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頭,你在我家很多年,我一直把你當作親生女兒,你的下體給我看一看好嗎?”
真金不怕火來燒,經富翁太太仔細的檢查,婢女的處女膜毫無破損,竟是十分純潔的完璧。
富翁太太把與婢女談話及檢查的經過,一五一十的向丈夫報告,從此他們才深信劉老師確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真君子,以前把他看扁,覺得十分慚愧。
夫婦二人立刻再找劉老師,向他解釋說:“老師多年以來,認真教導我們的子弟,獲益良多,我們爲了表示感謝,原來想把婢女送給老師做姨太太,現在才恍悟我們原來的想法,真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我們現已深深認識老師不僅學問淵博,且是品德修養很深的真君子,不是我們小人之腹所能度量的,請老師多多原諒。”
富翁即席贈詩一首雲:“冶容堪愛又堪憐,叁載隨君一室眠。情近坐懷從未亂,方知柳下不虛傳。”
劉老師即席答詩雲:“誰謂妖娆我亦憐,情牽不動只孤眠。席前有妓胸無妓,明道于今語尚傳。”
前面劉老師詩中引述明道曾雲:“席前有妓胸無妓”,只是描寫見色不動淫心的意境,並非指婢女即妓女。至于富翁詩中贊譽劉老師像柳下惠一樣的坐懷不亂,我們不妨再談談柳下惠的故事。
柳下惠是春秋時代人,有一天,夜宿郭門,正值冰天雪地的嚴冬,忽然有一女子進門,要求同宿,柳下惠看那女人衣服單薄,冷得發抖,深恐她會凍死,就把那女人抱在懷中坐著,使她得到暖氣而不致凍死,一直坐到天明,沒有犯淫行。柳下惠爲了救人而不避嫌疑,不犯淫行,所以孟子贊譽柳下惠是聖之和者。
富翁認爲劉理順先生的德行,可與春秋時的柳下惠媲美,所以詩句中說:“情近坐懷從未亂,方知柳下不虛傳。”
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前途都是光明的。後來劉先生赴京應試,狀元及第。(取材自覺世篇注證)
13.史某救人不淫免火災
河北省獻縣史某,爲人雖不拘小節,但秉性豪爽正直,不是卑鄙龌龊的小人可比,因此,在社會上的人緣很好,頗受人們愛敬。
有一天,史先生外出歸家,歸途中行經一個小村。看到村中一家,有一對夫婦,抱著一個嬰兒,相擁哭泣,哭得十分悲傷。
史先生問:“你們爲了什麼事?哭得這樣悲傷呢?”
史 先生問:“你欠富戶多少錢?”
村民答:“我欠了富戶人家很多的債,無法償還,可是富戶索債甚急,不得已把妻子賣給他們爲妾。我們夫婦平時十分相愛,且幼兒尚需哺乳,現在妻子要離開我及幼兒,怎能不傷心呢?”
史先生問:“你欠富戶多少錢?你的妻子賣出,可得多少錢呢?”
村民答:“我欠富戶叁十金,妻子賣出,可得五十金。”
史先生問:“是否可以花錢把你妻子贖回呢?”
村民答:“契約已寫好,錢還沒有付,當然可以贖回。”
史先生聽了,毫不猶豫的掏出七十金,交給村民。十分和藹的說:“給你們七十金,你們可把叁十金償清債務,四十金給你們做經商謀生的資本,可以不必賣妻了。”
村民夫婦破涕爲笑,對于史先生的德意,十分感激,就留史先生在家中,招待他喝酒吃飯。
正在喝得酒酣耳熱的時候,村民湊近妻子的耳朵,十分細聲的說:“我抱著兒子外出,你招待史先生住宿,陪他睡一晚吧!”說著,並請史先生慢慢吃,自己有事要外出。
史先生看到男主人外出,不便再留,表示告辭。正要起身時,村婦把他拉住坐下來,並且說:“史先生救了我們一家,大恩大德,不知怎樣報答才好,今天住在我家裏,我可陪你一起睡。”
面對這樣的誘惑,史某毫不動心。正色的說:“我出錢解救你們的急難,完全出于純潔的同情心,不求報答。你們請我喝酒吃飯,我已接受。至于陪我上床睡覺,我絕對不能做汙損人格的事。”說完,掉頭就走。
半月以後,史某鄰居發生火警。當時農村秋收方畢,家家屋上屋下,堆滿了稻草,因此火勢蔓延,十分迅速。熊熊的烈火,快要燒到史某的房屋。他家中重重的門戶,一時無法逃出,全家叁人,急得走頭無路,哭叫著大喊救命。
忽然聽到空中似有神明喊著說:“史某一家除名。”接著轟然一聲,房屋後壁向外倒塌,使得他們得有逃生的出路,史某左手攜著妻子,右手抱著兒子,奔出了屋外,一家人幸免于難。
這一次火災,村中有九人葬身火窟。史家從危險中逃得性命,大家認爲是他行善的善報。有人知道他救人不淫的善行,更認爲他捐金之功十之四,拒色之功十之六。(取材自閱微草堂筆記)
14.袁公不淫貧婦,子失複歸
明末清初的時候,闖匪李自成作亂,人民流離失所,備受匪亂之苦。
陝西省袁公,爲避闖匪之禍,被迫離鄉背井,以致妻離子散,只身流亡到江南。
袁公定居江南以後,生活漸漸安定,由于兒子已在流亡途中散失,急欲娶妻生子,因此買了一位貧婦。
男童一到袁家,竟大呼“爸爸”
貧婦到了袁家,背著燈在暗中哭泣,袁公見狀,詳細詢問她的身世。
