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问答▪P15

  ..续本文上一页上,于愿力上有所分别,怎样做比较适合自己,才是正当的选择。

  

  客问:当父母年老力衰时,若父母极力反对仍出家,是否为不孝?

  

  师答:必须把握一个观念,有很多人出了家忘了家,那是错误的观念,即使释迦牟尼佛成佛了,首先到天道度他母亲,而后父亲生病了,煮药侍奉,父亲死了,为其抬棺。可想而知,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要考虑有没有兄弟姐妹照顾,如果没有,戒律有规定,独生子或独生女要出家的话,必须父母许可,父母不许可,根本不能出家。如有兄弟姐妹,但父母年纪大,身体不好,父母又坚决反对,自己要好好的考虑。

  

  客问:于学佛者的立场,怎样去看结婚与不结婚问题?

  

  师答:学佛有两种身分,出家和在家。在戒律上,出家的基本戒第三条是不淫,在家的第三条戒是不邪淫,如果知道了这个,问题差不多可以解决了。在家可以娶妻,行正常的夫妻关系,除了这以外的叫邪淫,于戒律是不允许的,以出家人来讲,在戒律上要求是根本不可以,在家只要不邪淫,不超越本分,如超越就错了。学佛之所以有戒律,而且有在家、出家的不同,是配合个人环境的不同。譬如出家人要为人天的师范,当然要求就多;在家学佛止于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只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可以了,所以,要求上有很多方便。常有人问我,如果这样会不会妨碍道业,说得认真点,即使是夫妻,如果过度也是邪淫,这是以律法来讲,因贪欲之故。学佛是要清净身口意,清净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依戒律的要求就是如法,违背戒律就不如法,这是学佛必具的态度,否则佛教要戒律做什么?

  

  客问:在家居士有没有成就圆满正觉的可能?

  

  师答:百分之百可以,可是需要如法依教才行,如果不如法、不依教,即使出家也不行。所谓如法依教,是要如佛陀所说的法,要依于佛陀所教,亦即遵照佛陀所说之教示行持,就可以达到佛所说的结果。

  

  客问:出家与在家,所修的法有何差别?

  

  师答:法完全一样,只是戒律不同。

  

  客问:在家学佛,是否一定要修学净土?

  

  师答: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修学,并非一定要选择净土。但是,所修的法门,应视其本身的兴趣,以及适合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因此,初学佛者,最好先对佛法有了概念之后,再选择一门深入,这才是正确的学佛方法。切莫一开始即投入某一法门,等到发现志趣不合时,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所谓法无高下,相应者是;不管修学何种法门,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帮助我们收摄及维护身、口、意。如果想要达到了生脱死的理想目标,仍有其道理方法,譬如念佛法门,只不过是八万四千法门之一。假使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力行阿弥陀佛所提出的条件方法,而称念其名号,不过是往生的条件之一。

  客问:如果在家学佛的人,修行到一个很高之境,是不是也应出家?

  

  师答:我以前曾经讲过,如果在家要想即身成佛的话,一定要出家。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成佛有几个基本的条件。第一、要完全断肉食,成菩萨尚且要完全断肉食,何况成佛。第二、必须给自己时间,在寂静、清净的地方(指僧伽住地--伽蓝或兰若)从事修养。第三、必须让自己有苦行的经历与体验,这点在家很难办到。

  

  如果只是学佛或求往生西方,打算将来到了极乐世界,再去修行,或者这一生于业未能净尽,要来生再修,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到达某种境界,而自己又想即身成佛的话,就必须一切都要舍,连自我的命都要能舍,如果还珍惜这个命,那是不行的,因舍不得锻炼。所以,在家成佛,是很难的事,因为最起码,你还要为你的生活,为你的责任以及你的权利义务去履行付出。

  

  客问:出家苦行不易,能否有别的方法让众生广受法益?

  

  师答:首先要知道,在家不学出家法;苦行是为了帮助出家众磨炼心性的,出家人不容许拥有自我,尤其是发宏愿为普度众生的「法师」必须如此,倘若一般出家人但求了生脱死,则入涅槃境界就可以了!

  

  在家学佛是要把自身问题解决,难免保有自我,不须像出家人那样地修学苦行;若为提升修学境界,除了皈依三宝外,可依个人之环境、能力受持五戒、菩萨戒。但受了五戒、菩萨戒就必须依教如法。

  

  客问:出家人是佛教的骨架,在家人是佛教的皮肉;如此,在家人可以讲经吗?

