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直平面或楼梯所花费的人力。电脑通过千倍以上的速度以及更准确的实时运算,减少了人们的思考和大脑运转。明显地,一个产品的这种功能非常吸引人。现代科技还能让我们同时便捷地执行多项任务。科技减少繁重劳动可适用于每一个人,甚至能够帮助残疾人达到相对的肢体功能。
减少完成一项事情所需要的时间(3)同样非常吸引人。完成一件事情越快,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一般倾向于休闲活动。更快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概念,通常与上面提到的减少工作或使工作更简化的概念相重叠。例如,火车和飞机能够使徒步需要几个月时间的长距离跋涉缩短到几个小时,因而,更快地到达目的地通常被认为是一件好事情。
另一个例子是电子邮件。以前,我们写信,然后开始发传真,现在,只要点一下按钮,我们就可以实时地聊天和发邮件。通过减少完成任务的时间,我们就能够用得来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然而,自相矛盾的是我们越是希望得到时间来放松,我们却经常发现自己在做更多的工作!我们每天的生活还是被新的工作和完成时限添满——工作增加的比我们完成的更快。尽管科技增加了我们完成更多工作的能力,但事实上,我们体力和心智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换句话说,人类的进化赶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最后一项特质(4)是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意愿使用和控制物体的能力。换句话说,尽管我们有时不能控制人心的方向,但我们总是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移动和操作科技产品。汽车和洗衣机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我们把汽车的方向盘转右,汽车就朝右走,转左则车即向左开。还有,按下按钮,洗衣机就开始按照我们设定好的程序洗衣服。不论是汽车还是洗衣机,都不会对使用者说我不想朝一个特别的方向开,或者因为今天太累而不想洗衣服。产品与生命体清晰的区别是有生命的个体有自己的意愿,并且会做出决定。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计划一件产品以及什么时候完成任务而没有报怨。
毫无疑问,科技产品的发明使人们能够更容易、更快和更可控地完成工作。尽管我们提到科技发展的一些弊端,但不能说所有的进步和发展都是草率的或不好的。甚至可以说,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更积极和更有益的结果,例如,科技发展对残疾人的帮助。我们还可以肯定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好的道德行为以及品德标准。然而,至关重要的是,人们应该苛刻地判断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经常评价引入一个新概念所带来的最终用途和目标,它应该是为了地球上全人类和所有生命体的福祉。我们必须经常问自己,生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佛教的人文情怀
东方哲学和佛教思想对于人类生存的本质的一般看法如何?在这里,我们想从东方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科学技术的特征。目的是以佛教的视点描述以上所述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四个特征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东方哲学,特别是佛教描述人类的四大特征如下:(1)精神的或不可见的特质是重要的。在佛教中,精神层面的心灵、生活、信任和善良等某些无形的人类特质被高度重视。实际上,佛教对于心灵的评价超过身体,如日莲大圣人(Nichiren Daishonin)所述,“比满宝库的珍宝更有价值的是宝贵的身体,而心灵的宝藏是最宝贵的。”换句话说,比实物、工具或产品更有价值的,是人类的心灵和精神的终极价值。
东方哲学也教导(2)奋斗和挑战对人是有益的;不要试图寻求舒适的生活!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劳无获”。在佛教中的教言是“烦恼即菩提”(魔即是佛Bonno-Soku-Bodai)或者“轮回即涅槃(Shoji-Soku-Nehan)”。这些独特的教言表明可以通过经历烦恼、痛苦和轮回获得喜乐或获得觉悟。经历了年老、疾病和死亡的现实,人们才能最圆满的体悟人生。换言之,虽然人类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终点,但如果我们年轻时越发地克服困难和努力奋斗,我们老年时就越能享受和品味到美满的生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一生中,尤其在年轻时的努力奋斗,是我们生命里黄金般的宝藏和经验!
东方哲学也教导说(3)人类身心的成熟或成长需要时间。人体的生理成长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而心智的成熟所需的时间甚至更长。例如,在孔子的著作《论语》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例子说明人类的人格素养的成长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例如30岁独立,而40岁才建立了稳定的自我。
在佛教中,训练、修行和练习也很有价值。据说可以通过修行获得解脱,这意味着为了获得安乐和打磨我们的个性,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以完成这个过程——安乐不可能在一个很短、很迅速的时间内得到。因而,身体的成熟、智慧的增长和人格的成熟都需要充足的时间。
最后一个与科学技术有关的人类生命的特质是(4)生活并不会总是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是复杂的,而且,我们跟不同的人和事物的互动并非总能如我们所愿。在整个生命阶段,从婴儿、儿童到为人父母,所有人都会遇到同样的困境,即并非所有的人生历程能符合我们的愿望。即使受过多年训练的宠物也并非每次都按照所训练和指令行走坐卧。
简单来说,生活就是存在于一个不受任何人控制的复杂又充满激情的世界中。令人讽刺的是,我们试图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和痛苦的过程其实就是想努力以我们自己的意愿生活。日莲大圣人(Nichiren Daishonin)写道:“不要期待好日子,而要以苦为荣”。日莲大圣人信中的引言说明一个人生命走向和自己愿望一致的情况是极独特和稀少的。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会总是遵从佛教哲学倡导的安乐的生活方式,某些情况下甚至与之完全相反。
科学技术改变了什么?
