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
魏磊
内容提要:净土宗的义理、境界与方法,举体是佛地果觉境界,具无量玄门。西方净土不仅是九法界众生的终极归宿,而且深具科学认知价值。净宗以般若慧光现量把握宇宙人生实相,科学以逻辑推理比量建立假设猜想,净宗开显的义理至善而圆满,具超时空的价值,科学建构的图式,则往往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加深而随机改变。故净宗与科学不应在同一层面作简单的比附。然而,净宗与科学对宇宙真相的认识,又有诸多相近会通之处;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科技出现向佛教靠拢与认同的趋势。本文探究净宗玄门与前卫科学的内在关联,一则为现代科学注入启示的因子,二则为净宗信仰提供现代例证。相辅相成,圆融无碍。
作者魏磊,中国金融学院副教授。
作为佛教特别法门的净土宗,修持方法极为简易,而其义理与境界却又无限深广。由阿弥陀佛妙明真心流现的西方净土,举体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与华严玄门义理无二无别。西方极乐世界既是净业行人的终极归宿,又含摄着宇宙法界的无穷奥秘;既具清净庄严的美质,又不乏科学认知的价值。净宗内蕴的潜质,势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彰显。
随着近代西方工业化商品化的启动,科学获着迅猛的发展,科学在当代社会扮演着主角,成为真理的化身,受到世人的崇仰。在以科技文明为主干的现代,净宗的弘扬不可避免地要应对来自科学的挑战。实言之,净宗可以圆融地含摄科学,而科学则难以究达净宗的理念与境界。何以故
净宗乃现量把握宇宙人生实相,是甚深般若的外显;科学则是第六识观察比较,提出假设猜测,建构数学模型,接受实验证明,属于比量的推理。现量开显的净宗,至善而圆满;比量推理的科学则往往偏离真实,时或产生谬误(有介于此,波普提出科学的标准——证伪原则)。因而,净宗与科学不能在同一层面作简单的类比。
在价值目标与思维方式上,净宗与科学存在着诸种差异。然而,二者面对着的毕竟是同一对象——法界(宇宙)的真相,故而,二者展示的理念图式又有诸多相近会通之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调整与高科技的运用,极大地拓宽了人类认知宇宙人生的视野,加深了对宇宙人生奥秘的认知。现代科学成果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与宇宙观。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科技出现向东方智慧(尤其是佛教)靠拢的趋势,净宗与现代前卫科技的内在关联,亦日渐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文抛砖引玉,拟就净宗玄门与前卫科学理念,诸如:时空观、全息律、量子物理学、电脑技术、现代数学等的内在关联,略作对比性的阐释与会通,旨在为二者提供一座互动往来的桥梁,为现代科学注入启示的因子,同时,亦为净宗信仰提供现代例证,兹分述如次。
一、多维空间,广狭自在
爱因斯坦相对论突破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框架,摆出二维空间与多维空间的概念。认为二维空间的“真实”物体是三维空间的点组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同样,三维空间的物体是四维时空中的点组在三维空间的投影。1884年,英国牧师艾勃特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提出不同维度世界的存在及其各维世界的关系。二维是平面图形,一维国是一条直线,零维国只有点。二维空间的某数学教师经过三维人的启蒙(告诉二维人:“向上,而不是向北”),领略并参观了三维世界,俯瞰二维世界。二维人接受了三维真理,并以精密的推理与丰富的想象,恳请三维人领他去游览更高级的世界——四维国(超立体空间),甚至进入到五维、六维、七维、八维……空间。[1]
现代物理学的超弦理论认为:我们很可能生活在更高维的时空中,只是除了现有的四维时空外,其他的维数被卷缩成了很小的闭合圈,不为人所注意。类似花园里的一条尼龙水管,平时静静地放在草地上,远看好像是二度空间平面图,近看才见到它是圆管形的三度空间立体物,再细看,它是无数圆圈的连接体——五维时空的空间类似这尼龙水管的圆周,由于太细小,以致我们在正常情况下,观察不到它们的存在。这个观点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卡鲁扎于1921年提出,曾得到爱因斯坦的支持。
到了八十年代,多维空间构想获得了更多的证据。十一维时空交叉互渗的数学模式令人暇想翩翩。物理学家亦提出多重世界量子力学诠释,支持独立存在着无数“平行的”宇宙,它们包含所有星系,所有恒星以及所有的行星,全都在相同时间甚至在同一空间中真实存在着。这些空间(世界)通常互无联络,然而在量子层面,却互为影响。这种诠释亦得到来自天文观测的支持。八十年代,天文学家观测外部空间,惊奇地发现:宇宙中物质的绝大部分都是不可见的,他们曾自认为是研究宇宙中物质的人,事实上,他们发现自己只是观察到宇宙中由于某种离奇的缘故碰巧能发光的一点点尘埃而已。大部分物质是不可见的。超弦理论描述一种新的物质,称为影子物质(shadowmatter),它同我们所熟悉的普通物质没有相互作用,或仅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由这类影子物质所组成的各种星系和行星,是不可见的,因为它们同我们的可见光线不发生相互作用。那么组成这类影子物质的形式是什么呢
