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日常法师)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

  今天要介绍佛法的一个基本概念--三法印。佛法的内涵无非是三法印,以三法印的内容为标准,衡准世间的一切,让我们认清楚该走的路。实际上要彻底了解三法印,不是一生两生的事情。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因为现在有人假藉佛法之名行诈骗之实,使得很多原先不信佛法的人,对佛法产生更深的误解,乃至于很多对佛法有一点信仰的人,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我想向大家说明,做为一个学佛的佛弟子,我们是否有比较简明的方法可以来分辨是佛法还是非佛法?如何以佛告诉我们的三法印,来辨别是佛法还是非佛法?

  首先,我要说明什么是三法印,其次谈三法印对我们有什么价值。

  “三”是一个数字,法印的“法”,指的是佛法。广义来说,“法”包含世间万事万物所有的一切,就是我们认知的对象,以及存在的所有一切,佛法里通称为“法”。世间为什么有佛法?其实佛就是一个觉悟的人,“佛”是印度话、梵文,翻成中文就是“觉”,觉悟些什么呢?也就是对世间所面对的万事万物“法”的真相觉悟了。世间万事万物的真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现在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如果合乎这三个标准来说明“法”的这些真相,就叫做佛法;如果不能用这三个标准来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就不是佛法,因此称它为三法印。“印”就像我们世间通用的大印,比如政府的印叫关防,大印一盖,到哪里都行得通,现在是佛来印定,由正觉者-世尊所开示的三法印来看世间的万事万物,以这三点衡准,那就是佛法。

  正皈依

  佛出世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佛跟你我完全一样,是一个有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希望离苦得乐。既然大家都为一个目标----离苦得乐,那么我们普通人跟佛有什么差别?差别是他得到了,我们没得到。他得到的原因是他对世间的真相看清楚、觉悟世间的真相;世间的人所以得不到,是由于迷糊,我们称它为无明,世间人始终被无明所覆盖而轮回生死。了解佛法以后,透过佛法去观察、去行持,我们称之为修行-修改以前在错误认知之下的这个行为。所以学佛的人认真的一步一步深入,我们称为修行人,最后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世间的无明之行是永远轮回生死,虽然他人生推动的目标也是离苦得乐,但因为对事实的真相认不清楚,或做不到,所以白忙一场。所谓“小人枉自为小人”,我们在生死轮回中吃冤枉苦头,就是这个意思。

  对佛法有了正确的认识,照着去修改我们的行为,最后得到究竟的果-成佛、跳出生死轮回;小则解决自己的问题,究竟的果是还要帮助一切人彻底解决一切问题成佛。世间有一些人----我们称之为有善根,他们都希望离苦得乐,可是有的人照这种方法去做,有的人照那种方法去做,现在,有一类人照佛法的方法去做,就是皈依佛法僧。为什么要皈依?因为这个才是真正的究竟离苦得乐之道。我们每个人感觉到在生死轮回当中真的只有苦,没有真正安乐之处,因此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而这个人至少是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瑜伽师地论》或《菩提道次第广论》上面也说,就是因为我们感觉到世间的苦,现在要想除苦,所以要找真正可以依靠的人。既然我们在这个原因之下找依靠,这个真正可以依靠的人必须具足的条件,也就是皈依的境----这个能够做我们皈投依靠的对象,必须具足四个条件。第一,他一定是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假定他自己都没办法解决,怎么能救我们?第二,他不但自己解决,也要懂得怎么帮助别人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我们去找他,他也没办法帮忙我们。第三,他有这个愿心,愿意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否则他虽然有这个本事,但是他不想帮忙,你找他也不一定有用。第四,我们所皈依的对象----佛,并不只是今天你跟我好,我帮你;你送我东西,我帮你;而是你只要肯听我的话,我都能够帮你。为什么呢?如果他是佛的话,他应该救助每一个人,因为佛法的特点,并不是说你皈依我,信者得救,我一定救你。佛说:“我之所以解决问题,是我照着正确的方法去做;今天你皈依我,如果你不照着正确的方法去做,我也救不了你。”所以佛并不是“你听我的话,让我来控制你。”而是“你真正要皈依我,必须照着我告诉你的话去做,我并不想从你身上谋取什么利益。”具备这四个条件去皈依,佛无有不救。

  因此,我们想离苦得乐,就必须皈依,而皈依的对象必须具足这四个条件。

  真正皈依时该怎么做?《广论》上说,应先看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为什么要这样看呢?我们不是觉得世间很苦吗?我们不是信赖佛有这个能力能救我们出苦吗?那我们先看一看,是不是像我们想像中那样?一看,对!佛的确有这样的功德,不管祂的身、语、意,都完全具足这个条件。就好像我们长大了,我们将来要选一个职业,哪一个职业最好,哪个将来最有出路,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去走。现在既然已皈依佛,当然要看一看皈依的对象,他如法修行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很认真去看的话,我们内心会产生一个非常崇敬仰望的心情:“这个才是我要的!”知道佛的功德后,我们内心一心仰望,将来我也要走这条路,要学他一样,所以皈依佛。佛告诉我们正皈依是皈依法----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照这个道理一分一分去做,然后,苦就慢慢的拿掉,最后得到圆满的功德,所以正皈依是皈依法。那么要想照着去做就要修行,要修行要有同伴,就是僧,所以叫皈依三宝。所以做为一个佛弟子,正式的说要三皈依。就我们现在这个传承,以及眼前社会大体上来说,衡准辨别是佛弟子或非佛弟子,是以皈依为准。

