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动了,后来头颈曲僵变硬,不能抬头,好像带着颈枷镣铐。太守就把他送回老家,到家不久,就死了。
【正文】生素谆谨无大过,忽罹此惨报,人咸谓其薄命,不应得官。虽青毡一片〖(晋书王献之传)有偷儿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青毡我家故物,可特置之。群盗惊走。(按)世谓师位为青毡,本此〗,亦无福消受,致得奇疾以终。然书记馆谷薄,生又有家累,何遽能积千金捐教职,人亦以是疑之。及生殁数年,偶与曹竹楼言及,始知生之死,殆有孽报矣!
【译文】该生一生谆诚谨慎,没有大过错。忽然遭此惨报,都说他命薄,不该得官。虽然是一名教习这样的清职,也无福消受,以致得这种怪病而死。但是,太守府中的书记的官粮很薄,他家累又重,哪里突然能有千金用来捐买教谕之官职?大家对此也心有怀疑。他死后过了几年,我偶然间与曹竹楼谈起此事,才知他的死是孽报所致。
【正文】生客毗陵时,与郡之富家某相得。某有族人素无赖,屡以事讹索富家,至不能一日安。控官薄责之,出则闹愈甚,无以为计。商之生,许以能除害,当奉千金为寿〖(马祖常诗)千金为人寿。(按)为寿,以财赠人之托辞也。〗。生固拒,而微露欲捐教,苦无资意。富家遽曰:“君能为我去此害,即当代为入资。”生始许之。以无赖子不法事告太守,太守素疾光棍,遽以亲访,饬县捕而置之狱。生复为嘱县尉监毙之。无赖子既死,某果代生入资,得教谕。未半年而病作。曹与生之至戚某,盖闻其言若是,吁亦可畏矣!“
【译文】他在常州时,结识了当地一富豪之家,很亲密。这家有一同宗族人,是个无赖,经常找茬生事去敲诈,使他们天天不得安宁。上告官府,只是对那无赖轻微责罚一下。无赖出来后,更加闹得厉害。富家没有办法,就和广平县的这位书生商策办法,许诺说若能除去此害,愿奉送千金作为寿礼。这位书生拒绝了,但透露出自己想捐一个教谕而没有钱。富家马上说:“先生要能为我除去此害,这笔钱我代你出。”书生才答应下来。他把无赖的敲诈行为告诉了太守,太守最憎恶光棍无赖,就亲自查,并下命县府捕吏,把他抓捕入狱。这位书生就嘱咐县尉把这无赖关死在牢中。无赖一死,富家果然代书生出了钱,捐了个教谕。未到半年,书生就发病了。这些话是曹先生从书生的一位至亲那里听来的。唉,真可怕啊!
【正文】坐花主人曰:“以生之醇雅,一时之误,遽蒙惨死,人咸惜之。虽然,天道神明,人不可以独杀〖二句出汉书严延年传,延年母谓延年语。(师古注)言杀多人者,己亦当死。〗。若无赖子者,非奸非盗,特苦累其族人而已。即族人亦非真势不两立也。一富一贫,而饥寒迫身,冀以宗盟,得沾河润耳〖(左传)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汉书皇后纪赞)身当隆极,族渐河润。(按)同族曰宗盟。得沾河润,即邀周济之谓。〗。夫事既为人情所或有,人即非王法所必诛。乃操同室之戈〖郑康成与何休为难,著发公羊墨守一书,谓之同室操戈。(按)世谓同族相斗为同室操戈,本此。〗,尚为剥肤致痛〖(易经剥卦)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按)世为灾害切身者,为剥肤之痛,本此。二句指富家除族人之害言。〗,设弥天之网〖弥,满也。〗,竟因人手多赃〖脏,音藏。(广韵)纳贿曰赃。(按)此二句指生致死无赖子言。〗。卒之彼既狱底冤沉,生亦幕中疾作,手挛颈折,状类俘囚〖俘,音孚。俘囚,罪人也。〗,非所谓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者与〖与,音于。〗?”