如前所述,佛教重视精神的或是无形的事物,这需要时间通过奋斗和困境来培育和养成,这些对于一个漫长而成功的人生旅途都是极为重要的。佛教常常把生命作为一个过程,一个不一定按计划进行的过程——这就是人类的本质。然而,进入人类意识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出现更改和改变了我们追求幸福的方式。从一个佛教的视角来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步伐有可能改变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
现在让我们研究科学和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的精神生活。当涉及到抚养子女,家长往往有义务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养育子女,子女很自然会感激和孝顺父母。佛教重视对父母的孝心,因此杀害父母的罪行,是一种下无间地狱的罪。养育和爱护子女直到他们顺利成年,对于父母是非常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个过程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唯有对子女的爱才能坚持下来。显然,父母的愿望是减少养育孩子的艰辛。
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使得抚养孩子的过程变得更容易,更快捷,更高效。科学和技术的引进是如何改变亲子关系形态的?养育孩子的艰苦使家长更加欣赏自己的孩子,反之亦然。如果养育子女的愿望变得更加容易、不必那么艰辛,子女对父母的价值就变得越来越少。而且,如果孩子没有按父母期望的方式成长,那么,很自然地,父母愤怒和迷茫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这个例子说明了使生活变得更轻松和快捷的愿望如何渗透到现代社会,甚至影响了我们养育孩子的能力。
另一方面,从子女的角度来看又是怎样的呢?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是无形的,或容易被误解的。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深情的爱,他们就会开始感到他们可能再也不需要父母了。而且,虽然儿童在经济上依附于父母,但没有足够的心智成熟时间,孩子不能了解这一点。当孩子和家长彼此的爱和感激开始松动时,双方的行为开始失调,并可能最终导致亲子相关的家庭问题。因此,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容易、更快捷并且符合我们意愿的概念可能已经开始间接地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
过去许多儿童和家长通过互动,在家学习生存技能,这种情景今天正慢慢消失。例如,过去父母教孩子们如何做饭、洗衣服和洗热水浴,这是成长的一部分。如今,孩子和家长仅仅按一下某个按钮就可以做饭、清洁和洗浴,根本不需要互动交流。人们不再需要知道食物是“如何”烹饪的,衣服是“如何”洗干净的或浴池的水是“如何”加热的,只要任务完成就行。然而,其实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从父母那里学习,比如使用适量的空气和燃料来烧火做饭和烧热水洗澡。亲子之间的互动使得过去的经验和智慧通过人们的接触得以传承。
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步行到当地的便利店或驾车到快餐店吃饭。我们也可以按下微波炉的按钮而吃到美味温热的食物。尽管许多儿童和家长仍在积极地互动,我们可以说,近年来这种情形已经不常见了。基本上,除了在经济上依赖父母,今天孩子一般可以在没有父母监护的情况下生存。
学校是人类互动机制如何改变的又一例证。今天,在学校里,一个孩子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能很容易地获得准确、无限的知识。孩子们基本上可以没有与成人互动的麻烦就能获取信息,更不用提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更加确切而又不偏不倚。此外,学生们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而不必询问那些恼怒、因低薪而玩忽职守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学校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无需人的口头表达或人际互动的信息传输成为可能。这只是一个例子。
很容易理解,我们是如何变得更喜爱科技产品而非人际互动的,因为机器和工具能让我们更快、更容易且毫无怨言地完成任务。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未来的学习和教育不再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而在家里或学校通过替代性的技术手段就能实现。简言之,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类价值的精华,如父母的爱和家庭的人际交往,老师对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在未来可能会消失。因此,如何应用未来出现的新工具,我们必须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
结论
科学技术的特点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的头脑和人们当前的生活方式中。最近的科学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可能已经开始改变过去人际关系的理想方式。总之,我们想描述思考科学技术的应用时,应考虑的几个要点。
首先,科学技术产品应始终仅限于人类文明的手段和工具而存在。不幸的是,“工具”已成为生活的目的,人们被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所控制。我们的生活被获得新工具的欲望控制。我们的文明开始以技术发展方向为基础进行决策,而不是以全人类幸福的方向为基础。换句话说,人们正在被“工具”和“产品”控制,也基于工具的功能而影响发展的方向。而且,那些代代相传使生活过得成功和富有成就的知识和智慧,在今天成了轻易就能获取的陈词滥调。
其次,不用说,我们现在处于一场大规模人类生存实验的历程当中。这场盛大的人类和社会实验的目的是看看人类文明将如何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影响。不幸的是,这是一个不能重新设计或不断重复进行的实验。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去正确地做这个实验。目前的实验只进行了30—40年,我们甚至还没有进行一次不可避免的代际交换。
虽然今天的老一代了解现代发展的历史,今天的孩子却没有经历过以前的不便之处,因此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没有什么可对照衡量的。换句话说,今天的儿童没有实际体验过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所具有的潜在的正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现在正进入实验的最后阶段,孩子们的下一代将设计社会,并决定以后时代的未来。很有可能这个实验会失去正确的控制和人道主义,并将失控而导致人类文明的不幸崩溃。
最后,我们思考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对于人类文明的后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开始分析积极或消极的后果,可能或实际的后果,对于人类和地球而言最好或最差的结果。我们必须从只考虑和关心发展更新更快的观念中回头。为了改变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必须考虑人文方面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是提升人类精神,培养爱心并加强人际互动和对话的手段和理想的方式。这应该成为科学和技术的愿景。
对我们来说,加强互相了解使得科学技术的人文愿景变成现实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科学技术缺乏基本人际交往的随机式发展正大行其道。按照目前的速度,这个大规模的人类实验可能会进入危险的失败境地。在我们看来,佛教和东方哲学应该在教育和指导社会向更人文化的科技进步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http://www.jop.jp/
智悲翻译中心
译者:刘华、桑吉耶西
校对:圆慧
全文编审、校对:圆唐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佛教视角》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