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玄門與現代前衛科學
魏磊
內容提要:淨土宗的義理、境界與方法,舉體是佛地果覺境界,具無量玄門。西方淨土不僅是九法界衆生的終極歸宿,而且深具科學認知價值。淨宗以般若慧光現量把握宇宙人生實相,科學以邏輯推理比量建立假設猜想,淨宗開顯的義理至善而圓滿,具超時空的價值,科學建構的圖式,則往往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加深而隨機改變。故淨宗與科學不應在同一層面作簡單的比附。然而,淨宗與科學對宇宙真相的認識,又有諸多相近會通之處;本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西方科技出現向佛教靠攏與認同的趨勢。本文探究淨宗玄門與前衛科學的內在關聯,一則爲現代科學注入啓示的因子,二則爲淨宗信仰提供現代例證。相輔相成,圓融無礙。
作者魏磊,中國金融學院副教授。
作爲佛教特別法門的淨土宗,修持方法極爲簡易,而其義理與境界卻又無限深廣。由阿彌陀佛妙明真心流現的西方淨土,舉體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與華嚴玄門義理無二無別。西方極樂世界既是淨業行人的終極歸宿,又含攝著宇宙法界的無窮奧秘;既具清淨莊嚴的美質,又不乏科學認知的價值。淨宗內蘊的潛質,勢將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彰顯。
隨著近代西方工業化商品化的啓動,科學獲著迅猛的發展,科學在當代社會扮演著主角,成爲真理的化身,受到世人的崇仰。在以科技文明爲主幹的現代,淨宗的弘揚不可避免地要應對來自科學的挑戰。實言之,淨宗可以圓融地含攝科學,而科學則難以究達淨宗的理念與境界。何以故
淨宗乃現量把握宇宙人生實相,是甚深般若的外顯;科學則是第六識觀察比較,提出假設猜測,建構數學模型,接受實驗證明,屬于比量的推理。現量開顯的淨宗,至善而圓滿;比量推理的科學則往往偏離真實,時或産生謬誤(有介于此,波普提出科學的標准——證僞原則)。因而,淨宗與科學不能在同一層面作簡單的類比。
在價值目標與思維方式上,淨宗與科學存在著諸種差異。然而,二者面對著的畢竟是同一對象——法界(宇宙)的真相,故而,二者展示的理念圖式又有諸多相近會通之處。現代科學思維方式的調整與高科技的運用,極大地拓寬了人類認知宇宙人生的視野,加深了對宇宙人生奧秘的認知。現代科學成果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與宇宙觀。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西方科技出現向東方智慧(尤其是佛教)靠攏的趨勢,淨宗與現代前衛科技的內在關聯,亦日漸受到有識之士的關注。本文抛磚引玉,擬就淨宗玄門與前衛科學理念,諸如:時空觀、全息律、量子物理學、電腦技術、現代數學等的內在關聯,略作對比性的闡釋與會通,旨在爲二者提供一座互動往來的橋梁,爲現代科學注入啓示的因子,同時,亦爲淨宗信仰提供現代例證,茲分述如次。
一、多維空間,廣狹自在
愛因斯坦相對論突破牛頓絕對時空觀的框架,擺出二維空間與多維空間的概念。認爲二維空間的“真實”物體是叁維空間的點組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同樣,叁維空間的物體是四維時空中的點組在叁維空間的投影。1884年,英國牧師艾勃特以科幻小說的形式提出不同維度世界的存在及其各維世界的關系。二維是平面圖形,一維國是一條直線,零維國只有點。二維空間的某數學教師經過叁維人的啓蒙(告訴二維人:“向上,而不是向北”),領略並參觀了叁維世界,俯瞰二維世界。二維人接受了叁維真理,並以精密的推理與豐富的想象,懇請叁維人領他去遊覽更高級的世界——四維國(超立體空間),甚至進入到五維、六維、七維、八維……空間。[1]
現代物理學的超弦理論認爲:我們很可能生活在更高維的時空中,只是除了現有的四維時空外,其他的維數被卷縮成了很小的閉合圈,不爲人所注意。類似花園裏的一條尼龍水管,平時靜靜地放在草地上,遠看好像是二度空間平面圖,近看才見到它是圓管形的叁度空間立體物,再細看,它是無數圓圈的連接體——五維時空的空間類似這尼龍水管的圓周,由于太細小,以致我們在正常情況下,觀察不到它們的存在。這個觀點首先由德國物理學家卡魯紮于1921年提出,曾得到愛因斯坦的支持。
到了八十年代,多維空間構想獲得了更多的證據。十一維時空交叉互滲的數學模式令人暇想翩翩。物理學家亦提出多重世界量子力學诠釋,支持獨立存在著無數“平行的”宇宙,它們包含所有星系,所有恒星以及所有的行星,全都在相同時間甚至在同一空間中真實存在著。這些空間(世界)通常互無聯絡,然而在量子層面,卻互爲影響。這種诠釋亦得到來自天文觀測的支持。八十年代,天文學家觀測外部空間,驚奇地發現:宇宙中物質的絕大部分都是不可見的,他們曾自認爲是研究宇宙中物質的人,事實上,他們發現自己只是觀察到宇宙中由于某種離奇的緣故碰巧能發光的一點點塵埃而已。大部分物質是不可見的。超弦理論描述一種新的物質,稱爲影子物質(shadowmatter),它同我們所熟悉的普通物質沒有相互作用,或僅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由這類影子物質所組成的各種星系和行星,是不可見的,因爲它們同我們的可見光線不發生相互作用。那麼組成這類影子物質的形式是什麼呢
