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安交通大学问答

  西安交通大学问答

  『2011年11月12日晚上』

  

  (一) 问: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老师。现在很多同学对道德修养非常重视,您有大量翻译和讲解的著作,在这其中,您最推荐哪一部让他们先学习,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答:我翻译过一些藏传佛教的论著,也讲过一些法,后来个别人也作了整理,在这所有的法本中,我最推荐的就是《入菩萨行论》。这部论典适合所有人学习,有信仰的人学了以后,会在佛学方面得到真正的受益;即便没有信仰,通过学习也能减轻自己的嗔心、压力、焦虑、痛苦等。

  

  所以,在印度,寂天论师造的《入菩萨行论》非常出名,用现在的话来讲,它是最热门的一部畅销书。而在我们藏地,不管是哪一个教派,也都要学习这部论典。如今,汉地有许多高校的师生学了以后,确实对人生起到了不可思议的指导作用。

  

  因此,大家若能将《入菩萨行论》从头到尾学习一遍[1],人生的方方面面肯定会得到莫大利益。

  

  问:有一道哲学考题问考生,说你是在梦中,但用什么方法来驳斥,说你不是在梦中?前些天我们在网上讨论时,很难得到答案。

  

  答:得不到答案就对了,因为我们确实是在梦中,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但对初学者而言,刚开始不一定承认这个观点,所以,藏地大德麦彭仁波切造了一个《醒与梦的辩论》[2],其中就通过拟人的修饰方法,把醒、梦各安立为一个人,然后他们两个互相辩论……表面上看来,醒者似乎应该会赢,但实际上并没有。我们现在就是在做梦,人生确实是一场梦,这一点,你们若详细学过《醒与梦的辩论》,就会有特别深的体会。

  

  以前我刚到佛学院不久时,上师如意宝就传过《醒与梦的辩论》。当时在一段时间里,我真的感觉人生是在做梦,跟梦没有任何差别。因为听了这部论以后,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可以推翻其中的观点。比如,我觉得现在不是在做梦,因为有些东西,手可以摸得着,眼睛可以看得到,但在梦中,也完全有这种情形;我觉得现在显现的一切时间很长,而梦中的一切时间很短,但实际上在做梦时,有些经历也非常漫长,像“南柯一梦”、“黄粱美梦”就是如此。所以,从各方面来看,若认为现在不是梦,根本找不到可靠的依据。

  

  当然,如果想真正认清这一点,大家需要再三地看书。尤其是《华严经》、《三摩地王经》中,在这方面都有很多的描述。

  

  (二) 问:我是陕西科技大学大三的学生。我9岁就皈依了,从小到大,妈妈给我讲了很多佛法道理,让我明白做人要有感恩之心、满足之心。但现在身为一个大学生,我经常和老师做些课题研究,在此过程中,要有一颗不满足的心,才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往更深的科学领域发展。请问,一个要满足,一个要不满足,这二者的矛盾该如何平衡呢?

  

  答:佛教所提倡的有满足之心,是指减少一些没有意义的欲望,比如对钱财、对享受,这方面要少欲知足。但在求学方面,是不需要满足的。藏地特别伟大的萨迦班智达,在格言中也说过[3]:即便汇集百川之水,大海也不厌其多,同样,即便学习再多的知识,智者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所以,你们现在学习知识、研究科学,包括学习佛法,这些方面都不应该满足,不要认为大学毕业就像成佛了一样,从此什么都不用学了,再也不用看书了。其实,世间上一些有意义的知识,越学越对自他有利,所以求学方面不要有满足,这是我们佛教的观点,也是探索科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态度。

  

  问:我从小就觉得,佛法对整个人类社会确实能有很大帮助。我虽然现在只是个学生,可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影响周围的同学。因为我发现很多同学在上课时非常浮躁,不愿意听课,不愿意好好学习,他们只想挣钱、挣钱、再挣钱。所以我感觉,现在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偏差,就希望尽微薄之力影响他们,我该如何去做呢?

  

  答:你从小就皈依了,对佛教也有一种信心,我个人来讲非常随喜。

  

  你如今学习也好,以后工作也好,不管能做到多少,首先自己要不害任何一个生命,包括蚂蚁以上的虫类,不要故意去杀害它们,这是最珍贵的一颗心。然后在此心态的基础上,再力所能及地去影响周围的人、去帮助社会。当然,每个人前世和今生的因缘不同,利益众生的能力也有所差别。但只要你有一颗想饶益别人的心,将来它一定会发光的!

  

  (三) 问: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也是龙钦宁提的弟子。空性见来自于菩提心,菩提心来自于大悲心。请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修大悲心呢?

