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佛知津▪P25

  ..续本文上一页姊妹的态度问题了。

  一般而言,女性的意志力普遍地较男性薄弱,往往不能拿定自己的主张, 弄成半途而废,我也看到好几位颇有希望的比丘尼,结果并没有成就。

  对女众的希望

  女性的忍耐性是够的,但在意志力的磨炼上,却是不够刚毅的。

  女性的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但她们的优越感也比较男性更容易满足。

  因此,世上的男女数字是几乎相等,成功的伟大女性,比较起来,总是太 少了!纵然在今日的西方,高唱男女平等,提高女权,叫喊女人走出厨房的口 号,可是,女人的成就,仍然不多。

  不过,出家的尼众要比在家的女人多一个优点,在家妇女的黄金岁月,差 不多是花在生儿育女的工夫上了,出家尼众,既无儿女之累,复无家事之烦, 应该是能够用出功来的。

  因此,当我展望到未来佛教的时候,就想到了尼众的潜力。希望将来的中 国比丘尼众,至少能够组成属于尼众自己的僧团。(觉世二九三 期)

  附考:比丘尼出家,一般说是由于阿难尊者的请求 ,佛陀始以八敬法使比丘尼得戒。但是这有年代上的问题。据中阿含第八侍者经 及大论第三,均说阿难随佛二十余年。可知阿难为佛当侍者,已在 释尊成道后二十至二十多年,因为佛成道后,说法的时间是四十五至四十九年 。可是佛陀座下之有尼众出家,据五分律及佛本行集经说,佛父逝于佛成道后 第四年,佛陀回祖国而有诸释子出家从佛,大爱道亦因而求佛出家,当时虽未 获得佛的认可,但也不致于再等二十年或十六年之后,才由阿难代求而获准出 家。又在毗奈耶杂事卷廿六、四分律卷五十一、大论卷十一说,佛陀于去忉利 天为母说法之后还来人间之时,莲华色比丘尼欲先见佛而化作轮王的记载,据 说此事发生于佛成道后第七年,可见此时即已有了比丘尼僧,由此证明尼众出 家,似与阿难尊者无关了。不过,佛典的记载,往往疏忽年代的考察性,因为 印度民族的历史观念极淡,现存的佛典又多是先由口传而后记录成文。所以 我们仅可供作参考,不能取作确证。阿难及八敬法与尼从出家的关系,纵不能 确信为事实,其间也必有其背景存在,凭空捏造的事,佛典中是不会有的。 学佛知津

  十三、作师授戒的资格

  现时的中国佛教,律制不行,对于师资也不重视,谁 能授人戒法 ,谁能为人之师,也就无人鉴别了,这是不对的,既然不能如律授人戒法,岂 有戒法授与他人呢?

  按照规矩应该是这样的:

  一、出家人收出家弟子:比丘需要戒腊在十年以上,比丘尼需要戒腊在十 二年以上,并且须对戒律,善识开遮,知所持犯,辨别轻重,自不犯戒。因为 律制之中的剃度师,便是沙弥沙弥尼戒的和尚与和尚尼,乃至也是比丘比丘尼 戒的和尚与和尚尼。中国的剃度师不管授戒,所以剃度师的资格也不严格要求 了。

  二、出家人为出家人作师:比丘的戒腊须在五年以上,比丘尼的戒腊,须 在六年以上。这个师不是亲教师(和尚),而是轨范师 (阿梨)。阿梨,在比丘有五种:一、出家阿梨, 二、受戒阿梨,三、教授阿梨,四、受经阿梨,五、依止阿梨。比丘尼则有七 种,前五种同上,另加受六法阿梨与受具戒时比丘僧中的羯磨阿梨。若受 菩萨戒,则各加一种阿梨。中国的剃度师不管授戒,勉强地附会,相近于出 家阿梨,实际上出家阿梨是受沙弥十戒时的教授师,与剃度师不能相混。 但是中国剃度师之不能为其剃度弟子受戒者,决不等于出家的和尚(亲教师),则为无可疑问的事。同时中国的戒和尚,只管授戒, 不管教养,地位虽然重要,实质不若剃度师之切乎实际。剃度师的地位,若能 准同出家阿梨的地位而论,中国的比丘,但有五夏的戒腊,也就可以做剃度师 了(?)。

  另有中国戒场中的引礼师,并非律制规定所设,故也不在三师七证之列, 但其所负的责任,乃在辅助教授师教授新戒的威仪法则,故也实可与教授师同 列,因此,凡做引礼师的,也不得少过五夏的戒腊。否则,比丘应该于最初的 五夏学戒,自己尚在依止他人的学戒期中,岂能为人作戒师?

  至于尊证阿梨,中国是规定七位,在泰国则有多到二十多位的,并且均 由上座比丘担任。若照律制,比丘戒不得少过十比丘授,比丘尼戒不得少过十 比丘尼加十比丘授(若在边地可减半数),除了戒和尚 的戒腊须在十夏与十二夏以上,其余的比丘比丘尼阿梨,五夏与六夏以上的戒 腊即可,证明受戒参加羯磨的人数,不得少于限数,多则多多益善。

  三、收受在家弟子的条件:这是很宽的,不知比丘大律,也可为白衣授终 身五戒以及六斋日授八戒法,但对五戒八戒的义理,必须要知道,否则便成了 “无解作师”!