  

  师答:出家人不是佛教的骨架,在家人也不是皮肉,经典中没有这种说法。可以说在家是外护,出家是内护;护是保护、维护之意。出家是内护,意即护如来家业,所谓如来家业即是佛陀所遗留下来的遗教,也就是法。何谓外护?如果要使佛法能够发扬光大,必须要有出家人作为专业人员,全心投入;如此,也就没有时间赚取生活之所需,是故在物质上须得在家众做外护。外护不是去护那个法,而是护持出家人,让他们专心修学,于生活上毋须顾虑,不虞匮乏,这就等于护法,两者都是;一是内护,一是外护。

  

  至于讲经,所有的经佛陀都已讲完了,轮不到我们。说法则是出家人的事,因为佛陀入灭之前,强调依法不依人,因此法一定要有专业者弘传,而出家弟子必须荷担如来家业,以弘扬佛陀之教法;至于在家,有接引的条件与义务,可是没有度人的机缘与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同是在家人,一样的有父母妻小,不容易使人信服,容易使人怀疑你是否真的懂那么多!此其一;第二,对方会认为既然彼此相同,为什么要供养你,甚至会以为那是在帮你养父母妻小,形成所谓的反弹作用。因此,在家居士只能接引他人学佛,但不能够度人,度是助人由迷转觉,引导介绍他人学佛,这是接引,在家居士皆可为之。弘法利生则是出家人的事业,因为他们是此中的专业人员,何况彼此的戒法有别,身分自然也就不同!

  

  客问:在家居士如果有吃长素和持戒,好好的修行可以超出三界吗?

  

  师答:这样讲太笼统了,吃长素不是修行,因为素食、肉食对你的法身并没有影响,持戒是维护自己的色身以及道德,也可以说是庄严色身,如果只是持戒持得很好,不去修行的话,最多到天道去,不可能出三界。那好好的修行,修什么?这才是一个要紧的问题,所谓修行,是「修身口意的行为」,身体的行为、言语的行为、意念的行为,有了偏差就去修正它,不好的慢慢修正成为好的,称修行,此种行为是依于佛陀的道理方法,久而久之慢慢会成为一种修养,这是须建立起的一个知见。

  

  客问:对八敬法有何看法?

  

  师答:这应该是出家人问的问题,如果是在家问的问题,我没有意见,出家法是不能随便讲,为什么不能随便讲?因为在家人知道出家法,你知道愈多,口业就会愈多,为什么呢?本来有些不如意的,如果不懂,你就不会讲出家人应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你知道愈多,挑剔就愈多,尽看人家的缺点,所以说出家法不要对在家人说。

  

  客问:在公家机关退休以后,现在大概六十岁,想出家,适不适合出家?

  

  师答:这个问题应该问我们里面已经出家的,为什么呢?其实真正要问的是你自己,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而是头一个先要想到出家干什么?做一个出家人,我曾经讲过有三种身分,只要做到一种,都可以出家。

  

  第一种是老老实实待在庙里面做个出家人,尽自己的本分。因为寺院里面,都有些个人应该做的事,有一定的功课,一定要求的规矩法则,再来就是尽一份心,如果你还会去修行办道的话,虽然不一定会比别人成就高,做最坏的打算,来生一定到天道。何况我们晓得菩萨,只要你发起欢喜心去学佛,就是初地菩萨,没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常常有很多出家人对在家人都称各位菩萨?有很多人就会害怕,觉得不敢当,为什么不敢当?生起欢喜心就是初地菩萨了,可是话又说回来,初地到四地是一个变化位,四地之前,说不定来个火烧功德林,什么地也没有了,所以,要把握一些观念。

  

  第二种就是好好的把戒定慧三学融会贯通,准备弘法利生做法师,这是一条路。

  

  第三种做个随缘化度的人,可是这比做法师还难,随缘化度,首先本身在佛法的基础上面,要能够很稳固,否则的话,不是你去度别人,而是别人把你度跑了,很多出家人常常出家以后,被别人度跑了,随缘化度的境界比做法师还难。

  

  因此,有三条路,一是老老实实做出家人待在庙里面;一是准备做法师,普度众生;再者就是随缘化度。随缘化度,你想,前面两个做到了,随缘化度可能有机会,还不一定能完全做得很好。佛教里面有一个标志--莲花,莲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莲花要出污泥才不染,对不对?要离开那个污泥才不染,真正一个学佛的人,应该像莲藕埋在污泥里面,表面好像染了,但他的内心却是干干净净的,做莲花,如果说莲花开出来,一剎那时间就谢了,就算莲子还可以吃,但那个心更苦,莲藕呢?我们讲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是个骯脏的世界,而你只是像莲花一样没有用,你能够像莲藕一样,那才是真正的有用处,所以说不要学莲花,要学莲藕。

  

  

  佛法问答【业的认识】

  

  客问:人性本是善恶或无善无恶?无善无恶或有善有恶是否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性本来是只有佛性、道性?只是随时间修行而显或隐?

  

  师答:人性善恶都具备,这是讲人性,佛性则已经没有善恶了。只要还是人,就有善、恶,因他带着业来,所谓有善有恶、无善无恶,若是当生熏习的,那是随业再造,随着业报,结果不愿意承受,反而再去造业,那就随着社会的环境而如何,所谓「社会是个大染缸」即是此意。

  

  至于人性本来是否有佛性、道性的问题,这问题本身就有错误…

《佛法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观行法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