原來那位貧婦早有丈夫,因爲家中貧窮,無法生活,不得不賣身求生。可是想到平日與丈夫十分恩愛,因此不禁悲傷哀痛。
袁公睹此情狀,油然而生恻隱之心,雖然時已黃昏,不與貧婦同睡,一直坐到天明。
第二日,袁公詢明貧婦丈夫的住所,把她送還其夫。除了已付的身價以外,更加贈一百金,使他們夫婦二人,得到一筆做生意的本錢。
貧家夫婦遇到袁公這樣的大善人,真是感激涕零。後來他們憑著袁公贈送的資金,經營商業,十分順利,生活竟一天比一天的富裕起來。
他們夫婦感謝袁公的大恩大德,常思報答。看到袁公孤零零的一人,既無妻子,又無兒女,因此很想替他介紹一位賢淑的婦女,可以結婚生子,奈何一直沒有適當的機會。
有一次,他們經商至揚州,遇到一個人,要把一個男童出賣,他們看到那個男童生得很清秀,心想既無機會爲袁公介紹婦女成婚,那麼送他一個男孩,也是報答袁公的好辦法,說著,就把那個男童買下。
回家以後,夫婦二人帶著買來的男童,渡江至袁家。說也奇怪,男童一到袁家,看到了袁公,竟大呼“爸爸!爸爸!”不僅夫婦二人大爲驚奇,更使袁公喜出望外,原來這個男童,就是袁公在逃亡途中散失的兒子,現在骨肉團聚,頓使父子二人擁抱在一起。
社會上有少數壞男人,對于貧苦家庭的婦女,往往乘其急迫,利誘奸汙,那是十分不道德的。像本文的袁公,原擬娶那貧婦爲妻,後來發覺她有丈夫,就打消原意,不僅毫無淫念或淫行,且能無條件的予以濟助,使他們家庭團圓,脫離貧苦,像袁公這樣的善行,實是難能可貴,足以正風勵俗。(取材自壽康寶鑒)
15.王寵惠大叫拒裸女
王寵惠博士,號亮疇,廣東省東莞縣人,早歲先後留學于英、美、德、日各國,曾獲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法學造詣甚深,是民國以來最具學者風度的最高司法首長。
王博士不僅學問淵博,且品格清高,仁慈爽直,淡于名利,生平不好女色。早年留學日本時,曾有一段嚴據裸女的趣事,尤爲人們津津樂道。
王寵惠見裸身下女,急呼:“不可,不可!”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年的秋天,國民黨人秦力山在大通起兵失敗,逃到上海,由王氏秘密收容,並資助秦力山遠赴日本。
秦力山到日本後,在東京創刊國民報,宣傳革命,函約王氏擔任英文版撰述,因此王氏東渡日本。
在東京的時候,王氏與秦力山租屋同住,王氏住在樓上,秦力山以及另有幾個留學生住在樓下,他們雇了一個日本下女,容貌豔麗,舉止妖冶。
當時王氏只有二十余歲,年少英俊,頗獲日本下女的傾心。那個日本少女常常向他獻媚,並且常以語言向他調戲,可是王氏道貌岸然,不爲所動。王氏曾請秦力山勸告日本少女,以後不要再對王氏騷擾,奈何下女不聽勸告。
有一天清晨四時許,天還沒有亮。那位春意蕩漾的日本小姐,赤身裸體的進入王氏房中,向他求歡。王氏見狀,大爲驚駭,急忙大呼:“不可,不可!”下女只得狂奔而去。
住在樓下的秦力山及其他幾位留學生,聽到王氏在樓上大叫,都從夢中驚醒過來,他們都跑到樓上,詢問發生什麼事?王氏當時不肯說。後來他們知道詳情,對于王氏見色不淫的定力,十分欽佩。
王博士不僅精研法學,且英文造詣甚深,並精法文及德文,所著德國民法英譯本,聞名世界,蜚聲國際。一九五八年,病逝于臺北,享壽九十余歲。(取材自革命逸史)
第六篇 邪淫惡報類
1.荔姐妙計退色狼
滿媪,是紀曉岚先生弟弟的乳母。她有一個女兒,名叫荔姐,嫁給鄰鄉的村民爲妻。
有一天,荔姐聽說母親患病,想回娘家探親。可是事出匆促,來不及與丈夫同行。時已黃昏,沒有月亮,荔姐一個人獨自在黑夜中步行。
當荔姐在回娘家的途中,走到半路,忽然發現後面有個男人追來,看樣子是要企圖強暴。可是在夜晚的曠野中,四周無人,無法呼救,正在十分危急的時候,荔姐轉身向路旁的墳墓中逃去。
她隱身在古墳的白楊樹下,把頭上的簪,耳上的環,取下藏在懷中,再把褲帶輕輕的系在頸項上,又把頭發披得很散亂,更把舌頭吐得很長,瞪目向前直視。
那個男人跟到荔姐的方向,朝著墳墓直追,走到白楊樹邊,定晴一看,原來是一個缢死鬼。他頓時嚇得魂不附體,驚仆倒地。
荔姐乘那男人倒地的時候,狂奔逃走,幸而得免強暴。當她回到娘家,氣喘籲籲,驚惶未定,父母見狀,驚問何故,荔姐才把途上遇險經過說出來。
荔姐裝鬼嚇退色狼。
第二天,鄉間盛傳某家青年夜間遇鬼,因而中惡,發狂呓語,常雲有鬼跟他,經過醫藥的治療,道士符的施術,都無效驗,因而癫痫終身。
荔姐假裝缢死鬼,是爲了避免受到強暴,出于不得已的正當防衛。那個青年企圖強暴夜行少婦,雖然遇到的不是真鬼,但在恐怕之時,邪魅乘機而中之,以致造成終身不愈的精神病,可爲好色邪淫者戒。(取材自閱微草堂筆記)
…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