随着“大爆炸宇宙理论”模式的流行,前卫科学家们(如狄拉克),提出反宇宙、反物质的设想与虚世界、虚宇宙的猜测。认为反宇宙是在遥远的彼方和宇宙相对,而虚世界却与实世界背部相连,表里相应,虚空共存,而黑洞(又称时空之洞),或是虚世界与实世界来往的通道。前卫科学家们对多维空间的探究,虽属未定与猜想阶段,然其中闪烁的智慧火花,足以引人深思。
大量的飞碟报告,美国七十年代以来为寻找地外文明发射的太空探测器,联络外星人的电讯发射,对火星持续的兴趣等,均是地球人寻找多维时空(地外文明)所作的努力。可以说,智慧的地球人目前已进入与地外文明交接的实质阶段。
净土经典现量描述了多维空间的存在。《观经》中,释尊应韦提希夫人愿生“无忧恼处”之请,于佛顶光台中,映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令韦提希选择。《大乘无量寿经》中,释尊为宣说净宗大法,首先放光现瑞,光中现出十方佛刹。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情形。又在此法会中,由佛力加持,阿难礼拜恭祈,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与诸圣众显现在此土四众弟子眼前。阿弥陀佛掌中放无量光,即时,诸佛刹土、天界宫殿、乃至饿鬼地狱幽冥处,悉皆明现。证知:多维空间当处并存。只是由于吾人业力,只能见到与业力相应的空间,佛界、天界乃至地狱界我们都见不到。《菩萨藏经》云:“虚空中世界重数,多于大千所有微尘,但由业力,不相妨碍。”西方净土的圣众能见到我们,我们见不到彼土圣众。极乐世界的佛菩萨,可以不动道场,分身自由显现各维空间教化众生。
西方极乐世界无有空间的拘限,一一微尘具足十方刹土无尽庄严,一树之间,悉现十方无量佛国。广狭自在,圆融无碍。极乐世界乃法界藏土,含摄法界,亦遍布法界。称性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欲彻底了达多维空间的真相,获得自由出入各维空间的能力,最快捷的途径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
二、时间隧道、念劫圆融
时间问题是人类心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自古以来,人们对时间问题或习焉不察,或打上括号存而不论,或予以常识性的诠释。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从时空特性上打开一个缺口,作出相对论的重大发现,揭开了时间研究的新篇章。
相对论昭示,时间不是实在本身具有的,只是人解释世界的工具。换言之,时间是人的错觉,时间描述是相对的。对于一个观察者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对于另一个观察者来说却不是同时发生的,对时间的感受(读数)随参照系的不同而不同,时空相互渗透与转换。爱因斯坦的时间相对论阐释,闪烁着天才的火花。然而,就时间本质问题,爱因斯坦承认自己未曾把握:“关于现在(theNow)有某种本质上的东西,恰恰是在科学领域之外。”[2]
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又掀起一股时间研究的风潮。在时间方向(时间箭头)上,前卫科学者认为:时间的持续是“非直线的”连续,而不是单一方向直线性的延伸(从现在流向未来)。时间序列同时多向共存。时间既可向前(指向未来),也可由未来向过去进行。量子场论的数学表达昭示:对世界线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既可以看成是一个正电子顺时间往上运动,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子逆时间往下运动。这两种解释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一个反粒子从过去走向未来,也就是一个粒子从未来走向过去。粒子互动的相对性表明时间方向的对称性。因而,今天进行的一项观测可以影响到遥远过去的实在建构;人亦能预知未来。时间因果关系在量子物理层面,具有超常识的神妙。
相对论阐释时间与速度的相关——速度增加,时间延缓。对于以最大极速运动的光子来说,永恒只是一瞬间。这个理念为太空探索星际旅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美国康乃尔大学行星研究所所长卡尔·谢根氏记载:若是乘着接近光速的太空船飞行,以太空船的时钟计测,只要五十六年的时光即可飞行宇宙一周。可是,当旅程结束,返回地球时,地球的时间已经过数百亿年了。太阳已死灭,地球也已烧成黑炭。
接近光速可使时间变慢,超过光速即可使时间倒流。1995年,德国物理学家古温特·宁茨做了一个亚原子实验。他将一个短波信号一分为二,一半的信号象正常短波信号一样传播,对另一半信号,则在它前进途中,放置了“量子障碍物”。结果是:朝向量子障碍物发射的那个短波信号实际上以47倍光速的速度向外传播,在它被发出之前就被接收到了。这个实验表明:某些东西是能回到过去的。我们假使坐一架超光速的太空船飞行,
就可以追着以前地球上所做种种事情发出的光线,因此就…
《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魏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