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做真实的正法想,并把它恭敬在顶间,放于净处,恭恭敬敬地把它安置在干净的地方,这样是对法的尊重;第三个支分,皈依僧之后呢,自己应该尊重僧宝,哪怕在路上或路边,拣到红黄的布片,你要想这是僧宝的袈裟或者是他的衣服,这样想的时候,生起恭敬之心,顶间顶戴或放于净处,这是对僧宝的恭敬。
三种应断的,三种应修的,这六种已经讲完了。
现在讲三种相顺的,第一个,由我们已经皈依三宝的缘故,而三宝具有如此功德的缘故,所以对自己的善知识上师从身口意各个方面都要非常地恭敬,这样才行。恭敬之门当中还有很多的规矩,比如说上师的影子不能跨越,上师的坐垫不能坐,无论何时何地,对上师都要非常尊重。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续经上是这样说的:如果有人跨越上师影子,就象已经开过光的佛塔被他摧毁一样,会有这样的过失;跨越师影的过失都是如此不可思议,要是我们对上师的身体不恭敬的话,那罪业一定是无边的!所以要尊敬上师之身。当自己见到上师的时候,比如从上师的门外走过来的时候,轻轻扣门,而不能非常的粗鲁;见到上师后要轻声慢语向上师讲,比如说您休息得好吗?您的身体好吗?身体健康吗?需要帮助吗?慢慢地来请示,而不是大声粗语向上师叫喊,否则,就是对上师的不恭敬了。这是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是针对上师的话语、上师的语言所说,你对上师生起信心的时候,你要知道上师一切的语言,全部都是正法的加持。这时,你要想上师的话语和经续论所讲的一切都是毫不相违的,只言片语都绝不会违逆的,不会怀疑,不会多做臆想,只是依教奉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对上师的恭敬上来说,要以三种方式来承侍上师:上等的承侍,对上师所讲的法,如理地思维,如理地修习,这是第一种最好地供养;中等的是以自己的身体来为上师做一些服务,比如说为上师打扫一下房间,为上师建造房屋等等,这一切都是外的一种供养,称之为第二等、中等的承侍;最下等的、比较轻的,是把自己受用的福报,比如说金银财宝等等供养上师令上师欢喜。这是三种承侍,供养依止上师的三种方式。当然了,最主要的是以修行来供养上师。上师所讲的一切都要作意这是真正的正法,而且自己真正从内心深处丝毫不起邪见,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以上是第二个部分。
对待上师和他的眷属,他的弟子,做真正僧宝观想,而且对他们非常恭敬,不做恼害,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上是对上师身语意的恭敬,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些的话,就是相顺分的学处了。
如果自己没有做到的,甚至做的一些事情使上师心中不欢喜的话,过失是非常巨大的,自己要从内心深处生起忏悔心,并且在上师面前努力做一些令上师欢喜的事情,比如说承侍、修法、供养等等方式令上师欢喜,如果这样的话,可以使自己的罪业得到清除。
在平常的时候,自己要生起这样的想法:在非常炎热的时候,一丝凉风都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密法与其他是不一样的,密法当中上师的身是僧宝的表法;上师的语,是法宝的表法;上师的心,是佛宝的表法。这样一来,上师就是三宝的总集。因此说,一切加持的来源是上师。你要坚信一切善业的显现,全部是上师给你自己的加持。如果能产生这样信心的话,是相顺分当中应该安住的律仪。所有善业和功德的显现,全部都是三宝加持的缘故。自己心中产生确信,而且不管任何一个时候,外界的一切显现,都要视为三宝的加持,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把一切的显现转成道用,转成对三宝的信心的话,那么这种加持必然能趋入。
就比如说我们的走路,早晨起来走路的时候,观想这是金刚萨垛对自己的加持;晚上走路的时候,观想这是阿弥陀佛对自己的加持;往东方走想的是金刚萨垛佛在加持;往南方走,有宝生佛加持;往西方走,有阿弥陀佛加持;往北方走,有不空成就佛加持;当中有毗卢遮那佛加持等。这样想,不论何时何地,都充满了三宝的加持和他对你的护佑。如果你有这样信心的话,那么你所想的任何事情都能任运成办。这是对三宝信心安置的方便。然后,在自己平素的时候要对三宝这样修行来增加信心:在自己行走的时候,上师在右肩上安住下来;坐时在顶间等等。观想是不可少的,尤其是把三宝的总集,自己的根本上师观想在自己的心间,这是很重要的。在吃饭的时候,想的是上师在自己的喉间,所吃的一切,第一口首先是要供养上师三宝的;然后你睡觉的时候,把上师观想在心间等等。这一切的观想,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在平素的时候,观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师三宝对自己的加被的话,你一定能得到上师的加持。
