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玄門與現代前衛科學(魏磊)▪P2

  ..續本文上一頁象觀看反向的電影一樣,可以看到清明元宋唐乃至漢周商夏等各朝代的人與事。七十年代以來,時間隧道、黑洞白洞等創說,即是在時間相對性基礎上豐富發展起來的。

  上述在常人不免驚奇的觀念,在西方淨土則是日常經驗的一部分。時間無自性,時間的變化不僅與物質速率相關,更與心念相關。一念淨心,坐斷過去現在未來叁際,即可超越時間,任運掌握時間,或無量劫濃縮爲一念;或一念延宕爲無量劫;或過去劫入未來;或現在劫入過去;或未來劫入現在,叁際一如,延促同時。

  淨土經典對超情離見的時間解脫功德,多有記載。《大乘無量壽經》“大教緣起品”中,釋尊首唱自己功德(爲令大衆仰信淨宗故),“能于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表明超越時間、念劫圓融的報身功德。極樂世界的天人聖衆悉具超時間的德能,了知十方世界去來現在之事。十方世界衆生何時度脫,何時成就往生,都能預先知之。欲往十方佛刹供養諸佛,即可分身前往,經須臾間,回到極樂世界,足證極樂菩薩聖衆超越時空間距,神通自在。

  極樂世界是超時空的妙土,既無歲月劫數之名,更無四時寒暑的遷變。彼土不受時間的剝蝕,無衰無變。彼土諸往生者亦不受時間的製限,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極樂世界天人聖衆在時間上的解脫,爲其修因證果(一生成佛)提供了最優化條件。時間的相對性在念佛人的修持中亦能得到佐證。西方極樂世界距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刹之遙。念佛人于臨命終時,得阿彌陀佛光明加持接引,彈指間(或一念頃)即得往生西方淨土。證知,在念佛人與阿彌陀佛願力交感狀況中,時空界限消融。往生者一念契入阿彌陀佛本願性海,又何有時間長短延促的分別呢

  凡夫至心念佛即具超時間的功德,《觀經》下品下生章雲:“如果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念佛是現在世、罪因是過去世,罪報是未來世。凡夫至心念佛,念念皆融通叁世。叁際一如,淨心功德不可思議。

  綜上所述:了解現代自然科學的時間理論,有助于對西方淨土玄門的領悟;而西方淨土的超時間解脫境界,對當代時間論的研究亦有甚深的啓迪。凡夫衆生的迷惑顛倒,大多由時空羁束所致。以生滅心研究時間特性,正如坐在椅子上而欲舉起椅子一樣,所以,當代前衛科學家欲走出時間研究的怪圈,應求助于淨宗悟境。淨業行人欲超脫時間纏縛,亦應精進持名,契證念佛叁昧。

  叁、全息互滲,重重無盡

  現代前衛科學在思維方式上有一革命性的轉換,即把宇宙萬象,大至河外星系,小至基本粒子、遺傳基因DNA,看成是有機動態的網絡。其中,部分與整體互滲相即,重重無盡,充滿著絢麗與神奇,試舉數例以證。

  現代物理學認爲,物質世界並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個粒子都包含著其他粒子的某些個性。若幹粒子在一個自洽狀態中生成自己,並彼此關聯構成動態的有機網絡。每一個粒子都幫助産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過來又生成它。這種互滲相成的義理在量子物理學的一項著名實驗中得以體現。物理學家玻爾預言:假定一個粒子分爲兩半,這兩個分子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作反向運動(一個順時針旋轉,一個逆時針逆轉),運動到極遠處(比如宇宙的兩端,科學家若對其中一分子作觀測,就會推動另一分子的“立即”反應,並且是對稱性反應(正旋與逆旋的反應)。玻爾的這一預測得到了阿斯佩克特1982年試驗的證實,證明確有一種超光速的聯系存在于遙遠的時空區域之間,兩個被分離到宇宙兩端的粒子部分,可以某種方式組成單一的有機整體,即時感應。這個令科學界感到困惑與震驚的實驗結果,以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滲的理念來觀照,亦屬法爾自然之事。

  現代數學分形理論表明,系統中每一個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個系統的性質和信息。分形概念由法國科學家曼德爾布羅特首先提出。1967年,他發表“英國的海岸線究竟有多長

  ”一文,指出海岸線的長度與測量工具有關,尺子愈小,測得的海岸線長度愈長,愈精細地觀察海岸線,便能發現愈來愈多的海灣和海岬,並且悉爲“自相似結構”,事實上是無法測定英國海岸線有多長的。分形理論啓發人們從部分認知整體,從有限把握無限。爲探索宇宙人生奧秘提供了一把鑰匙。

  這種一多相即的全息律體現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樹上任一樹條的結構均與大樹結構相似,包含著全樹的信息。人體的任一部位的經絡,諸如耳、鼻、手、腳、腹等的經絡即是全身經絡信息的濃縮。遺傳基因DNA(脫氧核糖核酸)中,含藏著種系與個體的全部遺傳密碼,其存儲、表達、複製、調控與傳遞的機製,構成了一個完整與自洽的環。任一細胞都是全能的,這就爲克隆(Clon無性繁殖)技術提供了可能性。在數學無窮大中,部分含攝全體的信息與力用。而全息照像則將互滲相即的理念技術化、感官化。

