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動了,後來頭頸曲僵變硬,不能擡頭,好像帶著頸枷鐐铐。太守就把他送回老家,到家不久,就死了。
【正文】生素諄謹無大過,忽罹此慘報,人鹹謂其薄命,不應得官。雖青氈一片〖(晉書王獻之傳)有偷兒入其室,盜物都盡,獻之徐曰:青氈我家故物,可特置之。群盜驚走。(按)世謂師位爲青氈,本此〗,亦無福消受,致得奇疾以終。然書記館谷薄,生又有家累,何遽能積千金捐教職,人亦以是疑之。及生殁數年,偶與曹竹樓言及,始知生之死,殆有孽報矣!
【譯文】該生一生諄誠謹慎,沒有大過錯。忽然遭此慘報,都說他命薄,不該得官。雖然是一名教習這樣的清職,也無福消受,以致得這種怪病而死。但是,太守府中的書記的官糧很薄,他家累又重,哪裏突然能有千金用來捐買教谕之官職?大家對此也心有懷疑。他死後過了幾年,我偶然間與曹竹樓談起此事,才知他的死是孽報所致。
【正文】生客毗陵時,與郡之富家某相得。某有族人素無賴,屢以事訛索富家,至不能一日安。控官薄責之,出則鬧愈甚,無以爲計。商之生,許以能除害,當奉千金爲壽〖(馬祖常詩)千金爲人壽。(按)爲壽,以財贈人之托辭也。〗。生固拒,而微露欲捐教,苦無資意。富家遽曰:“君能爲我去此害,即當代爲入資。”生始許之。以無賴子不法事告太守,太守素疾光棍,遽以親訪,饬縣捕而置之獄。生複爲囑縣尉監斃之。無賴子既死,某果代生入資,得教谕。未半年而病作。曹與生之至戚某,蓋聞其言若是,籲亦可畏矣!“
【譯文】他在常州時,結識了當地一富豪之家,很親密。這家有一同宗族人,是個無賴,經常找茬生事去敲詐,使他們天天不得安甯。上告官府,只是對那無賴輕微責罰一下。無賴出來後,更加鬧得厲害。富家沒有辦法,就和廣平縣的這位書生商策辦法,許諾說若能除去此害,願奉送千金作爲壽禮。這位書生拒絕了,但透露出自己想捐一個教谕而沒有錢。富家馬上說:“先生要能爲我除去此害,這筆錢我代你出。”書生才答應下來。他把無賴的敲詐行爲告訴了太守,太守最憎惡光棍無賴,就親自查,並下命縣府捕吏,把他抓捕入獄。這位書生就囑咐縣尉把這無賴關死在牢中。無賴一死,富家果然代書生出了錢,捐了個教谕。未到半年,書生就發病了。這些話是曹先生從書生的一位至親那裏聽來的。唉,真可怕啊!
【正文】坐花主人曰:“以生之醇雅,一時之誤,遽蒙慘死,人鹹惜之。雖然,天道神明,人不可以獨殺〖二句出漢書嚴延年傳,延年母謂延年語。(師古注)言殺多人者,己亦當死。〗。若無賴子者,非奸非盜,特苦累其族人而已。即族人亦非真勢不兩立也。一富一貧,而饑寒迫身,冀以宗盟,得沾河潤耳〖(左傳)周之宗盟,異姓爲後。(漢書皇後紀贊)身當隆極,族漸河潤。(按)同族曰宗盟。得沾河潤,即邀周濟之謂。〗。夫事既爲人情所或有,人即非王法所必誅。乃操同室之戈〖鄭康成與何休爲難,著發公羊墨守一書,謂之同室操戈。(按)世謂同族相鬥爲同室操戈,本此。〗,尚爲剝膚致痛〖(易經剝卦)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按)世爲災害切身者,爲剝膚之痛,本此。二句指富家除族人之害言。〗,設彌天之網〖彌,滿也。〗,竟因人手多贓〖髒,音藏。(廣韻)納賄曰贓。(按)此二句指生致死無賴子言。〗。卒之彼既獄底冤沈,生亦幕中疾作,手攣頸折,狀類俘囚〖俘,音孚。俘囚,罪人也。〗,非所謂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者與〖與,音于。〗?”
