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义慧剑释 第五课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五课

  癸二、依何因比量:

  依何能知何,即因彼宗法,

  同品异品遍,三相全无误。

  依靠任何一个因比如用烟或者所作等诸如此类的因来进行推断,最后了知山上火的存在或者柱子的无常,这叫做此等所立的推理或因。

  因在宗法(有法)上成立还是不成立?如果成立,这叫做宗法成立。我们观察推理的时候,首先要看它的因在有法上面成不成立。如果不成,首先就可说不成,不成的话下面的同品遍和异品遍绝对不可能成立。如果成立才观察第二步:比如,“柱子无常,所作之故。”是所作是不是无常?如果是所作则必定是无常,这叫做同品遍。如果不是无常或者无常已经倒转那所作也不存在,这叫做异品遍。这样的宗法、同品遍、异品遍三者齐全就叫做三相齐全,这是一种无误的推理。这些内容在因明当中我们刚刚学了,所以现在分析起来比较简单。

  法称论师在《释量论》第一品的开端说“宗法彼分遍,是因彼为三。”意思就是宗法、同品遍和异品遍这三者齐全就是正因的法相。我们要知道三相齐全就是真正的推理。通过什么样的因来进行比量推理呢?应该以三相齐全的因进行推理。大家应该清楚因和所立之间有随存随灭的关系。

  现量所抉择,因中能推测,个别隐蔽分,

  昨天讲了比量推理的根本是现量,不管是四种现量当中的哪一个现量,它所抉择的意义都可引生比量的推理。比量依靠现量作为基础。依靠现量所抉择的因推理,我们一定能知道一些现量根本见不到的隐蔽事物。

  比如说,你因明学得很好的话,本来未来对你来讲是一种抽象的、隐蔽的事物,但是对于自己的来世存在的道理通过教量或者正确的推理(比量)推断后,最后会知道人一定有后世,一定会有前世,因为推理的论式完全正确的缘故。以三相齐全的推理来进行论证,自己也好他人也好不得不承认。可见,世间很多隐蔽的东西是通过比量来了知的。可是现在世间千千万万的人根本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识根本没有办法照见的时候,就把它们划为神秘现象:这是一种神秘物!这样来判断。但这是不合理的。

  现在,世间分别念非常重的人,不管是记者也好,或者是探索家,真的有时候很可怜,他们天天都拿着仪器,想用庸俗的分别念来抉择特别甚深的事物,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照相机再怎么好,来世也不可能照下来,前世也不可能照下来。但他们仍旧花大量的资金去提高照相机的质量,无论再怎样提高非对境也不可能照下来,这在日常生活中也看得出来。如果你真的有智慧,那通过这种推理就能知道名言中前世后世存在,或者说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等等。这是依靠现量而推测隐蔽的事。

  那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推断呢?当然是比量。比量分几种呢?分三种。怎么样分的呢?颂词讲:

  依系证所立,果因自性因,

  根据依靠不同关系证成所立可安立为果因和自性因两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同体相属和彼生相属。前面已经学过,依靠彼彼相生的关系,用果来推知因,这叫做果因。比如:“山上有火,有烟之故。”以烟的果来推断火的存在,这就是果因。还有,依同体相属的关系了知对方,比如说“柱子无常,所作之故。”以所作的因推断柱子的无常性,这叫做自性因。这是从建立方面来讲的,它包括这两种因。

  不得相违得,破所破不得,如是归三因。

  从遮破的角度来讲,有本体不可得因和相违可得因两种。当然这两种遮破因可以包括在不可得因当中(这在《量理宝藏论》中已经讲了),也就是说不可得因分这两种。其实这两种都是遮破所破的因。本来这个东西只要在前面存在就可以见到,但没有见到,所以不存在,这是以本体不可得因来遮破的。比如:“我前面不可能有瓶子,因为我没有现见之故。”本体不可得因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进行遮破。还有,“我前面不可能有强大的冷触,因为强烈的热触存在之故。”以这种方式来遮破相违的法。

  总而言之,上面所讲的所有比量包括在这三种因当中,也就是自性因、果因和不可得因,依靠这三种因我们可以了知隐蔽的事物。

  佛陀在《解深密意经》中讲,理有四种,即:作用理、观待理、法尔理和证成理。因此我们应该通达这四种理,并以之观察世间的一切法,这样自相续当中一定会对佛教以及世间的正理生起不共的信心。

  癸三(以何方式比量)分三:一、以所量而安立三种、六种;二、以建立方式而安立四种;三、以缘取方式而安立二种。

  子一、以所量而安立三种、六种:

