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开始学佛了,他经常思维无常的道理,所以死时可以特别坦然。而你的朋友,不一定是学佛的;即使学了佛,也可能没有真正修过,没有把无常时时挂在心上。因此,让我现在告诉他一个窍诀,使他马上就有勇气面对死亡,这可能不太现实。
不过,你也可以跟他讲: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永远终结,而是下一期生命的开始。我们的这个身体,只不过是一个“旅馆”,是暂时的一个住所,没有什么好执著的。面对死亡,恐惧没有任何用处,现在最有用的是,应当抓紧时间多做善事,为来世多做一些准备。
一方面这样开导他,同时,最好让他多念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圣号。或许依靠三宝的加持,最终出现奇迹也不好说。我就认识一个大学生,她也得了癌症,后来她放下一切,临死之前一心念佛,结果癌症奇迹般地消失了。所以,有时候心的力量非常神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亡,只不过是迟早而已。假如死到临头才开始信佛,临时抱佛脚,这不一定能扭转乾坤。所以,希望大家也能以此为戒,对死亡提前要有所准备。古往今来,不少佛教徒在死时特别安详,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他们平时经常串习、观修。就像一个军人,平时训练有素的话,一旦真正上了战场,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很多本事才用得上。
(七) 问: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老师,也是陕西省道德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今天非常荣幸能见到您!佛法的确是非常非常好,但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法,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那么多,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学习,才能使佛法真正入于心中呢?
答:佛法确实浩如烟海、高深莫测,在短短的一生中,要想学尽无余的话,恐怕有非常大的困难。但所幸的是,往昔有许多前辈大德把《大藏经》的内容,以简短的语言归摄为一些论典和教言,若能学习这些,则很容易通达佛法的精髓。
那么,哪些论典比较便于我们学习呢?从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说,我经常在很多场合中,建议大家先学《入菩萨行论》和《大圆满前行》。像《大圆满前行》的话,从最开始观修“人身难得”,到最后怎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全部的修行次第揭示得淋漓尽致。表面上看来它只是一本书,但却涵摄了显宗、密宗一切教典的精要。我这几年很详细地讲了一遍,讲记整理成文字的话,大概也有八本书。若能将此好好学一遍,佛教的框架基本上就理顺了,怎么样皈依?怎么样发菩提心?怎么样行持十善、取舍因果?……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自己也就明白了。
其实,系统地学习一些佛法,真的非常重要。否则,佛教就会完全沦为一种形象,包括现在寺院里也是如此。当然,有些形象也是需要的,但如果佛教徒没有内在的证悟,那就已经丧失了佛教的根本。
问:您刚才多次讲到现在的道德沦丧,我作为陕西省道德文化研究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也很想竭尽所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以及为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准做一点工作。请问,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呢?
答:对于你们研究会的宗旨,包括一些运作方式,我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无法提出非常契合的建议。但总体来讲,做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短时间都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并辅以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星星之火逐渐是可以燎原的。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遇到一些挫折,就轻言放弃。现在很多人在推广道德文化时,遭到几次白眼和质疑,自己就开始动摇了,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要想真正拯救这个社会,除了有一种兴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勇敢、勇猛的心。只有这样,最终才有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八) 问:尊敬的堪布,我也是一个道德弘扬者。今天见到您很荣幸,请问,佛法是属于非宗教还是宗教呢?
答:佛教既是宗教,也是非宗教。这样说会不会矛盾呢?并不矛盾,它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说佛教是“宗教”,因为它属于世界四大宗教之一,确实是公认的一种宗教;说佛教是“非宗教”,因为它的教义涵摄一切学问,揭示了万法的真相,并非只是宗教这么简单。所以,现在很多佛教大德,经常在不同场合中说佛教其实不是宗教,而是一种导人向善的完美教育,也是源于这个原因。
(九) 问:我是西安交通大学一名年轻的老师,刚留校不到半年,我的专业是哲学。学了十多年哲学,我发现自己仍然很迷茫,觉得很不幸福。请问,如果我皈依佛教,能不能获得自己的幸福?