【譯文】坐花主人說:“像這位書生的醇厚清雅,由于一時之誤而遭慘死。人們都爲他惋惜。雖然如此,但天道卻清楚地表明,人是不可以隨便殺的。就拿這無賴說吧,他既非奸,又非盜,只是對他的族人苦苦相纏累。這個同族之人也並非與他勢不兩立。一個富,一個貧,由于饑寒逼身之苦而希望在同宗人身上得點好處罷了!這種事,既是人情之中可能發生的,這種人也不是王法所必須誅殺,而又同室操戈爲敵,要想除滅族人之害,書生卻布下大網,就因爲得了大筆贓款,致使他獄底沈冤,而自己也得奇病發作,手攣頸折,像似俘囚一樣。這不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最好寫照嗎!
叁叁、吳門細娘
怨而不怒可憐渠 兩首新詩信筆書
覆轍鑒來休自蹈 嘉興高某是前車
【正文】壬子秋闱。嘉興高生,首場叁藝後,忽大書絕句二首曰:“記否花陰立月時,夜闌偷賦定情詩〖夜闌,夜深也。〗。者番親試秋風冷〖者番,這番也。〗,冰透羅鞋君未知〖其一〗。黃土叢深玉骨眠,淒涼回首渺如煙。不須更織登科記〖(唐書藝文志)崔氏唐顯慶登科記五卷,李奕唐登科記二卷。〗,繡到鴛鴦便是仙〖其二〗。”後書吳門細娘〖吳門,即蘇州。〗題于浙江鎖院〖鎖院,即貢院。〗。生出閣後,即星夜買棹歸,未及家而死。此必始亂終棄,至抱恨以死者。然詩句怨而不怒〖四字出論語可以怨句注。〗,頗得風人之旨〖風人,即詩人。〗,而竟失身匪人,致成怨偶〖(左傳)怨偶曰仇。〗,亦可哀矣!
【釋文】壬子年秋季考試期中,嘉興的一位姓高的考生,首場的叁科目考過以後,忽然提筆寫了二首絕句,其一是“記否花陰立月時,夜闌偷賦定情詩。者番親試秋風冷,冰透羅鞋君未知。”其二是:“黃土叢深玉骨眠,淒涼回首渺如煙。不須更織登科記,繡到鴛鴦便是仙。”後面落款是吳門細娘(吳門即蘇州),題于浙江鎖院(即貢院)。高生出了考場,連夜雇船啓程回家,還未到家,就死在半途之中。從此件事看,一定是高生先與細娘有苟且之事,後來抛棄了她,致使她抱恨而死。但從詩句看,怨而不怒,很有詩家的意趣。竟然失身于一個不值得傾心之人,造成了這樁怨情難銷之憾事!也真夠令人哀傷的!
