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日常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当中可以想像得到大概如此。现在关于“涅槃寂静”的内涵我们没体会到,如果照着前面说的,同样的要先确定人生的目标,认识理论后照着去实践,慢慢的做到才能够体会。假定我们讲“快乐”,用我们现在的快乐标准去想可能错误,所以佛告诉我们“寂静”;也就是说,所有的痛苦的因跟果都消失了。以上所说的是四法印当中的后两个:有漏皆苦、涅槃寂静。

  诸行无常

  若依次第来解释,第一个是诸行无常,“行”是行为、作为,“诸”就是一切,凡是一切有作为的,实际上“诸行”是专门指有为法,什么叫有为法?也就是说,凡是所有我们造作出来的,譬如说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行动,一切努力……,不管从因到果,都是有为法。“为”就是行为、作为,就是行动,就是变化,就是流转,它有一个特点-“无常”。讲到无常,我们通常说无常有两种普通的概念,一个是,死了叫无常;另一个是,所有事物不能常保得住,叫无常。以上两个都是很粗浅的无常。佛法讲的诸行无常是比较细微的、细密的,所以无常有粗细两个相。佛告诉我们的“三法印”是细密的,因为这个细密的内涵,粗显的一定也显出这个无常相来。现在说凡是这种有为的一切法,要做到恒常不变,根本不可能,所以“无”就是没有,没有“恒常不变”这个特征,就是“诸行无常”。

  这个法印包含的范围是哪些呢?凡是世间看得见的,所有在三界之内的天、人、地狱、饿鬼、畜生,没有一样例外,永远都在变化。譬如我们坐的这个地方,这个房子好像造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不变;我们看眼前这个钢铁维持更久,好像也不变。实际上,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表相,它真实的内涵却变化得非常快,快到什么程度?实际上连它最短的能够保持这个定相的状态都没有。一般来说,这个内涵我们很难懂得,“现量”当然谈不到,就是“比量”,用道理去讲,我们也无法那么容易体会到。我们会以为明明这个东西是铁的,这个房子在这里几百年不坏,怎么说它一直在变?现在科学上已经告诉我们,原来这些东西表相上这样,实际上里边变化快到什么程度,科学也没办法测出来。佛真了不起,他不必靠科学就可直截了当看得非常清楚,所有的东西没有一个例外,这叫“诸行无常”。

  为什么说诸行无常?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造作的,凡是造作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凡是因缘和合而存在的东西,都是无常的。譬如说我们现在有法会,这个法会是因缘所成的,有人愿意讲、有人愿意听,然后,也找到这个地方,还有其他东西,譬如说我们使用的桌子、椅子,有的是钢铁做的,有的是木头做的,把它兜起来就变成桌子、椅子,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很多东西兜合起来的。譬如说我们人,我们有身体,有心灵,这些东西都是各种各样的条件兜起来的,我们的身体是父精母血结合,然后生下来,然后要食物、营养慢慢增长,还要更多客观的条件,心灵亦复如是。既然这些东西都是要各种因缘,那么因缘一直在变化,凡是变化的东西,辗转的会互相影响,所以它永远在变化。这个细的无常很深细,我们看不见,但是这是所有世间的一切现象的真相,这一部分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很明确的看见,但是我们容易领会也容易接受。

  诸法无我

  最后要讲“诸法无我”,这个比较难,实际上这个是佛法的中心,最重要。从“诸法无我”,向前可以讲无常,向后可以讲涅槃,向上可以说一实相。因为“诸法”就是所有的一切法,前面讲的诸行是专指有为法,现在这个诸法无我的“法”包括有为无为。关于这个有为无为就不大容易懂,简单来说,“有为”就是指三界之内会轮回生死的;“无为”就是超出有为,圣人的法叫做无为。只要存在这个世间的,不管是凡夫,是圣人,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有个特征-“无我”。“无我”不易了解,例如,每个人都说我叫日常,如果“无我”的话,我是什么?在座每一个人没有你的“我”,你又是什么?有人学佛以后会讲:“一切都是空的,你不要这么执着。”,误以为这样就叫做“无”!拿掉了就没有了吗?那你还谈它做什么?所以“有、无”是相对的,而且在这个相对的状态中谈“诸法无我”,就必须在这个“缘起有”上面谈,它没有真实的自性,一旦拿掉了“缘起假有”谈自性空,那是空话!因此讲这样的存在,我们有一个专门名词叫做“缘起性空”,这也是《法华经》的中心。

  所有一切法,没有一个例外,都是性空,它不是天生如此,都是缘起的存在,所以性空跟缘起,是一体两面。就像我们的手一样,你可以看得见这只手,是缘起的,有骨头、有肉、有皮,这个手所以这样的存在,是因有这些因缘条件存在的,它的本性空。也就是说凡是缘起的东西一定性空,这是佛法最重要的中心理念,因此在这个状态当中,我们说诸法自性空无。如果要比较详细来说的话,这是应该认识的,这个才是我们平常讲性空的内涵。因此凡是任何一样东西,不管有为无为,它都是这样的一个行相,这个才是真实的,有时我们给它另外一个名字----真如。

