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十三) 净土(二)▪P12

  ..续本文上一页行解相应,理事无违

  (李莲阶)

  答:持名念佛一法,有事有理,故一心功夫,亦分事一心,与理一心,信愿忆念,不他攀缘,声声贯注,是谓事持,了知是心是佛,能念所念,两俱空寂,是谓理持。不论事持理持,若到见思尽断,名事一心,若到心开见性,名理一心。然事理之相虽二,实则即一,因事到圆时,皆出于理,理到圆时,皆出于事,但能惟精惟一,便是事理无违。若言行解,较为复杂,古德皆曰此门,易行难信,难信者,其法微妙,惟佛与佛,乃能究竟,下根者只可行其事,中上根者,亦惟有深入经藏,圆观圆知便能行解相应耳。

  问:念佛时生出两样心,一方注意念佛,另一方有烦恼心盖住(祈求心或抑制心等等)时,又非六识(无意识)有无效果

  (王清汉)

  答:初机学人,何能免此现象,但能疑而问之,知而改之,便能如法,减少障碍。盖持名之深功,在臻一心,此一心不杂,谈何容易,惟在明了学理,随时纠正。持名一心,是使洪名以外无念,若强求抑制,是又一杂念矣。古德自有训言,只听洪名,他念若起,不去理他,怪自消去。

  问:观像念佛是否定要弥陀佛像

  (李莲阶)

  答:念佛四法,此是其一,必有其像,始能观之,否则为不如法,不如法则不成其功。

  问:弥陀应身寿量虽长,亦有涅,正法住世,劫亦无量,无有像法末法,上半夜灭尽,下半夜观世音菩萨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世界不名极乐,名为众宝普集庄严,更胜极乐。录自圆瑛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上半夜,下半夜,以何为界

  (何美枝)

  答:弥陀经中,虽有“清旦”,“昼夜六时”等文,各注家多谓彼界无有日月,自无昼夜可言,而言旦夜者,皆是随顺此土习惯而说。上半夜者,甲日终结,下半夜者乙日开始。极言佛佛相继,无少间隔,非如此界有佛前佛后之难也。

  问:观世音菩萨成佛时,是否亦以执持名号得生彼国,应持”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之圣号否

  (何美枝)

  答:现在经教,求生极乐,本有多种,并非持名一法。将来“众宝普集庄严”世界,如何去法,经无细载,不便妄言。况弥陀入灭,观音成佛,推彼土寿命,其间甚长,恐到彼时此土释尊之法已灭,当有后佛,经教详言。无已,若以比量而言,持佛名号,各经多同主张,为生佛国之一因,按佛佛道同之义而论,或仍有持名之一法。

  问:为何会更胜极乐,如何殊胜

  (何美枝)

  答:道尚精进,法在契机,或以此故。然圣意为何,凡夫究不能测,若以寂光而论,则无所谓胜劣,其较胜劣,当以前三土言,故妄测之曰,尚精进,在契机。

  问:弟子曾一度思维,假使人在临终时,心有念佛,可是盼望阿弥陀佛来接引,这念佛的心变质了,只想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我想定不能往生是吗

  (月凤)

  答:心中起念佛名,与想佛前来接引,两不妨碍,皆是心在一佛,不过一名一色而已。念佛为求见佛,见佛惟求往生,念佛为“行”,求生为“愿”,此为净之正旨,非为歧路。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可知念忆,并不变质。

  问:临终时,心念佛号,若阿弥陀佛来接引,可是不为这所动,只管坚持佛号下去,这能往生吗

  (月凤)

  答:如佛来接,是已感应道交,当然继续持念,否则失念,往生无分矣。但净土三要,为信愿行,如第一答,必求往生。斯时当急持名号,恳切求去,如坚持不动,是不为来接所动耶

  抑只以持名为结果乎

  若然则是他宗之法,而非净宗之义。

  问:念佛一天至七天,得往西天,这是死了后,阿弥陀佛来接引否

  (叶特华)

  答:自是死后,神识往生,虽云佛接亡灵,但功夫却在生前成就。

  问: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有一爱,便是将来往生极乐之障碍,我们凡夫各各都有这爱字,难断难舍,有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断除呢

  (周慧德)

  答:爱为迷情之私,慈悲为真性大公,时时发心,回小向大,化私为公,此一法也。然爱为十二因缘之惑,实非凡夫易断之事,不断是流转门,能断是还灭门,果断矣,则生死无不了者。但断惑如截四十里之瀑流,况爱乃生死本源,断为尤难者也。所以净土法门,而有带业往生方便,倘肯于六字洪名,爱不暂舍,舍彼爱此,由勉强而自然,又何忧虑。

  问:往生极乐已了生死不受轮回矣,然经上言,极乐世界亦也有人天,未知何解

  (郑胜阳)

  答:往生极乐,不过已了分段生死,而尚有变易,未曾断惑,不显无相法身,自然有一妄见之化身。此身未证果位,以其化身之高下,假名其为人天而已,非若娑婆人天,仍轮转各道耳。

  问:投生在莲胎里头与已出莲胎之人,他们在七宝池中所享用之八功德水是否有点差别;因为同样享用八功德水,在莲胎里,需经极长时间且还未得果。而在胎外之人只要一沐浴即时未得而得,未证而证。这是何因呢

  (郑胜阳)