, 叁四、某烈婦
敢將野合供嬉笑 乙丙開端罪不輕
握辮原推烈婦烈 叁人同律乃持平
【正文】烈婦,上海之陳家巷人。爲童養媳于某氏。操作謹慎,能得舅姑歡。鹹豐壬子秋,始成婚。會木棉登場,烈婦從其姑捉花于野。日晡〖晡,音逋,平聲,申時也。〗,姑餒甚〖餒,弩罪切,音內,上聲,餓也。〗,先歸。烈婦以捉花未淨,獨留。
【譯文】這位烈婦,是上海陳家巷人。在一家作童養媳,操持家務等,勤快謹慎,公公婆母都很滿意。鹹豐壬子年秋,才和丈夫結婚圓房。正是采木棉的季節,她和婆母在郊外摘木棉。到了下午,婆母餓極了,先回家去,她因爲木棉還未采完,留下來繼續采摘。
【正文】惡少某甲,與其徒乙丙叁人,同行過其旁。見烈婦少艾〖(孟子)知好色則慕少艾。(注)艾,美好也。楚辭、戰國策所謂幼艾,義與此同。〗,乙與丙戲對甲曰:“爾能與之野合,當醵金置酒相賀〖醵,音及,又音渠。醵金,猶言合金也。〗。”甲笑曰:“是何難哉?”遽前抱婦,調以遊語。婦出不意,大驚,狂呼。甲見四無應者,遂婦于地〖,昨沒切,音存,入聲,拖也。〗,碎其裙。婦以手持甲,嗔目大罵〖嗔,音瞠。嗔目,怒目也。〗,聲益厲。甲怒,以土塊塞婦口,將去其小衣,婦竭力撐拒〖撐拒,不從貌。〗。移時不動,撫之僵矣!乙丙懼而奔,甲亦將遁,屢起屢仆,初不知辮爲婦所持也。有同村人過者見之,警告其家,其舅姑及夫偕至。觀者一時麇集〖麇,音君。(左傳)求諸侯而麇至。(注)麇,群也。〗,執索將縛甲,見其辮猶在婦手,擘之不開。舅與夫泣而祝曰:“某甲不良,致汝死于非命,今我等皆在,不能遁矣。盍釋其辮,當鳴官以伸汝冤,而請旌爾烈。”祝訖,手不擘而自解。觀者鹹謂烈婦之靈,雖死不爽。遂縛甲送官,複捕乙丙至,叁人皆論如律。
【譯文】這時有一惡少某甲,和其同夥某乙和某丙走過,見她年輕美貌。乙和丙對甲說:“你能和她在這野地裏那麼一番,我們倆出錢請你喝一臺!”甲笑著說:“這有什麼!”搶上前去,一把摟住她,說些下流話挑逗。她遭此意外,大驚,狂呼救命。甲見四周沒有人應,就把她摔倒在地,扯碎裙子。她用手死死抓住甲,大罵,聲音越來越大。甲怒,抓了一把土塊,塞在她口中,剝她的內衣,她死命撐拒,過了一會兒,不動了,一摸,已死了。乙和丙嚇得逃之夭夭,甲也想逃,起身就跌倒,這樣幾次,未能脫逃,他不知道自己的辮子被這位婦人死死抓在手中。同村人這時從此經過見了,跑回去告訴了她家裏人,她的公公婆母和丈夫一起趕來,同時有許多村人都來了,拿出繩子把甲捆了起來,見他的辮子還在婦人手中,掰了一陣掰不開。公公和丈夫哭著說:“某甲黑心,使你死于非命。現在我們都來了,他跑不掉!你把他辮子松開,送他去官府,給你申冤,再爲你請旌表揚你的節烈!”祝禱完畢,手自動就松開了。在場觀看的人,都說烈婦的靈魂,雖死尤生。立即把甲送官,又把乙和丙抓來,叁人都受到了律法的製裁。
【正文】坐花主人曰:“嗟乎!于野田蔓草之中〖(詩經)野有蔓草,(注)蔓,延也。(按)野田蔓草,曠野之謂。〗,而強暴忽來,呼援無路〖援,猶救也。〗。如是則生,不如是則死,使非執持有定,其能守死弗二哉?嘗見古今來賢士大夫,平居坐論,皆能談忠孝而希聖賢,其視茅檐節義,若無足重輕者。一旦利害切身,行檢墮地〖(北史盧懷仁傳)懷仁有行檢。(按)行檢,猶言操守;墮地,猶言喪失也。〗,始泫然曰〖泫,戶獻切,音玄,上聲。泫然,流涕貌。(禮記檀弓)孔子泫然流涕。〗:“吾非不欲爲是,其如力不能爲。何以視烈婦之生,則百折而不回〖(蔡邕橋太尉碑文)有百折不回,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按)百折不回,謂操守之堅,不可屈也。〗,死猶爲厲鬼而殺賊者,賢不肖之相去,何其遠耶!”
【譯文】坐花主人說:“唉,郊野荒草之中,突遭強暴,呼救無應,順從則生,抗逆則死。在此生死關頭,如果不能抱定貞操,哪能有決死不二之心!曾見古今…
《坐花志果·果報錄 上(清·汪道鼎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