答:你皈依后到底能不能幸福,我也不敢保证。因为刚才也讲了,众生今生中要感受前世的果报,假如你前世造了很多恶业,现在即使皈依了,在前世的报应没有受完之前,也不一定很幸福。不过,我个人多年来长期研究佛教,结合自身的经验来讲,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今生皈依的话,对来世的幸福必定会是有利的。
当然,皈不皈依要看自己,信仰都是自由的。但确实很多人在皈依学佛以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极大改变,以前可能是无恶不作,后来找到了人生方向,至少也能不害众生了。
(十) 问:我是西安交通大学MBA的学生。我是做投资的,前不久刚接触了一个企业家,他遇到了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抉择问题:
现在的市场充满竞争,他的产品用的原材料,如果对人体健康等方面合格,成本就比别人高出三到四倍。原来他的基础不错,是从房地产商转过来的,有一些资金积累,所以最初觉得要保证对人体的安全,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
但在市场两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成本比别人高,而这种产品做出来之后,顾客在使用时,短期内又体现不出来产品的优势,从而导致企业很难再维持下去,现在只好也用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了。这样一来,他的成本就降低了,从今年6月份起,资金就有了明显的好转。
那么我想请教一下,像他这样的企业家,在面临如此困境时,应该怎么选择才是对的?
答:的确,如今这样的现象比较多。但若仅仅是为了自己盈利,就不考虑大众的健康,这样肯定特别过分,逐渐是会受到报应的。
你们不管是读什么专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小心,这一辈子中,尽量不要去做危害其他生命的事。若能如此,就算你的待遇不太好、钱赚得不太多,至少也会心安理得,生活过得比较清净。
当然,完全清净的话,对凡夫人来讲也不太可能。毕竟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无恶不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时候的起心动念,难免会与恶业相连。但即便如此,也绝对不能故意去损害众生!
现在的很多不良现象,我们没有能力去一一揭露或制止。但你们在座的有些人,以后肯定会有能力,有这方面的实力。所以,大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你的人生方向没有定准,今后就很容易危害社会。
(十一) 问:记得您曾讲过,您小时候也是个经常会打架的孩子,而现在,您的语言中、仪态中,却充满了梦幻般的温柔。那么,这种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
答:我小时候确实特别爱打架,读中学的那一年,记得一天打过五次架,自己也受了伤,老师还准备把我开除,后来幸好没有。
读小学的时候,我也经常打架。当时我们小学的学习气氛不好,而且学校里很少有真实的老师,大多数都是代课的。所以现在到了母校,我回忆不起来学了什么知识,只记得在这里打过架、在那里也打过架,因为在学校里不太方便,我经常约别人在外面打,“等一会儿吃完午饭,到那里来”,然后就开始打架……所以,周围的山上、河边,到处都留下了我打架的身影。我的小学生活,就是这样度过的。
但自从学习了佛法,尤其是《入行论》为主的大乘佛法,跟过去比起来,我的变化特别特别大,这也是佛法的殊胜加持。不仅仅是我,我们学院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原来就有一个和尚,他跟另一个和尚发生冲突时,我亲耳听到他说:“因为学了大乘佛法,我现在不跟你一般见识。不然,要是按我以前的脾气,我肯定会揍你的!”所以,有些人的恶劣性格,通过学习大乘佛法,完全可以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然,学佛也要靠缘分,有些人特别契机,有些人则不一定。佛陀时代也是如此,没有缘分的人,就像《现观庄严论》中所说[4],如同天上虽然降下雨水,但毁坏的种子不可能发芽,同样,诸佛虽然出现于世,但无缘之人也不能获利。因此,学佛能不能改变自己,跟各人的缘分和善根也有密切关系。
主持人结语:
我们的时间差不多了。下面,有请学生代表向堪布献花,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堪布...
--------------------------------------------------------------------------------
[1]堪布根据现代人的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过《入菩萨行论》,其全套视频、音频、讲记,现收录于“智悲佛网”。
[2]《醒与梦的辩论》,现收录于《显密宝库05—窍诀宝藏海》。
[3]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大海不厌河水多,国库不厌珠宝多,欲者不厌受用多,学者不厌格言多。”
[4]《现观庄严论》云:“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
《西安交通大学问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