  谈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觉得现在有很多人皈依,这里要明确界定一下,现在一般的皈依,并不能真正称得上佛法告诉我们的皈依。举个例子,也许有些人认为三宝、佛法很好,我们应该皈依;或者某个师父很好,应该皈依;或者因为某个法师很有声望,皈依他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所以我也去皈依。也有一种情况是,有人带你去皈依,你就莫名其妙的跟着人家去,人情难却,跑去拜三拜,包了一个红包,念了几句话,有了一个法名,我们以为这样就是皈依了。以佛法来说,不是!

  不过,也有的人像前面所说的,或许刚开始时不是那么坚定,可是他内心的确想透由佛法来追求离苦得乐之道,只是因为眼前或许为生活忙碌,一下子不大可能全部投入学习佛法,不过他一定是渐次渐次的深入。所以总结来说,对佛法有了正确的认识,觉得这个才是人生崇高的理念,并依照着佛法来修行,步步提升,不但改善自己,还要改善一切众生,究竟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才能称为正皈依。

  正皈依的佛弟子,不是以皈依证有几张,老师有几个来算,而是对于世尊告诉我们的教法,现在透过皈依的师长告诉我们如法去行,这个才是佛弟子。所以佛弟子与非佛弟子的辨别,是在如法与否。什么是法?现在简单的从三方面来说明,即佛讲的三法印。一般来说,特别是汉地,佛说的法印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一个叫实相印,一个叫三法印,或者叫四法印。真正了解了以后,三法印跟四法印是同样一件事情,而我们真正趋入还必须从这个基础步步深入,否则所谓的四法印都是空话。

  三法印

  什么叫实相空性,这种名字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也可以说出一大堆道理,可是好像跟我们了不相干,事实确实如此,因为单单说这个,我们根本没办法契入。现在讲三法印,理论上稍微做一点说明,就会比较清楚的了解,四法印是什么,跟三法印的关系是什么?三法印第一个是诸行无常,第二个是诸法无我,第三个是涅槃寂静。如果加上有漏皆苦,叫四法印。

  有漏皆苦

  现在先解释有漏皆苦,“皆苦”,就是统统都是苦的。“漏”是什么?不是说茶杯打了一个洞水漏掉了,这里的“漏”是指烦恼,就是烦恼的异名。这个烦恼也不是说,我今天心里不高兴了,烦烦恼恼,佛法的烦恼是专门指我们内心当中一种不寂静相,通常我们称它为见惑、思惑。烦恼的根本就是我执,只要有烦恼,这个烦恼一定会推动我们造很多业,只要由烦恼造的业,结果一定是苦。烦恼本来就是个苦;造了业,业会感果,又是苦;那个苦的境现起时,往往我们又会引发烦恼再去造业,永远在这个生死的苦轮当中转,根本原因就是有漏----有烦恼。

  涅槃寂静

  假定我们烦恼解决了,这个苦就会消失。苦消失了是什么现象?涅槃寂静。“涅槃”是印度话、梵文,翻成中文就是苦果及苦因都消失掉了,剩下来的就是“寂静”。寂静,我们不太容易了解,因为我们没有体验过,不过我们可以勉强的说它是-真正的快乐,现在我们的快乐不是真正的,是不究竟的、不圆满的;究竟圆满的快乐,是真正涅槃

  寂静的境界。

  在我们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当中,有很多认识是错误的,获得正确的认识通常有两种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直觉,直接地让你感受、体会到,佛法有个专有名词叫“现量”。譬如说今天你跑得很热、很累,要擦一把汗,手上有一条毛巾凉凉的,你一摸很凉,一擦汗就消失掉了,那你感觉到很好,就是这个感受,这个是比较单纯的。如果这件事情本身比较复杂,特别是精神上面比较抽象的,不是那么容易就感受得到,而且有一些东西必须要透过学习,然后自己去实践,渐渐的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得到。“学习”这个事情勉强不来,一定要我们自己愿意去做,这时一定要有一些理由,使得我们能够信服,让我们愿意改变我们的方向跟着他去走。虽然,说明这些理由,启发我们信心的内涵,我们还没有直觉体会到,但是只要我们信得过,依稀仿佛了解这样一个内容,佛法当中有一个专门名词叫做“比量”。譬如说世间很多人说:“你好好的念书,将来去留学,将来得到博士学位啊!”到底博士是什么,我们不太清楚,不过依稀仿佛被人家这么一说,我们内心…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日常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