  

  答:你是宁提派的弟子,这是很难得的。龙钦宁提是宁玛派中非常深的一个法门,依靠莲花生大士、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的加持,如今国内外修持它的人特别多,而且迅速就能生起许多感应,比如对传承上师的恭敬心、对众生的悲心等等。

  

  你刚才也讲了,空性见来自于菩提心,菩提心来自于大悲心。那么,怎样修持大悲心呢?首先要把一切众生观为老母有情,愿他们都离苦得乐,然后,最好能同时修一下四无量心。这些的具体修法,在《大圆满前行》和《前行备忘录》中讲得特别清楚。一旦你依此生起了大悲心,更高的功德就会指日可待。

  

  (四) 问: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我对佛教了解不是太多,但对佛教的一些简单道理,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是很相信的。我想要过朴素的生活,每天也能行善,但在这个城市中,经常有地沟油、毒奶粉、豆腐渣工程……造恶业的环境实在太多了,我是不是只能逃离这个城市?

  

  答:你说的还是很真实的。现在佛教徒与知识分子之间,确实需要一些沟通。其中,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些知识分子是比较相信,但他们相信的,也仅限于今生而已,好多人今生做了善事,就希望很快成熟善果,至于来世,一般人从来不考虑,这实在是一种悲哀。要知道,轮回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有些善事你今生做了,果报也许会在今生成熟,但也许会在很多世之后才成熟。然而,不管它什么时候成熟,因果报应都是丝毫不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断恶行善。

  

  如今这个社会,地沟油、毒奶粉、豆腐渣工程等比比皆是,在这种环境中,我们也不能一味地逃避,而应负起相应的责任,从自己做起,千万不要为了赚钱而伤天害理,故意去损害别的生命。当然,你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些事情的阴暗面不容易发现,可能会无意中做了一些错事,但由于你并非故意如此,佛经中也说,这样不会有太大罪过,就像无意间不小心踩死了小虫一样。

  

  当前的人们,确实非常需要佛教的引导。假如人人都有慈悲观、因果观,知道再穷也不能损人利己,那么全民素质自然而然会提高,大家也愿意无条件地帮助众生。然而现在恰恰相反,很多人不是无条件地“帮”众生,而是无条件地“害”众生。前不久,我就看了一个藏族人的文章,他在文中说:“往昔佛陀无条件地把血肉布施给众生,而现在的人为了一顿饭,就要杀害很多众生,吃很多众生的肉,实在太可耻了!”跟佛陀的精神比起来,当今人类真的极其可怕。

  

  (五) 问:我原来也是西安交大的一名学生。现在网络特别发达,信息也更加公开,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应通过网络去揭示这些不公正的现象,以唤醒更多人的正义感,还是把心放在修证上,让自己能以一颗更清净的心,面对周遭的生活?

  

  答: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跟古时候完全不同,跟上个世纪也完全不同。现在任何一件事情传到网上,无数人马上就知道了,所以,网络的力量确实非常强大。我们应在不影响修行的同时,依靠网络这一手段,将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与更多的人分享,哪怕你能帮助一个人,这也非常有意义。

  

  如今很多人特别迷茫、痛苦,人生没有方向和目标,整天都在网上寻找心灵的寄托,结果不但找不到,反而遇到了一些邪师,把自己迅速地引入歧途。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依靠网络来救护他人的慧命或者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没有利他心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但你若是有利他心,在修行基本不受影响的同时,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一些众生。甚至就算修行受到了一点影响,也应把众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现在的网络世界,充斥着乌七八糟的负面信息,人心一代一代被染污得不知方向,外在环境也被工业染污得面目全非,连呼吸都没有新鲜的空气。内外都如此不净的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说来世,今生都相当不健康,身体不健康,心理也不健康。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在网络上,尽量弘扬一些正面的传统文化和有利的知识,否则,网络没有被好的思想占据的话,人类的未来确实堪忧。

  

  (六) 问:我是西安交通大学MBA的学生。我有一个朋友,跟我年纪一般大,现在身患绝症,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了。他也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心里非常难受,没办法接受这个现实。我很希望能帮到他,但也无计可施。请问上师,怎么样用佛法去帮助他呢?他该如何面对剩下的日子?

  

  答:很多人在接近生命最后一刻时,确实会感到非常悲哀。从世间的角度讲,你再有钱、再有地位,死亡来临时,也不可能让自己多活一天。所以,“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从17岁起,就把人生的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这也是明白了佛教所讲的“诸行无常”。

  

  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别人死了,我不会死。”这无疑是在自欺欺人。要知道,我们的身体特别脆弱,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不会出车祸,明年会不会得癌症。所以,每个人应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平时不要浪费生命,而要好好把握当下,为众生、为社会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若能如此,纵然突然面对死亡,你也不会惊慌失措,有很多的遗憾。

  

  乔布斯年轻时…

《西安交通大学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