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问很渊博,尤精通佛教内典,对于术数黄老等学说,也很有研究。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行军之前,每次都要请楚材占卜得失,
元太祖听了耶律楚材的话,下令不要烧杀全城预言常能应验如神,所以成吉思汗对他十分倚重信任。有一次,元军征伐东印度,行军到铁门关地方,发现一只有角的兽,身形似鹿而尾巴像马,发出人声,对元太祖的侍卫说:“这地不宜再进攻,请你们皇上早日收兵为妙。”成吉思汗觉得大为惊奇,向楚材请教,楚材回答说:“这是世界上难见稀有的瑞兽,它的名称叫做角瑞,能够说各地的方言,好生而恶杀,这是天降祥瑞,以示皇上,愿皇上承顺天心而保全民命。”成吉思汗听了,立刻收兵回国。当时各地州郡的官吏,大多很暴虐,常常任意杀人,甚至奸人妻女,取人货财,楚材听到各地政治黑暗的情形,不禁痛哭流涕,就向元太祖上奏,下令各地州郡,官吏不能随便杀人,凡死刑一定要报经皇上核准,违者官吏处死。这样以后,各地官吏暴虐的恶风,才渐渐的改变,元太祖南征的时候,楚材奏请制备招降的旗数百面,发给降顺的民众,使他们各归故里,因此保全了很多的民命。后来元太祖率军攻打汴梁(汴梁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带兵的武将,为了报复金人的持久顽抗,主张要烧杀全城,楚材就向太祖上奏说:“皇上用兵的目的,是要获得土地与人民,如果烧杀全城,那么得了土地而无人民,又有什么用呢?”成吉思汗还是犹豫不决,楚材又继续进谏说:“奇巧精美的工程,厚藏财宝的富户,都荟集在这城中,倘若烧杀全城,我们将一无所获,岂不可惜!”太祖听了很有道理,就取销屠城的原议,下令只办城内颜氏的罪,其余一概不究,这样保全了一百四十七万人的性命。当时被俘而逃亡的人很多,元军下令,凡收留或资助逃俘的人,必灭其全家,楚材又向太祖上奏说:“河南既已平定,人民都是皇上的赤子,他们逃也没有地方可以去,怎么可以为了一个俘囚,因而连死数十人数百人呢?”太祖听了楚材的奏言,就解除了原来的命令。楚材襄佐军国大事,官拜中书令,死了以后,追封广宁王。他的儿子铸,位至左丞相,孙儿十一人,也多数做了大官。
我们看耶律楚才的一生,因为精通佛法,所以虽位至大臣,但并不是以做官为目的,而以救国救民为急务。他为了阻止元军烧杀汴梁全城,因正谏不能使元太祖接受,就以“奇巧厚藏”的物欲,打动了元太祖的心,使汴梁免除了大屠杀的灾难,至于逃俘免究,更保全了不知凡几的人命。耶律楚材的功德,不仅如此而已,当蒙古人初入中国的时候,本来要杀尽汉人,把中国变为牧场,幸而耶律楚材深明佛法,谏止了蒙古人的杀机,我们汉族能存留于天地之间,固然是耶律楚材之功,也可说完全是靠了佛法。仅从这一点看来,佛教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实在太大了。(取材自历史感应统记译语改作)
4.颜太夫人权变急赈
颜太夫人是清代颜净甫先生的母亲,秉性仁慈,教子有方,如用现代的名词说来,真可称得上一位模范母亲了。当颜净甫最初做官的时候,担任山东平度的知县(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廉明慈惠,有古代循吏的美风,颜太夫人在官署中受儿子的奉养,常常以爱民便民,教训她的儿子。乾隆某年五月,颜净甫因公事晋省,忽然县境发生大水,城外乡间的房屋,淹没了无数,乡民为逃避水灾,蜂拥奔入城中的,不下数万人,岂知大雨不停,水势愈涨愈大,县城也几乎将要被洪水淹没,灾民们因为没有食物,以致号哭之声,震动天地。这时县府衙门里的官员,因知县(即县长)不在城中,大家都束手无策。颜太夫人看到这种情形,主张开启常平仓的米谷,(常平仓是当时政府储藏粮食的米仓),用以赈济饥饿的灾民,可是按照当时政府的严格规定,常平仓的米谷,一定要报请省级长官核准以后,方才可以开启,所以衙门的官员们,都不敢遵从颜太夫人的主张去做。颜太夫人就向他们解释说:“常平仓的设立,本来是调济急需之用,现在我们眼看数万的饥民,嗷嗷待哺,倘若一定要报请上级核准,恐怕很多的民众,马上要变成饿鬼了。如果上级政府要查办我们未奉命令的擅自行动,我愿意一人担当过失,不要你们负任何责任,况且我家中颇有财产,若上级追究擅自散发的仓米,我可变卖了家产赔偿。可是衙门的官员都 很怕事,深惧上级政府查究,大家还是吐舌不敢作声。于是颜太夫人再斩钉截铁的说:“有事我一人担当,你们千万放心,不要怕连累!”官员们因为颜太夫人这样的坚决,不得不遵命而行,马上开启常平仓,把米谷一包一包的完全散发给灾民,一时欢声雷动,灾民们都得庆更生,城中的富绅们受了颜太夫人的感动,也都自动的捐出家中存谷,以助官府的不及。