等,不过穿漂亮衣服的人比较多。以前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的时候,藏地很多僧人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来迎接他,但尊者却说藏地的魔鬼来了。就像这样,现在很多人到了汉地也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行为等各方面都很如法,但所说的法却完全与佛经论典相违,这样的话我们千万不能接受,因为这相当危险。以前的大德有一个比喻,比如说我们在天气特别热的时候看见前面有一个凉荫,但到那里的时候才知道不是凉荫而是毒蛇,如果不小心踩在毒蛇上,当场就会死亡。同样的道理,我们原来认为:这是一个善知识,他很慈悲,也一直跟着他,自己所有的财产也供养给他,但到时候想转过来就非常困难。当时学*轮功的有些人,把自己的身心全部分完了以后还转不过来,特别可怕。所以不依人依法很保险。我们所要依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佛法非常难得,这样的佛法在哪一个善知识面前有,我们就应去依止,这是最保险的。如果我们依止人,而人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样就很危险。所以大家在这些问题上应该注意。

  庚二、不依句而依义:

  闻法而思维,依义不依句,

  通达所诠义,何说皆无违。

  刚才也说了我们要依法,法里面有些是词句上的法,有些是意义上的法,比如说大悲心,它的真正意义是内心当中缘众生而产生的一种大悲,而它的词句只有文字,汉语是“大悲心”,藏语也有藏语的称呼。但有些人觉得词句就是法,听闻以后一直耽著词句,对它的真正内容根本不去触及,这非常可怜。所以,我们在善知识面前听受了这么多难得的佛法之后,自己还应详详细细思维,并一定要对意义进行思维,而它的词句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不管词句是什么样,它的搭配好也好、不好也好,或者是美也好、不美也好,这对我们的解脱来讲并不是很关键。如果我们是歌手,或者我们要听歌,那就要看唱的好不好听,应该要选择。但我们现在是想获得解脱,所以词句所表达出来的所诠意义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而词句并不是很重要,因此应该通达所诠的意义。所诠的意义如果通达,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都可以,好听的语句也可以、不好听的语句也可以,用四川话表达也可以、用江苏话表达也可以。话不重要,不管是宁波话,还是四川话,或者是藏语或汉语,都不重要,关键是它的意义能不能通达。比如说大悲心,用什么样的语言都可以表达,但我们一定要懂得它的含义,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通达意义,那词句再好听也没有用。

  为了义欲说,命名而知彼,

  复勤戏论句,如得象寻迹。

  一般来讲,世间当中首先是为了了达某种法的意义,然后命名老人才对它取名,并进而运用、分析。至于怎么样取名,怎么样诠说,我们以前在讲《量理宝藏论》第五品----观能诠所诠的时候已经讲过。任何一个法都是为了通达它的真正意义才给它命名的,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已经知道的话,那它的词句再怎么样好、再怎么样不好都没有关系,这并不是很重要。因为,词句好内容就好,词句不好内容就不好,并没有这种说法。

  如果像声论外道所认为的那样,是依靠物质的力量来运用名词或名称的话,那物质的质量好一点,它的名称就会好一点,物质的质量差一点,它的名称就会差一点。这样的话,漂亮的人就有好的名字,难看的人就有不好的名字,但世间往往并不是这样,甚至相反。所以名称跟人不一定有无则不生的关系。

  因此这里说,如果我们以任何方式通达了它的意义,那词句的戏论或者对词句的各种耽著、说法都可以不关心,因为你该得到的已经得到了。比如说显空双运,通过任何一种语言完全已经懂得了它的意义的话,那就可以了。又比如大悲菩提心,不管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已经懂得了它的涵义的话,我说法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不仅是我说法的目的,释迦牟尼佛转*轮目的也是为了让众生通达它的意义,只不过暂时依靠词句的戏论而已。如果已经通达了意义,那还需不需要词句呢?词句一点都不需要。就像一个人丢了大象,最后大象已经找到了,他还要千辛万苦在别的地方去寻找它的脚印,这有没有必要呢?这是非常愚痴的行为,多此一举,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同样的道理,我们通过任何一种方式已经懂得了它的意义,这就可以了。这一点很重要。

  《般若经》当中也有这样的说法,《般若经》乃一切佛经的根本,如果我们舍弃《般若经》再去寻找其他佛经,那就根本找不到,就像树根丢失以后还去找树叶一样,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分别念永无止境,没有必要再增加,到一定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它的内在意义,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

  耽著词句繁,妄念增无尽,

  由此背离义,凡愚徒劳因。

  如果我们一直一味耽著词句,不断增长妄念,那就会完全离开原来的本意。但世间一些愚痴的人却经常这样徒劳无义,一辈子都在咬文嚼字,整天都在研究、研讨。我有时候看见一些学术界的人,觉得他们特别可怜。比如我们说菩提心,他就会问:菩提心在《奥义书》里面有没有记载?印度历史上有没有记载?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是什么时候来到藏地的,在这个时候有多少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按照考古学应怎么承认?唯物论怎么承认?每天都一直这样增加戏论,最后自己也堕在云里雾里不知方向,非常可怜…

《解义慧剑释 第八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