  西方極樂世界全息每滲、重重無盡的理念可借助因陀羅網的譬喻,加以形象的诠釋。因陀羅網是忉利天王宮殿所懸的珠網、網有千珠,一一珠光,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一珠中所現一切珠影,又複現于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之中……如果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

  全息互滲重重無盡的境界在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中充分彰顯。《觀經》雲:“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複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阿彌陀佛身業莊嚴,顯現重重無盡的境界,廣攝衆生。又雲:“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是爲遍觀一切色身相。”證知,阿彌陀佛與十方無量恒沙諸佛如帝網珠,全息互滲。故而,念阿彌陀佛就等于念十方諸佛,見到阿彌陀佛就等于見到十方諸佛。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極樂世界是法界藏士,顯示一多相即的妙用。

  西方淨土中,衆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爲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衆生于佛正道。每一蓮華如一帝網珠,極樂世界有無數蓮華,蓮華放光,光現佛、佛現國土,國土中又有無數蓮華,蓮華複放光現佛……重重無盡,妙德難思。一蓮華具無量法界,傾華藏世界全海水、曾不滿蓮華之一蕊,全息相即,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亦具無窮大的特質。往生者無量無數,般涅槃者亦無量無數。而極樂世界常如一法,不增不減,譬如大海,爲水中王,江河諸水流入海中,大海不見增多;無量諸水流出大海,大海亦不見減少。正如數學無窮大,增加多少有限數,乃等于無窮大;減少多少有限數,還是等于無窮大。西方淨土無窮大的妙德,正是事事無礙法界的特質。全息互滲,重重無窮的理念與境界,在當代自然科學中,尚屬革命性的觀念,因其超離人們日常經驗,尚未成爲民衆的共識。前衛科學家們思維觸角伸展到如此的深度,實屬難能可貴。科學家的理智探究與淨宗現量境界的會通,有助于現代前衛科學發展的質的飛躍。

  四、測不准原理與隱顯俱成

  二十世紀相對論與量子論的興起,對人類思維方式産生深遠的影響,決定論的世界觀受到嚴峻的挑戰。海森伯的測不准原理(又稱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想以任何種事先規定的精確度來同時描述一個原子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做到要麼十分精確地測出原子的位置——這時觀測儀器的作用掩蓋了我們對速度的認識——要麼是精確地測定速度而放棄對其位置的知識。測不准關系表明每一原子粒子圖象各自具有測不准的一面,它足以避免各種不同圖象之間的邏輯矛盾。[3]基本粒子內具波一粒二象性。根據觀察者的意念與觀測手段的不同,基本粒子或顯現波動、或顯現粒子。一種狀況顯時,另一狀況則隱。反之亦然,隱顯俱成。在這裏,觀察者的意圖起著重大的作用。一個量子力學系統在某個特定狀態被觀察得越頻繁,該系統就越可能保持原來狀態。表明人的心念與無生命物體存在著微妙的互動溝通。數學家哥德爾提出的不可判定性原理與海森伯的測不准原理具有異曲同唱之妙。

  根據現代宇宙學推測,大爆炸創生之初,産生了等量的特質和反物質。量子論的觀測也表明,真空空間中不時地爆出粒子對(如電子與反電子),在一個瞬間後又隱沒于虛空。由這些資料可以推斷,宇宙中可能存在反物質世界,1998年6月2日,美國發射的“發現號”,旨在捕捉反物質的蹤迹。種種資料證明,宇宙萬象猶如初八的月亮,半明半暗,明即是顯,暗即是隱。隱處具顯,顯時含隱,隱顯同在,隨緣而現。

  隱顯俱成的玄奧亦體現在現代繪畫中。一幅畫隨著觀賞者視覺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構象。如《天使與魔鬼》(莫裏茲·埃歇),將視覺注視白色而以黑色作爲背景時,則呈現天使的形象;反之,將視覺注視黑色而以白色作爲背景時,則呈現魔鬼的形象。當天使形象顯現時,魔鬼形象則隱;當魔鬼形象顯現時,天使形象則隱。隱顯俱成,隨機而現,極具審美情趣。其它繪畫如《花瓶與人臉》《小鴨與小兔》等均是根據隱顯構象的不同,産生藝術效果的。

  有一大癔症個案頗能揭示人的深層心理與多重人格,顯示隱顯俱成的義理。病人西碧爾童年時代受到母親駭人的虐待,遭受巨大的精神創傷。爲了應付嚴酷的現實,西碧爾常在喪失記憶的狀態中,前後出現多達十五個化身。每個化身都有不同的姓名、年齡、性格、愛好和處世態度。這些化身都在特定的需要中一一隨時現身。西碧爾本人應付不了的事就由化身替她解決。西碧爾(醒著的自我)不知有化身(只知失落了一段時間),也不具有化身的記憶和經曆。

  當某個化身控製她的軀體時,其余的十五種人格俱隱、隱顯交錯,日子便在似夢非夢、時斷時續的狀態中度過。後…

《淨宗玄門與現代前衛科學(魏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