  比丘比丘尼可以为在家人授五戒与八戒,若无比丘比丘尼,则式叉摩尼、 沙弥、沙弥尼,均可授在家人的五戒与八戒,如果没有出家五众,在家的优婆 塞与优婆夷,也可以授白衣的五戒。

  但如有出家众的时地,在家众不要授白衣的五戒,有出家的大二众,出家 的小三众不要授白衣的五戒与八戒。新戒比丘固可以授白衣的五戒与八戒,但 如有老戒比丘,最好也不要作师太早。五夏以前,最好不要空言度众而受皈依 。因为遗教经上说:“当舍已众他众”,“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 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何况我们一般的新戒比丘,本身并非“大树”。

  若照严格的要求,那就更为苛刻:

  大乘为师,必须是出家菩萨,并须具足五德:持戒、十腊、解律藏、通禅 思、慧藏穷玄。此为罗什法师所传。

  地持经的规定:必须戒德严明、善解三藏、堪能发彼敬心,方可从受菩萨 戒,否则即成罪愆。

  四分律中对于授人具足戒及受人依止的规定,共有七个五法,若三十五法不 成就,便不得授人具足戒,不得为人作依止师,不得畜养沙弥。

  僧祗律规定须有十法成就,才能度人出家受具足戒。

  萨婆多律摄中的规定:满足十夏,方住师位,复须成就五法:一知有犯、 二知无犯,三知轻,四知重,五于别解脱经广能开解,于诸学处创结随开,若 遇难缘善知通塞,常诵戒本能决他疑,戒见多闻自他俱利,威仪行法无有亏犯 ,具如是德名亲教师(和尚)。

  此为列举参考,若要全部做到,今人便无有资格授戒畜徒的了! 但如为人之师者,亦当知所惭愧,始可免招重罪。

  十四、求度出家的条件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 要头发一剃,衣服一 换,便是和尚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询问出家人:“做和尚要些什么条件呢? ”他们所能得到的解答,也是很简单的,不是说“不要什么条件,只能有信心 就行了。”便是说:“条件多哩,一时间也说不清的。”

  实际上,佛法之前不但人人平等,而且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平等的,所以 凡是人,都有资格出家,不论贫富贵贱,智愚圣凡,佛门之中,无不容纳。所 以出家是很容易的。然而,平等者,只是立脚点的基本平等,并非毫无鉴别的 一律收容,否则佛教便将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垃圾桶了!所以,学佛(不即是出家)的条件是来者不拒,出家的要求则有十三重难与 十六轻遮,现在分别如下:

  第一、十三重难者:坏内外道(外道而以做破坏工作来出家 者),破他梵行(与净戒人行淫者),贼心入 道(偷听说戒),黄门(无性机能的人) ,二根(具有男女两种性器者),畜生变为人 形者,非人变为人形者,犯边罪(曾经受戒而犯大戒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第二、十六轻遮者:不度奴婢,不度盗贼,不度负债人,不授年未满二十 岁者具足戒,不度癞、白癞、痈疽、颠狂等的病人(凡是身心不 健全,五官不端整者皆不度),父母不听者不度,不度军公现职人员 ,不得无衣无钵受大戒,不得借人衣钵受大戒,不自称名不得戒,不肯称和尚 名不得戒,教授乞戒而不乞戒不得戒,穿着俗服外道服及装饰品者不得戒。正 如百一羯磨中说:“端正者出家,清净者圆具(受大戒)。”

  这便是出家的条件了,所谓重难者,只要任占一难,今生便不听 在佛法中出家,至于轻遮,但能使原因消除,便可随时出家。另据萨婆多论中 说:“年六十,不得受大戒,设师僧强授,亦不得戒,惟听为沙弥;七岁以下 ,亦不听度,若度受戒,二具恶作。”

  太小太老,都不许出家,僧祗律中说:“若减七岁,若满七岁,不知好恶 ,皆不应与出家。”又说:“若过七十,能为所作,若减七十,不堪造事,卧 起须人,皆不听出家,若年满七十,康健,能修习诸业,听与出家。”

  可知七岁以下七十岁以上,皆不许度其出家,二十岁以前,六十岁以后, 虽许出家,但不得受比丘戒,小者小沙弥,老则老沙弥,小沙弥终将可成大比 丘,老沙弥则永不得受大戒。这些条件的要求,都是佛制的,但是,某些佛教 徒,却只限于纸上谈兵,登坛秉具之时,教授与戒和尚,固然会问遮难,但总 未见一个新戒被难住和遮住的。有些戒场,为贪戒子多,明知小沙弥 不够二十岁,竟教他们先打妄语说已满二十岁;做得好看一点的戒场,便由戒 和尚送几岁,以便凑满二十岁,这是笑话了!还有见到癞头的,瞎眼的,跛脚 的,也都能够受到具足戒;至于年过六十岁,当然更在方便之例了!那些人能 不能得戒,自是问题,那些戒场的传戒师,应不应该负起一些轻法慢制的责任 ,又是一个问题了!

  因为如此,难怪一般人以为和尚是最好做的了。

  如要求其比较合乎律制的规定,在现代来说,剃度师们固然以审慎的尺度 ,选择出家的弟子;在戒场传戒之时,新戒报名,也必须附缴一份健康检查表 ,然后经过一次当面的口试,最后才可决定应否予以授戒。否则的话,所说的 条件,根本就不是条件,而是…

《学佛知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