隨著“大爆炸宇宙理論”模式的流行,前衛科學家們(如狄拉克),提出反宇宙、反物質的設想與虛世界、虛宇宙的猜測。認爲反宇宙是在遙遠的彼方和宇宙相對,而虛世界卻與實世界背部相連,表裏相應,虛空共存,而黑洞(又稱時空之洞),或是虛世界與實世界來往的通道。前衛科學家們對多維空間的探究,雖屬未定與猜想階段,然其中閃爍的智慧火花,足以引人深思。
大量的飛碟報告,美國七十年代以來爲尋找地外文明發射的太空探測器,聯絡外星人的電訊發射,對火星持續的興趣等,均是地球人尋找多維時空(地外文明)所作的努力。可以說,智慧的地球人目前已進入與地外文明交接的實質階段。
淨土經典現量描述了多維空間的存在。《觀經》中,釋尊應韋提希夫人願生“無憂惱處”之請,于佛頂光臺中,映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令韋提希選擇。《大乘無量壽經》中,釋尊爲宣說淨宗大法,首先放光現瑞,光中現出十方佛刹。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情形。又在此法會中,由佛力加持,阿難禮拜恭祈,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與諸聖衆顯現在此土四衆弟子眼前。阿彌陀佛掌中放無量光,即時,諸佛刹土、天界宮殿、乃至餓鬼地獄幽冥處,悉皆明現。證知:多維空間當處並存。只是由于吾人業力,只能見到與業力相應的空間,佛界、天界乃至地獄界我們都見不到。《菩薩藏經》雲:“虛空中世界重數,多于大千所有微塵,但由業力,不相妨礙。”西方淨土的聖衆能見到我們,我們見不到彼土聖衆。極樂世界的佛菩薩,可以不動道場,分身自由顯現各維空間教化衆生。
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空間的拘限,一一微塵具足十方刹土無盡莊嚴,一樹之間,悉現十方無量佛國。廣狹自在,圓融無礙。極樂世界乃法界藏土,含攝法界,亦遍布法界。稱性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欲徹底了達多維空間的真相,獲得自由出入各維空間的能力,最快捷的途徑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二、時間隧道、念劫圓融
時間問題是人類心智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自古以來,人們對時間問題或習焉不察,或打上括號存而不論,或予以常識性的诠釋。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從時空特性上打開一個缺口,作出相對論的重大發現,揭開了時間研究的新篇章。
相對論昭示,時間不是實在本身具有的,只是人解釋世界的工具。換言之,時間是人的錯覺,時間描述是相對的。對于一個觀察者是同時發生的事件,對于另一個觀察者來說卻不是同時發生的,對時間的感受(讀數)隨參照系的不同而不同,時空相互滲透與轉換。愛因斯坦的時間相對論闡釋,閃爍著天才的火花。然而,就時間本質問題,愛因斯坦承認自己未曾把握:“關于現在(theNow)有某種本質上的東西,恰恰是在科學領域之外。”[2]
自七十年代以來,國際上又掀起一股時間研究的風潮。在時間方向(時間箭頭)上,前衛科學者認爲:時間的持續是“非直線的”連續,而不是單一方向直線性的延伸(從現在流向未來)。時間序列同時多向共存。時間既可向前(指向未來),也可由未來向過去進行。量子場論的數學表達昭示:對世界線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方法,既可以看成是一個正電子順時間往上運動,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電子逆時間往下運動。這兩種解釋在數學上是等價的。一個反粒子從過去走向未來,也就是一個粒子從未來走向過去。粒子互動的相對性表明時間方向的對稱性。因而,今天進行的一項觀測可以影響到遙遠過去的實在建構;人亦能預知未來。時間因果關系在量子物理層面,具有超常識的神妙。
相對論闡釋時間與速度的相關——速度增加,時間延緩。對于以最大極速運動的光子來說,永恒只是一瞬間。這個理念爲太空探索星際旅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可能。美國康乃爾大學行星研究所所長卡爾·謝根氏記載:若是乘著接近光速的太空船飛行,以太空船的時鍾計測,只要五十六年的時光即可飛行宇宙一周。可是,當旅程結束,返回地球時,地球的時間已經過數百億年了。太陽已死滅,地球也已燒成黑炭。
接近光速可使時間變慢,超過光速即可使時間倒流。1995年,德國物理學家古溫特·甯茨做了一個亞原子實驗。他將一個短波信號一分爲二,一半的信號象正常短波信號一樣傳播,對另一半信號,則在它前進途中,放置了“量子障礙物”。結果是:朝向量子障礙物發射的那個短波信號實際上以47倍光速的速度向外傳播,在它被發出之前就被接收到了。這個實驗表明:某些東西是能回到過去的。我們假使坐一架超光速的太空船飛行,
就可以追著以前地球上所做種種事情發出的光線,因此就…
《淨宗玄門與現代前衛科學(魏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