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P24

  ..续本文上一页头,你在我家很多年,我一直把你当作亲生女儿,你的下体给我看一看好吗?”

  真金不怕火来烧,经富翁太太仔细的检查,婢女的处女膜毫无破损,竟是十分纯洁的完璧。

  富翁太太把与婢女谈话及检查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向丈夫报告,从此他们才深信刘老师确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真君子,以前把他看扁,觉得十分惭愧。

  夫妇二人立刻再找刘老师,向他解释说:“老师多年以来,认真教导我们的子弟,获益良多,我们为了表示感谢,原来想把婢女送给老师做姨太太,现在才恍悟我们原来的想法,真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我们现已深深认识老师不仅学问渊博,且是品德修养很深的真君子,不是我们小人之腹所能度量的,请老师多多原谅。”

  富翁即席赠诗一首云:“冶容堪爱又堪怜,三载随君一室眠。情近坐怀从未乱,方知柳下不虚传。”

  刘老师即席答诗云:“谁谓妖娆我亦怜,情牵不动只孤眠。席前有妓胸无妓,明道于今语尚传。”

  前面刘老师诗中引述明道曾云:“席前有妓胸无妓”,只是描写见色不动淫心的意境,并非指婢女即妓女。至于富翁诗中赞誉刘老师像柳下惠一样的坐怀不乱,我们不妨再谈谈柳下惠的故事。

  柳下惠是春秋时代人,有一天,夜宿郭门,正值冰天雪地的严冬,忽然有一女子进门,要求同宿,柳下惠看那女人衣服单薄,冷得发抖,深恐她会冻死,就把那女人抱在怀中坐着,使她得到暖气而不致冻死,一直坐到天明,没有犯淫行。柳下惠为了救人而不避嫌疑,不犯淫行,所以孟子赞誉柳下惠是圣之和者。

  富翁认为刘理顺先生的德行,可与春秋时的柳下惠媲美,所以诗句中说:“情近坐怀从未乱,方知柳下不虚传。”

  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前途都是光明的。后来刘先生赴京应试,状元及第。(取材自觉世篇注证)

  13.史某救人不淫免火灾

  河北省献县史某,为人虽不拘小节,但秉性豪爽正直,不是卑鄙龌龊的小人可比,因此,在社会上的人缘很好,颇受人们爱敬。

  有一天,史先生外出归家,归途中行经一个小村。看到村中一家,有一对夫妇,抱着一个婴儿,相拥哭泣,哭得十分悲伤。

  史先生问:“你们为了什么事?哭得这样悲伤呢?”

  史 先生问:“你欠富户多少钱?”

  村民答:“我欠了富户人家很多的债,无法偿还,可是富户索债甚急,不得已把妻子卖给他们为妾。我们夫妇平时十分相爱,且幼儿尚需哺乳,现在妻子要离开我及幼儿,怎能不伤心呢?”

  史先生问:“你欠富户多少钱?你的妻子卖出,可得多少钱呢?”

  村民答:“我欠富户三十金,妻子卖出,可得五十金。”

  史先生问:“是否可以花钱把你妻子赎回呢?”

  村民答:“契约已写好,钱还没有付,当然可以赎回。”

  史先生听了,毫不犹豫的掏出七十金,交给村民。十分和蔼的说:“给你们七十金,你们可把三十金偿清债务,四十金给你们做经商谋生的资本,可以不必卖妻了。”

  村民夫妇破涕为笑,对于史先生的德意,十分感激,就留史先生在家中,招待他喝酒吃饭。

  正在喝得酒酣耳热的时候,村民凑近妻子的耳朵,十分细声的说:“我抱着儿子外出,你招待史先生住宿,陪他睡一晚吧!”说着,并请史先生慢慢吃,自己有事要外出。

  史先生看到男主人外出,不便再留,表示告辞。正要起身时,村妇把他拉住坐下来,并且说:“史先生救了我们一家,大恩大德,不知怎样报答才好,今天住在我家里,我可陪你一起睡。”

  面对这样的诱惑,史某毫不动心。正色的说:“我出钱解救你们的急难,完全出于纯洁的同情心,不求报答。你们请我喝酒吃饭,我已接受。至于陪我上床睡觉,我绝对不能做污损人格的事。”说完,掉头就走。

  半月以后,史某邻居发生火警。当时农村秋收方毕,家家屋上屋下,堆满了稻草,因此火势蔓延,十分迅速。熊熊的烈火,快要烧到史某的房屋。他家中重重的门户,一时无法逃出,全家三人,急得走头无路,哭叫着大喊救命。

  忽然听到空中似有神明喊着说:“史某一家除名。”接着轰然一声,房屋后壁向外倒塌,使得他们得有逃生的出路,史某左手携着妻子,右手抱着儿子,奔出了屋外,一家人幸免于难。

  这一次火灾,村中有九人葬身火窟。史家从危险中逃得性命,大家认为是他行善的善报。有人知道他救人不淫的善行,更认为他捐金之功十之四,拒色之功十之六。(取材自阅微草堂笔记)

  14.袁公不淫贫妇,子失复归

  明末清初的时候,闯匪李自成作乱,人民流离失所,备受匪乱之苦。

  陕西省袁公,为避闯匪之祸,被迫离乡背井,以致妻离子散,只身流亡到江南。

  袁公定居江南以后,生活渐渐安定,由于儿子已在流亡途中散失,急欲娶妻生子,因此买了一位贫妇。

  男童一到袁家,竟大呼“爸爸”