  什么叫真如?本来就是这样,这才是真的,所有的东西都这样。从它缘起的方面去看,不断的在变化,所以诸行无常;然后呢?它本质是真如,或者叫诸法无我;如果了解了这个特征以后,不再有生灭的变化,那是涅槃寂静;所以这个事情整个的中心就是真如实相,如果我们从这个上面单谈,那叫一实相印。这个实相必然会显出几个面貌来,一个是诸行的无常,一个是涅槃寂静,它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或者我们从性空方面去讲,或从缘起方面去谈,其实这件事情是两个面,这是三法印跟一实相之间的关系。

  依法修行

  我们谈万事万物都不是天生,都不是恒常不变,都是缘起性空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要求离苦得乐是不是也是这样?当然是。因此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在《法华经》里面有一句话「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一切法本来就是寂灭相,有什么样的因缘,它就现什么样的状态,你造了杂染之业,它就显出生死轮回来;现在我们既然了解了这个特点,我们愿意跟着佛法去做,就渐渐远离杂染。因此了解三法印以后,对我们每一个人,希望离苦得乐,就产生一个最积极的意义,什么最积极的意义?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我们不是都不希望痛苦吗?那么应该根据这个原则,了解痛苦的原因在哪里,把痛苦的原因拿掉,痛苦自然消失。我们不是要快乐吗?找到正确的快乐的原因,并去努力,快乐就现起。并没有天生的苦乐,这些都是缘起。「缘」就是形成苦乐主要的条件,我们既然都希望离苦得乐,这岂不是我们该做的吗?三法印给我们的启示是这样的。所以要离苦得乐,就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正皈依是法,法的特征是这样,了解后在这种状态当中,我们的行为就不会像以前这样的乱来,并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修改以前的行为,这个叫做修行。

  修行是根据三法印,可是三法印的内涵非常广泛,它有趣入的正确方便,《菩提道次第广论》即是三法印的展开。我们来看看《菩提道次第广论》讲些什么?甲一、甲二、甲三、甲四。为什么讲这个?首先讲造者的成就,为什么要讲人的成就呢?我们也希望成就,既然希望成就,岂不是要找一个理想当中所仰望的,我们现在理想当中想做官、想做总统,或者你想要钱,王永庆非常有钱,你心目当中想做他,那他是怎么成功的?做父母的常指给孩子看:「你看那一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你应该向他学啊!」那么我们学佛的佛弟子,是不是应该把佛法当中真正有成就的这个人拿出来啊!释伽牟尼佛也是讲这个,这样一个崇高理想是不是我要的?是!他告诉我们他是怎样成功的?这是甲一的内涵,讲的是造者的殊胜。甲二是法的殊胜,甲三是你应具足什么条件。三样有了,然后我们如理一步一步做,就是甲四。所以三法印正是说明这样的现象,首先我们理路上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我们步步去渐次深入改善,这是佛法的特征,真正来说,这也是世间任何一个人修行必经之路。以上是三法印的内涵跟三法印的效应。

  了解了这个特点以后,我们再谈为什么有许多知识分子,会受骗上当?是因为他觉得这样会得到好处、利益。如果不认识佛法,有人告诉你:信他,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利益、这样的好处,你是不是也会被他所骗?但是假定你了解一切都是因果,好处、利益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会很清楚如是因如是果,佛法告诉我们的因果必然是这样的,因此,想骗我们绝不可能,我们也就不会被他所骗。

  所以我们进一步来看,被骗的原因是什么?总之不外乎有人设了一个骗局,他让你有一个小小的甜头,然后就告诉你要这样才能得到好处,然后你就被他所骗,也就是他设了一个鱼饵,引发我们内心当中一个贪欲。现在我们了解了佛法,并不是要把贪欲心拿掉,不过,我们要把这个贪欲心改变成善法欲。贪也是一个欲呀!为什么这个称为善法欲,不叫贪欲呢?我们了解了,并照着正确的道理渐次走上去,的确可以得到离苦得乐,可是我们了解苦乐的根本是烦恼,烦恼最严重的是贪、瞋、痴,所以像这种烦恼相应的贪对我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如法的去做,应该得到离苦得乐的这些希求,我们叫做「善法欲」,在得到之前称为修行。经论上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修行是件苦事情,那为什么苦事情我们还愿意去做呢?因为了解了正确的方法,这样去做可以用小苦去掉大苦,以小苦得到大乐。进一步来说,世间任何一个成就,哪有一样东西可以不要努力就自然掉下来的?都要经过一些努力!所以我们很清楚修行的特征后,就不会受一些人骗,大家很清楚,一定是根据缘起,或者我们说是根据因果的本质。

  缘起与因果

  我们常常讲缘起,好象缘起就是因果,事实上,缘起范围比较广,因果比较狭。凡是缘起的现象,大体上呈现三个面貌,第一个因果…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日常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