  真实诸显现,本来等性故,

  心净见清净,住净自性中。

  我们通过胜义的量来进行观察会了知,一切诸法在真实性中是本来清净的、等性的。本来清净和等性这二者,一个是胜义的实相,一个是世俗的实相。胜义的实相,我们以中观和密宗的一些推理进行分析会认识到,轮回和涅槃所摄的一切万法最后在真实胜义中是不可区分的、是远离一切戏论、没有任何执著的。就像中观所讲的离八边的实相,我们在显宗当中叫做等性,密宗当中也称为等性或者空性,这是通过金刚屑因或离一多因等推理来进行论证的。释迦牟尼佛的第二转*轮所讲的道理就是一切万法最后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这就叫做等性。

  胜义的实相是等性,在名言中也有名言的实相:在心清净的智者面前,比如佛陀的尽所有智或者圣者出定的智慧面前,一切万法在名言中有清净的显现。就像一碗水,地狱、饿鬼、旁生以及人类各有不共同的所见:有些觉得这是铁水,有些觉得这是脓水,有些觉得是干涸的河流,有些业障清净者觉得是天人的甘露或者法性,等等。虽然各不相同,但它的实相是清净的,这一点在名言中决定是存在的。我们现在看见的不清净的繁杂之物,其实在实相当中全部是清净的。

  以前释迦牟尼佛的面前来了一位具髻梵天,当时他跟舍利子进行辩论。具髻梵天说:这里的刹土全部是清净的,没有一个肮脏不堪的事物。而舍利子不承认这一点。最后释迦牟尼佛说:我的刹土就像具髻梵天所说的那样本来是清净的,只不过舍利子你没有看见而已。

  现在五浊恶世的时候,我们眼前显现的这些不清净的东西其实在真正的诸佛圣者面前全部是清净的刹土。这是真正的名言实相。《大幻化网》也讲了:为什么它是清净的呢?因为诸佛菩萨见到清净的缘故。应该可以这样说。如果说诸佛菩萨的量是不正确的而凡夫的量正确的,那这是谁也不可能承认的。以有垢的识来违害圣者无垢的智慧是不可能的。通过这样的论证可以说明,一切诸法在胜义中全部是空性的、远离一切戏论;在名言当中,暂时我们看见的是不清净的,但是在具有圣者智慧的人面前是清净的。就像在有眼翳者面前海螺不管怎么样也是黄色的,但是在远离一切眼翳者面前海螺的真相是白色的。这就是名言当中的实相。

  明年我们《现观庄严论》讲完了以后在讲《大幻化网》或者密宗的时候,这方面我会讲一点。大家也应该会了解一些新的知识,在中观和因明中根本没有提及的这些道理在有关论典里有窍诀性和理论性的讲解方式。

  有实依缘生,无实依假立,

  是故实无实,自之体性空。

  世间任何一个柱子、瓶子等外面的事物以及心和心所里面的事物全部是依靠不同的因缘而产生,而虚空等无为法、石女的儿子等无实法全部是众生的分别念进行假立的。既然有实法全部是依靠各种不同的因缘而产生,那它们就像《中论》里面所说的一样:决定是空的。假立而产生的法也不存在实有,因为石女儿子等的实质本来就不存在,只不过是我们的分别念和语言进行假立而已。因此,对世间所有有实法和无实法真正用智慧来观察的时候,它们的本体都不存在。只不过世间非常多的可怜众生反而错误执著,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学过因明和中观,无上密法的清净和平等无二的境界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每天都迷迷糊糊追求钱财的这些人们都不知道因缘而生即是空性的道理呢?其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他们都懂得这些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那就会了知它们都不可靠,对不可靠的东西自然也不会特别去追求。

  现在很多世间人对生活的问题、感情的问题以及对家庭、单位、工作等方面的问题都想不开,问题出现的时候始终认为它是实有的,一直执迷不悟。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根本不懂这个道理:有为法(有实法和无实法)和无为法所包括的一切万法全是空的、全是假的,因此一直耽著。在自相续中也积下了很多不好的种子,以此而在漫漫无垠的轮回中一直流转漂泊。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从真实义的角度来讲有实法和无实法的本体全部是空性的。

  实相义空基,空性无异故,

  现空离说一,各别自证知。

  刚才讲五根识面前显现的这些东西(柱子、瓶子等诸如此类的法)全部是空性的,遮破了瓶子等的无瓶、无柱等遮破(否定)方面的不存在的法也是空性的,所以空和现实际上是无二无别的。眼睛看见的这些事物,虽然我们认为它们是存在的,但是它们的本体的的确确是空性的;虽然是空性,但它们与法界自然光明无二无别。《心经》里面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原因就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一切万法都是现空无二、现空双运,是这个意思。

  真正现空双运的境界凡夫人确实不能了知,就像以萤火虫的光不能衡量日月的光一样,凡夫非常狭窄的分别念要了知真正现空无二的智慧实在不行。因为我们的境界当中,现的不能空、空的不能现,这两者不能同时生起。但是,通过自己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以及…

《解义慧剑释 第五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