  贫妇到了袁家,背着灯在暗中哭泣,袁公见状,详细询问她的身世。

  原来那位贫妇早有丈夫,因为家中贫穷,无法生活,不得不卖身求生。可是想到平日与丈夫十分恩爱,因此不禁悲伤哀痛。

  袁公睹此情状,油然而生恻隐之心,虽然时已黄昏,不与贫妇同睡,一直坐到天明。

  第二日,袁公询明贫妇丈夫的住所,把她送还其夫。除了已付的身价以外,更加赠一百金,使他们夫妇二人,得到一笔做生意的本钱。

  贫家夫妇遇到袁公这样的大善人,真是感激涕零。后来他们凭着袁公赠送的资金,经营商业,十分顺利,生活竟一天比一天的富裕起来。

  他们夫妇感谢袁公的大恩大德,常思报答。看到袁公孤零零的一人,既无妻子,又无儿女,因此很想替他介绍一位贤淑的妇女,可以结婚生子,奈何一直没有适当的机会。

  有一次,他们经商至扬州,遇到一个人,要把一个男童出卖,他们看到那个男童生得很清秀,心想既无机会为袁公介绍妇女成婚,那么送他一个男孩,也是报答袁公的好办法,说着,就把那个男童买下。

  回家以后,夫妇二人带着买来的男童,渡江至袁家。说也奇怪,男童一到袁家,看到了袁公,竟大呼“爸爸!爸爸!”不仅夫妇二人大为惊奇,更使袁公喜出望外,原来这个男童,就是袁公在逃亡途中散失的儿子,现在骨肉团聚,顿使父子二人拥抱在一起。

  社会上有少数坏男人,对于贫苦家庭的妇女,往往乘其急迫,利诱奸污,那是十分不道德的。像本文的袁公,原拟娶那贫妇为妻,后来发觉她有丈夫,就打消原意,不仅毫无淫念或淫行,且能无条件的予以济助,使他们家庭团圆,脱离贫苦,像袁公这样的善行,实是难能可贵,足以正风励俗。(取材自寿康宝鉴)

  15.王宠惠大叫拒裸女

  王宠惠博士,号亮畴,广东省东莞县人,早岁先后留学于英、美、德、日各国,曾获美国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法学造诣甚深,是民国以来最具学者风度的最高司法首长。

  王博士不仅学问渊博,且品格清高,仁慈爽直,淡于名利,生平不好女色。早年留学日本时,曾有一段严据裸女的趣事,尤为人们津津乐道。

  王宠惠见裸身下女,急呼:“不可,不可!”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的秋天,国民党人秦力山在大通起兵失败,逃到上海,由王氏秘密收容,并资助秦力山远赴日本。

  秦力山到日本后,在东京创刊国民报,宣传革命,函约王氏担任英文版撰述,因此王氏东渡日本。

  在东京的时候,王氏与秦力山租屋同住,王氏住在楼上,秦力山以及另有几个留学生住在楼下,他们雇了一个日本下女,容貌艳丽,举止妖冶。

  当时王氏只有二十余岁,年少英俊,颇获日本下女的倾心。那个日本少女常常向他献媚,并且常以语言向他调戏,可是王氏道貌岸然,不为所动。王氏曾请秦力山劝告日本少女,以后不要再对王氏骚扰,奈何下女不听劝告。

  有一天清晨四时许,天还没有亮。那位春意荡漾的日本小姐,赤身裸体的进入王氏房中,向他求欢。王氏见状,大为惊骇,急忙大呼:“不可,不可!”下女只得狂奔而去。

  住在楼下的秦力山及其他几位留学生,听到王氏在楼上大叫,都从梦中惊醒过来,他们都跑到楼上,询问发生什么事?王氏当时不肯说。后来他们知道详情,对于王氏见色不淫的定力,十分钦佩。

  王博士不仅精研法学,且英文造诣甚深,并精法文及德文,所著德国民法英译本,闻名世界,蜚声国际。一九五八年,病逝于台北,享寿九十余岁。(取材自革命逸史)

  第六篇 邪淫恶报类

  1.荔姐妙计退色狼

  满媪,是纪晓岚先生弟弟的乳母。她有一个女儿,名叫荔姐,嫁给邻乡的村民为妻。

  有一天,荔姐听说母亲患病,想回娘家探亲。可是事出匆促,来不及与丈夫同行。时已黄昏,没有月亮,荔姐一个人独自在黑夜中步行。

  当荔姐在回娘家的途中,走到半路,忽然发现后面有个男人追来,看样子是要企图强暴。可是在夜晚的旷野中,四周无人,无法呼救,正在十分危急的时候,荔姐转身向路旁的坟墓中逃去。

  她隐身在古坟的白杨树下,把头上的簪,耳上的环,取下藏在怀中,再把裤带轻轻的系在颈项上,又把头发披得很散乱,更把舌头吐得很长,瞪目向前直视。

  那个男人跟到荔姐的方向,朝着坟墓直追,走到白杨树边,定晴一看,原来是一个缢死鬼。他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惊仆倒地。

  荔姐乘那男人倒地的时候,狂奔逃走,幸而得免强暴。当她回到娘家,气喘吁吁,惊惶未定,父母见状,惊问何故,荔姐才把途上遇险经过说出来。

  荔姐装鬼吓退色狼。

  第二天,乡间盛传某家青年夜间遇鬼,因而中恶,发狂呓语,常云有鬼跟他,经过医药的治疗,道士符的施术,都无效验,因而癫痫终身。

  荔姐假装缢死鬼,是为了避免受到强暴,出于不得已的正当防卫。那个青年企图强暴夜行少妇,虽然遇到的不是真鬼,但在恐怕之时,邪魅乘机而中之,以致造成终身不愈的精神病,可为好色邪淫者戒。(取材自阅微草堂笔记)

  …

《因果报应录(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