过了七天,洪水开始退落,存谷也已散尽,这时知县颜净甫在省城得到了水灾的报告,急忙赶回县城,县府的属员向知县报告散发常平仓米谷的经过,颜知县听了,满面笑容的对属员们说:“我母亲要你们这样做,那是十分正确的,赶快为我缮具呈文,向省级长官报告经过,我当即派专人回家变卖家产,以便赔补常平仓的米谷,你们是没有责任的,大家可以安心。”那知呈文禀到上峰,省级长官抚藩大为惊骇,竟奏请皇帝以擅动仓谷的罪名,将颜知县撤职查办,幸而皇帝英明,对于颜氏母子之所为,大为嘉许,未将省方的奏请照准,下令所动仓谷准作正项开支报销,不必赔补,并颁赐颜太夫人匾额,以示激励。颜净甫感激皇上的洪恩,更奋勉为善,后调济南府知府,不久擢升贵州省的巡抚。他的儿子颜检,由部曹升至直隶总督,孙儿伯焘,由翰林出身而任福建总督,其余孙辈中担任内官词林部曹,或外任监司郡守等官职者更多,这都是颜太夫人积善所获的好报。
衙门官员们遵照颜太夫人的意旨,把常平仓的米谷散发给灾民,一时欢声雷动。
颜太夫人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怀抱救人的悲愿,仅有仁慈的心肠还不够,更宜具有勇于负责的果敢精神,方能达到救人的目的,倘若畏畏缩缩,不敢担当责任,不仅难以救人,且往往因而贻误时机,酿成灾祸。我们静思社会上过去发生的不幸事件,每因主其事的公务人员,自己不敢稍负责任,事事都要向上级请示,以致遇到紧急灾祸,不能及时防救。若颜太夫人以一女流,竟能在事起仓卒的灾难中,毅然独当重责,及时拯救数万灾民,免于饿殍,可知做一个菩萨,应具足“智”“仁”“勇”三达德而后可。(取材自坐花志果译语改作)
5.胡封翁公门好修行
清代太守胡向山的封翁胡老先生,在江苏金山县担任审判官的职务,素行忠厚廉洁,从来不屑做贪污舞弊的事。有一年,金山县发生一件强盗抢劫的案件,被害人受伤致死,经政府捕获盗犯首从共三十余人。当时的法律很严厉,凡是强盗伤人,不分首犯或从犯,一律都要处以斩首的死刑。胡封翁承办这件盗案,看到那盗犯三十余人,都是失业的贫民,不忍看他们都受斩首的极刑,就判决主犯二人斩首,其余一律都判充军边地的流刑。可是县官认为判得太轻,封翁向县官解释道:“这件虽是强盗抢劫案,但看他们的供词,并非累次犯案的积贼。至于被害人受伤致死,是因为黑夜里慌忙推跌致伤而毙命的,不是刀枪杀死的,这样的犯情不算很重,似乎可以轻办。”然而县官恐怕会受到上级政府的严厉驳斥,不敢批准封翁作的判决。封翁再向县官进言说:“如果受到上级的驳斥,请你把我解到省里去,办我轻纵盗匪的罪名就是了。”县官听了很受感动,和颜悦色的对封翁说:“你既然肯为民请命,我岂独没有仁慈的心呢!”就批准封翁所作的判决。
胡封翁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公门里面好修行……。
这件盗案报到省方,果然驳回,饬令另行更审,封翁就写了一篇洋洋千言的呈文,详细说明原判的理由,向省级顶上去,复经驳斥,经过了三驳三顶,巡抚大为震怒,下令提案亲讯,并饬县官到省,势将予以撤职查办,县官大为恐惧,归罪于胡封翁,可是封翁问心无愧,却很镇静,愿意跟随县官一同到省,并且说:“如果省方认为我们轻纵盗犯,要办我们,我当一人负责。”县官就与胡封翁同行,到了省里,县官谒见巡抚,巡抚呵斥他不该轻纵盗犯,声色俱厉,县官只得顿首认错,巡抚说:“你到任不久,谁教你这样的呢?”县官答道:“这是胡审判官承办的盗案。”巡抚问:“胡某有否跟你同来?”县官答:“他现在候于门外。”巡抚冷笑的说:“我本来怀疑是贪官污吏的纳贿枉法,果然如此,我当亲予讯究。”立即饬令卫警把胡封翁从门外带进来,巡抚厉声的问:“你是担任审判官的,怎么不知强盗伤人致死,应该不分首犯或从犯。一律都要判决斩首的死刑呢?”胡封翁答:“我知道法律固有如此的规定,但其中也有轻重之分,应当权衡,不可一概而论。”巡抚更怒形于色的说:“同一强盗伤人,怎么还有轻重之分呢?”封翁回答道:“法律上对于积年的巨盗,在明亮的灯火下用刀枪杀死事主,固然要处以死刑;但是像这件盗案,都是失业的贫民,为饥寒所迫,以致误触法网,至于被害人的死,是由于黑夜中的慌乱推跌而起,并非有意用刀枪杀害,这样的情形,似乎可以稍从宽办。”那知巡抚听了封翁的辩解,更拍桌大骂的问:“你得了强盗多少的贿赂?竟敢替他们巧言开脱呢?如果不说老实话,要用棍子打你了。”胡封翁叩首的回答:“若说下吏有意替强盗开脱,下吏不敢辞其罪,至于受贿枉法,下吏是素来不屑做的,不要说像这样的巨案,就是斗殴的小案,下吏也不敢昧着良心作事。”巡抚听了,忽又强作笑颜的问:“你既然没有受强盗的贿赂,为什么要办得这样轻呢?”封翁对此不愿回答,经过巡抚的一再讯问,才回答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公门里面好修行。谅巡抚大人一定读过欧阳修的泷阡表,欧阳文忠说:求其生而不得,那么死者与我都无遗憾了。…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