【译文】坐花主人说:“像这位书生的醇厚清雅,由于一时之误而遭惨死。人们都为他惋惜。虽然如此,但天道却清楚地表明,人是不可以随便杀的。就拿这无赖说吧,他既非奸,又非盗,只是对他的族人苦苦相缠累。这个同族之人也并非与他势不两立。一个富,一个贫,由于饥寒逼身之苦而希望在同宗人身上得点好处罢了!这种事,既是人情之中可能发生的,这种人也不是王法所必须诛杀,而又同室操戈为敌,要想除灭族人之害,书生却布下大网,就因为得了大笔赃款,致使他狱底沉冤,而自己也得奇病发作,手挛颈折,像似俘囚一样。这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最好写照吗!
三三、吴门细娘
怨而不怒可怜渠 两首新诗信笔书
覆辙鉴来休自蹈 嘉兴高某是前车
【正文】壬子秋闱。嘉兴高生,首场三艺后,忽大书绝句二首曰:“记否花阴立月时,夜阑偷赋定情诗〖夜阑,夜深也。〗。者番亲试秋风冷〖者番,这番也。〗,冰透罗鞋君未知〖其一〗。黄土丛深玉骨眠,凄凉回首渺如烟。不须更织登科记〖(唐书艺文志)崔氏唐显庆登科记五卷,李奕唐登科记二卷。〗,绣到鸳鸯便是仙〖其二〗。”后书吴门细娘〖吴门,即苏州。〗题于浙江锁院〖锁院,即贡院。〗。生出阁后,即星夜买棹归,未及家而死。此必始乱终弃,至抱恨以死者。然诗句怨而不怒〖四字出论语可以怨句注。〗,颇得风人之旨〖风人,即诗人。〗,而竟失身匪人,致成怨偶〖(左传)怨偶曰仇。〗,亦可哀矣!
【释文】壬子年秋季考试期中,嘉兴的一位姓高的考生,首场的三科目考过以后,忽然提笔写了二首绝句,其一是“记否花阴立月时,夜阑偷赋定情诗。者番亲试秋风冷,冰透罗鞋君未知。”其二是:“黄土丛深玉骨眠,凄凉回首渺如烟。不须更织登科记,绣到鸳鸯便是仙。”后面落款是吴门细娘(吴门即苏州),题于浙江锁院(即贡院)。高生出了考场,连夜雇船启程回家,还未到家,就死在半途之中。从此件事看,一定是高生先与细娘有苟且之事,后来抛弃了她,致使她抱恨而死。但从诗句看,怨而不怒,很有诗家的意趣。竟然失身于一个不值得倾心之人,造成了这桩怨情难销之憾事!也真够令人哀伤的!
