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明镜论▪P31

  ..续本文上一页生缘,就会变易其身,乃至于七七日之内而住;在这四十九天之中必定会得生缘,至于此后,更无安住。

  尔后,中有如何投生呢?

  若是胎生,则中阴身于当生之处,看见自己同类的有情,便想去看以及戏耍等,于是愿意趋往当生之处。之后对于父母的精血,生起颠倒见,即父母尚未作不净行,却如幻变见父母作不净行,如此生起贪爱。如当投为女身,则对母生排斥心,贪与父交。反之如当投为男身,则欲令父离,贪与母会。欲心起后,即便趣往,渐渐地男女肢体余分都不见,只见男女根相,对彼生嗔,中有即灭,而成生有。又因父母贪爱至极,最后各出浓厚精血一滴,三滴与识相合,住于母胎,犹如熟乳凝结之时。由阿赖耶识之力,有其他微细诸根的大种和合而生,及其余有根之同分精血和合摶生。尔时识住,即名为结生。如果是薄福众生当生于下贱种,他们在死亡及入胎时就会听到纷乱之声,妄见入于芦荻稠林等中;而造善业的众生当生于高贵种姓中,会听到寂静美妙的音声,妄见自己升于高阁宫殿之中。又住胎需经三十八个七日,在胎中圆满一切肢节,再经四日,当即降生。所以住胎时间通常为九个月。《入胎经》说:住胎九月或过九月,是极圆满,住八月虽亦圆满,非极圆满。如果只经六月或七月,则非圆满,有可能肢体有缺。

  胎生之外其余诸类如何结生呢?

  古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在此世界不论胎卵湿化哪一类生,如果没有爱染牵缠,凡于生处不欲,绝对不会结生。如地狱等恶趣虽非众生所欲,但由于生时一直处于业际颠倒之中,持非律仪。比如屠夫,在他死时于生处自然妄见有鸡猪等,在屠宰欲乐的推动下,追捕鸡猪,至则不见,只见地狱,由此中有发愤即死,堕于地狱。又如生鬼道时,开始见有财帛等,至则财帛不现,只见饿鬼境界,于是中有发愤而死,堕于鬼道。如是凡当生于畜生、饿鬼、人及欲界、色界天时,则在其生处,见自同类喜乐的有情,于彼欢喜,遂思欲奔赴,而后于生处起嗔,中有随灭,而成生有。

  至于湿生是贪香气而生,化生是贪住处而生。又众生堕热地狱时,先是因寒冷触身,见地狱火猛烈炽燃,欲得暖触,故而堕入热地狱。相反,生寒地狱时,先是炎热难忍,见寒地狱清凉,爱乐冷触,因此堕入。

  四 十二因缘

  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所悟的真理,其中就有十二缘起的规律。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命如何流转生死的公式。十二缘起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即以无明为缘产生行,以行为缘产生识,乃至以有为缘产生生,以生为缘产生老死。这十二支如同环环相扣的锁链,一环套一环地将众生束缚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反之,如能溯本寻源,断其根本,生死之流则由此截断,而归于还灭。所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曾经有位仙道大王,在给他寄佛像时顺便在佛像的下方绘写十二缘起流转不灭,大王得到后,在天晓时结跏趺坐,善观缘起二种道理,而证圣果。以下逐步展开对十二缘起的分析。

  (一)支分差别

  ⑴无明:包括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业果愚即不认识因果的规律;真实义愚即不认识无我的空性,五蕴身心的聚合上本来无我,却妄执有一常恒自在的我存在,由此生起我执。

  ⑵行:即业,包括能引恶趣的非福业、能引欲界善趣的福业以及能引色界、无色界善趣的不动业。

  ⑶识:分因位识、果位识两种。比如凡夫造作不善业时,由业习气所熏的现法之识即是因位识。而依此识在未来世中于恶趣结生的识便是果位识。又如因为不识无我真实义,所以不知善趣的本性为苦,却妄执为安乐,于是造集福业、不动业,初由此业所熏的识为因位识,依此后来在欲、色、无色、善趣受生的识,为果位识。

  ⑷名色:名即心法方面的受想行识四蕴,以胎生而言,名色即业识入于受精卵而成的生命胚基、身心前位,由它的发展就决定了众生的生理、心理两方面的状况。

  ⑸六入:又名六处、六根,以胎生而言,最初识入受精卵为羯磨蓝,随着名(即受想行识)的发展,眼、耳、鼻、舌四根开始出生,加上名色位中即已具有的身根和意根,于是身的差别——六根已得成就。因为六根的出生,识即能由六根而入于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境界,所以称为六入。

  ⑹触:由于六根、六尘、识三者和合,开始感触可意、非可意、中庸的三种境界。

  ⑺受:在与境接触时会产生苦、乐、舍(即非苦非乐)三种感受。比如夏天皮肤接触炎热的阳光就有苦受,而入清凉池,身触凉水,就有乐受。

  ⑻爱:因为有了领受,就对乐受生起不离爱(贪爱),对苦受生起乖离爱。这里由受缘生爱,是指无明与受结合,便会生起爱。如果没有无明,仅有诸受,则不会生起爱著,所以触是境界受用,受是异熟受用,触与受圆满,即为受用圆满。