  答:出莲胎后,直接享用八功德水,在莲胎内,不能与水接触,只不过莲花为水长养,自身受水之气分法益耳。明乎此理,则得证迟速,便恍然矣。

  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经过莲花化生乎

  或若境界高之人是否不必受莲花化生,往生后直接即能见佛

  (郑胜阳)

  答:说法者,必须依经,西方而曰莲邦,果胡为乎

  虽断惑上品之士,亦必经过莲生,接引亦此莲花,化身亦由莲内。他佛净土,必断惑而往生,故不必处莲修养,此佛净土,未断惑可往生,故必处此以养圣胎。如不经莲养,直接见佛,未见经文,不敢妄言。

  问:佛法常云“有生即有灭”那么极乐世界莲花化生的形体是否也有灭

  (郑胜阳)

  答:四土三身,惟寂光与法身,是为真实,余皆权变,然无权法,不能普度。他们有一分惑未断,则仍不了生死,莲宗竟有九品高低,品品成就。化身有相,虽有生灭,亦是变易境界,非物质之苦空不净,无明老死流转耳。

  问:圆瑛法师在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八二页中讲“此经灭后,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现在虚空之中,众生业重虽见不肯念,有人发心念一句者,即得往生。”疑惑:现在众生业障虽重,但较诸阿弥陀佛经灭后之时尚浅多多,何以此时甚多念佛之人不能往生,而彼时之人念佛一句即得往生

  (徐醒民)

  答:时值末法,胜于灭法,诸障虽盛,尚不至极,佛法见闻,可云不难。而善根浅者,亦能常遇佛法,朝夕薰染,易于发心,既在不难,则心力不猛,故少成就。灭法时期,已无佛法,障难已至极点,纵遇之亦置若罔闻。必有夙根深厚者,始能破除障难,直下承当,根厚心猛,故易成就也。换言之,今时善根厚者,发心力行,无不成就,彼时夙根浅者,决难发心。

  问:以忆念持名,是否为事一心之方便乎

  (赖栋梁)

  答:忆念持名,是有净业矣。若夫一心,或事或理,乃是功夫结果问题,而非修功过程间事。

  问:“自性弥陀”,与“唯心净土”,当如何解释

  (赖栋梁)

  答:此二语者,岂有他解,惟行者所修法门有异,其用则小有不同耳。修自力者,三断惑证真,自性觉圆,即同弥陀。心土非二,心既圆明,是惑已尽,故曰净土。修二力者,心净始感见佛净土,心土不二故。性觉始感弥陀来迎,生佛不二故。

  问:以净心持名较之忆念持名,何者为胜

  (赖栋梁)

  答:净心者,放下万缘,忆念者,专持名号。修忆念者,必放下万缘,修净心者,必专持名号。二者乃合为一法,分之何能济事。

  问:下品生人须待多时才能见佛,那么在莲花中是否能修持

  (杨长山)

  答:下品生者,亦分三品,开花见佛,时间各不相同,可参十六观经。我辈在娑婆苦境,尚能修持,彼下品者处清净花中,岂不能修。

  问:观经云无量寿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修观之人,当如何观法

  (赖栋梁)

  答:观从想起,想亦借乎见闻。闻乎经教,见乎天空,思教心量得以放大,见空想像得以扩展。再依经所示圣容,集中心力求之,或画一佛像,由小放大想之,久而久之,方能成就。然修宜有师导,以防错谬,一人一方便,善巧不必取同也。

  问:耳聋不听佛号,命终时有人诵经念佛,如这种人能否往生

  (詹金枝)

  答:宜用方便之法,使知来为助念,彼虽耳根不闻,闻性不灭,彼知来为助念,自起作用,纵不往生,亦种善根,按经义“盲聋暗哑”为八难之一,自是障碍。若平素曾习念佛,略明其理,似易收效,若平素茫然,得益较难耳。

  问:一定时间念佛与唱佛(用念可多念,用唱念不多。)功德有无同样

  但在家作正课无须用唱佛

  (王清汉)

  答:修行人只有念佛,念者当前之起心,此心不使散乱,令摄一处专缘佛号,或功德及相好,深者乃能观念实相,此之谓念佛。唱佛者,谓唱佛赞之类,有板眼韵调等法,多人合作功课,可使整齐合一。佛法要点,戒定慧三学,念佛者求其心定,唱佛亦不无有定,但较念力大逊矣。如家庭自己作课,纵不唱赞,亦无不可。

  问:用有佛像之念珠念时念到珠头不可越过,以珠头为界照原念,返回,继续同样往返。或可随便直念

  (王清汉)

  答:掐珠从佛头起,至佛头止,应再掉转为至佛头处,珠绳定有多余闲,掉转过来。始好再掐。若越佛头,彼段并无余绳,不好掐过耳。

  问:佛法重在事理圆融不能偏废的,我们过去只知研理,不重行事,虽有念佛而心散乱,痛知修行功夫配不上将来往生的条件,照这样迁延下去,差之一念,失以累劫,今生若不再努力用功,恐怕阿傍狱卒更比弥陀容易见面,若到此时,不逢导师,怎不使人哭自流泪呢。所以现在老师领导之下把事理念佛的方法,一一郑重再说明指示,使我们大家有所成就。(周慧德)

  答:事理虽说是二,然事理互依,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也。简单言之,手掐珠,口出声,此即事也;放下万缘念从心起,此即理也。不论事理,皆在求得一心,然得一之法,随人根器,千差万别,不能墨守一法;故有三念三听之法,都摄六根之法,三根循环之法,记数之法,追顶之…

《佛学问答(十三) 净土(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