, 三四、某烈妇
敢将野合供嬉笑 乙丙开端罪不轻
握辫原推烈妇烈 三人同律乃持平
【正文】烈妇,上海之陈家巷人。为童养媳于某氏。操作谨慎,能得舅姑欢。咸丰壬子秋,始成婚。会木棉登场,烈妇从其姑捉花于野。日晡〖晡,音逋,平声,申时也。〗,姑馁甚〖馁,弩罪切,音内,上声,饿也。〗,先归。烈妇以捉花未净,独留。
【译文】这位烈妇,是上海陈家巷人。在一家作童养媳,操持家务等,勤快谨慎,公公婆母都很满意。咸丰壬子年秋,才和丈夫结婚圆房。正是采木棉的季节,她和婆母在郊外摘木棉。到了下午,婆母饿极了,先回家去,她因为木棉还未采完,留下来继续采摘。
【正文】恶少某甲,与其徒乙丙三人,同行过其旁。见烈妇少艾〖(孟子)知好色则慕少艾。(注)艾,美好也。楚辞、战国策所谓幼艾,义与此同。〗,乙与丙戏对甲曰:“尔能与之野合,当醵金置酒相贺〖醵,音及,又音渠。醵金,犹言合金也。〗。”甲笑曰:“是何难哉?”遽前抱妇,调以游语。妇出不意,大惊,狂呼。甲见四无应者,遂妇于地〖,昨没切,音存,入声,拖也。〗,碎其裙。妇以手持甲,嗔目大骂〖嗔,音瞠。嗔目,怒目也。〗,声益厉。甲怒,以土块塞妇口,将去其小衣,妇竭力撑拒〖撑拒,不从貌。〗。移时不动,抚之僵矣!乙丙惧而奔,甲亦将遁,屡起屡仆,初不知辫为妇所持也。有同村人过者见之,警告其家,其舅姑及夫偕至。观者一时麇集〖麇,音君。(左传)求诸侯而麇至。(注)麇,群也。〗,执索将缚甲,见其辫犹在妇手,擘之不开。舅与夫泣而祝曰:“某甲不良,致汝死于非命,今我等皆在,不能遁矣。盍释其辫,当鸣官以伸汝冤,而请旌尔烈。”祝讫,手不擘而自解。观者咸谓烈妇之灵,虽死不爽。遂缚甲送官,复捕乙丙至,三人皆论如律。
【译文】这时有一恶少某甲,和其同伙某乙和某丙走过,见她年轻美貌。乙和丙对甲说:“你能和她在这野地里那么一番,我们俩出钱请你喝一台!”甲笑着说:“这有什么!”抢上前去,一把搂住她,说些下流话挑逗。她遭此意外,大惊,狂呼救命。甲见四周没有人应,就把她摔倒在地,扯碎裙子。她用手死死抓住甲,大骂,声音越来越大。甲怒,抓了一把土块,塞在她口中,剥她的内衣,她死命撑拒,过了一会儿,不动了,一摸,已死了。乙和丙吓得逃之夭夭,甲也想逃,起身就跌倒,这样几次,未能脱逃,他不知道自己的辫子被这位妇人死死抓在手中。同村人这时从此经过见了,跑回去告诉了她家里人,她的公公婆母和丈夫一起赶来,同时有许多村人都来了,拿出绳子把甲捆了起来,见他的辫子还在妇人手中,掰了一阵掰不开。公公和丈夫哭着说:“某甲黑心,使你死于非命。现在我们都来了,他跑不掉!你把他辫子松开,送他去官府,给你申冤,再为你请旌表扬你的节烈!”祝祷完毕,手自动就松开了。在场观看的人,都说烈妇的灵魂,虽死尤生。立即把甲送官,又把乙和丙抓来,三人都受到了律法的制裁。
【正文】坐花主人曰:“嗟乎!于野田蔓草之中〖(诗经)野有蔓草,(注)蔓,延也。(按)野田蔓草,旷野之谓。〗,而强暴忽来,呼援无路〖援,犹救也。〗。如是则生,不如是则死,使非执持有定,其能守死弗二哉?尝见古今来贤士大夫,平居坐论,皆能谈忠孝而希圣贤,其视茅檐节义,若无足重轻者。一旦利害切身,行检堕地〖(北史卢怀仁传)怀仁有行检。(按)行检,犹言操守;堕地,犹言丧失也。〗,始泫然曰〖泫,户献切,音玄,上声。泫然,流涕貌。(礼记檀弓)孔子泫然流涕。〗:“吾非不欲为是,其如力不能为。何以视烈妇之生,则百折而不回〖(蔡邕桥太尉碑文)有百折不回,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按)百折不回,谓操守之坚,不可屈也。〗,死犹为厉鬼而杀贼者,贤不肖之相去,何其远耶!”
【译文】坐花主人说:“唉,郊野荒草之中,突遭强暴,呼救无应,顺从则生,抗逆则死。在此生死关头,如果不能抱定贞操,哪能有决死不二之心!曾见古今…
《坐花志果·果报录 上(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