  ⑼取:由于爱的增上,就会产生欲占为己有的强烈追求心理。它包括对于四种对境生起的四种取,即:在受用方面,追求色声等欲尘;在见解方面,执取萨迦耶见之外的各种恶见;在行为方面,邪谬执取各种恶戒、恶禁;最后是执取萨迦耶见。所以取就包括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四种。

  ⑽有:由往昔造业(行)在识中熏下业的习气,再于今生经过爱、取的润发,便产生了强大的势力,必定要引生后有,所以于因上安立果名,称为“有”。比如吸毒,开始吸时感受到了快感,由此生起贪爱,由爱就会想再次享受吸毒的滋味,这样反复求取几次,就会产生强烈的毒瘾,最终到非吸不可、欲罢不能的地步,这即是有的状态。所以由习气,经过爱取的滋润引发,最后就会发展为“有”。

  ⑾生:因为强有力的善业、恶业的牵引,识即于胎卵湿化四生之中最初结生。

  ⑿老死:由生,具五取蕴,五蕴成熟转成衰相,为老;最终舍弃同分诸蕴,为死。

  这十二支,无明、行、因位识是过去世的因,称为能引支。果位识、名色、六入、触、受是今世的果报,称为所引支。所引四支半都是被动地受业力的支配,自入胎时起即开始要承受宿业所赋予的果报,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比如就六入这一支来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生来耳聪,有的生来目盲,有的生来敏锐,有的生来愚笨,有的长于处理事情,有的长于研究学问,有的嗓音好,有的臂力大……这些千差万别的现象,即是宿业所引的身心果报。它生来即有,不由自主,但这不可能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这些差别其实是由于各个人过去世造业不同、由识携带导致在身心上成熟的。

  接下来,爱、取、有是这一世所造的因,称为能生支,由此来世需要成熟生与老死的果称为所生支。爱、取、有是今生我们主动积极新造的业,未来世的果如何,取决于今生爱、取、有这三支的情况。

  我们观察一个人的生命过程,胎中所成的识、名色、六入三支不论,出生之后,幼年三四岁时,对于六尘无知,所以仅名为触。五、六岁后,直至十二、三岁,便能领纳色声等尘境(受)。从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开始贪著声色(爱),此即是现代人所称的“青春期”,这一阶段,随着身心的发育,开始情窦初开,对异性的爱欲开始萌发,同时对于其它的尘境也现起了贪求的执著。而年至二十,已是成人,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从此之后贪欲转盛,开始主动地追求声色货利,日夜驰求不息(取),所以青年时起,我们的人生便在积极地、不停地造业之中度过。在无明之中沉迷不醒的人们,当到了衰老之年,回顾此生,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别的,只是积下了无量感生三界、轮回生死的业,因为已经集有善业、恶业,故仍需再次受生而重演生老病死的老戏。

  

  

  附:十二缘起图释

  图的中心画有鸡、蛇、猪,表示产生轮回痛苦的根源即是贪嗔痴三毒烦恼。鸡贪心炽盛,为欲望东奔西跑,终日追逐;蛇表我执深重,如有人、事违逆自己的意愿,则立生嗔恨,施以报复。猪紧咬鸡、蛇,表示贪嗔都由无明愚痴而发生,由于坚执我见、执有为实,所以顺我之意随生贪欲,违我之意随生嗔恚,三毒的根本即是无明。

  次圈左半部分由下至上依次画有人、阿修罗、天,作超升状,白色表示此三善道都依修持白业而感生。右半部分由上而下依次为旁生、饿鬼、地狱众生,作堕落状,黑色表示三恶道全由黑业所感。左右合为一圈,表示轮回之中不论善道、恶道,都未超脱生死,都在烦恼与业的束缚之下,上下升沉,流转不已,圆周象征轮回的本性轮转不息、无始无终。

  外圈十二图分别画有十二缘起各支的情况,整个十二缘起图被凶猛巨大的阎罗王握持在手,并以口咬图的上缘,表示六道众生都离不开十二缘起。图的上端左右分别画有清凉月和人天导师佛陀,佛陀以手指月表示引导六道众生趋向解脱。

  以下依次解释外圈十二缘起图各支的意义。

  图1:盲眼人在崎岖山路中柱杖行走,堕堑坠崖都不觉知。表众生无明不见因果、不知无我空性长时都在愚痴的状态之中。

  图2:行如陶工工作,作成大小方圆种种不同形状的碗,表众生依无明造作种种不同的善、恶、不动之业,以成六道种种的果。

  图3:识如猿猴腾挪跳跃,没有安定。

  图4:名色如同行船,船、船夫、船桨三者缺一都不能渡,如此若名色二者缺一,则生命活动无法向前推演,不能引出六入及触。

  图5:六入如同空屋之六虚窗,因眼耳等如虚空。

  图6:触即根境相接,如人饮乳。

  图7:以刺入目顿生苦受,表示根境相接之时受即生起。

  图8:由受生爱,图中酒鬼嗜酒贪杯,表不离爱。

  图9:由爱增长成取,取的状态如猿取果,不知满足。

  图10:有谓业强必生后果,图中孕妇已有胎在身,表因中已具感果势力。 …

《因果明镜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