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续经上,像阿底峡尊者他们也都是这样讲的,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善巧观察自己的心境,倘若自己的心被外境所迷乱的时候,马上知道这是执着,立即就像对待敌人一样把它给消除了,烦恼消失的时候我才可以放松。这当中所说的一切都是比喻,但是意思呢,大家要清楚的,目的就是如何调伏自己对外境的粗重执着,执着产生的时候,烦恼就由此产生。因此,对治烦恼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外境上产生了善、恶、是、非等等执着的时候,当下观察它的自性,然后你用各种方式来对治它,使烦恼消除。
无著菩萨也是一直这样讲的,“如果我们的心丧失了正知正念的时候,就会被烦恼所持;那么,当下发现的时候,当下就以对治的方式消灭它。”
所以说,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正知正念来都摄自己的心境,对外境是否在执着,烦恼是由何而生的,以何方便来对治它,这些方法都要从自己的心性上来成熟,时时刻刻非常谨慎,在谨慎当中来把握这种正知正念的话,一切烦恼所生之境就会被破坏;经常来都摄自己的心境,对任何的烦恼让它不出生,让它不延续,初念生起当即斩断。
仲敦巴也是这样讲的,他说,“如果不能够对治烦恼的时候,执着就会转而力量增胜;因此,应于烦恼出现之时,当即斩断,这是最胜的一种方式。”
所以说,大家在任何时候都摄自己的心境,观察烦恼的出现和它的原委,然后去对治它,这是佛子的行为。
4、就是综上所说之义讲说具足正知、正念,饶益有情的支分。颂中说:
总之于何威仪作何行 自问己心此时是何等
时时具足正知与正念 成办他利是为佛子行
我们应该如何才堪称为佛子行呢?你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什么样子呢?是利益众生的吗?要观察自己的心境,念念之间是否具足正知与正念具足自他二利?
在我们修行佛法过程中,要发世俗菩提心,希求解脱道,为了利益一切等空众生的缘故。自己精进修持佛法,要有一个最殊胜的助道,那就是正知与正念。如果没有正知正念摄持的话,一切行为都很容易趋向偏堕。因此,具足正知正念,在修行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为正知呢?那就像续经上所讲的,正知就是彻见一切诸法自性并且自己能够安住于自性之中;
什么是正念呢
正念的意思就是法与非法能够善于分别,能够坚持调柔自己的心续。
无著菩萨是这么说的,倘若经常有正知正念在调伏自己心续的话,烦恼就不会生起。任何时候都能让自己的心安住于清净之中。当心外逸的时候,你自己能够发现它,而且能够收回;当你的心执着的时候,发现它并能够摧毁;因为有这样殊胜利益的缘故,所以说,正知正念是一切修行当中的精华。
还有一位菩萨也是这样说的,我们自己在修行的时候,正知正念是必不可少的利器;丧失了正知正念这种利器,自己在修行过程中将无可支撑;所以,修行的根本是靠这种正知正念来维持的。
那么,你是否在利他?你是否在行为当中具足了佛子的行径?自己要做经常的观察。比如说在我们平素的生活当中,自己的心常外逸的时候,你马上要想这是利他的心吗?还是一种执著?如果是执著,自他二利将具不得成,因此,需要认真观察,马上铲除。果如是,你的心马上又回到清净上,这是一种清净的意乐。所以说,我们经常观察自己的心,用广大的菩提心来摄持自己的心境。现在是为了一切众生的缘故来修学佛法;于一切法与非法善于分别取舍,而且心常住于正知正念之中,让自己的心不外逸,安住于法。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式。所以说,自己要经常如此的观察,如此的安住,这样也能使自己经常安住于律仪当中,虽然没有那么多一条一条的说法,但是能够这样把持的话,必然与律仪相合,那么,这样一来就必定趋向解脱。因此,具足正知正念的利他行是一切佛子稀有的行径。
5、是修学善根回向的支分。颂中说:
如是精进所成善业众 为除无量众生之苦痛
仰仗三轮清净般若智 回向菩提是为佛子行
我们所做的任何善行,无论是在修行佛子行也好,发菩提心也好,一切的善业都摄集一处,为了一切六道如母众生出离苦海的缘故,依靠这个能、所、所为三轮体空的证悟无我的甚深般若智慧的力量,成就自他二利。为一切众生成就无上佛果,使自己所造的一切善业都不空耗,而且能够令它增长,从而成就究竟菩提而做回向,这是一切诸佛佛子所做的行为。如是行为乃具足一切功德,并令一切功德不丧失且不断增长的一种稀有的法行。
修行回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切的修法当中,回向都是非常重要的。自己在修行任何善法的时候,心中没有一种回向心,这个善业就会穷尽;因此,让这个善业能够增长不坏,并且能够遍满的话,就要有一个真正的回向心。