还有自己可以经常做一些供养,这样做能聚集广大福德资粮。供养的方式,除了刚才所说吃的以外,比如在平素的时候,眼睛看到的一切,觉得非常好的东西,全部都可以供养:在自己的家里或任何一个众人聚集的地方,有好吃的、好用的,当然可以做供养的观想;但是如果没有的情况下,你也可以用自己心中的观想来供养三宝,这也能得到广大的福德。这是通过皈依对三宝产生信心之后,应该修行的支分。自己要对三宝恒时生起恭敬,经常要身恭敬做顶礼,语恭敬做祈祷,意恭敬做观修,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皈依,如果真正产生了坚定的皈依,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那样,如果从内心产生永不放弃三宝的信心的话,就可以称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了。
在平素的时候,心中要这样想,即便是碰到生命违缘的时候,也不会舍弃三宝。要有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如果有这样坚定信念,你皈依的戒律会非常的清净。所以说在皈依三宝之后,于佛产生一种敬信心,然后经常恭敬于三宝,这是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平素见到了佛像或者类似的表法的时候,要生起信心祈祷;面对经函的时候,当想佛语的化现是经函,那么这个时候也要产生真佛的信心。正如《涅槃经》中说的:我现在不住世,未来以文字的相状住世。所以对文字要生起真实的恭敬,见到了经函,也要生起真佛一样的信心。
平素行为当中,比如到了一个寺庙,看到了佛像,或者看到画的佛像时说,佛像眼睛怎样,鼻子怎样,嘴怎样,这不好,那不好,如果这样想,会产生很大过失。还有对于经书,也是这个样子,把经书放到地上,放到低处,或用手随便乱放啊,或者用手指头蘸唾沫翻经书等等,统统是对经书法宝不恭敬的表现,都能产生很大过失。
因此,我们皈依三宝之后,从内心深处要恭敬三宝,对佛像、经书、还有僧众一切都要生起净相,这是非常重要的!看到一切全部都是三宝的加持,见到一切都产生净相、持予供养并且有恭敬之心,这是自己应该做到的皈依的学处。
下面就是皈依的功德和利益的支分:
自己真实皈依三宝之后,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切的戒律就开始产生了。因为,一切戒律的基础是皈依。如果没有皈依,一切戒律都不可能得到的。所以说不论你希求暂时世间的安乐也好,究竟出离轮回的安乐也好,这些的基础绝对都是皈依。得到了皈依的戒律的时候,居士的戒律、沙弥的戒律、比丘的戒律等等,所有的戒律就都有了基础。就象建房子,有了地基一样。所以说我们在皈依之后,就有了戒律的功德。这种功德的产生,可以使自己于解脱道中获得把握。
自己从产生皈依的戒律开始,就应该经常祈祷三宝,并且经常这样地修行,这样可以在自己的心中生起很多很多的证德,还有功德的相顺支分。在平素的时候,我们见到任何佛像的时候,稍微结一些缘分,都会得到加持,更何况自己能够真实的皈依呢!
过去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生命吧,它自己被水冲走的时候,右绕着佛塔转了七圈,然后转完了七圈后给淹没了。就是因为绕了佛塔转了七圈的缘故,它自己都没有想到任何事情,但是在未来终究种下了解脱的因缘。像我们现在,能够见到了身语意的所依,并且在身语意的所依面前,真正产生净信去祈祷的话,当然能够产生更大的功德。这是不需要怀疑的。平素,自己要知道皈依之后,要坚住于清净的律仪,并且经常有一个清净的发心,来认持自己的心境。这个是大家恒时要知道的事情。
在皈依之后,单凭皈依的力量,有漏的世间善业和无漏的出世间善业,都有了基础。有漏的世间善业,即便是没有刻意地追求也能得到。所以说不论是暂时和究竟的安乐,都缘于皈依的缘故,所以说皈依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这是皈依功德当中的一部分。
过去有这么一个故事,经书上也提到过这个故事:曾经有一个人,他因为发心非常清净的缘故,做了一个小泥塔,小泥塔当然有佛像,他把塔放到了路边。有一天,在下雨的时候,有一个过路人,他看到小泥塔没有任何遮挡,怕雨把塔全部浇毁了,他拿了一只鞋子扣在小泥塔上,想着千万别让雨淋湿了佛塔。后面又过来一个人,觉得真是罪过,怎么在泥塔上扣一只鞋子呢?然后就把这只鞋子给甩掉了。这三个人,因为他们都发了一个清净心的缘故,最终都能究竟成佛。
就是因为发心清净的缘故,所以一切善行当中,最根本的就是发一个清净心。如果是发一个清净心的话,一切的功德自然能够产生。
所以说在自己平素的时候,要经常有一个清净的发心和意乐,这是很重要的。恭敬三宝也好,或者是自己修行法也好,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有一个清净的发心。如果具足清净发心,一切功德自然会聚积,一切过失自然会消融,只要单凭皈依的力量,自己过去世所积造的一切恶业都能减少或消除,一切解脱还有出世间的功德全部都能够得到。
以上是皈依、皈依的差别以及皈依的学处、利益。
前行部分已全部圆满讲讫。
三士道
正行三士道的修法分:一、下士道;二、中士道;三、上士道。
现在讲的是:一、下士道的修法:
极…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