那么,什么叫真正的回向?就像《维摩诘经》上所说的,像一滴水溶入大海当中一样,到大海没有干涸之前这一滴水也不会干涸,我们的善业也是如此,哪怕只是丝毫的善业,如果回向无上大菩提的话,直至未成菩提之间它只能增长,不能消失。因此,回向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在回向当中,应该具足三轮体空的这种智慧。我们正做善业的时候要用无执来任持;那么做了善业的时候要用无愿来任持;在做善业的这件事上要用无相来任持,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这样摄持的话,这种善业就称为一种真正无漏的善业,就可以回向无上菩提并且令它增长不坏。
像其他的经续当中都是这样讲的,如果善于回向的话可使自己的功德增长。因此,我们要善于回向才行。
那么回向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对于善业无贪执的任持,从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善业都了无贪执,回向一切众生,众生都能得到自己所修行的那种善业,这是回向的支分;回向的时候,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善业都摄集一处,为除众生苦的缘故作回向;在我们的大乘法行当中,大家在回向的时候能够以无缘无执之心来摄持,比如在觉性当中善护于觉性本来自性面目的话,这是列入大圆满回向当中的;即便我们不能这样做到的话,相顺分也是应该生起的。相顺分就是以世俗谛菩提心当中愿菩提心来任持。比如说我们所做的任何善业,随做任何善业都全部摄集一处,为使一切众生出离轮回苦的缘故,为自他获得究竟菩提果的缘故而做圆满的回向,如果能够这样回向的话就称为相顺分的回向。
回向的时候应该念诵,像《普贤行愿品》也好,或者是像任何一种广大的愿词也好,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一样,所做的一切善业都摄集一处,为一切众生成就圆满菩提的缘故,而做圆满回向。如果自己能够生起这种真诚意乐的话,这是相顺分的。比如说像《普贤行愿品》中的“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那样,我们也要做这样圆满的回向。那么,只要有善根清净之心,任何一种善业都要回向;我们现在尤其重要的是刚做完善业马上就回向,这是很重要的,否则自己再掺杂后念分别的时候这种善业就会退失或者力量变得非常的薄弱,那时再做回向,所回向的力量就不会那么广大。因此,回向是为了使一切功德能够增长广大,不退不坏不虚耗的缘故所以才做回向的。这时,我们也要以清净心这样的去做。任何一种善业都要做圆满的回向,这是回向当中的一个支分。
那么回向的目的何在呢?回向一方面是自利,一方面是利他,这是回向的自性。所以大家修学善法,不忘回向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圣者所说的,“若令功德不退失,修行回向是首要”,从内心深处要对一切善业了无贪执,而做这种广大的回向,这是一切诸佛佛子稀有的行径,而且是我们现在随学的一种法行。
那么回向当中最重要的,即使是不能做胜义的这种回向,至少是相顺的这种回向一定要圆满完成的,哪怕仅仅是四句颂词。所有带有回向大菩提的愿词都是一种回向的支分,只要你以清净意乐心来发心任持自己所有的善业,并且回向到众生成就无上菩提的这个事情上的话,统统列入到回向的支分。所以希望大家由衷地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善业了无贪执,把一切善业回向一切等空的众生,那么这个是诸佛佛子稀有的行径,也是我们所应随学的稀有的行径。
第三部分:尾义
以下四个颂词是本论的第三部分――尾义,具足四种圆满的结尾,而做总回向的支分:
追随一切经续论典义 以及一切正士之所云
将诸佛子所行三十七 为利学彼道者而著成
这是无著菩萨说的,《佛子行三十七颂》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分别心而造作的,而是根据三世如来的经、续还有乃至一切大乘善知识他们的论点,依靠所有的善知识他们自己所修行的精华,把这些摄集一处,把一切佛子行归纳成三十七条,为了利益那些修学无上菩提道的人,安住于学习菩提道当中的一切随学者,所以才著成文字。
智慧低劣所学寡少故 未作智者所喜之诗文
然依经及圣士所说语 想此佛子行论无违乱
无著菩萨说,因为我智慧非常低劣的缘故,不能够博学多闻,精通三藏,没有那种智慧,所以这个时候,我没有能力写成大智者所喜欢的那种诗句呀,文章呀让大家看起来非常优美;但是我考虑呢,是根据经书还有大乘至圣诸佛菩萨语言的缘故,想我所写的这个论著是不可能有什么错误的。只要这样奉行,一定是一个准确无误的解脱道修行者。这是造颂者自己的谦逊和自信。
然则佛子广大诸法行 乃是劣慧如我难测境
若有相违未释罪咎生 祈请一切圣士住宽忍
虽然说无著菩萨他认为自己所写的句论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是他又说,这里面肯定是有对于一切诸佛菩萨广大的行为,不是像我这样智慧低劣的人能依自己的分别心和妄想所能猜测出来的,所以在这个所写的过程当中倘若出现与佛子行、与佛的甚深殊胜正见与究竟解脱的这种功德产生一些相违的地方,还有与词、句、意互相之间没有获得一种正确的解释等等,如果产生了…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